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在乡村 第161章 一杆笔的由来

作者 : 北海苍梧

争夺的两人是谁?

一是后勤主任蒋玉春老先生,另一位号称“一杆笔”,又名蘑菇厂厂长。

大约六、七年以前,庆云堡学校创办了校办企业——蘑菇厂,不过校长总不能当厂长啊,到哪里去选一位合适人选呢?

恰好本校有一名老师,性格开朗,为人热情,善交往,能饮酒;更关键的是人家有学历、有能力。学历是指当时刚从邻县的煤矿师范学校毕业不到六年,那可是正规院校,跟这些“土八路”一比,简直就是“黄埔军校”;能力是指本乡本土人,家庭有点小背景,父亲是本公社一个村的大队书记,三天两头出现在政府,如果说“韩书记”全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是如果说乡党委书记,知名度可能还不到他的80%,岳父在另一个乡派出所上班,副所长,还是下一任所长的呼声最高的人选。

就算你是领导,这样的人才能不重用吗?

只要有人能种出蘑菇,他就有能力给你卖出去,你还有什么可愁的呢;如果不用他,你就得愁完生产愁销售、愁完销售愁账簿。

你说愁账簿干啥?

你还能给自己做假账啊?

就这样,蘑菇厂厂长胸口别着一只“英雄笔”,身后跟着两挂大马车上任了,地点选在离乡里最近的一个小村中,那有一块空地,也便于人力流动。

当年大马车可是好东西,政府买点啥、哪个村子卖点啥,这都是最迅捷、廉价的交通工具。如果你想用车,不通过厂长签字,就算你能推动车轱辘、赶走驾辕骏马,也驱动不了车;当然,你如果不请厂长大人喝点酒米西米西这个字也不好签啊——润笔费古已有之,何须大惊小怪。

于是乎,天长日久下来,厂长大人,嗓门洪亮、办事能支开套的名声就传开了;也养成了两个如今官员都有的良好生活习惯:你让我干活我生气、你不让我喝酒我更生气。

有时候县里、乡里检查校办企业的发展、关心养殖业对教育业的促进,厂子里免不了要客气客气,简单预备点中午饭啥的。乡领导必须出席,你校方也得有代表啊,厂子里也得去个人结账吧,就这样,经常是领导三五个来检查,陪客两三桌——民风淳朴、待客热情啊。

反正有人划账。谁啊?

一杆笔啊!

谁叫一杆笔?

蘑菇厂厂长,韩怀庆。全乡看来,那两年,风头一时无俩。据说在穿乡而过的路东头一跺脚,西头乱颤,至于到青石滩大喊一声,能不能河水倒流,没人知道。

奈何好景不长,几年下来,蘑菇厂赔得一塌糊涂,被迫宣布破产,马车在即将被吉普车取缔之前卖了,费用充公;人员解散,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厂址废弃,就像八国联军撤退之后的圆明园一样,好在还可以供人们联想。

唯一的正式职工,厂长大人繁华过后成一梦,洗尽铅华重模粉笔灰,好在当年的只是还没有都变成人参被酒泡掉,可是养成的脾性已经很难改了——跟谁说话都咋咋忽忽的,不知道的人一进校园准以为这才是抓全面工作的模范校长的风范。

人是好人,酒是王八犊子——是酒把人泡成了王八犊子啊。

一天三顿酒,没喝时迷糊,喝完了还能清醒一会,再继续迷糊,这样的人才能做什么?

前,进不了中央;退,去不了地方;左,教不了党校;右,挖不了地窖。只能在学校按月领工资。

今天两个人遇到了一起,职衔上,都觉得自己是领导,私人关系又不是一般好,那么动手抢的东西及一定是心爱之物了。

妈的,我说那老东西怎么就耽误了正事;

天啊,我说怎么就让我去背黑锅;

哦呀,少儿不宜啊,好在我已经不是少儿了!

“我就看看,看完还给你”,这是厂长的声音,“要不我就把那个事说出去!”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师在乡村最新章节 | 师在乡村全文阅读 | 师在乡村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