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追求 第63节:第三十章

作者 : 希望之星

>

第三十章

一九九零年春季开学,于志坚参加了市勤工俭学表彰大会,他被评为市教育系统勤工俭学先进个人。回到学校后,他的哥哥于志强找他来了。见了面,于志坚:“哥,你可是第一次来我这里呀。”“是呀,兄弟俩在一起的时间也是太少了,都怪你哥家庭负担太重啦,一个事儿接一个事儿,忙的不可开交。”“一回事,我不也是太忙了,妈有病就顾不上回去看,做儿子的不孝啊。”“志坚,你是不是给我听的。““哥,你怎么这样理解呢?我确是对不起母亲,她有病那么严重我就很少回去看望她伺候她。那天我带她到城里看病后回到山洼学,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走了,以后想起来就难受。”“当哥的还不如你呀,我知道你差远了,哥更对不起母亲哪。”“那明我们做儿子的都不孝,都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哪,以后都要受到上帝的惩罚。”“志坚,你还好,是一心为公,一心为了党的教育事业,忠孝不能两全,看我这为了什么呢?”“你为了下一代,为了防老嘛。”“志坚,你的也不错,哥今天来找你还是为了你侄子。老三又要结婚了,急需盖房子,能不能借哥点钱?”“哥,找我借钱是应该的,当弟弟的也理应帮忙;可你知道,我毕业时还欠外债,分配工作没几年,有点钱都花在妈治病上了。妈现在更急需要钱治病,我现在帮了你,没钱给妈治病我们就更不孝了,你呢?”“那是的,给妈治病要紧,那就算了。”于志强蔫不唧的走了。于志坚留他在这儿吃饭他还是要走。

道理是这样,可于志强走后,于志坚心里也很难受。哥哥也确是困难,过得去是不会来找他的,以后每想到这里他内心就感到惭愧;但确实没有办法。

春季,不冷不热,应该是学习的大好时光,可对北岗四中的一些学生来讲,也成了谈情爱的好时光。晚上,一对对男女偷偷的跑出校外,来到田野,走进那拔节的麦苗地里,窃窃私语,搂搂抱抱,亲来亲去,这里成了他们越轨的避风港。他们只图一时的快乐,根本不顾农民伯伯们辛勤劳动培育的庄稼,把麦苗弄倒一片一片的。庄稼地的主人发现后找到了校长,大发脾气,:“啥学校,怎么管理的,学生经常跑到庄稼地里谈恋爱也不管,看把我们的麦苗弄倒好多,你们学校赔偿我们的损失。”搞得钟学农非常难堪,连连给人家道歉赔不是并保证不让学生再去了。

