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总裁 第二百一十一章 多尔衮的选择

作者 : 金哨本无路

战事正酣,关于大明的先进性文化,崇祯也不便过于发挥。从罗马到后世,经验教训摆在那里,大抵性文化越是畸形发展,吏治就越**。很显然,大明的性文化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而吏治嘛,当然也是烂到了一个空前的程度。

还好,几个跟随自己的人都算是简朴之人。一想到自己此次御驾亲征,还带了两个妃子同行,虽然两个妃子留在了莱州,可说起来也不是那么底气十足。人嘛,没有制约的时候,贪婪纵欲也是一种本能吧。于是,崇祯决定点到为止,转而把话题转到了眼前的战局:

“我军切断阿济格归路,你们说说,多尔衮究竟会不会派兵来援?”

众人议论了半天,认为无论如何,阿济格的两万多清兵陷在旅顺,清军不可能不救,清军统共也就是十万兵马,要是骤然被灭掉两万多兵马,多尔衮这个摄政王也就不用再干了。何况满清举族上下妇孺老幼加在一起也不过百万之数,是断然承受不了这样的代价的。

------

沈阳,小西彦长正在多尔衮府上做客,同时在座的有济尔哈朗、洪承畴和范文程。对于明军一天之内攻取哈斯罕关,据称这是因为明军有一种铁甲怪物参战,这个铁甲怪物,不仅可以打炮,还可以用机枪扫射,使得哈斯罕关快速陷于敌手,清军上下一时也有点慌了神。而多尔衮身体本就时有不适,这会儿愈加雪上加霜,多尔衮强自忍住头晕目眩,听小西彦长在说这个铁甲怪物之事:

“亲王殿下不必为此焦虑,这铁甲怪物不过是一种铁甲车而已,它装上铁板之后,寻常的霹雳雷对它不起什么作用,不过要破解也不是什么滔天难事,第一种办法是用炸药包爆破,另一种办法嘛,则是使用超口径炮弹。炸药包很简单,就是多装炸药,用布扎成炸药包,二十斤炸药不行就装上二十五斤甚至三十斤,然后连上导火索就是了,炸药包虽然简单,但是要兵士靠上铁甲车拉燃导火索才行。至于超口径炮弹,比炸药包复杂,不过可以用迫击炮发射,制作起来当然有些讲究,不过也不是很难,四五十斤的超口径炮弹打过去,那铁甲车不被炸翻也会被炸残。西村拓夫先生将会指点你们的人,把炸药包和超口径炮弹制作出来,便可以对付这个铁甲车了。”

朝鲜战场上中**队对付美军的坦克很多时候都是用炸药包,而超口径炮弹,则是俄国人在日俄战争中首次使用,到了一战时期,超口径炮弹在堑壕战中大显神威,一时就被誉为“堑壕战之宝”。试想,用直径只有50毫米的发射药筒发射一个85公斤的炮弹,那是什么概念!而60迫击炮只要加强一下基座,就足以发射四五十斤重的超口径炮弹,当然这会影响射程,德国人发射的85公斤超口径炮弹的最大射程只有区区320米,用60迫击炮发射25公斤的超口径炮弹,六七百米应该是问题不大吧。当然,得用上火棉发射药,如果是黑火药的话,也就是三四百米的射程。一战的时候,英国人也搞出过一款超口径炮,也是50毫米口径炮管,发射27.2公斤的超口径炮弹,最大射程可以达到450多米。如今让清军搞出这种超口径炮弹,对付原始的铁甲车应该是问题不大。至于破甲弹之类的,好像还没有到非要扩散给清军的地步。

多尔衮闻言大喜,济尔哈朗也露出了喜色。而洪承畴虽则也是眉头稍稍舒展,却仍是未敢乐观。当年洪承畴之所以败于松锦之战,就是因为皇太极采用围城打援之策,导致明军最终大败,洪承畴直到如今还心有余悸,因此说道:

“启禀王爷,臣只恐明军照搬先皇围城打援之策,引我大军赴援,然后设下陷阱,欲对我军不利,此事不可不防。小西君,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小西彦长最愿意看到的是明清长期打消耗战,当然不想看到明军一面倒地大败清军,于是说道:

“如今之计,要不就是撤回那两万多人马,暂时不与明军决战。要不就是增援,与明军来一场决战。我想,亲王殿下恐怕是不会放弃那两万多清军坐视不理吧!”

