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后,四月里,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
崇祯驾驶着大明第一辆酒精动力的内燃车,正在宫中行驶着,观摩者有后妃也有好奇的太监们,当然也有发动机研究所的人,朱术桂、黄以博,还有江上云一介人,都在兴奋地注视着皇上在驾驶的第一台样车。www
这一台样车跟后世最早的汽车一样,完全是一款迷你型的车子,车上只能一前一后坐两个人,跟后世一辆够档次的摩托车大小差不多,只不过两侧装了四个轮子而已。这辆车既没有车灯,也没有同步器,没有车灯倒是不影响白天驾驶,没有同步器对于换档是一个考验。后世龚大明只是驾驶过带有同步器的手动挡汽车,对于不带同步器的老式汽车,龚大明只是见识过一个哥们淘到过一辆老掉牙的北京吉普212,那是没有同步器的,挂挡的时候“咔咔”半天才挂上,可人家愣是开着那老吉普四处拉风。
这辆车的发动机比黄以博他们弄出来的第一台酒精发动机水平大有提高,那台原理验证机是单缸,现在这一台是双缸,功率提高了,热效率也有所提升。下一步的目标就是研制四缸发动机。
崇祯开车的速度不快,这车没有速度表,估模着最快也就是30公里的时速吧,换档的时候崇祯不得不格外地小心,只因潜意识里生怕将齿轮磕坏,在崇祯眼中,这时代的钢材质量很次,说不定挂挡的时候劲儿使大一点,就会磕掉一两个齿去。
样车一出来,崇祯非要第一个试驾,众人没有法子,只好由着他。
好家伙,皇上驾着车一圈一圈地转,宫中的太监和侍卫生恐皇上出什么事,既好奇,又惶恐,追又追不上,只好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在一旁护卫着。
最后,车子终于停下来了,崇祯本来还没有过足瘾,可是车子出了毛病,不知道怎么的发动机就熄了火,车子趴下不跑了。崇祯这才下了车。
今天,亲眼目睹从自己手中诞生的内燃车能够顺利跑起来,发动机研究所的一众人本是兴奋莫名,没想到跑不了十几分钟就出了故障,众人都有点沮丧。只有崇祯安慰大家说:
“第一台样车,做到这个样子已经很不错了,呵呵,怎么说也跑了十几分钟呢!出故障没什么,找一找问题,看看哪里出了毛病。”
崇祯总不能跟这些人说,历史上1886年本茨发明的第一辆汽车第一次远行的时候,在路上出了无数次故障,比起本茨那辆三个轮子的车来,我们这车强多了!嗯,这个当然没法说。
其时,南京的样板铁路已经建成,这段由正阳门大街通向恒大铁路新区的铁路,由恒大竞拍到了命名权,名字就叫“恒大铁路”,紧赶慢赶,火车在春节前终于开通,一霎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虽然火车的时速不过35公里,但是在这个年代这已经是逆天的存在了。于是乘坐火车变成了时髦的旅游观光项目,恒大铁路新区的住宅商铺也因此大卖。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蒸汽汽车的问世,蒸汽坦克问世以来,在辽东取得了令人震撼的战绩,于是,以方以智为首的一大帮人力主大力发展蒸汽动力车,除了在铁轨上运行的火车以外,这些人力主开发不需要铁轨的蒸汽动力车,令人忍俊不禁的是,方以智将这种蒸汽动力车简称为“汽车”,王承恩有点哭笑不得,不过你不能不承认,既然是以蒸汽作为动力驱动车辆,称之为“汽车”也顺理成章。同时,方以智发展这种“汽车”也的确有他的道理。首先是石油还埋在地底下,要靠烧酒精来作动力,大明的粮食还没有富余到这个程度。其次,蒸汽机和蒸汽轮机已经相对成熟,而酒精发动机包括汽柴油发动机还需要进一步验证。因此,在1645年的九月,大明便启动了“汽车”研制计划,并且在正月就推出了样车,而如今,有十辆“汽车”已经在官道上穿梭,其中六辆作为客运,四辆作为载货用途。