面对学校秩序的混乱,钟学农不是看不到,就是感到棘手。那时,学校的教职工半边户多,因此,无业家属多。每到学生开饭前,食堂周围或道路上到处摆得是饮食摊点,可用星罗棋布来形容。钟学农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在领导班子会议上提出来要坚决取缔。形成决议后,就公告出去。可一些钉子户根本不听这一套,照摆不误。更为严重的是职工丁茂森亲自到场,帮着老婆一起卖。他把摊儿上放把刀,扬言:“谁敢动一下我的摊子,我把他手剁了。”就这样,没有一个领导出来敢放个屁。领导只敢公告,不敢执行。别人一看,都又开始各就各位,喊吆喝的,竖牌子的,提着箩筐到处转的,五花八门,热闹非凡,简直成了吃城了。都在盯住这七八百学生,想方设法让他们把腰包那点钱掏得一分不留。更有甚者,还可让学生赊账,真可谓是费尽心机把生意硬是做绝了,只剩月兑他们衣服扒他们皮了。学生黄老二赊账多了,向家里要不来那么多钱,就开始擂肥。他通过在买饭过程中细心观察,看那几个学生有钱,然后,瞄准这些学生,在下晚自习的时候对他们下手。一天晚上,下了晚自习,他就盯上学生肖阳。在肖离开教室走在回寝室的路上,他迅速走到肖的面前,一只手“啪”重重的拍在肖的肩膀上,声:“跟我来,有话跟你。”肖不知所措,就跟他一起走。他把肖拉到围墙的西南角,:“没别的大事,就是你兄的我最近手头紧,缺钱花,借我拾块钱。”“我身上也没钱啊!”“真的没钱?”“真的没钱,不骗你。”黄老二“啪”“啪”两巴掌打在了肖的脸上,并且:“没有钱,买饭时老子亲自看到你兜里还有拾块钱,你还不骗老子,拿出来。”肖从兜里掏着着:“我就剩这拾块钱了。”“废话,拿来。”肖舍不得给,黄老二就从他手中夺了过来,:“这事敢把老子出去,要你的命,滚!”学生王老大更为直接,做法更高明。到了开饭的时候他就指名道姓地,张三,给我买点这饭;李四,给我买点那饭。不花一分钱饭就到嘴了。他们这些学生,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有了第一个,就会有第二个。在学生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有一天,领导班子在外面喝酒回到校园内,谈到对学校秩序乱,学生中经常出现打架斗殴谈情爱的事情如何进行管理时,钟学农和王劲松发生了争执。书记管理是校长的事,埋怨校长管理不力。校长书记是管思想教育的,学生道德品质差才造成学校秩序混乱,是书记的思想教育工作没跟上。都酒劲发作,争着争着,吵了起来。吵着吵着就动手打了起来。从动嘴发展到动手,从暗斗发展到明争,在教职工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上述两个方面加起来,给整个学校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钟学农任校长以来也尽力想改变北岗四中的现状,可在工作的过程中也是遇到重重阻力;尤其是和书记之间存在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矛盾逐步升级。又加之教学质量不高,升学率上不去。在一九九零年“整党”地活动中,上级党组织把北岗四中党支部定为后进支部,要求进行整改。也就在这个时期,钟学农也对这所学校的发展失去了信心,从思变转为思迁。开始托人,找关系,跑上边。这年十月,钟学农被调到北岗县政府部门任职,学校行政工作暂时由付校长罗锋主持。

主持工作的罗锋在想:你们一任一任的校长都无能为力,我这个临时主持工作的副校长又能如何呢。他更感到棘手,更不敢大胆管理,更不会有个什么改革的设想,只是抱一个临时的思想,疲于应付。这期间,学校更是混乱。教职工思想波动更大,到处议论纷纷,对学校的前景非常担忧,对工作失去信心。学生中打架斗殴,谈情爱,擂肥现象时有发生,更加猖獗。

到了年底,教委组织了专班对北岗四中领导班子及后备干部选拔在全体教职工中进行了测评和广泛的座谈。目的就是要对领导班子进行调整与充实。座谈过程中,不少人提到于志坚;尤其高显贵向考核组极力推荐于志坚。他把于志坚的道德品质、工作表现和能力叙述了一番;并用事实话,列举了很多事例。这样一来,考核组对于志坚的印象较深刻。考核结束之后,人们都议论纷纷。有的:“管他妈的谁当官,我就是谁的百姓。”有的:“老在换官,换来换去还是那个老样子。”更有甚者,:“换个球,瞅到,黄鼠狼生个老鼠子,一代不如一代。”于志坚只听也不去议论。但他心里在想:人们思想怎么都这么消极?

春去秋来,光阴似箭。于志坚因工作的繁忙,紧紧张张地一年很快就过去了。一直忙到了农历腊月二十六,他才离开学校,又回到了山洼学,回到了母亲的身边。他看到母亲越来越瘦,身体很虚弱,行走都已经很困难了。曾秀丽代两个班的课,除了白天上课外,晚上还要集中办公两个时,还带着孩子,伺候婆婆已经是无能为力了。于志坚回到老家和哥哥姐姐们商量决定,母亲治病的钱他拿出来,伺候母亲的事情大家共同承担。这样,在春节期间,他母亲又回到了老家。

春节过后,于志坚在这一次临走前和母亲告别时,和一往不同,母亲泪流满面。他也知道母亲的心里很矛盾,不想让儿子走,可是又不行,不能拖儿子的后腿。她对儿子的工作非常支持,可是她知道和儿子见面的时间越来越少了。这时的于志坚心里是多么的难受,他愧疚感,心疼感,离别感等夹杂在一起,终于忍受不住抱着母亲母子俩都失声痛哭起来。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永恒的追求最新章节 | 永恒的追求全文阅读 | 永恒的追求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