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在乡村 第191章 一家人的温暖

作者 : 北海苍梧

等江上平兴高采烈上完两节课,把班级交给何永强代管,十万火急地请完假,匆匆忙忙地跑回家,才知道其实不用这么着急的——姐夫开拖拉机来接他们了。

兜里揣着陈主任递给的结婚证,暗暗地骂了一句,想着自己无精打采地谢过陈主任的样子,不会有误会吧。

一进屋,就看见姐夫在看电视呢,徐丹和姐姐不知道哪里去了。

“江,回来了,”姐夫憨厚地一笑,“丹丹和她姐去买点菜,来时爸妈特意嘱咐的,让回去把你们捎上,怕你着急。”

江上平心知肚明:接他俩是真正原因,所谓的买点菜不过是个借口——家里三天前才办过事情,会缺七、八个人的一桌菜吗?

不一会徐丹和姐姐回来了,还真买了一大包东西,买了五斤桔子,用方便袋里三层、外三层的包过不放心,又用姐姐的布兜子装好包上姐夫的破棉袄。

另外就是两个豆腐卷、一袋虾片。

“姐夫,车是不是比来前轻多了?”徐丹笑着开起了玩笑,毕竟来的时候给带了一袋米和几方便袋冻菜、一袋白菜、一捆粉条。

“那哪能呢?多了两个知识分子,这可是咱们家的宝贵财富啊。”在姐夫的笑答声中已经摇起了火,一片突突的浓烟中就出发了。

姐夫是一个不惜力气的庄稼汉,有着所有庄稼人的朴实、厚道、执着与机智。

姐夫排行老二,大姐出嫁在外省,三年两年才回来一次;大哥就在本村,好吃懒做、爱吹牛,不过做人也挺讲究,谁家有活喊一嗓子必到、到了必尽全力,当然喝酒时候也尽全力。

一个老父亲跟姐夫住在一起,身体还不错,蔫吧的一个小老头,一天到晚只知道干活、吃饭、睡觉。

特别去年承包了一片荒山,在政府的号召下栽种了一批小苹果树,这可都是大工程啊——爷两个一把镐头一把锹的开荒山、挖坑、种树。

家里地没耽误,眼看着荒山树成行,垄上的黄豆今冬也入了仓,爷两个笑得合不拢嘴,可是谁知道:张长青(徐丹的姐夫)这一年下来瘦了十多斤、徐红黑了许多、就连老爷子似乎腰也明显比以前弯了。

“姐夫,来年计划干点啥?”

“干啥?有的是活。”一边开着拖拉机,一边透过捂在脸上的套帽传过来骄傲的声音,“开春老多活了,树得剪枝,树盘得清。”

一说起树来,姐夫充满了希望,今冬在四圈撒下一点樱桃核,计划再挖一些山里红过来,自动长成围墙;在园子里核心部位,埋下了不少于五十颗杏核;联系了附近村子一家果园子,要好了三十棵李子树苗。

张父看着孙子已经快到了上学的年龄,正是嘴馋的时候,建议找一小块荒地种几棵葡萄,再栽一片草莓,还感慨着说“要是能种上一片西瓜就好了”——老人家可是侍弄瓜的一把好手。

既然要弄这些吃的,山上就需要盖个房子,至少搭个窝棚;还得挖一口井;割一垛柴禾。

“昨天把黄豆卖了,来个大车到村里收的,六毛五一斤呢,咱也有钱了,一下子卖了五千斤,说是明天给钱。”难怪姐夫这么高兴呢。

姐夫给江上平算了一笔账:荒山一片今年大约中了六七亩黄豆,来年再开一点,能有一垧地,加上家里现有的一垧多地还能种一半黄豆,一亩地产量在300斤左右,一斤六七角,整好了来年一年就能收入一万元。

“你就臭美吧,那还能不算种子化肥钱、不算力气功夫钱?”两口子又抬上了杠。

“种子化肥算钱,咱老庄稼人的力气、功夫啥时候算过钱啊。别的咱没有,咱就是有膀子好力气。”

“江,听到没,张长青说了,他有膀子好力气,就是不怵行干活,等你有啥活的时候,千万别拉下他啊。”

“好嘞!”

说说笑笑拖拉机就进了村子,远远地徐元就跑了过来,还没等车停下呢,就扒着铁箱班跳了上来。

“你们咋才回来呢,我都等了老半天了,”开着姐姐伸过来拍打山上雪沫子的手,躲闪了一下接着说,“是妈让我来接你们的,都看了两次了。”

可能是听到了拖拉机声,拖拉机还没进院呢徐父、徐母就从屋里出来了,满脸是笑。更好笑的是,徐父、徐母都是一手面,原来两个人正包饺子呢。

“包那么早干啥?”大姐埋怨爹妈。

“干啥?包完冻上给丹丹拿走。”徐母瞪了大女儿一眼,一把拉过了小女儿。

“就知道心疼你二姑娘!都叨咕好几遍了。”打抱不平的原来是最小的徐元,不会是嫉妒吧。

“再瞎说,开学就到你姐夫家上学去吧。”徐母改换成恐吓了。

“才不去呢,还没上中学呢。”

“有话进屋唠,小江还冻着呢。”徐父一边从车上往下拿东西一边撵这些人上屋。

“是啊,快上炕暖和暖和,都冻坏了吧。”这话明显是对着全体人说的,不过有例外啊,“徐元,去给你姐和姐夫把冻梨端过来!”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师在乡村最新章节 | 师在乡村全文阅读 | 师在乡村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