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 正文 第五十九章 哄抬地价

作者 : 戒念

第五十九章哄抬地价

第五十九章哄抬地价

在蔡州正开汝水淤灌咸卤之地之时,京师开封便已经开始为之sāo动不已了——近两千顷的淤田虽不知道其中赤淤和huā淤地到底几何,但是最便宜的huā淤地也要两贯五百钱左右一亩,这就意味着这次淤灌蔡州就算光是买地便可净赚四十五万贯以上!京师的大地主们自然不会对这近两千顷的淤田视而不见,这么féi沃的土地只是略加经营用不了三四年便可以回本——现在京师周围粟麦的价格差不多在四十文一斗的样子,大凡淤灌之后的田地每亩收麦三四石,自然不是那些每亩只收六七斗贫瘠土地所能够望其项背的。

当排水已经几近尾声之时,卢绍冉立刻将这次淤灌所产生淤田的效果报送正着急等待结果的王景范,孙瑜和王景范看过结果之后也算是长舒一口气——汝水堤坝已经整修完毕,现在关注的便是这淤灌的结果,淤田多少直接关系到日后蔡州治水的难易。况且他们也对蔡州所有的官吏承诺,若是常平仓或是各县三年常备钱有所空缺,将会不问前事一概补足,这些都是要看淤田多寡。

“大人这下可以放心了!”王景范笑着对正在看卢绍冉综合各地所呈送的行文对这次淤灌总结的孙瑜,孙瑜自去年十一月的时候便身体不支而病倒,几个月折腾下来虽然病是好了,但身体状况却愈发虚弱了。

孙瑜将行文放在桌上笑着说道:“这淤田的数量比当初卢子明预计的还要好些!”

“比预计的还要多出三百多顷,除了估算上有些失误之外,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当初可没有预计到八百河清兵前来协助治水,原本留在今年才开工的工程去年基本上都做完了,今年chūn天的时候壮城兵和民夫除了继续修缮河渠之外,更是向远处推进一些……这些多余的工程才是这多出来的三百多顷淤田的来源,只是据卢子明所言这部分淤田并没有仔细规划过,引入的汝水淤灌这些田地也没有排水的地方,更没有筑堤逐次淤灌,使得这些田地基本上都是淤积深浅不一的huā淤地。”王景范解释道。

孙瑜摆摆手说道:“这已经足够了,能够有这么多的淤田,就算光是卖淤田也足够蔡州的财赋多比去年上缴不少,更不用说今后这些原本不可种艺的咸卤之地成为良田,今后每年仅这部分良田的收成征税便可使蔡州变得更为富庶……”

“这也让底下各县官吏也是着实的松了口气,下一步治理鸿河水就算民夫不足也可凭着这些良田售卖所得雇佣民夫继续筑堤淤灌……”王景范笑着说道。

想到当初自己与王景范承诺将各县的账面和仓财补齐的事情,孙瑜也不禁嘴角翘了起来,“这笔收入见复可有什么规划?”

“若是全部售出这些淤田,按照正常赤淤地三贯五百钱一亩,huā淤地两贯五百钱的价格来算,总价会超过五十五万贯钱,除去将白沙蔡氏所借之钱归还、添补各县账面的窟窿,壮城兵、河清兵、各县官吏等出力的人赏钱之外,景范粗略算过怎么也要有三十多万贯的结余。当然还要为今年秋天继续兴修汝水、淮水、鸿河水堤防继续放淤和治理鸿河水的费用也要留出十万贯之外,蔡州可供支配的钱应该在二十四五万贯的样子……”

这些费用都是王景范粗略的计算,自然是往大处算,免得到时候拆了东墙补西墙的窘困局面出现。在他看来虽是当初他抓住各县官吏的小辫子,bī迫他们不得不服从自己的意志来行事,但所谓强扭的瓜不甜,这种高压钳制底下办事官吏的状态势必不能持久。尽管朝廷没有对丁酉科授官进士是否明年回京述职召对做出明确回应,但基本上这蔡州他也就呆上一年,继续以强硬手腕绑着蔡州官吏办事也没什么大不了,只是官场上的名声不好听罢了,等自己一离开蔡州估计就是骂声一片的局面。

