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 正文 第七十二章 相公舞剑

作者 : 戒念

第七十二章相公舞剑

第七十二章相公舞剑

王景范对于孙沔并不陌生,因为孙沔在《全宋词》上有小传一篇,按照父亲生前在世时对其评语便是:“能干、贪婪、暴戾、好sè”八字。不过小传上对孙沔的介绍主要还是集中在两件事上——一是他在杭州之时的一些脏烂做法;二便就是张贵妃在追册温成皇后时,孙沔本该读册,一向听话的他突然放了皇帝的鸽子,这才有后面杭州、青州的任职。

小传毕竟是小传,更何况历经千年后人难免会在某些方面出错,不过对于孙沔在杭州下三滥的所作所为记述应该是真的,只是王景范没有这个渠道去获取相关的信息。孙沔的贪婪给王景范父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若非如此韩绛在他手背上写那个“沔”字他还真一时想不起来是谁,对于这样一个无行的官员他向来是最为痛恨的——能够凭其贪婪的名声就将父亲自锁渭州二十多年,其“威名”真是无以复加,不过也正有这个无行文官的典型代表,王景范的父亲才不会轻易暴lù自己的所学所知,否则将千万贯家财建立在沙滩上,难免会招来孙沔之流的窥伺,以其心黑手辣的作风到时恐怕留一条xìng命都很难。

“这孙沔是个祸害,也活该作恶多端被这些言官看重,这次多半是在劫难逃了……”王景范心中有些好笑的想着,以刚才刘敞的进言和韩绛的暗示,他可以想象这孙沔估计是得罪了某个大佬。就韩绛和刘敞是绝对做不来这样的事的,就是不知道此事背后的幕后大佬是谁,这么多人变着huā样的来找他的麻烦,今天刘敞不过是个由头,后面的攻击才是真正的杀招,这么多人有心暗算之下,孙沔就算是曾任过枢密副使的高职,也多半抵挡不住。

如同孙沔这般龌龊之人,王景范心中是不会存半点怜悯之心的,更恨不得其早死铲除祸根,哪会有半点相助之心。其实刘敞进言之时,王景范早就找到了刘敞进言的漏dòng,如若风声不对自己便可轻而易举将其戳漏。只是事不关己再加上刘敞这么突然进言谁知道最终的目标是什么,没有nòng清楚这些自己实在是不适合出言驳斥,不过也好在自己沉住气,有韩绛的暗示他也便放心了。

只是从这件事上,王景范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他的根基实在是太过浅薄,甚至可以说是毫无根基。本来与韩氏家族联姻也算是获得了这一丰厚的人脉资源,不过韩绛事先可没有通知过自己他们要对孙沔下手,就是现在他也想不出日食的礼仪偏差与孙沔有什么必然的联系。韩绛虽然在临走之时要自己晚上过府一叙,但是先前不将此事透lù一些口风给自己,自己心中要说一点介意没有那是不可能的。

王景范心存介意有能怎么样?就算他是进士第一人有着远大光明的前途,不过按照一般的官场升迁前例,他再快也不可能超过吕méng正和苏易简,就是苏易简到最后也不是没有登上相位么?仕途漫漫中间充满了风险和陷阱,谁又能保证王景范能够一路顺风的笑到最后?是以韩氏家族对他是重视,但这种重视也是有限度的,毕竟韩家自己就是人才辈出,能够靠自己的直系血亲来担当家族顶梁柱又何必倾其全力栽培一个nv婿?

王景范有这个自知之明,韩家是可以借重但却不能倚为靠山,官场上靠山不可少但最终自己要谋求的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宝座。韩家现在最为杰出的人物莫过于韩绛,也不过是翰林学士而已,纵然有韩亿的苦心经营织就了一张复杂的姻亲关系网,不过这种姻亲关系就如同韩家和王景范之间的关系一般,可以在一些事情上行个方便,却不能将自己的命运托付到这张关系网上。

连韩氏家族自己都是如此,王景范知道自己要走的路还很长,眼下韩绛连一些简单的事情都不事先通知自己一声,这让他如何对韩家有什么信任感?更何况在未来的熙宁党争中,连韩家自己都开始分裂成两派,说不上是如党争一般这么jī烈,但几个兄弟之间不和已是定局,将韩家视为自己的铁臂长城那便是大错特错,早先点中状元通判蔡州之时,韩家确实给予了很大的帮助以至于让王景范多少产生了错觉,但今日迩英阁之事让他内心警醒——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位置低的时候会被人当成jiāo易筹码而被牺牲,位置高的时候哪里需要什么靠山,到时需要的反过来是那些信奉靠山的低级官吏。

只是经营自己的网络何等艰难,王景范到底还是刚刚踏入官场的新兵,按说同年是最好的盟友,但是连他这个进士第一人都尚且如此,其余好的还在各州任通判,绝大多数还都沉在某个县任县令、主簿之类的低级官职,若没有特殊的际遇等他们升上来至少要五六年的时间。至于馆阁不是如宋敏求一般专心治学的书呆子,便是饿急了眼的官mí,这两者都是指望不上的。