跟“汽车”比起来,内燃车就有点相形见拙了,到现在才搞出了第一辆身形单薄的样车,而且开了不到二十分钟就熄了火,这让发动机研究所的所有人都很泄气,当然,这不包括崇祯在内。
在崇祯眼里,蒸汽动力车那玩意种种缺憾摆在那里,比如说需要很长时间升火预热蒸汽,再就是搞不好还会出现锅炉爆炸的事故,再就是体积大身形笨重,除了作为铁路列车牵引动力或者作为船舶动力,在单辆机动车这个领域蒸汽动力注定不可能成为主流,只要内燃发动机进一步成熟,蒸汽动力车马上就会失去竞争力。
对于应不应该上蒸汽动力的“汽车”,公主本来是反对的,不过后来王承恩说服了公主,在王承恩看来,蒸汽动力“汽车”的生产可以极大地提高大明的工业技术水平,可以尽快形成大明的工业体系。后世的汽车工业反映一个国家的制造业水平,大明在石油还没有规模化产出的时候,唯一现实的选择就是在蒸汽动力上做文章,开发生产蒸汽动力“汽车”也是最近几年的选择。这不能算是浪费,也不能算是走弯路,在“汽车”的发展中,一个强大的技术队伍和一个强大的制造队伍将会快速成长起来,这将是大明最大的财富。
事实上,水管锅炉和蒸汽轮机的小型化在这一段时间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虽然还是笨重依旧,但是体积和重量的缩小是显而易见的,方以智甚至觉得有希望将蒸汽动力“汽车”的动力部分降到一吨以内。对此,王承恩不置可否,自从皇上回南京以后,内燃发动机的研发进度进展快了不少,后世龚大明对于汽车顶多算个车迷,在汽车制造方面压根就不沾边,不过到了明朝之后,也理所当然成了专家。在皇上的督促和亲自参与下,内燃发动机很可能在未来一年内可以实用化。
尽管王承恩跟方以智指出外燃机的热效率无论如何也比不上内燃机的热效率,燃料在气缸内燃烧,直接转化为机械能,热效率当然就高,而蒸汽机和蒸汽轮机,燃料在外部燃烧,通过蒸汽为介质驱动活塞或者叶片,热效率损失大,热效率显然比不过内燃机。不过黄以博他们搞的酒精发动机功率还很低,方以智更加钟爱蒸汽机和蒸汽轮机的大功率。于是乎,大明在蒸汽动力方面也是不遗余力地投入,而内燃式发动机在崇祯的直接领导下,也在加速追赶蒸汽动力。
当众人还在检测酒精发动机故障的时候,王承恩来到了宫中,一看皇上也满手是油在那儿和众人捣腾酒精发动机,不禁乐了。于是一起凑过来,也帮着分析起故障原因。王承恩很快就发现了问题,原来是柱塞泵的泄压回路出了问题,柱塞泵压根就没有将酒精喷进汽缸内,而是直接将酒精挤进了泄压回路,这一来,发动机自然就熄火了。随即将泄压回路的压力调到正常位置,一切就回复了正常,发动机又开始正常运转,崇祯和王承恩相视一笑,然后跟朱术桂说道:
“这车朕已经开过了,你们好好试试,朕有要是要与王总监商量。”
说罢和王承恩一起离开。
一边走,崇祯就一边问:
“你无事不进宫,是不是又来找朕要钱来了?”
王承恩笑道:
“这次不是要钱,是要人,别的人不要,就要炼丹的道士,再就是工匠,有多少要多少。”
崇祯皱眉道:
“炼丹的道士不是全都给你了吗!至于工匠,能够调配的也都调到了你名下,你让朕还往哪里去找人?”
