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前被射死,陈朗被杀,杨秋遂成了韩遂手下唯一的猛将,韩遂怎能不加以抚慰呢!
难道王前前番所说的话都是假的么?其实不然,王前前番对杨秋所说句句属实,而且韩遂在暗中许以他高官厚禄,只是时机有变,秦易的出现让韩遂的计划提前暴露,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杨秋寻来王前也只能和盘托出与他决一雌雄了,怎奈技不如人反受其害,加入他打败了杨秋那必将是另一种结局,其实对于韩遂来说他最为相信的人还是王前,计划赶不上变化,事情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但韩遂为人精明,混在官场这么多年,坐镇凉州太守也有二十来年,经历颇为丰富,也更加善于应变,具有通权达变的外交能力,思维也十分活跃,他见王前败在了杨秋手下,又要谋反,他一个顺水推舟将王前的话推翻,让杨秋一时不知所措,随后他见机行事,将王前杀死,王前一死即使他说的话是真的,死无对证,任凭韩遂说去也无反驳之人了,正在这时秦易又杀死了陈朗,这又更遂了韩遂的心愿,如若陈朗不死,他韩遂的计划也随时面临败露的危险,即使陈朗不说,但他韩遂又怎能放的下心呢?
这回好了,一切都是天意,配合的如此默契,韩遂不禁心中暗喜,他一席话将王前此前所说推翻,又顺水推舟将王前和陈朗送了进去,陷二人与不义,然后加以定罪,使他们的死成为罪有应得的报应,韩遂自圆其说一席话说的杨秋不得不相信,最后对杨秋和秦易加以抚慰,使他们能竭尽全力的效忠自己。
那么他为什么不趁机将杨秋也一并收拾了呢?其实对于杨秋的为人韩遂还是非常了解的,杨秋武艺高强又有势力,但他绝不是个野心家,他是一个耿直之人,如果没有人怂恿的话他是不会谋反起异心的,但韩遂为人多疑他生怕有朝一日杨秋有变,所以将王前、陈朗安排设计以防杨秋,但现在他的两个心月复之人都处境不妙,况且王前已经起了异心,他也只好将其杀死,王前陈朗一死他身边已乏良将可用如果在杀了杨秋,他如何能镇得住西凉?
当今乱世千金易得良将难求,何况像杨秋这样杰的出武将更是少之又少,所以他只能留的住他,好生加以抚慰,委以重任。而杨秋呢?他也不是孩童,王前和韩遂一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有一点不容否定那就是‘无风不起浪’,王前不能无中生有的说出那些话而且有鼻子有眼,但王前一死韩遂手下就剩的他一员猛将,既然韩遂没有杀他,以后定还要仰仗于他,还得依靠他,再去追究一些事情显得没那么必要了,‘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他杨秋终究还是杨秋,没了他这西凉韩遂还真就玩不转。
王前陈朗已死,韩遂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什么石头那就是前番王前所说的后山宝藏的秘密,到底这宝藏有还是没有,具体藏在哪?这都成了一个谜,知道此事的人除了他韩遂外,当今世上已无他人了。杨秋也顿首挫足,懊恼没问王前宝藏之事,现在再也没有机会了,韩遂真是个老狐狸,早就料到此事,不待杨秋动手就已经先下了手将王前杀死,并且只字不提宝藏之事,难道是王前在说谎还是没有这么一回事呢?
