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势 第五卷 大展鸿图 【第038章】 北方战争(13)

作者 : 月影梧桐

离开北京后,高尔察克的情绪一直很难高涨起来,关内外铁路沿线还好,到处都是客货列车,看上去一片繁忙景象。等转到中东铁路尤其是黑龙江境内之后,无论是中国国内的铁路沿线还是出了满洲里以后的西伯利亚铁路沿线,已经基本停止了客运,到处都是军列,满载着物资和人员源源不断地向远方奔去。

高尔察克知道,这些部队和物资,都是中国开展远东攻略的必要手段,一想到秦时竹在会面中毫不妥协的立场,他对俄罗斯的前景就感到悲观。中国人的道理或许不错——这些本身就是俄国从中国拿去的,可已经拿走的东西再还回去,高尔察克自己都觉得难以忍受。

当然,不能忍受他现在也只能忍受,不知道中国出于什么目的,不但允许他赴鄂木斯克,而且还将他安排在军列之上,专门进行通报,以便畅通无阻。

当然,高尔察克所在的车厢是唯一的,不能下车,也不能到其他车厢串门,在他们车厢的前后,很明显的2个车厢驻守着兵力。与其说是保护,不如说是监视。

不得不承认,国防军的效率比起粗笨偷懒的俄军要高得多了,高尓察克虽然不清楚到底军列上卸载了多少物资在各个站点,但中国人训练有素、操作奇怪的特点却十分明显,同样一车皮的货物,中国人能比俄国人快至少30的时间,考虑到中国人的体格和力气还不如俄国人,这种速度更让人瞠目结舌。整个国防军就像一部上足了发条的机器,热情高涨,浑身洋溢着乐观精神。高尔察克觉得,与这样的军队作战,简直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照这个论调分析起来,俄国人输得一点也不冤枉,一不想还好,一深入地想下去后,高尔察克就觉得有些绝望。现在中俄力量对比已经转换过来了,他在中国国内,感到的是一股股热火朝天的建设、向上的精神,而俄国,目前只有动荡、战争和挣扎。如果他是一个纯粹的学者,他还真的愿意留在中国,感受期间的活力与奋发。

终于,6月13日,高尔察克到达鄂木斯克——中国国防军的监管,一直持续到赤塔以西,中途是双方实际控制线的地区,国防军向白军做了交接。高尔察克知道国防军对伊尔库茨克保持着巨大的压力,但暂时间内不会扑过来,因为中国的目标目前在海参崴和现有控制区域的强化。可将来呢?他一路上都在思考应对的办法,但没有一个成熟的方案。

出乎高尔察克意外的是,他刚刚在鄂木斯克下车便收到了热烈的欢迎。2天后,他被临时政府任命为陆军和海军部长。但是,经过这几天的了解,他感到这样的政权并没有真正的自主权,背后离不开英法等协约国的影响,也离不开各种政治势力的牵制和支持。而且对于捷克军团这支临时政府阵营中最有战斗力、同时也是最为桀骜不驯的队伍,高尔察克又没有驾驭的自信,因此他并不是很乐意接受这个职位。然后在“希望您能担任起拯救祖国危难的重任”的一片呼声中,他还是勉强接受了这个官职。

本来,他想谈谈有关中国方面的见闻的,但现在临时政府内部一片对中国的仇视心态,他觉得讲这个话题不容易,还是要等待时间开口。

从远东到达鄂木斯克的这段日子里,高尔察克得知妻子索菲亚以及他唯一剩下的儿子罗斯基斯拉夫已经从塞瓦斯托波尔离开俄国前往法国,这对于他来说算是一个安慰。而更大的抚慰则来自于一个再度重逢的老相识——一位名叫安娜.瓦西里耶夫娜.季米列娃的年轻妇人。

25岁的安娜.瓦西里耶夫娜不但聪慧美丽、文采过人,能说极为流利的法语和德语,还能画一手好画。她主胜与一个显赫的家庭,父亲是著名的音乐家瓦西里.萨福诺夫,外祖父还当过财政大臣。革命爆发后,安娜和丈夫谢尔盖.尼古拉耶维奇.季米列夫离婚,带着儿子弗拉基米尔(日后成为著名画家)颠沛到达西伯利亚。以前两人初次见面之时,高尔察克就倾心于安娜的才华,只是碍于身份和彼此的家庭而不便表达,而此时此刻在这两个离乡背井、骨肉离散的人心中又逐渐产生了更为眷恋的感情。从此以后,安娜便作为高尔察克的翻译和秘书跟随其左右,再也没有分开。