王景范看着空dààng的迩英阁,心中也是一时没有什么头绪。按说自己这个翰林shì读已是非常不错,算算大宋立国以来的状元或是进士能够如自己这般升迁神速的已经屈指可数。不过新兵就是新兵,自己这种状况若是一个官mí而言已是足够,但对自己这个非常清楚日后想要干什么的官员来说就是一个非常痛苦的局面了。

一时间王景范自己也想不出好办法,早先没有入仕之前他是靠着让人收集市井消息流言,加上自己手中掌握的宋代人物小传将一些信息对比分析之后得出些结论。现在随着自己步入仕途,从市井之间得到的流言无论是准确度还是时效xìng都无法满足王景范的需要,甚至连从韩绛韩缜两兄弟嘴边lù出两三言语的消息都远比自己所获得的消息要有用的多,况且宋端虽然也在京师附近,但他毕竟已经从军从而走上了一条与自己大为不同的道路,两人之间是可以联系不过随着彼此的地位越来越高日后两人的关系也只能是越埋越深最好永远不要有人知道——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毕竟那个状元的名头实在是太过闪亮了,自己周遭的一切都会被传出去,眼下两人地位都不高也无人关注,只能祈求时间让绝大多数人淡忘这点了。

想到这消息的获取问题,王景范也不觉的摇摇头,以他眼下的地位而言,这种渠道还是太少了。在他漫步走出迩英阁时,看到了不少内shì行sè匆匆,也曾动过收买内shì的念头,只是随后便打消了这个念头——虽然有贾昌朝和文彦博收买内shì的范例在先,但他对这些人一点好感也无,况且历朝历代内shì祸luàn朝政的例子这么多,使他本能的对内shì极为排斥。

回到家后夫人韩慕雪jiāo谈几句,jiāo代晚上要与她一起回一趟娘家之后,王景范便去了书房,在一排堆满文稿的书架下,他从中chōu出一个半尺高的书匣——这便是王景范手中最大的依仗,父亲留给他的《全宋词》,显然这厚厚的三本书经过长时间的翻看已经显得非常老旧,里面的文字与现在文人书写的字体有些似是而非,更为奇特的便是这三本书的印刷和版式显然与市面上的书籍有着极大的不同。

虽说已经翻看过无数遍,以王景范的记忆不能说对里面的内容倒背如流,但里面从太祖到所谓的“哲宗”时代,只要担任过朝廷官职的人无论是小传还是词作他都可以信手拈来毫无差错,就算是未曾入仕如柳永柳三变等人也是极为熟稔。虽然有很多词作作者已经故去,不过王景范看他们的词作和小传也是为了增长见闻与熟悉典故,至于那些与自己同时代的人才是最值得关注的,这其中既会有潜在的朋友和盟友,又或是政敌,知晓他们的经历也可为自己谋划未来。

就算如此熟悉这套书的内容,王景范依旧还是每个月至少翻看一次,以期能够从中获得新的感悟,甚至是一些以往未曾注意过的细节——今天在迩英阁的事情给他的冲击实在是太大,即便地位低微他也不愿意做一个棋子供人摆布,更何况下棋的人也许就是自己曾经“俯视”过的一个老家伙。

也许孙沔有些臭名昭著,他的小传非常jīng简,就如同王景范在迩英阁得到韩绛的提示之后所回忆的那些内容一样,主要还是因为父亲曾经向他解释为什么他有能力成为大宋最有钱的人却一直窝在渭州二十多年声名不显的原因,他对孙沔的小传实在是太熟悉了。按照小传中孙沔的经历,现在他应该在并州做知州,书上说他就是在并州知州任上遭人弹劾而退出官场的,却并没有说清楚是谁弹劾的他——一切都太过简单了,就连时间也需要王景范进行大致的推测,不过按照时间计算孙沔就应该在今年被弹劾丢掉官职。

在王景范推算完孙沔大致免去官职的时间后,前后琢磨一下估计最迟不应该超过两个月孙沔被免职的诏令就会下达——并州距离京师可绝对算不上是很近,光是路上的行程就要两三个月,朝廷自然有自己的快马传递方式,但没个二十来天应该到不了并州。

虽然将前后有关孙沔的事情想了一遍,不过王景范并没有从中看到什么机会,除了免去一个心黑手辣的贪官之外,这件事对于大局没有什么影响。王景范只是觉得为了一个身在并州的孙沔以至少一个翰林学士和知制诰出面组织策划,后面肯定还有御史台、谏院的官员跟进,如此一来未免太过“铺张”。

“这里面肯定有猫腻!”王景范心中揣测,可惜他所掌握的东西实在是太少,这篇小传只能说是孙沔的经历外加一些恶行的简单记录,也正因为如此他才看出弹劾孙沔绝非是韩绛、刘敞等人为民主持公道,说句不好听的话肯定是有利益才会让他们如此处心积虑去暗算孙沔,尽管孙沔是个不折不扣的hún蛋——韩绛和刘敞若是这么有正义感,孙沔在杭州干坏事的时候他们又在哪里?!

