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乱反正在宋朝 正文 第二十六章史进

作者 : 肆胖子

[[[:::C]]]

只见这王进用手中的棍棒赫然使出一招枪法直朝那后生刺去,那后生见这王进这一刺来得凶猛,慌忙去拦可是这哪里烂得住,正被那王进一棒戳中自己的胸口,那后生就觉得自己胸口剧痛难忍,一时喘不过气来,而这个时候那王进仍旧没有放松,见自己一招成功,就猛的弓步向前一窜,那手中的棒子就是朝那后生的双手就是一缴,这缴其实就是搅,又有那缠的意思,这和之前那一刺连贯而出威力当真不小,这一缠之下非同小可,刺中带缠力道可以瞬间就增大数倍,这伤害性可就要增加许多了,于是在这两股力量的结合之下,这后生人被刺倒了,手中的棒子也被缴飞了,这一场比试那王进几乎没有什么主动的攻击,都是从那后生抢先攻击之后,根据实际的情况顺势而为,因势利导,以最为简单简洁的方法,用最为俭省力气的方式取得那最后的胜利,这与其说是力量和武艺上战胜对方,倒不如说是智慧上和经验上战胜对方,这王进先使用欺心诈意,根据那青年人性格冲动,受不得人激的特点,故意用自己的言语挑动和激发对方心中的怒火,搅乱对方的心神,而让对方犹不自知,从而引得对方不清楚双方的状况,贸然出手,为自己的获胜埋下先决的条件。

而后在根据周围战场的环境,在极其简短的时间当中设计好之后的战斗方式,然后再一步一步的将对手引入自己早就准备好的地方,用自己最适应环境,最为擅长的打法与他人对敌,并抢回自己在战斗当中的主动权,而王进的这一系列的动作,正印证了技击当中所说的那句话“不招不架就是一下,犯了招架,七上八下。”此中的奥秘正是那技击之术的核心之一,这可是那后生从自己之前的那七八个师傅那里从来没有学到过的。

这后生被王进一棒戳翻,过了半响这才缓过劲来,这还是那后生自己身体的素质好,抗击打能力强的原因,不过这也是那王进留了手的缘故,要知道这王进之前就因为怕自己错手伤了这后生,所以特地向那太公掏要了两块厚棉布将自己的棍子两头都包裹住了,使得这木棍的两头都好像有一层棉垫似的,有了这层棉垫当作缓冲,所以才打在人身上没有那么疼,而且这王进在出手的时候又特意留了几分力道,和注意自己打的角度,要不然凭借那王进真正的本事,这一木棒戳过去,就是那一寸来厚的木板都要打穿,更何况是那人的身体,况且就算那王进留了力道,但是真正在战场之上,那招数都是朝这人的要害去的,那像现在只是往人骨头上招呼,那一般都是朝着人的心口还有脾脏以及其他重要器官去的,别的还好说,尤其是那脾脏乃是人身体最为脆弱的器官之一,就是那两个奔跑之人互相相撞,都有可能造成脾脏的破裂,如果这一棍正戳在脾脏的位置上,不消说在这等巨力之下脾脏那肯定是碎的,这脾脏破碎在这个时代可是无法医治要人性命的重伤,如果这后生当真在自己的脾脏挨这么一下,那恐怕就是再也起不来了。

这后生缓过劲来,知道这王进是一个有本事的,当自己的师傅绰绰有余,心中大喜,唯恐自己的师傅走了,慌忙来到王进身前,见那王进站这,便去旁边掇条凳子,躬请那王进坐下之后,到头便拜道:

“老师在上,小徒我枉自经了许多师家,自认为以学得上佳的武艺,在这小小的县城当中受人追捧,自以为凭借自己的这一身武艺,这天下大可去的,在绿林中也可以称得上是一条好汉,如今得师傅这么一试才知道,自己不过是井底之蛙而已,所学不过皮毛,却不值半分,今日得幸得遇名师,师傅没奈何,只得请教。”

