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永乐时代 第六章 商业帝国 第十节 入仕未果

作者 : 清宵好梦

沿江而下,这会是枯水期,北风急,王动的船队有二十多条船,岸边码头还以为是漕船,不同的是,这些船只要一靠岸,当地的黑白两道都争着上船递贴。

黑道就不用多说了,船上有漕帮的大佬在,当地官员攀的是王动,知道王动名字的官员都会猜,王静之什么时候会被永乐招入阁,入阁也就是个五品官,这会王静之已经是五品了。

朝中兵部、工部、户部、礼部这四个部的官员很少有不知王动大名的,而且与宗人府楚王挂上钩了,太子、汉王、赵王那里的水都还很浑,这三派都有王动有交往。

太子一党不用多说,突然变老实了的解缙大人为首的一大帮文臣,对王动的诗文极为推崇,对王动论商的文章,有的虽不敢苟同,全也都是钦佩的很。汉王交好的武官,很多人也是向王动示好,王动在交趾让很多武将赚到钱,而且王动是火器最早的研发者,武将看重的是这个。赵王远在北京,不过赵王与张强的关系不错,张强可是王动的二舅哥。

另外一些朝中大佬,宦官一脉郑和的能量也是不小,锦衣卫指挥使还送美姬给王动,纪纲这人向来都是雁过拔毛的,能让他送礼,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纪纲为争一美女道士,曾经用铁瓜锤打破一位兵马指挥使的头,此事居然不了了之。这样一个跋扈的人,送美女给王动,难道真是的王动已经在永乐地名单上。要入阁为大学士,还是皇上另有重用?

自解缙复用之后,永乐现在手上有八位大学士了,这是个偶数,照理讲这种东西还是奇数好些。永乐这会还不懂八与发有什么关系,就是有关系,他也不会在意。大明朝流行数字不是七就是九,所以礼部呈了王动天方国行记的奏章之后,朱棣就开始想这事了。王动回来之后,带回了庞大的日本使团。永乐大喜,所以这会永乐的月复稿早就打好了,就等着谁较机灵,能读出永乐的心思。

这人是谁呢,解缙当仁不让,其实解缙倒不是真的看出了永乐的心思,而是他一直就在推王动上。

元宵节在明朝是个官方的法定节日,节前,解缙就把举荐王动的奏折递了上去。解缙推荐的是通政司地右通政的位置,相当于通政司的第三把手。品级为四品。原来的右通政在家丁忧,打了报告上来,估计要有个三年时间。

解缙的这个报告,永乐批了下去。^^君??子??堂?首?发^^让大学士和吏部的官员议一下。这个决定让人意外,王动初次入京的时候,永乐曾经提名王动入通政司,不过投赞成票的只有解缙,少数人骑墙。多数人反对。五年过去了,很多人从不知道王动,到如雷贯耳,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皇上让大家议,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按着皇上的提示,内阁学士们先议了一下,结果让人意外地是,杨士奇意外支持王动,其他的颇有微辞。吏部也表示反对。反对的理由看似简单,但却反映了明朝士人的一种心态。

大家都是辛辛苦苦寒窗十年,当然了更多地人不止十年,经过乡试会试殿试才混到文凭,王动除了会做生意以外,好象还会遣词弄句。别的方面。多种作派与官员士人不合。从这点上,解缙才发现。对噢,杨士奇本人好象没经过科举。

杨士奇没经过科举,凭着学识,在建文帝修书招为编纂编《太祖实录》,也就小编,其实干的大多为抄写员的活,后来得到了尚书大人的赏识。永乐继位后,杨入了内阁,虽然那会内阁并不象明后期及现在意义上地内阁那么有权,但是,也涉及了国家政治的中心。

杨士奇本人有个特长,他对《周易》颇有研究,而永乐这人喜欢《周易》,他在做翰林侍讲的时候,时常有机会给永乐讲讲中国古代第一奇书。

杨士奇对王动的认可也是来自《周易》,没有出身,那不用说了,没有参加过科考,也不用说了。王动的书局里出过一本书,《西洋札记》,记录的是王动在下西洋时写过的一些东西,其中有一篇名为《辩证法》,里面提到了对立统一、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三大规律。要让杨士奇来说的话,精辟!

