永恒的追求 第5节:第三章(1)

作者 : 希望之星

>

第三章

当时,还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年代。一年前,红河三队已从城里来了一批知青,八月底,张诺英从军队五ap;#8226;七干校也安排到红河三队来了。来了之后,她就跟老队长:“队长,于志坚不就是你们这个生产队里吗?”“对,就是我们生产队的,你认识他?”“我们是高中同学。”“噢——,他可是个好青年啊!一回来就给队里做了很大的贡献。”“是吗?他确实是一个又勤奋又能够吃苦的人。”老队长一听有点激动的:“我把他喊来你们见见面。”“算了,不麻烦你了,以后要经常见面的。”“他可能还在地里干活,收工回来了我跟他,就这么定了。你刚来,把休息的地方整理整理,我走了。”“谢谢队长,再见。”“多懂礼貌哇。”老队长走着着。

于志坚怎么也不会想到张诺英会下放到他们生产队劳动,就在他收工回来走到村子旁边时,非常看重于志坚的老队长专门迎了过来,见了面就:“志坚,你一个同学下放到我们队来了,还专门提到了你,去和她见见面吧。”于志坚激动地赶紧问:“赵伯,知道叫啥名字吗?”“当然知道啦,这次就她一个人,还记不住名字吗?叫张——张什么英来着,真是老了,这么差的记性。”“是不是叫张诺英”“对,对,对,叫张诺英,五ap;#8226;七干校过来的。”于志坚顿时心喜若狂,:“天那,真是她,赵伯,跟老知青在一起住吗?”“是的。”于志坚还扛着铁锹就飞快的跑到知青们的住处,站在门前就喊:“张诺英,老同学。”张诺英听到后赶紧从屋里出来了,不看就知道是于志坚,也喊:“于志坚。”这时候,于志坚真想把她抱起来,可惜是个女同学。他两眼直直的忘着张诺英:“真是你呀,我就有点儿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你得也对,你一定想不到会这么巧,我会来到你们生产队。”“你到我们家吃饭吧。”“算了,你回去吧,以后在一起的时间多着呢,刚来,等一切就绪了我们再聊。”“有需要我帮忙的你可尽管呀!”“你放心,来到你们这里能不找你吗。”

于志坚扛着锹走在回家的路上还在想:张诺英啊张诺英,这一次我无论如何要把心里话给你听,可不能老憋在心里啦。回到家里,中午吃饭时,他跟母亲赵雪:“妈,我在五ap;#8226;七干校上学时的一个同学下放到我们队来了。太巧了,就是非常关心我的那个同学,哪天接她到我们家吃顿饭行吗?”“可行,经常到我们家吃饭妈就没意见,你妈是个最知恩图报的人,谁帮助了我们,我是永远都不会忘记的。”“那好,这两天我就找她约定时间。”

张诺英来到这里之后,第二天就和老知青们一起下地干活了。当时生产队干活大都是群体性的,这天,社员们都在稻田里抽稗子。傍晚,收工回村的路上,于志坚把请张诺英吃饭的事儿告诉了张诺英。张诺英也同意了,并且约定了时间。

按照约定的时间,两天后的一个晚上,张诺英来到了于志坚家做客。赵雪很高兴,对张诺英非常客气,:“姑娘啊,你就到我们家吃饭吧,你真是个好人呀!你关心志坚的事儿我都知道,他都跟我了,真是感谢不尽啊!”“赵妈妈,这算啥事儿,不值得一提,更不值得感谢。”“来话长,你们是军队上的,我们家跟军人也是很有缘的。于志坚他父亲当过兵,他哥哥当过兵;更值得一提的是解放战争时期我们还在豫南山区生活的时候,一次战役中,一个解放军同志身负重伤月兑离了大部队,我把他从山谷里背回了我们家。当时他已经昏迷不醒,我把家里唯一的一点儿蜂蜜用开水冲了冲,用勺子一勺一勺的往他嘴里喂,之后,他慢慢的醒了过来。我又翻山越岭找来当地的一个土大夫给他治疗伤口。我亲眼看到那取子弹的惊人场面,真是心惊肉跳的,没有麻醉药,太痛苦了,那时的解放军确是坚强。他在我家住了六七天,还带着伤痛就走了,找大部队去了。后来,就杳无音信,连姓啥名谁也记不清了。”赵雪着,张诺英用心听着,怎么越听越像她爸爸的经历,就:“赵妈妈,你讲的怎么和我爸爸的经历那么像。”“是吗?就有这么巧的事,战争年代像这样的事多了。”