大明炼丹的道士,锦衣卫将他们基本都搜罗到了王承恩手下,纳入了王承恩的化工工业体系,这些人多少了解一些化学上的事,与《化学》书本一对照,倒也上手很快,王承恩如获至宝。可是凡是大明治下的炼丹道士已经被锦衣卫搜罗一空,这方面的人力资源几乎已经枯竭。至于工匠,大明的工匠集中在北京和南京,北京曾经占了全部匠户的一半,不过原本在北京的工匠不断跑来南京,如今在南京的正式工匠甚至占到了正式在册工匠的60%以上,要继续从北京挖工匠也颇为不易了。
对于崇祯的回答,王承恩似乎早有准备,立即解释说:
“不错,大明治下的道士,恐怕是已经搜罗一空了,不过李自成治下,应该可以搜罗一些过来,锦衣卫挖点道士过来,李自成想必不会留难。至于工匠,浙杭那边有很多匠人,并非匠户出身,但是他们很多人的手艺甚至不在正式的工匠之下,再比如江西那里烧瓷器的工匠,芜湖和广东佛山那些民间炼铁的工匠,手艺都不赖,这些人招过来就可以用,这些人少说也有五六十万,皇上只要想点办法,招个一两万人不成问题。要尽快形成工业体系,除了要有人懂理论,还得有人动手才行啊!我这不是着急打造大明的工业基础吗!”
大明的匠户制度说起来也够苛刻的,匠户一旦成为匠户,世世代代就是匠户,而明末工商业大发展,很多务农之人或者城市市民转而进入工商业,很多就变成了手工业者,他们甚至比在册的匠户手艺更精,因为他们是在市场竞争中月兑颖而出的,这些人也有一部分投在王承恩手下,的确很好用。
崇祯大悦,说道:
“这么说来,我大明在册工匠加上不在册的工匠,恐怕有一两百万之数啰!”
王承恩点点头:
“两百万只会多不会少!我的皇上,毫不夸张地说,大明是全世界的工厂,也是全世界的工业科技中心,垄断了全世界瓷器、丝绸生产,甚至小到一根铁针,也是大明生产更有竞争力。在这个时代,欧洲只有钟表、火炮有竞争力,在其他方面乏善可陈。作为全世界的工厂,大明从事工业生产的从业者恐怕至少是五百万以上,举例来说,炼铁世界第一,产煤世界第一,瓷器和丝绸就更不用提了。请注意,这是我们穿越之前就存在的事实。所以,我的皇上,我们得庆幸,有这么多工业人才,稍加培训,就可以变成我们新的工业体系的人力资源。反过来看日本人,他们有十万工匠就了不起了。在工业化的人力资源上,大明的优势简直是无与伦比。”
崇祯听了这话,在心中乐开了花,转而想到炼丹道士的事情,于是说道:
“炼丹道士的事情,让锦衣卫去煽动一下,估计李自成治下的那些道士也会动心。朕只是想知道,在化工方面,是不是有什么新的突破?”
王承恩得意之情溢于言表,说道:
“最近可能在煤炭合成氨方面会有所进展,有了合成氨,生产化肥和硝酸铵就不是什么问题了。一个化肥,一个炸药,化肥可以大幅提高粮食产量,再也不会发生有钱也买不到粮食的事情,我敢说,只要有了化肥,就再也难以出现第二个李自成。有了硝酸铵,我们的军火工业又要提升一个档次。当然,最主要的,随着我们在化工和电力方面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很快就能形成一个逐步完整的工业化体系,如此一来,说不定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跑赢日本。”
崇祯听王承恩说居然可以攻克合成氨的难题,顿时笑逐颜开。在崇祯印象中,氨是在高温高压加催化的条件下才能合成的,在大明这条件下,若是能掌握合成氨技术,那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粮食问题将得到彻底的解决,自己这个皇帝当得更稳当不说,在与日本人竞争方面,也将赢得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