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朝了,赵煦姗姗来迟,但大家都已经习惯,没有了章惇的威慑之后,赵煦可谓为所欲为,朝中并没有多少人会愿意去直谏。这倒不是说朝中只有章惇这一个直臣,主要是除了章惇以为,赵煦并不听其他人的话,大家若是去劝谏于他,自讨没趣还算是好的结果,就怕反而被他降罪,落得个丢官去职。
行礼完毕,群臣中立即发出了一阵轰然的惊呼之声。这在赵煦的朝会之上,是极为罕见的。赵煦是大宋迄今为止,少有的严苛皇帝,他对朝堂上的纪律,是十分严格要求的。要是在以往,群臣这般失仪,殿中侍御史早就跑出来表现一番了。这种弹劾几乎是没有悬念的,一抓一个准。但今天,两位殿中侍御史也为这巨大声浪贡献了一朵浪花。
这也难怪,赵煦今天这形象,实在太过惊人了,他的脸上似乎是经过处理,但几条抓痕兀自十分明显,甚至有点触目惊心的意思。
朝堂上是一个很讲仪态的地方。这所谓的“态”,是指言行举止,而“仪”指的就是形象、衣着之类了。即使是一般的大臣,若是毁容成这个样子,也必定是要请假的,但赵煦今日却来了,他的脸色很阴沉,加上这诡异的伤痕,整个人都显得有些狰狞。
好在,这一次赵煦并没有追究大家失仪的意思,他还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甚至连眼皮子都没有眨一下。这似乎是在提醒群臣:要看,就看个够吧!
但群臣却不敢多看,一个个都低下头去。
韩忠彦率先出列,奏道:“陛下,不知龙颜为何遭遇此等厄运啊?”
赵煦并不回答,却是反问道:“韩爱卿乃是朕的柱石,朕且问你,若是有人信手在朕的脸面上涂鸦,该当如何?”
韩忠彦顿时不敢说话了。在他想来,内廷里面敢如此对待皇帝的,似乎只有太后了。太后素来和赵煦不和,这是满朝皆知的事情。要不是太后压着,赵煦早把他自己的生母朱太妃追封为太后了。而最近,这母子二人又因为立储的事情,闹出了分歧。想来,也只有太后抓了皇帝,宫里的内侍、宫娥们才不敢上前劝架,若是其他人,这些人精哪里会错过这立大功的好机会!
若这事是太后所为,群臣岂能说出处置太后?这世上有废皇帝的,却没有听说过废太后的。想当初,秦始皇的太后赵姬和嫪毐私通生子,甚至密谋戕杀自己的亲儿子,秦始皇也没有废他太后之位,只是幽禁了一段时间之后,又将她接回了宫中。如今,若是太后发威,用她的凤爪在赵煦的脸上印印章,这虽然很是不像话,其恶劣程度总是不能和赵姬相提并论的吧。
但是,如果要劝皇帝就此作罢,不要追究此事,一样需要决心。赵煦并非那种十分宽厚的君主,他未必会将你这中庸的话当做劝架,反而很可能将之看做拉偏架,明着两不相帮,实则暗帮太后。
同时,赵煦又会联想,帮太后有何好处?没有!但在如今的夺嫡之争上,太后是站在端王赵佶这一边的,换句话说,你这不是帮太后,实际上是讨好端王,讨好未来的主子。这可是一件很犯忌的事情。
韩忠彦的冷汗都快要流出来了。群臣也无不噤若寒蝉,生怕被赵煦点名出列回答。
恰在此时,群臣中一个洪亮的声音响起:“陛下,煌煌天威,岂能亵渎?陛下的龙体关乎社稷安危,关乎天下臣民。陛下之受辱,便是天下臣民之受辱,不论那人是谁,臣建议不但要严惩,还要细查起用心!”
那人来到韩忠彦身边,却是许将。
许多人都暗暗为许将捏了一把汗。他这个表态,态度太过鲜明了,语气也太过坚决,完全站在了赵煦这一边。如果另外一边果真是太后,那又该如何收场?就他这番话,就足够充军到琼州岛去的了!
韩忠彦却对许将暗暗感激。许将这一出现,等于替他解了围。若是许将不出来,他还真不知道怎么收拾局面呢。
赵煦不动声色地“哦”了一声,不置可否地说道:“诸位爱卿,你们怎么看?”
群臣想法是尽有,而且一个个都有很多想法,但在这个问题上,却是无一敢于表态。一时间,大殿之内静得落针可闻,就连这么多人的呼吸之声,好像也尽数被屏住了一般。
赵煦见群臣尽皆失声,轻叹一声,道:“爱卿们一个个都是谨慎得很哪!”
群臣也不理会赵煦的嘲讽,继续装楞。
赵煦这才说道:“皇后无形,照顾小皇子不善,朕只是说了她几句,她却大发雌威,在朕的脸上留下了这般印记,尔等以为,此事应当如何处置啊?”
是皇后,不是太后?
这就好像一个赌局,在开盒之前,便有人告诉你要么鳖十,要么豹子。只有两个可能,任你选择。有一个人把自己全部身家都押在了豹子上,其他人却无一敢于下注,待得开出奖来,实是豹子。大家心中自然是如打翻了五味瓶,他们不仅仅是后悔自己没有押豹子,更有些是对许将又羡又妒,心情简直难以言喻。
当然,破罐子破摔是不行的,既然错了,就要补救,这便是这群大臣们的想法。他们一个个如丧考妣,纷纷出班,控诉皇后的无良*,简直就把她说成了天下第一等的毒妇,比起那吕后还要阴狠三分。
自然而然地,每个人都说到了一个赵煦最想要听见的意思:“废了她!”
其实,若是赵煦一开始就摆明此事是皇后所为,事情也不会如此顺当,总有那么两个自以为的直臣要出来唱唱反调的,但如今却是每一个人都恨不得踩上刘皇后两脚,更不要说为她出言直谏了。
然后,朝议的结果顺利出炉,由老状元许将执笔草拟废后诏书,毫不拖延,立即颁发!
此时定下之后,赵煦便心满意足地宣布了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