王景范将书册小心的放回到书匣中藏在书架上的文稿中,孙沔应该不算是个很难对付的人,他在任枢密副使的时候也许想要摘他的乌纱帽很难,但在温成皇后的问题上他放了皇帝的鸽子,将皇帝扔在半空中不上不下,皇帝就算再大度也不会再信任他。一个失去皇帝信任的官员还能出知杭州这样大宋东南第一州,并且还犯下了种种恶行,居然没有言官弹劾他,实在是有些让人匪夷所思,这么多年一直还逍遥的过得不错,仔细想来就连王景范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唯一的解释便是孙沔是个一个级别很高的棋子,只要下棋的人不倒,孙沔也便立于不败之地。

“真是天下乌鸦一般黑……”正在王景范心中暗骂的时候,他的思绪被敲mén声打断。

也许是王景范想事想的太过入神,不知不觉天sè都有些擦黑了,韩慕雪觉得若是再不走那就有些太迟,便来书房催促王景范。王景范只得在心中暗骂一句,在前往韩府的路上平复了自己愤愤不平的心情——孙沔不是狄青,他是作恶多端报应到了,这么多人下手若王景范与韩绛一般是个翰林学士说话更有分量的话,那一定要落井下石将孙沔整治的更惨一些,可惜他的身份地位注定他只是一个看戏的角sè,不过睁大眼睛看看这一轮博弈背后的东西倒是值得他学习借鉴。

就算王景范心中再有什么不满,至少他不得不承认在朝廷高层的决策和各种消息层面,在目前他离不开韩氏家族。他如同以往一般先与韩慕雪拜见岳父母韩缜和程氏,随后韩缜便带着他去书房与韩绛会和,一路上谈论起最近在馆阁的感受,翁婿两人说说笑笑的便走到后院书房中,韩绛正站在mén口等着他们两人。

“见复,迩英阁shì读感觉如何?”韩绛笑着问道。

王景范微微一笑答道:“长见识了!若非三伯提醒,景范也不曾想到孙沔身上,只是圣上不以为意……”

韩绛笑着摆手说道:“不过是个开始而已,正月初一日食避开正殿之时陛下定然会有几天不会上朝,刘敞等人还会出手的……”

“这也是题中应有之意……不过这孙沔也是恶贯满盈报应到了,不知三伯需景范做什么?”王景范笑着问道。

“见复也知道孙沔?”韩绛有些惊奇的问道,

“早先曾听人说起过此人,只是风闻不佳甚至可以说是臭名昭著……”

韩绛沉思片刻说道:“并州不比杭州繁华,然近于边境,先前颍国公知并州轻动寡谋,辄兴堡寨,屈野之衄(音同nv,失败之意),为国深耻……孙元规知并州苛暴不法,宴饮无度,长此以往终究会酿出大祸……”

王景范微微一笑对韩绛的说法不可置否,只是轻轻的摇摇头。韩绛虽然是为自己找借口,但是王景范也听明白了,说是对付孙沔,实际上他们瞄准的是孙沔知并州的前任颍国公——后世国人万人之中九千九百人知包拯,九千人必知颍国公,这个颍国公便是“遗臭万年”的庞籍,在后世小说中专mén与包拯作对的“庞太师”,甚至后世小说中有庞太师过大寿专mén请客吃包子,客人们被包子撑的要死临走还要打包带走一堆包子的笑话。

若说谁能够让王景范感到哀叹的人物,颍国公庞籍必然是其中一位,庞籍亦有词入《全宋词》,这么一个有名的人物,他的小传自然是非常丰富。不过庞籍的小传与父亲将给他后世关于包拯故事中的“庞太师”相差的未免有些太大,可谓是一天一地南辕北辙。父亲对此的解释是后人的杜撰,稍微了解大宋官制的人都知道“太师”不过是虚衔,只是亲王、宰相、使相等的加官,并不具有先前历朝历代的显赫权威,而根据庞籍的小传来看他到去世也只是赠司空,距离太师还有好几步要走。

后人能够记住庞籍并非是因为他有多出sè,而是因为他在小说中是包拯的死对头。王景范不清楚包拯和庞籍到底是什么关系,但两者绝对不可能如同小说中那样发生尖锐的冲突——两者并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庞籍拜相可是当前最后一个独相,后面的梁适、陈执中虽是拜相但却无法与之相提并论,更何况眼下的御史中丞包拯了,最重要的是王景范不相信作为范仲淹的好友,司马光和狄青等人的恩师,曾当众烧毁《内东mén议制》坚决违背刘太后遗旨支持当今皇帝亲政的官员会与刚直不阿的包拯是死对头,就算两人有矛盾也不会到了当众jī化的程度。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帝国最新章节 | 帝国全文阅读 | 帝国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