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台山古名东蒙山,远古洪荒时期,大禹治水路过蜀国时,曾选此山为台登高祭天,故得“天台”之美名。
汉末道家在此相山凿洞,筑坛祭神,正式易其名为“天台山”,天台山便增添了宗教文化内容。
三国蜀汉之初,诸葛亮曾到临邛察看“甲屯”垦植和开掘“火井”情况,乘坐“木椅车”上山眺望,留下了“天车坡”、“望军顶”等地名。
南北朝时期,西游僧人普达舍耶云游到此,创建了天台佛寺,隋唐时期,宗教漫延,初唐时火井县令袁天罡尊崇道教,因而天台山以道家势力为大。
五代时,天台山又修一座规模宏大的城隍庙,两宋时期,天台山儒、道、佛三教并存,三家争山夺林,各营院园,道观佛寺,官房多达百余处,宗教势力泛滥,各派矛盾百出,于是出现了州通判、推官驻山主政之事。其时有文同(北宋画家)、陆游(南宋爱国诗人)等领衔管理天台山宗教事务。
宋末及元代,天台山日渐衰微,于是又有明洪武年间“福琛开山”之事。明末(大顺三年),张献忠一支军马败退时路过邛州夹门关,有天台山三千棍僧堵截,张部于是绕青草坡从天台山后山而上袭击了宗教集团,于是天台山宫观寺庵尽毁。
清代,道家、佛家力图光复宗教名山,但规模远不及昔日。民国年间,天台山一带兵匪肆虐,社会不安定,朝山之事几乎灭绝。“特殊时期”期间,天台山宗教文化遭到极大破坏。然而天台山的摩云峰更是声名远播。
摩云峰不在天台山之颠,而在其腰,怪石嶙峋,云遮雾饶。峰顶如座,古木参天,巨藤漫地。峰北云水怪石谷,巨石堆积,形态万千。金龙河从金龙洞穿过后在此即潜入涧底,但闻水声不见水波。此处乃一大观。
海拔数百米的摩云峰何以能摩(『模』)云呢?这里既有天地的造化,也有美丽的传。
相传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入蜀,将牛留在天台山顶(后来叫“伏牛山”)后,径往成都青牛肆隐没。但老子念念不忘青牛尚居天台深山,相继遣教徒去天台相山掘洞,暗中保护青牛。至汉代,山上已建成道观数座,因经学家胡安、星相学家严君平亦多次上山,天台遂成道家名山。
胡安是西汉著名的大经学家,聚徒在白鹤山讲学。他不隐名利,志在修身养道。一朝成仙,不想次秘密被一学生搅破。这个学生见胡安年老孤单,生活清苦,便对母亲要送点好吃的给老师。母亲便煮了几个鸡蛋,叫儿子送去。晚上,学生来到胡安的岩洞(后来叫“点易洞”)时,却不见胡安人影,守至半夜,悻悻而归。第二天,胡安由端坐洞内讲学,依然手无经卷却口若悬河。放学后,学生问胡安昨晚那里去了,胡安笑而不答。学生狐疑不散,便隐于洞外树丛之中看个究竟。天傍晚,一丹顶鹤从天而降,立在洞口,只见胡安飘然而上,跨上鹤背,那鹤双翅一展,冲天而去,学生顿时目瞪口呆。至城中远远传来五声铜锣,胡安有骑白鹤冉冉而降。学生将此事告诉家人,众借不信。是夜又约前往窥探,果如所,乡里一时纷纷扰扰,大呼“事”!
但是,后来胡安却突然不见了。
南宋大诗人陆游来此凭吊,无限感慨:“仙人胡安学道西岩,跨鹤升天……。”西岩,即天台山摩云峰(又名摩云岩)。因此天台山在白鹤山之西,陆游谓之西岩。陆游在临邛作推官时曾多次上天台山,仔细考察过天台胜迹。摩云峰虽无道观,却是胡安再此冥坐修道、接阅天书的地点。道家之道,并非全从经书上来,还须净心。冥坐后有“悟”(佛家亦讲觉与悟)。悟不可通,便设坛祭天,以求太上老君明示。四更天气,伏牛山之青牛三声长鸣,摩云峰前云雾缭绕,有天书飘飘而来,伸手接过,乃一张丝帛,无一字。没有字怎么读?那就全靠灵『性』。其时有仙乐自天而来,『性』灵者闻天乐则知天书内容。胡安『性』灵,自然读得懂天书。所以,摩云峰原本为经学家胡安于云中接天书处。
严君平本是星相学家,长年在成都卖卜,怎么也跑到摩云峰来了呢?这又有缘故。按道家学,星,天上星宿,人是天上星宿下凡,特别是大人物。《三国演义》中司马懿一夜仰观天文,“见将星失位”便断定“孔明必有病,不久必死”,事实果如司马懿所料。相,相貌,见一人相貌便知其一生荣辱祸福。此外,道家还讲望气,即依据云气的『色』彩、形状和变化来占验人气吉凶。《吕氏春秋.明理》,“至『乱』之化,君臣相贼,长少相杀,父子相忍,兄弟相诬,知己相倒,夫妻相冒,日以相违,失人之纪,心若禽兽,长邪苟利。其云状有若犬、若马、若白鹤、若众车……”。严君平成都卖卜,虽然上门者大都为平民百姓,“得百钱,足以自养,则闭目下帘”。但名声大振后,达官贵人亦纷纷上门求卜,往往涉及军国大事,这就不仅是看相起卦所能了事的。成都地处平原,沃野千里,仰观天象可以,望云气不行,天台仙山的摩云峰是极好的地方。同时,道家亦讲“天籁”,即上天明示的声音。跨鹤升仙的经学大师胡安尚且于摩云峰处接天书,星相学家的严君平又如何不往?所以,这位临邛人氏曾多次夜上天台,焚香祭天,于高初观天相、望云气、阅天书。后终于写成《老子指归》,此书可惜失传了。南北朝时,天台建佛寺,至宋代时佛寺竟道观多。道家不服,便在摩云峰设坛祭天,扩大影响,仪式十分隆重。其程序有:设坛、上供、烧香、升坛、礼师念如法、高功宣卫灵咒、鸣鼓、发炉、降神、迎驾、奏乐、献茶、散花、步虚、赞颂、宣词、复炉、唱礼、祝神、送神。临邛地方官吏也长来此祭天。夜晚,摩云峰上天灯闪烁,鼓乐声飘飘忽忽蔚为壮观。太平年境,乡民亦自推首领上山设坛祭天,感谢上天给了个好收成,祈告明年五谷丰登。
其实,摩云峰海拔仅数百米而能摩(『模』)云,乃是天地的造化。远古时代的造山运动,把天台山造成了一个长撮箕状的三级平台:天台山的西、北、南三面都是陡壁悬崖,只有东面为缺口。“风从东面来”,吹来云气,遇陡壁不能过,于是与山岩恩恩爱爱,缠缠绵绵,久久不愿离去。山中水气蒸发,亦被山崖挡住,只得与山崖亲热一番后冉冉上升,于是形成此天台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