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在朝堂上,凌成啸一来就问有没有什么事要议,若没有就退朝。
众臣都说没有,凌成啸正要宣布退朝,忽听一个大臣大声说道:“臣有事要议!”
“哦?”凌成啸闻声看去,原来是御史杨显。
杨显年方四十有二,生得清瘦细高,留有垂杨柳须,两边鬓角各垂下一缕,上唇两侧也分别垂下一缕,下巴上又有更多的胡须垂下,风一过便有如杨柳飘飘,故而人送雅号“杨垂柳”。杨显两道一字眉,一双丹凤眼,据说年轻时是有名的美男子,曾有女子为他终身不嫁。但这杨显个性专一谦和,除了自己的一妻一妾,并不寻花问柳,在朝中也算是个有名的人物。
此时听他说有事要议,凌成啸也想听听他说些什么,就点点头说:“爱卿,你有何事,尽管奏来。”
杨显施礼道:“皇上,如今疆土未稳,皇上才刚大婚,只恐边境蛮夷作乱,还望陛下派重兵驻守,以防万一。”
凌成啸道:“可我朝建立不久,朕登基之前已连续十多年打仗,民力财力皆损伤严重。这才刚刚安定下来,若要派重兵驻守边防,岂不是又要大量征兵?还要加重税赋?老百姓以为可以过几天安稳日子了,这一要打仗又要劳民伤财。民伤不起,国也耗不起呀!”
杨显皱起眉头严肃地说:“陛下!非杨显杞人忧天,兵部已压了许多奏折,只是因为皇上大婚,不敢呈上来而已!东海,南疆,西域,北图皆有蛮夷犯境,不时骚扰我朝百姓。而边境守兵甚少,只能来一拨赶一拨,不敢全力追缴,以防他们攻击大本营。若边境失守,中原遭遇大兵犯境便只是眨眼之间!还望陛下三思。”
众臣一听,顿时议论纷纷。有几个知情的大臣见杨显把这事儿说出来了,也都纷纷发言说应该保护边民,狠狠打击那些犯境骚扰的蛮夷,不灭了他们的威风就使得他们以为我朝好欺。
杨显见这些人平时一副阿谀逢迎之词,谁也不肯把实情说出。此刻他出了头,他们又跟着义愤填膺,一个个大义凛然,爱国爱民的模样,不禁鄙夷地瞟了他们一眼。
丞相宋恩思也站出来说:“皇上,杨御史所言极是!因皇上大婚,臣等怕议此事影响皇上的婚事,又引得朝野恐慌,故避而不谈。此时陛下大婚已过,也是该商议国事的时候了!”
杨显见宋恩思这个时候出来装忠臣良将,不屑地瞪了他一眼说:“杨某可不像丞相,成竹在胸,城府颇深哪!”
宋恩思看了看杨显,只微微一笑,却不与他争辩。
容为海也站了出来,对凌成啸施了一礼说:“皇上!臣驻守南疆,并未听说有蛮夷犯境!臣自护送秀女入京以来,一直到皇上大婚,时常有人来报南疆尚无战事。臣之长子容明基谨慎防备,若有风吹草动,便会立刻报与臣知晓。若皇上令臣举兵出境,扩张疆土,臣一领旨即刻出发!”
另一个武将李保良也站出来说:“臣所驻守的北图倒是偶有蛮夷犯境,多半是托罗族人。他们常年游牧为生,倒是发生过几起抢夺我边民牲畜之事。至于犯境作乱,燃起战火,依微臣看来,目前还不至于。何况臣来京之后还有杨光碧驻守,防地并不空虚,皇上尽可放心。待中秋过后臣便立刻赶回北图,加强防守,绝不容许托罗族人进犯!”
凌成啸满意地点点头说:“尔等皆是我朝忠臣,朕甚感欣慰!咦,怎么没人说说西域之事?”
杨显答道:“回皇上,西域守将平琅王正在征西,为防止敌兵乘虚而入,不曾来朝贺礼,只派了文怡郡主前来代为祝贺。这西域的战事,平琅王已造战报派人送至兵部。”
兵部侍郎一听急忙出来奏道:“陛下,兵部收到奏报,西域平琅王已向西推进五百里,生擒蛮夷守将。日前急需粮草,还望陛恤,酌情解决。”
凌成啸想了一会说:“正好文怡郡主来了,兵部即日起筹集粮草军饷,交由文怡郡主押运回西域。兵部,你将所需粮草与军饷数目造册上报,朕核准后立刻出发!”
兵部侍郎领旨谢恩,凌成啸又说:“鉴于文怡郡主乃女流之辈,路上恐有闪失,朕决定派一位武将随同押运。众卿看,派谁去为好?”
众人商议了一下,均举荐将军戴耀林。这戴耀林年方二十八,骁勇善战,屡建战功,凌成啸听了也觉得他很合适便准了。容为海本来想举荐自己的次子容明凯,可他妻子已经把容明凯派去找容明基了,他只得忍下不说,将这份肥差让给了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