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涵终于把翰林学士们打发走了,闲来无事,翘起二郎腿,开始努力回忆脑海中有关康熙皇帝的生平,心中粗略过一遍那些传说中的丰功伟绩……
除鳌拜,废止圈地,平定三藩。
开放海禁,收复台湾。
抵抗沙俄入侵,讨伐葛尔丹。
现在是康熙二十年,“鳌拜”早就化灰不用提了。“跑马圈地”随后也就禁止了。
“平三藩”这个项目已经进行到后期收尾阶段,估计不需要皇帝太操心了,反正手底下养那些个将领也不是吃干饭的。记得看电视剧《康熙王朝》的时候,印象里好像有个周培公挺出名,却不晓得现实中究竟是不是真的。说到行军打仗呢,倘若要饷给饷,要粮给粮,旁的也不必担心,明年肯定能搞定吴世璠啦。
至于“开放海禁”的事儿,肖涵估模着,得向邓爷爷学习,回头也到地图上一边唱着春天的故事,一边在东海、南海旁,找几个沿海城市画上特区开放的红圈圈。
“收复台湾”,那肯定得重用水师提督施琅。他和郑家是生死对头,一心要复仇,在《鹿鼎记》里他还上竿子哀求着,给韦小宝打造了一只金饭碗呢。
后来“抵抗沙俄入侵”那事儿,很有点邪乎。清兵没用大炮没用枪,光采用人海围困战术,根本就没攻打下雅克萨城。后来倒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也挺稀罕的,论不上成功与失败。
“讨伐葛尔丹”最令人头疼,这个活儿不爽利。康熙皇帝自己御驾亲征了两次都没成功,最后还是他孙子乾隆搞定的。
肖涵心道,皇帝亲征的事情可得从长计议。他曾经骑过马的唯一经验,是去内蒙古旅游时,赶鸭子上架临阵学习的。提缰绕着马场慢跑几圈,“朕”尚能勉强凑合,暂且维持马上皇帝的光辉形象。倘若去草原沙漠上驰骋,还要纵马射箭?想都甭想。东征西讨、排兵布阵,也全不是他的强项。肖涵他老人家就只会坐在办公桌后面算算账,当部队后勤的军需总管还能忽悠一阵儿。
※
肖涵合计了好半天,终于抓住了若干历史问题隐含的重点。但凡和造船出海、用兵打仗、民生大计相关的业务,项目统筹运作起来,其实说白了最关键的就是一个字儿:“钱”。
有“钱”啥都好办!没“钱”干啥都难!
一想通此节,肖涵同志又有点上火。前生自己不成功成了仁,就是碰到“钱”字儿上憋屈。转世当了万人之上的皇帝,怎么还要为了“钱”犯难?
难道做皇帝,就一定要兢兢业业吗?学习隋炀帝过风流奢靡的舒服日子,不可以吗?传说中康熙的老爸顺治,他不也是为了女人,想要跳槽改行当和尚吗?
肖涵思量踌躇了好半天,终于一握拳,摆出厉兵秣马的战斗准备状态,使劲鼓励自己:
肖涵,你一定得做个好皇帝。
人家康熙现在已经制造出七个接班人了,小朋友们都等着竞争上岗呢。“皇帝”这个职业,相当于一家超级垄断企业的总裁,除非是被另一家更强势的企业并购替代,通常是没有主动让贤的。“太上皇”那个头衔,一般也是形同于软禁滴。假设你要是不肯认认真真干康熙的活儿,当心哪天会被孝庄给废了。
※
这时候大太监敲门,轻轻走进来提醒皇帝,巳时到了。
皇帝点点头,一脸严肃走出书房坐上御辇。一行人浩浩荡荡往内宫方向行去。
肖涵心里明白,这是要去给太皇太后、皇太后问安。肖涵心里砰砰砰砰直打鼓。佛祖保佑!可千万不要被皇帝祖母和皇帝母亲看出自己的变化差异来。
其实肖涵最担心的是太皇太后,这个老太太最精明,身历四朝,辅佐过三位皇帝,成功忽悠了多尔衮,又从小带大了康熙。皇太后倒不用害怕,反正她也不是康熙的亲妈。
肖涵紧张了好一会,马上临近慈宁宫了,他反而倒镇定了。既然是天降大任,老天爷安排他来过康熙的日子,那么瞎担心也没用。如果天老爷计划周全,就不会惹出麻烦。如果天老爷出了纰漏,愁也没辙。大不了,他再死回去呗!
肖涵心定之后,果然气度从容,下了御辇威风凛凛走几步路,颇有圣明皇帝的英姿架态。
待初初见到太皇太后,一个六十多岁,雍容华贵,和蔼慈祥的老太太,皇帝本尊的身体自然而然,徒生亲切濡慕之情。肖涵急走上前,紧紧握住老太太的双手。
良久,肖涵终于饱含深情说出一声:“皇祖母”。这句称呼,竟然是地地道道正宗的蒙语。
(太皇太后是蒙古人,汉话说得不好,年纪大了更是思乡,就爱说蒙古话和满语。)
老太太上了些年纪,又久在深宫内闱,平时见不着有男子汉气概的异性。这时候英挺威武的皇帝孙子忽然紧紧抓住她的手,心里难免一热,笑得动情不已。老太太慈祥地抚模着皇帝的手,拉着他一同坐到锦榻之上,亲切地说:
“皇帝这是怎么了?还象小孩子似的。你看孙媳们都要笑话了。”
话虽如此,老太太可是仍旧拉着皇帝的手,愣没松开。
[[[::::://./2010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