王景范不愿意看到出现这种局面,所以他决定趁着腰包饱满之时,让所有真正出力的人都雨lù均沾发红包奖励一下,今年还有鸿河水的治水工程,到时又是少不得要淤灌,到时候所涉及的各县官吏还怕他们不尽心尽力?这种自发的尽心尽力总比自己强制他们要好得多,底下的官吏若是存心设下陷阱让他跳,王景范还真没有把握躲过去,看看常州王安石的升迁便可知晓官场上对付敌人的手段真是多种多样。

若王景范一心只图升官发财,底下的官吏来这么一手,他倒是也不怎么在乎,甚至他还欢迎这么做。不过在某种意义上而言他与王安石本质上都是同一类人,都是希望能够做实事能够让大宋朝强大起来,是以王安石身上出现的问题他可不想再被人照本宣科的暗算一次,给底下官吏予以好处也是保障自己能够坐稳这个位子,至少也要等他治理好鸿河水之后再离开蔡州。

“除此之外,景范还有意修缮蔡州境内的桥梁道路,兴建书院……而为了书院不致为缺乏钱财日后陷入困顿,这支持书院相应的田产之类也要考虑到,如此一来剩下来估计应该是不到十万贯了……”王景范将他心中大致所想给孙瑜jiāo了个底,虽然通判执掌一州财政,但知州却可从中对他进行钳制。想来孙瑜应该不是那样的人,但为了一州知通通力协作继续先前的友好关系,王景范还是将自己的姿态继续摆低些,让孙瑜心中也更畅快些——尽管孙瑜先前在蔡州官吏面前多少有些菩萨像,并没有多少人怕他,王景范实际上已经掌握了蔡州大权,但他依旧谨守自己的本分不会逾越半分。

在听完王景范的设想之后,孙瑜也是频频点头,毕竟孙瑜出身书香世家,父亲孙爽当年也是名满天下的大儒。在听及王景范有意兴建书院并且为了保障今后书院正常运转还要为书院添置产业,使其仅靠收取租金便可满足书院生存,对此孙瑜更是满意了——大宋的地方官从州到县甚至是一路的官员都是热衷于“办学”,既可以应景搏得士林对其的好评,再者也可以凭借办学从中谋取好处。须知朝廷对各路监司以及州县官的考课,“礼义兴行,为政教之最”,在此项上各地方官都是积极“办学”,各县财政窟窿多少都与这些有些关系,显然孙瑜知道王景范肯定是不屑于此的。

王景范想要在蔡州办学肯定不是如别的官吏办学那般下作,但也不可能将其办成白沙书院那样的书院——毕竟这蔡州只是他短暂的一个落脚地方,不可能长期在这里经营书院,有一个白沙书院已经极为困难了,在蔡州这里以同样的心思再经营一所类似的书院实在没有这个必要。不过王景范却不得不要考虑到知州孙瑜的态度,在后面的任期内想要有所作为不能少了孙瑜的鼎力支持,而这办学便是为孙瑜找些事情来做。

在王景范看来孙瑜更适合教书,利用已有的汝阳县学投入巨资将其扩充,以田产和在城中购置产业为其支柱,如同白沙书院那般将经费来源扩充坚实。如此一来只要时间一长这蔡州的书院自然是想不兴盛都很难,而这也是王景范为孙瑜找的养老所在——孙瑜的身体已经不适合繁重的案牍劳作,倒不如为其寻个他更喜欢去做的事情。当然孙瑜还是这蔡州名义上的掌权者,而王景范这个通判在这里也呆不长,一年的时间足够让他在蔡州再创下更好的政绩,这孙瑜虽说不会给自己故意制造麻烦,但还是需要更加谨慎一些。

“见复可曾想好如何将这些淤田卖出的章法了么?”孙瑜笑着问道。

王景范躬身答道:“景范这里倒是有些想法,不过还需大人知晓免得其中有什么疏漏,倒是大人这里有何要求?”