杨士奇有时在想,王动这种人若是治史治经,那一定是个大学问家,可惜的很,他却是意在黄白之物。正是基于此,在解缙提名王动时,杨士奇附议。

与解缙不同地是,杨士奇把这事看的很淡,以他的判断,王动的行事,并不一定真的想要做官,所以,这会他附议一下,也算是表个态,万一哪天王动真的得势了,应该会记得这份情。毕竟,王动要想做官太多机会了,凭他地那些争议很多地著书,光讲解这些书,就能给他博得一个好名声,而事实上,王动根本没有理会任何关于他的文章地争论。

而且人家自己办了学堂的,在自家的学堂里,他也从不以自己的文章为是,只是一家之言,不提倡不引导学生去读,这种人,太少有了。****

永乐最后还是决定没有用王动,原因不是这些大臣,而是他的儿子。老二汉王也举荐王动,这让永乐有点奇怪,永乐最不喜的就是儿子过早的参与到继承人的问题上。一来他身体还好,二来,他还在摇摆,虽然太子位置要变可能性不是很大,但永乐本人的确怎么看太子怎么不爽。这会汉王举荐王动,不知是得了解缙行为的暗示,还是从永乐让群臣议一下里面读出什么东西。永乐并不想文官里有太多汉王赵王的影子,如今已经知道三个儿子不和,好在汉王在文官里的代言人不是很多。多地只是武将和宦官。

王动与他三个儿子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关系,永乐有点搞不懂了,纪纲又被招了过来。

纪纲这段时间过的很爽,王动回来后,送到他府上的银子不少,他那会也投了点进去,随着银子过来的好东西也不少,比如玻璃杯、镜子等,当然还有一些壮阳的好料。

让纪纲吃惊的是,王动这人到底想要干什么?据他得到的消息。京城里的王公权贵好象个个都得了王动的好处似地,喜欢钱的得了钱,喜欢稀奇之物的也得了宝贝,特别是那些个言官文臣,貌似很清廉的那些人,也都得了王动的好处。他的书局上次印了不少圣贤书,这次出精装本,不卖,只送。而且托了宗人府楚王出面,只要会试的举子。都有送。替皇家做好人,这事只有楚王、皇上和纪纲知道。特别是永乐引以为骄傲然《永乐大典》,王动居然挑头,找了湖广并直隶商贾。一起出钱抄了个附本,这可是花了大价钱的。

与皇家的交往可不只是楚王和谷王,周王、宁王、辽王等都得了王动的书,这几位王爷这会不是研究戏曲就是研究医药,与王动还真有点交集。永乐地女婿中袁容、王宁都与王动相交。永乐手下的武将中。那就不用提了,以张辅李远为首的北军系,和以郑和水师为首的南军系,都与王动交好。

王动地关系网太大了,而且最大的特点是,平易近人,不管是谁,只要是能与他面对面的,看他说话做事的样子。都绝想不到,他有这么大的能量,他背后有这么多人支持他。平心而论,纪纲非常清楚,王动地谦逊不是装的,他安插在王动身边的人。会有小报告交上来。报告上提到的琐事。纪纲本人都觉得好笑。

不过最让纪纲关注的还是王动苏门达剌王的身分,这个王。永乐一直没有下文赐印。本朝之人,在番国为将为官的不少,当王的可是没有。对于苏门达剌国的情况,郑和、王景弘和周满都有表奏,私底下地报告也是不少。那个王真的要放到纪纲等人眼里,真的不值什么钱。不值钱也是王呀!

“纪爱卿,去年王静之送了哪些东西到你府上。”

“皇上,臣有礼单,明日呈于殿上。”纪纲吓了一跳,没想到皇上会问这个。

“不用这么急,你去查探一下,这京城里,有哪些人得了王静之的好处。”永乐问的时候,脸上带着笑,微笑。

纪纲不知永乐的意思,永乐已经不是第一次让他去查王动了。关于这个人地底,纪纲也说不准,在湘西、淮左都查不出什么东西,仿佛他讲地是实话,那么这个人真的是凭空出世地吗?

