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王夫之接到飞鸽传书,嗣后白衡度又亲来搬取救兵,听罢白衡度的一番说辞,对于白衡度的谋划,王夫之倒也是深以为然,不过清军可不是闯军可比,这完全就是行险。其一不利者,乃是孤军深入,全靠海上补给,万一海上补给受阻,登陆旅顺的明军就会无疾而终。当然现在看来清军水师战船被烧,海上完全是明军水师的天下。可天有不测风云,若是遇上台风暴雨,补给和援兵不能及时上岸,又或者打成焦灼战之后,此战旷日持久,万一到时日本人的铁船到来,海上形势逆转,则大军危矣!其二不利者,乃是清军的骑兵,骑兵机动速度无与伦比,数千上万的骑兵冲起阵来,可不是等闲的火力可以压制的,更不要说对骑兵展开追击了,清军若是以曼古歹战法应对,一时也没有制敌良策。可是吴三桂导演了这一出,一步错,步步错,如今朝鲜新军和郑芝豹的陆战队都陷进去了,断没有袖手旁观的道理,王夫之也深知战阵上并不可能四平八稳,骨子里王夫之也是一个冒险主义者,上次莱州之战就是出奇制胜的战例。更何况王夫之对于消耗战也是大表赞同,当然了,明军不怕与清军打消耗战,就算打成消耗战,也是划算的。王夫之权衡了一番,断然决定统兵增援。
郑芝豹早已把运兵船都派来了,这里面还包括朝鲜的运兵船,当然登州水师也有一些战船此刻就在莱州,那是为了守卫大钦岛和北城隍岛一线的海域,以及为攻取辽东半岛运送补给,特地组成的一支水师力量。
大钦岛上驻有一千新军,本就是为了应付辽东战局,万一有事,可以及时应援。北城隍岛上也有五百新军守卫,那是为了保障攻击旅顺的补给的。此时决心既下,再也不能有一丝一毫的耽搁,王夫之立即飞鸽传书,命令大钦岛上的八百新军为先锋,先行开赴旅顺增援,任务是巩固登陆场。然后王夫之点起两千五百新军和驻守莱州的五百骑兵,径往旅顺增援。
与此同时,郑芝豹也没有闲着,除了留下六艘大船和二十艘小船封锁旅顺口之外,郑芝豹亲率船队由黄海入渤海,以船上炮火支持登陆场,确保登陆场不至于落入清军之手。郑芝豹连手上最后的二百陆战队员也拿出来,加固登陆场的防守。二百陆战队员在深夜登陆,与负责守卫登陆场的一百守军一起,连夜挖掘多重战壕,布下铁丝网,严阵以待。
第二天的战斗并没有预想中的激烈,清军只是试探性地进攻,而山上的日军和孙三炮也就是不时鸣枪而已,压根就不朝半山腰的明军进攻。
日上三竿,清军派出了火枪队,在对明军阵地进行了炮火准备后,100火枪队进行了试探性的进攻,事实证明,这种试探性的进攻是徒劳的,在一阵枪声和手雷爆炸声响过之后,清军丢下十几具死尸后撤了。明军在清军的炮火攻击下也有死伤,死伤了二十几人。尽管明军一个晚上都在挖战壕,构筑工事,毕竟工事还是过于简陋,有限的树木根本就是杯水车薪,压根就不够用来构筑工事。不过,明军的工事总算有了点模样,虽然抗打击能力值得怀疑,不过清军的炮弹有限,究其根本,是因为那该死的炮弹太贵了,用的时候惟有精打细算,清军还没有奢侈到采用覆盖式炮击的能力。半山腰上的明军也连夜挖出了掩体和简陋的工事,准备抗击上下夹击,结果山上的日本人并不往下进攻,山下的清军也是雷声大雨点小,只是做做进攻的样子,令人怀疑这纯粹是为了消耗明军的弹药。
金州卫的中左卫满达海已经率兵赶到旅顺,安营扎寨完毕,即刻聚将,因为战船被烧,乌海都被骂了个狗血淋头,杖了二十军棍,责令戴罪立功。川田进帐献计,献上了“放长线钓大鱼”之计。在满达海眼中,大清在海上可能打不过明军水师,不过在陆上嘛,明军从来就不是对手,一两千明军还不够拿来塞牙缝,掐灭一两千明军这点功劳在满达海心目中根本就不够看的。满达海心说这日本人什么时候也长进了,据说日本人也有很多读过《三国演义》和《水浒》,嗯,竟然也热衷起阴谋诡计了!满达海《三国》《水浒》也是烂熟于胸,打仗从来也不拒绝各种计谋。大清对付明军没有少玩围点打援这种计策,这个自然不劳日本人来啰嗦,先把这一两千明军团团围住,这砧板上的肉什么时候下刀那还不是由着自己吗!要是引得大队明军来援,起码也要来个两三万明军吧,那才不枉自己出马,到时候一举消灭两三万明军,好歹也是一个像样的大捷,那才说得过去。否则,剿灭一两千明军,都不好意思报功。