孙瑜摆摆手说道:“这治理汝水的事情都是见复前后cào办,老夫身体经过这冬天一病也是疲懒不堪。适才见复说的不错,老夫也是希望这淤田所得能够如此处理,只是如何将这淤田卖出变现才是真的……”

在听到孙瑜对如何处理淤田上没有什么想法之后,王景范也就放下心来,毕竟这近两千顷上好淤田没人惦记是不可能的。就王景范已经所知的,这蔡州的几家本地大豪似乎已经串通起来到时压低价格将淤田吃进来,而蔡州距离京师不远,无论水陆jiāo通绝对不会超过五天时间便可到达,这上好淤田购进之后只需招揽佃农jīng耕细作,到时收获粮食直接装运上船运送到京师开封,便是一笔巨财。

“按照蔡州本地的地价,这赤淤地和huā淤地都是有定价的,显然若是简单的去卖地景范估计十有**会被本地豪族所挟持,从而卖不出应有的价格来。景范思之三四觉得这卖地一事还需要筹谋一番,将京师的一些豪客也引进来,此乃‘引狼入室’之策,让外来豪客与本地豪族去争地……当然官府也需要划出一部分数额的田地来,以往官产田地显然不足于淤田相提并论,这也是为本地官员谋些sī利;原本的官田和一部淤田拿出来专mén用于那些小mén小户的本地人购置,毕竟治理汝水虽是民众服役,但也是出了力的,只要他们能够出得起钱也要适当为其供给一些售卖给他们,只是这中间还需小心防范本地豪族借此名巧取豪夺……”

王景范将自己如何售卖这些淤田条陈一五一十的说来,这可是治理汝水最后的果实,只要蔡州知通通力合作,没有谁能够将果实从他们嘴边抢走,尤其孙瑜那个倚老卖老的狠劲一上来,就算宰相来了也没用。他也怕有些人狗急跳墙将自己和孙瑜来个釜底chōu薪,如同对付王安石那般将两人直接升官nòng出蔡州,不过想来这样做的“成本”太高并不划算,况且也没有这个cào作空间和时间了。

“某家是对此并不jīng于此道,该怎么做见复自己来拿主意即可,不过老夫还是希望能够将这些淤田以高些价格卖出……”孙瑜笑着说道。

王景范摇摇头说道:“大人可能有所不知,景范的想法是能够按照正常的地价买卖是最好不过,只是多半是不大可能,无论是京师的豪客还是本地的豪族大户,他们原本的心思便是打着占便宜来的。景范去年曾从京师质库楼中购下一个庄园,方圆十里左右,有地近四万亩,质库楼开价一万五千贯,算下来每亩不过两百五十文,即便如此那些买主要求一万贯才肯买,结果景范从中捡了个便宜……由此可见无论是蔡州本地的还是外地的买家都是一个样,若是不从中施展一些手段,恐不能卖出一个好价钱来,我们忙活了一场空为别人做嫁衣,到时还需大人代为配合一二,景范才好施展些小手段……”

孙瑜听后只是皱了皱眉头,对此他也是有心理准备,这么大一块féiròu没有道理不来占便宜的,况且他是一个颇为正统的儒者,对于商人向来没有什么好印象,遂笑道:“见复尽管去做,到时唱白脸还是红脸,老夫听凭见复安排……”

正当外人琢磨着如何打通关节以低价好直接购下良田之时,蔡州知通联合行文,此次淤田一千八百余顷,只拿出一千顷淤田分成十份进行拍卖,每份地块在一百顷地左右,其中有八块地为赤淤地,两块为huā淤地。这次拍卖在裴度祠进行,每个进场拍卖的买家必须要jiāo够一百贯钱方可入内,拍卖的时间便放在六月初八。