范文程立即插话道:

“小西君,此话有点小看我们大清了,当年萨尔浒大战,明军二十万对我大清六万人马,最后怎么样,我大清以少胜多,将明军打得惨败,从此明军对我大清再无胜绩。我堂堂大清,当然不会对前线两万多儿郎坐视不理,只是军机大事,须得慎之又慎,无论先太祖皇帝和先皇,用兵果断当然是不错的,但均是谋定而后动。明军此次祭出铁甲车,突出奇招,我军小有不利,然我大清主力无损,只须破了明军的铁甲车,余者皆不足惧。小西君,你只须让西村拓夫先生教会我大清**包和超口径炮弹,便是莫大助力,至于我军与明军决战,我大清什么时候退缩过!小西君无须为此担心。”

小西彦长一看,这个姓范的汉人还真是向着满清啊,清军敢打那当然是好事,只要清军死心塌地和明军耗下去,大日本尽可以多泄露点军工技术给清军。于是说道:

“我们大日本当然希望大清取胜,只要有什么帮得到的,我们义不容辞。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了,我们大日本会无条件地支持大清。”

多尔衮骨子里是瞧不起日本人的,心说你一口一个“大日本”,明明是小日本,非要自己冠以“大日本”,真是可笑之至。不过多尔衮也算是成熟的政治人物,倒也是不动声色,且由着他吧,谁叫现在有求于人呢!直到小西彦长告辞,多尔衮才揶揄道:

“这个小日本,他娘的还真神气。神气个啥!

济尔哈朗笑了笑,心说现在可不是与小日本斗气的时候,于是说道:

“不说这小日本了,不如还是说战局之事吧。”

洪承畴对于当今战局,自然是体会最深,昔日祖大寿被清军围困在锦州,清军围而不攻,明眼人一看,这分明就是行的围城打援之策,当日大明若是舍弃锦州,对于大明来说并非最坏的选择,大明的人口基数摆在那里,祖大寿的军队没了,重建一支同样的军队对大明来说并非难事,失去锦州也不影响与清军对峙的大局。当时若是乘胜追击将李自成残部彻底剿灭,李自成不能死灰复燃,一两年之后再与清军决战,那时皇太极已死,胜负之数尚难逆料。如今时过境迁,攻守易势,明军摆出了当年清军同样的架势,围住阿济格两万多人,清军几乎没有更多的选择,正如小西彦长所说,不是撤,就是援,清军绝不可能放弃阿济格这两万多人马。如果放弃,清军的士气大受打击不说,关键是清军的青壮一下子去了近三成,以后就再也不是明军的对手了。当然,洪承畴也不能提议让阿济格撤下来,阿济格这会儿也撤不下来啊。洪承畴想想,一时也不知道从何说起。

这时范文程倒是说道:

“以臣之愚见,为今之计,若是能够将阿济格的人马撤下来,也不失为一策。”

济尔哈朗点点头,说道:

“明军有海上之利,金州三面临海,有利明军作战,阿济格的人马若是撤下来,然后诱敌深入,我军尽可一战。”

洪承畴摇摇头,说道:

“阿济格的人马恐怕难以撤得下来,明军有铁甲车,而阿济格此时没有炸药包和超口径炮弹,对付铁甲车恐怕还是不行,而且两面受敌,一旦离开坚固的防守阵地,臣恐明军乘势夹击,只怕凶多吉少。”

多尔衮常年征战沙场,自然知道洪承畴所说有理。当年松锦之战,明军如不是夺路而逃,也不会一败涂地。此战若是不能克制明军的铁甲车,阿济格两万多人撤下来的结果很可能会落得全军覆没。多尔衮对洪承畴的意见一向很是重视,故而说道:

“洪学士说得不错,撤不是办法。可你有什么对策?”

洪承畴此时心中有了计较,因而说道:

“臣以为,阿济格的人马不能撤,他手下两万多人马,只须固守待援,坚守一个月应该不成问题。可以传书告知如何**包,如何以炸药包对付明军铁甲车,如此,则固守更有把握。而我军则抓紧调兵遣将,制作小西彦长所说的炸药包和超口径炮弹一应物事,半月之内,应该准备停当,然后大举赴援,与明军决战。臣还有一策,在我军备战这段时间,不妨对明军行一个缓兵之计,我们派出使节前往旅顺,做出议和的姿态,以骄其心,若明军入毂,稍有懈怠之心,则我军决战之胜算更大。”

济尔哈朗听罢也觉得撤军实无把握,全力增援才是唯一的选择,而说到议和,袁崇焕也好,后期的崇祯也好,都把议和当成缓兵之计,这一招倒也是尽可一试,因而说道:

“洪学士所说有理,还是要立足与决战,这个议和也是值得一试,不知睿亲王意下如何?”

多尔衮咳嗽一声,说道:

“就照洪学士所说的办。大军出战,决不可失之草率。对付明军的铁甲车,炸药包和超口径炮弹须得尽快赶制出来,赶制出来之后,才能与明军大举开战。至于阿济格所部,严令其死守待援,此举,可以疲惫明军。议和之事,既是缓兵之计,也可以试试,能让明军心生骄纵固然不错,就算明军不上当,那也没有什么,知道一下崇祯皇帝有多大胃口也是好的。”

------

很快,清军的使节就到了旅顺,表达了议和的意向。这是多年来清军第一次主动议和,考虑到这个新情况,崇祯做出了一系列安排,虽然明知这是清军的缓兵之计,但是,就清军这议和举动,却是可以大大利用一番的。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大明总裁最新章节 | 大明总裁全文阅读 | 大明总裁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