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天晚上于志坚又回到了学校,开始考虑去县书店的事。他突然想起读初中时教过他的杨春红老师就在县书店上班。因为他父亲在县城工作,所以她师范学校毕业后就分配在县书店工作。她在红河大队学校当老师时,负责大队文艺宣传队的工作。“□□”期间,每个生产大队都成立有文艺宣传队。于志坚嗓子好,唱的也好,读初中二年级时他被选派到大队文艺宣传队。那时正是普及样板戏时期,文艺宣传队经常到各村子里表演样板戏。于志坚不是伴演《红灯记》里面的李玉和,就是伴演《沙家浜》里面的郭建光。为了把主角演好,除了和团队一起排练外,他自己早晨天不亮就起来练嗓子,晚上背台词到深夜。宣传队的人员都集中在学校住。于志坚每天早晨很早起来就跑到东河岸边去演练,他唱的革命样板戏的声音响彻东河两岸,附近村庄睡醒的人们都能隐隐约约听到。那些以前老人们谈的鬼火也在天野里随风飘动,可他连惊都不惊;因为他已成了英雄人物,连死都不怕还怕什么。那时,农村文化生活还很单调,除了很少的电影放映就是大队文艺宣传队到各生产队巡回演出,并且还只能演样板戏。每到一个村庄,大人孩都去观看。就是看过了也还去看;因为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娱乐活动。一些唱段或对白,不但演员会,连看戏的人都学会了。那时的样板戏把大人孩的思想都引导到对英雄人物的爱,对反面人物的恨。反映在当时的现实生活中就是对伟大领袖**和**的爱,对牛、鬼、蛇、神这些阶级敌人的恨。那时年轻人很早就订婚的风俗习惯当地农村还没有变。样板戏lt;lt;沙家浜gtgt里反面人物胡传魁的扮演者柳发明因经常演样板戏里反面人物,未婚妻张兰气的要退婚。当着柳发明的面恶狠狠的:“看人家于志坚演得多好,多高尚,多英雄;看你,演得多坏,多丑,人们都恨你。”“你懂个啥,这明我演得好,演得真实。”“行,你演得好你继续演,咱俩拉倒,我算丢不起这个人。”柳发明把这事儿给杨老师了,杨老师又反映给大队书记王有才。王有才把这当着一个政治任务亲自找到张兰谈话,并且上纲上线。张兰是对宣传革命样板戏不满。张兰这一下子坐不住了,当着书记的面哭着着:“我绝对没那个意思,我主要是怕丢人。”王有才:“这丢什么人,是在演戏嘛,明演得好,演得真实,效果好,应该感到高兴。”
当时,杨春红知道于志坚家里穷,对于志坚格外关心,经常问寒问暖,表杨他,鼓励他,把他当着宣传队的顶梁柱。那个年代,正是实行推荐选拔上大学。一年后,扬春红老师被推荐选拔上了师范学校。
一天,于志坚就找到校长李春明明情况,请了一天假,就骑着他姐姐家的自行车到县城。公社距离县城一百多里,不到中午就到县城了。他也顾不上观光城市的风貌,直接找到县新华书店。他在书店工作人员的指点下找到了杨春红。一见面,杨春红就认出了于志坚。:“这不是志坚吗?”“是啊!杨老师,还认得我。”。“怎么不认得,样板戏的男主角,我哪能忘记。你有啥事?”“我要买一套《数理化自学丛书》,来看你们书店有没有。”“有,你现在要这书干啥,需要不少钱啊!”“我现在和你当年一样,也在我们大队学校教书,怎么不需要呢?你知道,教书知识缺乏是不行的;另外,我还想考学。”“噢——,那是需要。行,好好干,我知道,你干什么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