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追求 第75节:第三十四章(2)

作者 : 希望之星

>

就在这次整顿校园环境之后,于志坚并没有因此而感到轻松。贺大山的话以及群众的议论使他陷入了沉思。他在想什么是正事,就那么几栋破瓦房教室和破瓦房寝室怎么去发展?学生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怎么安心学习,怎么留得住学生的心?教师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怎么安居乐业?他在想老百姓把子女送到这里我们又是怎样管的,怎样教的,怎样提高教学质量的。他不是思迁,而是思变。他要在这块黄土地上做出前所未有的贡献,他要使这贫脊的黄土地变成沃土。他要改善办学条件,他要提高教学质量。

一九九三年暑期,他毅然决定兴建教学楼。不少老同志都不赞成,主要怕建不起来,又成半拉子工程。工会主席钱运成:“志坚呐,前任那么多领导想都没敢去想,就不提建了,你保证能建起来,用几年?不要脑子一热就蛮干,建不起来可就难堪了!”“钱主席,我们这个学校就永远这样。我们靠什么发展,就凭这个乱摊子。我们不但建,还要很快地建起来!”于志坚非常坚定地。还有一些人当面不,背后议论,古文武:“他当是吹糖人啊!这可不像建水塔,一栋楼房需要大几十万,就这样的破学校,啥时能搞到几十万,猴年马月了!我还不清楚,这么多年了我们搞得钱在那里,谁看到了?莫建不起来,就是建起来了,头给人家敲,债务也把学校拖垮了!”不服于志坚的胥编:“这家伙就是想捞点儿政绩拔腿跑,把包袱扔给别人。”

真正要跑的就是这个别人的胥编。就在这年秋天,胥编依靠其老岳父的关系调到市内一所中学任教。此人有一套非常拿手的看家本领,那就是坐在屋里可以把一个落后分子编造出一个模范。他的妻子余红也是他坐在屋里编造出来的模范。在北岗四中从领导到教师谁也不知道余红的事迹是什么,是哪个方面的模范,可到了关键时刻如评职称,模范称号的证件拿出来了——省少儿工作先进个人。这东西关键时候作用就是大,胥编就是凭自己编造的那个模范称号被推荐照顾免试上的中师,甩掉了民师帽子,端上了铁饭碗,吃上了商品粮。之前,他就是农村学校一个临时聘用教师。通过做假事,报虚假材料,欺上瞒下骗取荣誉。如,他在农村学教书时,他上报的模范材料上有这样一个动人事迹:自己拿出微薄的收入来为学生开办少儿图书室,课外活动就带学生们到图书室阅览图书,增长知识。为了应付上边领导实地查看,他向学生摊派任务,命令每个学生必须从家里拿十本以上儿童用书。农村一般家庭哪有这么多他所要的书,家长在孩子们的催促下只有拿钱去买。他自己东凑西借了一部分,加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图书室。这样,就成了他吹嘘的资本。一直从下吹到上,直至吹到团中央。

不同的言论只能增加于志坚的思考,动摇不了他的决心。他在想:你们这些人老想过去,老是跟过去,为什么就不能想想未来,向前看。过去没听有个深圳,现在怎么会出现个深圳,不是才发展起来的吗?下层知识分子的封闭和学校的长期不变化,人们的思想也疆化了。于志坚召开领导干部会议,对兴建教学楼这一决策要统一思想。他:“大家要解放思想,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艰苦创业的思想解决问题。兴建教学楼的关键是资金问题,关于筹集资金的办法我们采取学校筹一点,教职工借一点,银行贷一点,施工队垫付一点的‘四点’办法。难度肯定有,但创业就是要有一个艰难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

就这样,这年九月,经过设计院设计,通过招投标,规模为二十四个教室的教学楼动工兴建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永恒的追求最新章节 | 永恒的追求全文阅读 | 永恒的追求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