京城里谁得了王动的好处,皇上不也是有份吗,这种事还用查?

“荒唐!荒唐!”永乐看了纪纲呈上来的东西。

让永乐生气的是,很多表面上视金银无物的人,居然阴使人入股王动下西洋之事。更让他生气的是,王动居然把他手下的人一网打尽,全都送了礼。

“皇上!”纪纲这会真的弄不懂永乐的意思了,“王动此人除了会做生意以外,人倒是本份。”

“本份,本份人要结交这么多文臣武将,他想干什么?”永乐不只是问纪纲,还在问自己。

“他!”纪纲不敢说了。

“嗯!”

“他想做更大的生意。”纪纲回。

“更大的生意?”永乐不解,造反也是个大生意。

关于王动入通政司的提议又被搁置了,永乐还要再看一看,把这人留给下一位皇帝吧,但在留给下任皇帝之前,永乐还要好好的打磨打磨他!

正月,永乐帝招臣子议与外通商通政一事,本来不怎么上台面的下西洋出东洋,列入了大明朝的重大国事里面。

永乐的臣子们,除了个别人看出了皇上对区域政治军事的战略眼光以外,其他人都以为下西洋徒糜人力物力,寻些奇物反倒助长了臣民不思进取贪图享受的私欲。

所议之事,通商就是朝贡贸易如何施为,通政就是与周边藩国的关系。不议不要紧,一议永乐发现了一个问题。除了下过西洋的郑和等人,还能说出点东西以外,别的大臣基本都在讲经说史,有的都讲到了周王德化,以乐来使之类的,本朝的日本朝鲜在哪都分不清。更不爽的是,很多人讲来讲去,用的都是王动及王动手下著书里,所提供的资料。

姚广孝是唯一一个真正下过西洋的大佬级人物,他对永乐的中心是不容置疑的。

姚广孝的意见可以代表元老派,毕竟元老派里,大多数人还是要给姚广孝一个面子的。至于,解缙等人,那对姚的建议向来都是遵从,从不会有一点异议的。

“臣以为,西洋外域,地大人众,多为异番,自设四夷馆以来,所究虽细,历数有十多种言语,实不能尽数。西洋之事,或商或兵或政务,滋事体大,散于诸部,或可设专司专人掌其事。”

“日本国有银、满剌加有锡、暹罗出玉、爪哇有铁,中华大地,虽物产丰盈,若所费大于朝贡,倒不如从他国采之。朝贡一事,番国独木成船,若渡汪洋,还需借我朝宝船之力。若事商务,可在广东、福建、浙江、山东、辽东、吴、苏增设市舶司。下西洋之事,可使之为定制。”

“北元与西洋有往来,交趾事虽定,但仍有余薪,奴儿干都司处野人女真、黑水女真也是野蛮不懂礼数,暹罗国时有犯事,爪哇国也是桀骜不驯,锡兰国弹丸之地,亦犯我天威。此间种种,或贪中华物产,或夜自大不知中华煌煌之巨,下东西洋通西域实为必行之事。然则何以扬我大明朝天威,可以四夷咸服。”

“自郑大人通西洋以来,去年入贡利得百万两,皇上征北,西洋汉民亦有助力,通外域诚可为之。旧港、龙城两宣尉司,占城新港、暹罗华州、古里唐城、满剌加城堡如针之入穴,可保百世南安。”

庭议的东西,王动还在船上,便得了消息。永乐本想招他入宫,但不知怎么的又搁一边了。皇上庭议通外域之事,可得出一个结论,还是要继续搞,但要加强管理。怎么个管理法,还没定,但看情形是要成立一个特别的部门,或是设专人来管。关键是,这个专人会是谁,或者说,这些个专人会是谁。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重回永乐时代最新章节 | 重回永乐时代全文阅读 | 重回永乐时代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