王进一听忙说道:

“你也不用如此妄自菲薄,今日我一看你的武艺,虽说不算绝顶,但是那基础打得甚是牢靠,抢先出手之时也还算老练,想来你那几位师傅还是教了你一些真东西的,不过只是你年纪还小,对敌经验不足罢了,况且我之本事,本就不同一般绿林招数,所以你今日输了却实是不用在意,这拜师之事好说,想我母子二人,连日在此搅扰宅上,得太公悉心照料,我母亲的病又得太公费心抓药,在下无恩可报,当以效力。”

那太公一听大喜,知道自己之前的一番动作没有白费,终于为自己的儿子找了一个真正有本事的老师,忙教那后生穿好了衣裳,一同来后堂坐下。接叫庄客杀一个羊,又宰了一只鸡,让家中的厨子拿出全部手段出来,接着那太公又命人从自家的酒窖里将那自己藏了多年的那玉壶春酒取了出来,费力安排了酒食果品之类,就请王进的母亲一同赴席。四个人坐定,一面把盏,这时那太公想起自己虽然让儿子拜别人为师,但是对那人的底细当真是一无所知,看这人的一身本领,因该不会是什么普通人物,想来之前所报的姓名应当不是真的,这样的话,儿子拜师之事还是要问清楚才好,如果是一个名家还好,可如果是一个歹人,那不连累了全庄人,于是这太公起身劝了一杯酒,说道:

“依老朽看师父的本领如此高强,想必不是什么一般的人物,至少也是个教头,这小儿有眼不识泰山。还恳请师父说出真实姓名,要不然小儿学了半天的武艺,却不知道自己的师父到底是何人,那么说出去恐怕要若人耻笑,当然如果师父有什么不方便的,那就无须说了,只照之前所报的就可以了!”

王进一听太公这么一问,心中明白那对方是在探自己的底,不过自己既然已经决定收对方的独子为徒,自己的事情也就部好继续隐瞒下去了,毕竟事情已经过去快有两个月了,想来这高俅真要找自己的麻烦,恐怕那海捕文书都已经满天飞了,拿下沿途州县的衙役恐怕早就出动了,而这太公身为当地的里正想来因该是有一些消息的,可是现在风平浪静的,却没有丝毫的动静,照王进自己所想,恐怕当初这高俅拿自己开刀,还不全为了是当初的恩仇,还有可能杀鸡警猴,想当初这高俅初得大位,那殿帅府中又多是一些骄兵悍将,自然不服那高俅这么一幸臣的管束,那高俅自然要竖立自己的威信,想来就只好找人开刀压服手下。但是能在殿帅府中拥有一定位置的人,那大多背后有人,而那背后无人的,也大多官职并不入流,那弄一弄也没有什么威慑力,这高俅选来选去因当就选中了自己这个官职不高不低,背后又没有什么关系,但是位置也是十分的敏感,同时也有旧仇的教头身上。

现在自己跑了,那高俅经过这几月的时间想来这太尉的位置也是坐稳了,所以要找自己的心也就不这么急了,想到这里王进不由的心中酸涩,想自己堂堂的八十万禁军教头,六尺男儿,武艺超群,不号称万人敌,那千人敌也是当得起的,可是自己在那些权贵之人的眼中,不过是用来警告他人的一只可有可无的鸡而已,而且那王进还想到如果自己受了这个徒弟,那就要认真教习,不然传扬出去委实坠了自己的名头,这样的话,那教这徒弟习武,可不就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了,那也不知道要弄到什么时候,自己母子在这里呆的久了,难免会走漏风声,要是那时候高俅这斯还记得仇,那凭借他殿帅府太尉的权势恐怕就真走不了了,而这太公身为此庄的庄主,又是当地的里正,根据王进这些天来的观察,这太公在当地还是颇有威信的,想来有太公帮助遮掩行踪,想来不难,想到这里,这王进笑道:

“奸不厮欺,俏不厮瞒,既然这把话都说开了,那在下也就不再隐瞒了,这有些事情遮掩的越久,就越容易出事,好叫太公得知,小人本不姓张。俺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的便是,这枪棒终日搏弄。这本事还是有一些的,只为因新任一个高太尉,这高太尉高俅,原本是一个混混出身,也不知怎的成了当今官家潜邸时的旧人,当初与吾一同在先父手下习武的时候,在习武之时原被先父打翻,从而结下了仇怨,今做殿帅府太尉,怀挟旧仇,要奈何王进。小人不合属他所管,和他争不得,只得打倒了那监视的牌军,而后子母二人逃上延安府,准备去投托老种经略相公处勾当。不想来到这里,得遇长上父子二位如此看待;又蒙救了老母病患,连日管顾,甚是不当。既然令郎肯学时,小人一力奉教。只是令郎学的,都是花棒,只好看,上阵无用,小人从新点拨他。”

太公见说了,点点头问王进道:

“这新太尉名叫高俅,莫不是前几年也是在这西北军中呆过的?”

那王进一听点点头道:

“这高俅具体是在哪里呆过,在下也是不甚明了,不过听说高俅这斯当初确实是在那西北边军中呆过,就是靠着当初在那刘仲武手下当差的时候,立有不少的军功,最后因功被抽调回京,最后也是因为这军功的缘故,才被当今官家立挺当上了这殿帅府太尉,太公为何问起此事来,莫非太公见过高俅?”

听王进这么一问,那太公笑了笑说道:

“按照教头这么说的话,那老朽当真见到的那人就是这新近的高俅高太尉了,教头因该知道,老朽这庄子,乃是前往这延安府的必经之路,而且本地只要一有对于西夏的战事,那粮草都要从此地调集,那小老儿腆为本地的里正,那为国家筹集粮草的事情是责无旁贷的,当初那老朽前往府衙运送当地所征集到的粮草,由西北军中派出一人专门对粮草进行管理,这人就叫高俅,老朽因此和他打过几次交道,不过照小老儿看来这高俅不过是一个一般人物,当个县官也就是他的极限了怎么还会当上了那殿帅府的太尉,而且此人心狠手辣,当真杀人不眨眼,据说那高俅有一次前去运送粮草,不想被西夏人给劫了,幸亏那些西夏人那次只是要粮草,不要人命,这高俅才勉强逃月兑了性命,不过这高俅当真心狠,立刻收集手下的残兵,居然把旁边的一个庄子给屠了,收集了一些粮草并将庄中的青壮杀了,充当西夏人的首级前往报功,说成自己领兵力抗西夏敌军,保护了大部分的粮草,并斩杀了一部分敌军,这才获得援兵救援,从而生还,这上面的居然也就信了,不过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件事情不知怎的居然传扬了出去,这上面也派人来查这高俅杀良帽功的事情,可不知怎的居然没有了下文,那几个上报的人也莫名丢了性命,所以这事情也就没有人提了,这么官家居然让这人当了殿帅府太尉,当真不可思议!”

那王进听了,一脸的苦笑,这太公见气氛沉闷,忙指着坐在自己身边的后生说道:

“我儿,此次可知输了?快来再拜师父。”

那后生又拜了王进。这太公道:

“教头在上,老汉祖居在这华阴县界,前面便是少华山。这村便唤做史家村,村中总有三四百家,都姓史。因他是老汉的独子,又是老来得子,自小娇惯,老汉的儿子所以从小不务农业,只爱刺枪使棒,母亲说他不得,怄气死了,老汉只得随他性子。不知使了多少钱财,投师父教他。又请高手匠人与他刺了这身花绣,肩臂胸膛总有九条龙,满县人口顺,都叫他做九纹龙史进。教头今日既到这里,一发成全了他亦好。老汉自当重重酬谢。”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拨乱反正在宋朝最新章节 | 拨乱反正在宋朝全文阅读 | 拨乱反正在宋朝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