在当时的农村,吃过晚饭,天已经暗下来了,村子里人们也都平静了下来,偶尔会有三三两两的在外面乘凉聊天。于志坚送张诺英回知青的住处,二人走在村中的林荫道上,走着聊着。于志坚把离开那里后对张诺英的思念之情一一倾诉出来。这次向张诺英深深的表达了他的感谢之意,心里一下子轻松多了。张诺英:“于志坚,你不会知道为什么我分到你们队里来了,是我提出来的。”“我怎么会这么巧了,原来是这样。”“以后我们有什么想的就敞开心扉,交流思想嘛,可不要像在学校那样有所顾忌。”“现在我还怕什么,你在我的十八亩地盘上,成了外来户啦。”于志坚罢,两人哈哈大笑,那笑声打破了夜晚村子的寂静。这一对年轻人真的不再顾忌什么了。

秋天到,秋天到,田里庄稼长得好,棉花朵朵白,稻子弯了腰。灿烂的阳光照射在稻田里金黄黄一片,稻子熟了,要收割了,生产队一年中第二个农忙季节来到了。一天,打谷场上好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看什么,于志坚也好地走了过去,一看是一台新月兑谷机。当时,月兑谷机在农村生产队还没有全面使用,红河三队还属于走在前面的生产队。这样一来,稻子的月兑粒就要实行机械化了。社员赵安德:“志坚,这以后就是你们的天下了,什么机械化呀,电气化呀,我们可就不懂了。”“安德哥,这机械构造不复杂,你这聪明能干的人一看便知。”村东的秃刚娃:“志坚,这家伙用起来有危险吗?”“肯定有啊,象喂料口,传动带地方都要心。”“我的妈呀,那算不去靠近它。”秃刚娃有点吃惊地。一旁的赵安德:“妈里×,这你胆了,干别的怎么那么胆大?真他妈不是东西。”得秃刚娃满脸通红,气得扭头就走,人群中一阵笑声。

秃刚娃是村东王发财的儿子,王发财没有老婆,领养了一个秃头儿子叫王金刚,人们都叫他秃刚娃。他很就有偷盗的习惯,村子里人所共知。六十年代的“社教”的运动中,对社员们的宣传、教育,大都是利用晚上进行,那时的于志坚就喜欢跟着妈妈一起去参家会议,从始到终,并且大人们还听得认真。一天晚上,没有听开会,于志坚发现生产队开会那个地方又去很多人,他又跑了去,一看是秃刚娃被吊在屋梁下悬在空中哭着喊着:“爷们啊,放下我,我不再偷了;爷们啊,放下我,……”刚放下来,秃刚娃还跪在地上气喘嘘嘘地连连求饶:“爷们啊,饶了我,我不偷了。”被偷者赵金成上去就是一巴掌打在秃刚娃的鼻子上,:“屡教不改的家伙。”秃刚娃的鼻孔里顿时鲜血直流。当时的于志坚很想帮他把鼻子下边血迹擦一擦,可又不敢去。之后,才知道秃刚娃是偷赵金成家的羊子被逮住了。

夏季天热的时候,当地人们都有睡外面的习惯。都找一些宽敞通风凉爽的地方。男的一般都好睡在生产队打谷场上,女的一般都在自家门前。铺盖很简单,就是席子铺在地上,盖个被单,男的有时连被单都不盖。一年,夏季的一天晚上,赵喜成的姑娘和邻居赵方成的姑娘约到了一起睡在赵方成家门前的大槐树下。一向喜欢夜间活动的秃刚娃贼心暂时放到了一边,又起了色心。他只知道赵方成的姑娘老在自己家大槐树下睡觉,没想到赵喜成的姑娘也睡在一起。夜里十二点以后,秃刚娃哈着腰鬼鬼祟祟的来到了赵方成家的大槐树下。两个年轻女子各睡一头并正处在熟睡之中。夜间看不很清,秃刚娃就顺着一头模去,先模到了一个姑娘的头,然后他就顺着往下模,又模到了姑娘的胸部那丰满凸起处。姑娘转了一子,还没醒,秃刚娃迅速把手离开。不一会儿,他又向姑娘的下部模去,模到了潮湿部位后,姑娘醒了,眼一睁开,姑娘就叫了起来:“妈呀,有人。”另一个姑娘也猛然惊醒。秃刚娃起身就跑。她们倆只看了个大概。两姑娘分别迅速告诉了家里大人们。赵喜成和赵方成很快到王发财家进行观察,屋里还有动静,二人怀疑就是秃刚娃。两姑娘也跟大人们像是秃刚娃。秃刚娃已经成了众矢之的,这个队已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出现,他是首选的怀疑对象。翌日,二赵就盯住了秃刚娃,他俩准备选一个合适的时机来教训秃刚娃,出一出气。就在秃刚娃到水井挑水时,他们二人给秃刚娃狠狠地揍了一顿。秃刚娃妈天妈地的嚎叫但没一个冤字,这很明显是他干的。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永恒的追求最新章节 | 永恒的追求全文阅读 | 永恒的追求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