满达海打起了如意算盘,不过这也难怪,清军刚在山海关大胜闯军,如今占尽天时地利,明军连大顺军都打不过,这会儿劳师远征,居然想在陆上跟大清对抗,那不是找死吗!满达海于是当机立断,决定以这一两千明军为诱饵,挖个陷阱,将一切敢于来援的明军一把坑进去。
满达海一边调兵遣将,一边关注明军的动静,生恐明军不堪上钩。陷阱都挖好了,明军要是不上钩,那真是太遗憾了。
接下来的事实表明,明军并没有让满达海失望,连西村拓夫对明军的表现也大为满意。明军的援军就像满达海所希望的一样,源源不断开了过来。
清军的试探性进攻时不时地就会搞上一次,童枚山一开始甚是紧张,清军若是倾力来攻,童枚山可没有把握守住阵地。而成文丰的感觉就完全不同了,在打退清军两次试探性进攻之后,尾巴便翘了起来,心说鞑子这完全不经打啊,要不是郑芝豹派人交代不可贸然出击,成文丰真准备部署一次反攻。不过,随着下午王夫之统领援军到来,“三人团”集体指挥正式告一段落,指挥权移交到了王夫之手上,有白衡度传达郑芝豹的命令,再说王夫之职务和名望都不是自己可以比的,便只有听命的份儿了。
王夫之带来了三千三百新军,五百骑兵还没有到呢。王夫之、白衡度与童、成、朴、高合计了一番,制订了作战计划,也不急于进攻,只是确保猴石山与登陆场的通道,然后就是挖掘战壕,设置铁丝网,摆出一副防御的姿态。倒是晚上的时候,明军开始打起了骚扰战,夜战是特战队员的拿手好戏,王夫之手下也不怵夜战,乘着夜袭实施狙击,除了干掉几十个清军,闹得清军不得安宁。
天亮之后,明军开始了试探性进攻,目的当然是要完全打通和半山腰明军的通道,把隔断半山腰和山下明军的清军赶走。放弃半山腰的阵地也是一种选择,不过这一来清军和山上的日本人连成一体,清军完全占据了地利,居高临下,明军大为不利。但是清军夹在半山腰明军和山下明军的中间,形成了大包围圈套小包围圈的局面,最外层是清军的大包围圈,次一层是明军,再往里一层又是清军,半山腰上又有明军,山顶上则是日本人和孙三炮的一千清军。清军的人数已经有一万二千人,明军也有五千人。处于两面夹击的清军最终在明军展开的强大攻势下,撤走了,不过一转眼这股清军就通过老虎沟山上了猴石山顶,居高临下,对明军发起了进攻。
双方在半山腰展开了拉锯战,明军有火箭炮助威,清军有迫击炮压制,又占了地利之便,双方在半山腰展开的拉锯战一开始只是试探性的,不过明军随后就加强了进攻,一个冲击攻上了第三道防线。不能不说,清军的确也是悍不畏死,失了阵地之后,马上就展开反冲锋,愣是凭借肉搏战夺回了第三道防线。清军一开始对于明军的炮火和步枪射击不懂得怎么防范,常常一炮下去就能炸死好几个清军,不过清军随后就学精了,也学会了充分利用战壕和掩体,清军的伤亡骤减,双方就在半山腰反复争夺,互相拉锯。明军也不蛮干,只是保持对山上的进攻态势,并未全力进攻。
第一天的拉锯战,清军损失了两百多人,明军也伤亡了一百多人。
第二天双方继续在半山腰拉锯,双方的伤亡都在上升,清军学乖了之后,凭借地利,伤亡降了下来,堪堪与明军的伤亡不相上下。而在外围,双方依旧是相安无事,整个战场的焦点,只是集中在猴石山上。
目睹增援的明军和半山腰的拉锯战,西村拓夫和川田幸矢都得意于妙计得逞,川田幸矢说得意洋洋地说道:
“西村君,明军终究还是上钩了,不知道还会有多少明军继续上钩。哼哼!这猴石山就是明军的葬身之地。”
西村拓夫嘿嘿一笑,说道:
“这猴石山,少说也有一两万人葬身此地,不管是明军还是清军,都得在这里送命。谁也逃不过去!当然,最后胜利的还是我们大日本支持的清军,这是毋庸置疑的。”
西村拓夫话是这么说,脑海中浮现历史上日俄战争在这里血战的一幕,想象着日本勇士前赴后继捐躯于进攻路上,实在想象不出一万七千人叠尸猴石山是什么情景,想到此处,心中一个咯噔,只觉得大是不祥。唉!却不能跟川田说什么宿命,难道冥冥之中真的注定这里就是喋血之地吗!
夕阳西沉,晚霞已经铺满了天边,渤海闪耀着粼粼的金光。看在西村拓夫的眼里,残阳如血,云霞猩红,这美丽的景色之中蕴含着一种说不出的血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