杨秋心里不停的在琢磨着这件事,君子爱财谁都一样,他杨秋也不例外,宝藏是前人留下的,没有绝对的继承权,谁发现谁拥有,如今看管宝藏之人的王前已死,要是真的存在所谓的宝藏的话,韩遂定不会轻易放弃,肯定会派人监管或是将宝藏转移,这么说来,要在他派人之前抢先动手发掘才是。事不宜迟看韩遂走后,杨秋并没有及时打道回府,他要探究一番,他邀上秦易径直向山洞里面寻去。
这山洞似葫芦一般嘴小肚大越往里走越是豁然开朗,里面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杨秋忙招呼手下张起火把这才看清了些,杨秋扶着墙壁向前缓缓而行,秦易紧随其后,借着火光,秦易隐隐约约的看到墙壁上模糊的印记,他用手将墙壁上的灰尘慢慢拭去,这才看清楚了一些,墙壁之上分明是一些字体,不是汉文而是胡文,在西域呆了那么长时间他认得这些文字,他忙向杨秋汇报开来
杨秋近前一看哪里认得,秦易试着翻译过来,那文字上大意是:西汉博望侯张骞通使西域得西域各国赠送珠宝无数,黄金白银无数,途径凉州地区正遇匈奴大军经过,为了避免这批财宝落入匈奴人之手,张骞带一军潜入此山洞之中,将财宝尽皆藏于此洞之中,并巧设机关以防落入歹人之手,只待有朝一日能卷土重来将财宝取走,并上书了时间。秦易对杨秋翻译道,杨秋顿时惊讶起来:莫非真有宝藏之事?但韩遂是如何得知此事的呢?他又如何认识这胡文呢?
一个个疑团皆涌而至,既然是张骞通使西域留下的宝藏算来也有几百年之久了,这批宝藏埋藏了这么久还会存在么?杨秋正在寻思着,秦易有些按耐不住了,他好奇心强,对杨秋道:“将军事不宜迟我们还是向里面继续前进吧,说不定会有收获呢?”杨秋马上回过神来继续向里面走去,里面依旧是漆黑一片,不同的是多了几个路口,里面分出了若干个分洞,宝藏到底藏在哪个洞呢?杨秋和秦易都僵在了那里,如果贸然进去来回折腾既费时又费力,恐怕还会误了时辰,要是被韩遂察觉就大事不妙了
秦易端着火把仔细察看每一个分洞口,他想:如果是有人来过这里一定会留下印记,只要有印记就是宝藏所在之处,秦易仔细察看每一个洞口,查来查去终于在一个洞口处秦易隐约看见了有脚印,虽然模糊但还是能分辨出来,秦易忙招呼杨秋过去,杨秋到跟前一看果然是脚印的痕迹,杨秋留下一班人马留在这个洞口,自己携秦易一同进了分洞。
这分洞没有前洞的宽阔,比前洞不同的这个分洞的每个墙壁之上隔三差五的出现不同的壁洞,而且每个壁洞都有石阶阻挡让人难以分别不说但这石头就足以让人没法移动,在火光的映照下,每个石头看似都有一人那么高,石头不仅高大而且十分宽阔,少说也有个几百斤,这样的石阶足有十余个,杨秋见状,对手下将士吩咐道:“来、来、来大家一起动手将石阶移开”,士卒们一拥而上但石头如此巨大且卡在洞中移动开来谈何容易,将士们又没有带器具,只用手却使不上力,累的满头大汗石头却仍然巍然不动,杨秋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可如何是好?宝藏应该就是藏在这个洞壁之中,但如此巨石没有利器是不行的,若是打发人去取利器只怕来不及了秦易看了看石阶对杨秋道:“将军且看这石头大小形状都如出一辙,看来是人为移到此处的,按照前番洞壁上的记载,当时博望侯遭遇匈奴兵,情况甚急必来不及修缮此工事,这工事如此之巨,定是后人所为,这么推来宝藏之事确实存在。”
杨秋道:“言之有理,这工事定是王前所为,他身居此处五年不只是看守宝藏而且为了保护宝藏的安全做了大量的工事,他盗窃牲畜定是为了搬运这些石头,一个个谜团都渐渐的被揭开了神秘的面纱,话虽如此但这么大的石头摆在我们面前奈之如何啊?”
秦易对杨秋道:“大将军不必担忧,看我的!”说罢月兑下铠甲,捋袖挥拳,跃跃欲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