此项政令一出立刻让所有人目瞪口呆,一千八百余顷良田只拿出一千顷拍卖,这实在是太少了些,与原先估计蔡州州衙急于出手套现的局面大为不同。随后各方神通广大的买家便得知,蔡州的官田被置换了,大宋的地方官有一笔重要的额外收入——“系官田产”,其中孙瑜身为知州长吏田产在二十至十顷,通判八顷至六顷,判官三顷到五顷,县令四顷到六顷,这些根据官品高低挂钩的田产不归官员所有,官员不能买卖只能在任期内从中获利以填补自己的官俸。

一般官田自然是良田,每亩收麦基本上也在两石上下才可以,毕竟这关系到自己的荷包问题,从上到下官吏们是不会掉以轻心的。每顷地就算种麦每年收入也要在八十贯上下,若是有些地方种的优质稻米那就收入更多了。王景范将官田置换成最好的赤淤地,这蔡州官场上下无不高声唱好,赤淤地每亩再少收上三石粮食是稳稳当当的,这就相当于将自己的合法官俸平白长了一半,哪有不叫好的?

此项政令一出,王景范的官声马上就在蔡州长了一截,而那些挽起袖子准备趁机发一笔的各方地主们却将王景范的祖宗十八代都问候了一遍——原本这官员的田产各州都有不同的情况,是以每个州的同级别官员田产数量也是不等的,只有一个大概的参考数值。这一次王景范调整官田,直接将所有官员的田亩数提到了上限,这也是官员们高声叫好的所在——底下的官吏都想升官,都需要打点上级,这都是要钱的,这官田按照王景范这么一调整,知州孙瑜的官田数一下子从十四顷提高到二十顷,每年下来便是多进账好几百贯,其他官员虽然涨的没有知州孙瑜这么夸张,但年俸翻番也是情理之中!

官田置换的政令开始运作之后,没有人会怀疑蔡州打算自己吃下这块淤田的féiròu,放出来的那一千顷淤田估计算是到头了。一时间前往通判厅报名参加拍卖的地主商家络绎不绝,虽然要掏那一百贯的“入场费”,但这钱绝大多数都是要返还的——按照通判厅的行文,一百贯只是“保证金”而已,拍下不付钱的自然是要被没收,若是都正常成jiāo,只需要缴纳两三贯钱,衙mén口也不能白白cào心办事啊!

本地的买家自然知晓王景范是个什么样的人,而外地来的买家在稍微打听之后也明白了这蔡州通判虽然年轻,但知州身体不适的情况下简直就是蔡州大权一把抓,其气焰比简直比那些朝中高品大员出知地方知州还要高涨三分,上任一年便赢得了“活阎王”的恶名,蔡州大小官吏听闻其名简直是老鼠见了猫一般老实,这在大宋恐怕还是头一份。

大宋自立国以来便实行“强干弱枝”的国策,而京师开封又非前朝那般位于虎踞龙盘之地,最糟糕的是还有契丹这个蛮夷强国居高临下虎视眈眈。这就使得京师开封周边必须驻扎数量众多的禁军,连带家属之类,使得原本人口众多的京畿重地一直以来就需要从外地调运大批粮食来填补缺口。相比蔡河、汴河的繁忙程度,汝水——商河联运至京师开封要容易的多,最后这一千顷土地在裴度祠中的拍卖场面也是惨烈之极,最终赤淤地以三贯六七百文成jiāo,而huā淤地也达到了两贯五百钱的正常水平。

若是这样各方买家也只是自认倒霉而已,没成想在拍卖完十块地之后,王景范又推出了三块赤淤地,并且说明这是最后拍卖的三块地。此举真是让各方买家将王景范恨到了骨子里,没办法就算féiròu有所缩水也还是féiròu,若是现在不下手人家蔡州州府自己慢慢经营照样也是稳稳当当的获利,无奈之下只能捏着鼻子将这笔帐暂且认下。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帝国最新章节 | 帝国全文阅读 | 帝国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