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崇祯闻知吴三桂到了,从帐篷中钻出来,只见山下篝火处处,人头攒动。从山下上来几个人中,为首一个中等身材,甚是矫健。一看正是吴三桂。
吴三桂见了崇祯,连忙行了大礼,边磕头边道:“微臣救驾来迟,望皇上恕罪!”
崇祯连忙扶起吴三桂,拉着吴三桂的手:“爱卿来得正是时候。见到爱卿,朕就心安了!”
吴三桂抹了两滴眼泪,不知道是兴奋还是作态,道:
“皇上,微臣前时接到皇上圣旨,为了转移百姓,未能及时赶到北京护驾,微臣罪该万死!幸好此次得有机会补救,微臣感谢上苍,保佑陛下平安月兑险!”
“爱卿不必自责,前时乃是朕当断不断,致使贻误良机。好了!爱卿既然来了,先下一步如何安排。”
吴三桂心中自有盘算,道:
“微臣禀报皇上,微臣带了五千精兵,哪怕一两万的闯军也不是我们对手。高第、杨坤随后跟进,全军明日全部赶到,谅闯军也不能阻我南下。再在天津会合五千兵马后,我军可以直下山东。微臣带一万精兵一路护送皇上前往南京,其他兵马则驻防山东。陛下以为如何?”
崇祯听了吴三桂所,心中已是有底,吴三桂如此安排,绝无可能再投清兵,当下长舒一口气,赞赏道:
“爱卿一片忠心,值得嘉许!不过山东不是我们的重点,朕决定放弃山东大部分地区,将这些地区让给李自成,我们只是守住莱州登州那边靠海的地区,爱卿送朕到南京之后,重点是守住徐州。守住徐州两年,等朕安排好之后,再作道理。只要爱卿为朕赢得两年时间,朕在南京励精图治,到时朕一定要打败鞑子,收回辽疆,到那时,爱卿即可衣锦还乡。”
崇祯顿了一顿,郑重道:“爱卿听封,王承恩,记下了,朕今日封吴三桂为镇辽王。望吴爱卿不负朕望!”
“微臣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万岁!”
“王承恩,在天津准备的二十万两银子,拨出十五万两,交给镇辽王,犒赏士卒。”
“奴婢遵旨!”
王承恩一看这史上有名的“平西王”变成了镇辽王,自是觉得有点滑稽。王承恩可没有那般迂腐劲,用人之际,不给两个甜枣怎么行!有了吴三桂这支精兵,守住徐州,南京可保无虞,只要左良玉再在湖北守住武昌,便可赢得喘息之机。
此前崇祯苦思冥想多日,各种计划都仔细酝酿过,原来准备在天津隐蔽上船,走海路经长江去南京。现在有了吴三桂护驾,底气更足,憋了二十天的窝囊气终于发泄出来,此时底气十足,意气风发,大有指点江山的气度,欣然道:
“爱卿一家尚在北京,朕三位皇子和一位公主也在北京,所以朕离开北京之际,给李自成留了一封信,约定联手抗清。现下我们让出山东大部,第一点,固然是示好于李自成,第二点则是让李自成坚定守住北京的决心,否则李自成假如放弃北京转而西去,便平白让鞑子占了便宜。爱卿,你素知清兵虚实,应该知道清兵南侵之事吧。”
吴三桂对清兵虚实当然十分清楚,当下答道:“微臣闻知多尔衮已在调集兵力,据探子报告,多尔衮即将尽起清兵十万,几乎是倾巢而出,准备直扑北京,依微臣看大顺兵马未必能够挡住清兵。”
崇祯叹道:“朕也担心李自成阻挡不了清兵,所以我军断不能与他们为难。明日要月兑身,能够不和大顺兵马冲突就不要冲突,能够服他们让路最好。实在不行,再强行冲出去!只是注意不要多事杀戮。朕骑马还行,朕跟你们冲出去,冲出去之后就和大顺军月兑离接触,不要搞得两败俱伤,懂吗?”
吴三桂口中唯唯诺诺,心想我还不是不想与他们开战,但是人家要动手,我也不能不还手啊!