高尔察克在鄂木斯克政府勉强出任陆军和海军部长后快满一个星期之时,在鄂木斯克发生了一件大事,将高尔察克这个职业军人和学者骤然推到了风头浪尖,最终也决定了他悲剧的命运:6月23日晚上,在哥萨克首领克拉希尔尼科夫的带领下,鄂木斯克发生了一场政变。

关于这次政变的原因,有一种说法是,反布尔什维克的核心是以旧军官为中心的势力,由于沙俄军校教育的结果,他们内心归根结底还是君主主义者。对他们而言,社会革命党和布尔什维克没有什么区别,他们认为社会革命党也是导致俄罗斯走向失败和混乱的集团。鄂木斯克临时政府中的社会革命党以及立宪民主党人在国家面临危机之时依然为了私利而喋喋不休,这让他们难以容忍。他们希望建立一种铁的力量,给俄罗斯带来秩序和胜利。而一直有着战争经验和崇高威望的高尔察克显然是这个力量的最好象征。

事实上,高尔察克与政变一点干系都拖不了。与秦时竹的会谈情况,不仅英法方面关心,临时政府内部也是极为关注,对高尔察克不与中国合作还能从北京安全抵达鄂木斯克的遭遇感到不可思议。当然,鉴于高尔察克过去的威望,再加上随行的英国外交官员的证明,大家相信高尔察克所说的一切。

当高尔察克说起秦时竹,说起这个人给中国带来多么巨大的变化时,他的眼神就放出光彩,说着无意,听者有心,这简直是最直截了当的宣传和鼓舞。当然,由于高尔察克的坚持和一再叮嘱,这次政权更迭并没有发生流血,只有两个社会革命党人,尼古拉.阿夫克先季耶夫和弗拉基米尔.津济诺夫被流放至国外。

鄂木斯克政变以后,原来五个执政官之一、部长会议主席沃洛戈茨基先暂时代为执政,随即用带高尔察克担任最高执政官。,沃洛戈茨基继续担任部长会议主席。在南线的原俄军中将邓尼金和在西线的原高加索方面军司令尤登尼奇都承认了高尔察克政权的最高权威。

但是,高尔察克毕竟只是一个军人,没有多少政治经验。被拥戴为最高执政以后,他主要的精力依然是放在军事方面,政治上却显得素手无策,无法有效实施基本的行政管理,贪污腐败愈演愈烈。临时政府在经济方面也困难重重,高尔察克煞费苦心想推行货币改革措施,但市民们压根就不愿意更愿意接受,高尔察克货币在市场上的信用度绝对无法与旧卢布相比,充其量比莫斯科政权的稍稍若干好些罢了。

全俄临时政府控制下的唯一工业区—乌拉尔地区的生产能力大多丧失了。由于欧洲部分的港口已被封锁,战乱又使西伯利亚同乌拉尔山脉以西的原料和市场相隔离,生活消费品只有在连接太平洋的铁路沿线才能买到。而现在,中国人不但已经掐断了西伯利亚铁路的东段,而且还准备对海参崴发起进攻……

对海参崴的进攻准备整整持续了近一个月,在接到中国方面正式的告警之后,英法美各国都开始了撤离活动,每天都有客船从海参崴运送侨民走人,近的安置到天津,远的安置到了上海,至于愿意去大连或者日本国内,也都是允许的。中国政府说话一贯以来是算话的,英法美不敢在这个问题上忽视。

与此同时,各国在海参崴的军舰和商船也陆续撤出,以免误伤。整个海参崴,充满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而围攻的国防军,也已经准备得近乎滴水不漏,完全可以发挥出潜力来,但一纸电文,又将整个方案,近乎全部推翻重来。现在前线各部队,一是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认为还有最后一线和平解决希望的机会;二是抱着必胜的信心,国防军的能力已经展无疑,胜利就在咫尺之间;三是抱着好奇的心态,认为肯定还有后续的形式武器,这是最令人期待的结果。

6月29日,战斗警告开始拉响,因为,车站里来了一整列军列,其他没有任何意料的东西,但上面写着“极度危险”字样,历史的进程,再一次到了时间窗口,即将发生出人意表的变化……!~!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国势最新章节 | 国势全文阅读 | 国势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