崇祯见吴三桂身具一股彪悍之气,突然涌起一股冲动,于是笑道:
“朕闻吴爱卿勇冠三军,朕想跟吴爱卿试一下,来,咱二人来扳手腕,看谁扳得过谁,事前清楚,可不能留一手。”
“微臣不敢!”。吴三桂心想,凭自己这身手,崇祯想和自己扳手腕,那不是开玩笑吗!
崇祯一拍吴三桂肩膀,道:“有什么不敢!放手试就是。一个大将军,忸怩个啥!”
锦衣卫垒起一个石台,然后一众人开始饶有兴趣地观摩这一场君臣扳手腕之戏,没有人认为崇祯可以扳赢勇冠三军的吴三桂,看只看吴三桂怎么给崇祯留个体面认输的台阶。吴三桂也只是把崇祯此举当作拉近君臣距离的亲热之举,完全没有放在心上。两人握住双手之后,吴三桂心想我不用力扳你,我手臂只要立住,你还真能把我手腕扳倒不成!崇祯一看吴三桂轻敌,心中窃喜,手腕悠地前送,猛地一转手腕,却是后世扳手腕抢腕转腕的厉害法门,这法门结合了擒拿术和《人体运动学》的一些要诀,吴三桂只觉得自己的手腕跟着崇祯的手腕一转,然后就再也用不上力,之后崇祯的手腕送出一股大力,干净利索地将吴三桂的手腕扳倒。
旁边观战的人一阵喝彩,响彻山头。众人若不是亲眼所见,断然不敢相信吴三桂会败在崇祯手下。多数人心想,这吴三桂讨好崇祯真是不遗余力啊!只有王承恩和吴三桂心中有数,吴三桂初时听崇祯神勇杀敌还有点将信将疑,此时方知,崇祯武功竟然深不可测!
第二天一早,吴三桂和王承恩来到阵前,招呼制将军刘体纯出来叙话。
刘体纯一看吴三桂亲自到了,带的兵马全是精兵锐卒,自己的手下则多是老弱,而且吴三桂既然来了,后面自然还有大军到来,自己东拼西凑凑拢来的八千兵马断然不是对手,吴三桂既然好言相向,又有王承恩许了诸多诺言,心想自己若是再要留难,这非得大干一仗不可!大顺军的精锐此刻都在准备与鞑子的交锋,再等增援过来也不是一两天的事。形势人强啊!还是不要为难的好。当下卖了个好,解围而去。吴三桂拥着崇祯一行,打马南奔。
在听崇祯跑出北京后,交易所公债应声下跌,在五钱的价位上稍事拉锯,随即又是一轮下跌,直到下跌到三钱银子,遇上了强大的买盘,才终于在这个价位稳住阵脚。京城里的谣言五花八门,有崇祯可以腾云驾雾,有天兵天将相助崇祯,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如今公主的公债运作班子已经变成了京城的明室忠贞分子,太监宫女亦已不再出面,只是传递信息而已。公主在一钱五分以下价格买下公债,在五钱银子卖出,再在三钱银子买进。之后陆续卖出,将银子和公债转到这些死忠明室的人手上,三转两转,最后公主只是遥控指挥,赚了银子就提出赢利部分的一半转移至天津。自从崇祯月兑身之后,皇子和公主的住所搬到了一处便于监视的院落,却也并没有特别为难崇祯的这些子女。
李自成接了刘体纯的报告,得知崇祯已经月兑身,无奈之下,想起崇祯的承诺和质子之事,心中稍安。又闻鞑子兴兵在即,不得不把心思集中到清兵身上。
好在拉火式手雷已经制出五千个,这手雷的威力那日试爆的时候倒是看过,威力还是不错的,加上简单好使,不需火绳之类,只要抽掉保险销,猛拉铁片,然后奋力一掷,那手雷就在远处爆炸。这种手雷骑兵都可配备,所以第一批配备给了老营的骑兵。据李来亨报告虽然方以智跑了,但手雷的各种难题皆已解决,现在制作速度大为加快,全力制作的话,十天之内,应该还可以制作出一万个手雷。此外还有“朱哥”连弩,也是十分不错的武器,两样都配备军中的话,战力应该可以凭空长出一截。
崇祯南下之后,王承恩留在天津。等到大顺朝为了招抚而追踪吴三桂的顾君恩到达之后,王承恩和顾君恩见面了。两“恩”见面的结果是,王承恩抛出了蓄谋已久的“天津条约草案”。
“天津条约”也可称得上“丧权辱国”,大致内容如下:
一.大顺承认大明,大明承认大顺,双方平等,互相承认;
二.双方互不侵犯;
三.双方联盟抗清,双方互设办事处,随时交换清兵情报,协调联合行动。大明保证漕运畅通,大明朝确保粮草供应,平价供粮,按照最高不高于南方市场价二成价格结算;
四.大顺朝管辖地区为京畿地区、山西、陕西、河南、吐蕃、山东大部、湖北一部;其余仍归大明朝所辖;
五.对于蒙古、辽东、鞑靼,原则是“谁攻取,谁管辖”;
六.对于四川张献忠,原则是第一年内双方均不主动进攻张献忠,一年以后仍旧依照“谁攻取,谁管辖”原则办理;
七.双方坚持“一个中国”,在“一个中国,两个朝廷”的共识下,双方联手抗清。抗清平辽成功之后,双方力求通过和平谈判统一中国;
八.双方保证通商自由,保证双方公派商务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顾君恩一看王承恩抛出的这份“天津条约”,对于“一个中国,两个朝廷”真是莫名其妙,自古一山不容二虎,两个朝廷并立,还号称在一个中国之下,先不要能不能实现,这个法就是匪夷所思。再就是什么和平统一,自古哪有自愿交出权利的,这简直是痴人梦!王承恩打仗不行,但是在与人沟通方面实是大大的才。王承恩循循善诱,在一边耐心做了种种明。末了到大明朝尚有百万军队,直接以实力话,顾君恩这才冷静下来。
顾君恩心中盘算,左良玉那里有二十万兵马,加上吴三桂四万五千辽东铁骑,此外还有高杰、刘泽清、黄得功,再加上各地军马,确是不容视。大顺这边也是号称百万兵马,实则多有虚夸,何况一些明军降将实难以指望一心对明,而北面鞑子指日之间就将大举南侵,若要避免两面受敌,这个“天津条约”倒是不妨考虑接受。只是自己哪敢做主,便只好快马赶回北京,向李自成禀报去了。
李自成看到这份“天津条约草案”之后,哈哈大笑。笑罢,召集大顺高层,议起这份“天津条约”。
原来料想刘宗敏会第一个跳起来反对,可令人惊讶的是,刘宗敏竟然第一个赞成接受“天津条约”。众人没有想到刘宗敏竟是这种态度,等回过味来才想起,原来刘宗敏已经深深『迷』上了公债。这崇祯一跑路,公债一路狂跌,眼看三钱的价格也是岌岌可危。要知道刘宗敏吃进的筹码大多在五钱银子上下,刘宗敏自夸打仗是常胜将军,现在炒作公债也是一路顺风顺水,所以投入的银子越来越多。这银子虽然是抢来的,但抢来的就是自己的了,怎么也接受不了百万两银子从自己手中输出去!一看“天津条约”,这不是崇祯公开承认咱大顺吗,这个消息一旦公开,北京人心必然大定,这公债还会上升,自己趁机还可以低价再吃进,事后大赚一笔,也不枉了常胜将军的名头!
了半天,与会的人一个个都不反对这“天津条约”。尤其李过,正在为粮草发愁,一看这“天津条约”白纸黑字写的是平价供粮,何况明摆着不能两面作战,于是力主李自成接受“天津条约”。
牛金星这厮更是存了一份心思,心中盘算这半壁江山的宰相终究也是宰相,也不存在什么低半级的法。而且还是大明朝心甘情愿承认的正宗大顺朝宰相,这种承认起什么“明是禅让实是『逼』让”的大顺朝还要正宗。盘算已定,自然是找了李自成爱听的各种理由,劝李自成接受“天津条约”。
李自成其实早已被崇祯的“万言书”打动,如今看一介臣下都不反对,有些人还力主接受,心中一宽,便欣然同意了“天津条约”。只是嘱咐再添加一两项己方拟定的条款,否则由着崇祯拟什么就是什么,那岂不是大失大顺的颜面!
想想今后就是正宗大顺皇帝,是大明朝主动承认的大顺朝皇帝,起前次禅让大典那欺世盗名的皇帝,这个大明朝主动承认的皇帝要正牌得多。再想想与大明崇祯皇帝平起平坐,正儿八经称兄道弟,不管虚情还是假意,心中还是不时涌起丝丝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