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名字叫80后 记忆十七:儿时游戏(一)

作者 : 三少龙一

两个人用树叶根拔河

这是夏天,小学生上体育课打发时间最好的游戏之一。

九月的天,其实还是很热的,动不动就会出汗。当体育老师没有安排自己喜欢的活动时,我们就会两个人或者几个人,坐在操场边的树下,在一堆落叶里,找粗壮的落叶叶茎,两根落叶叶茎交叉,两个人用手捏着叶茎的两端,用力往后拔,谁的落叶叶茎不断,谁就赢得了胜利,不过这胜利是暂时的,输了的那个人可以继续找叶茎,和赢家继续比拼。

这个游戏,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可以吹嘘自己的眼光多么多么牛·逼,可以在那么多落叶中找到韧性最强的一根叶茎,可以以一敌三、敌四、敌五……对方呢,眼光那个不行,绝对不行。

冰棍儿化了拍墙

“冰棍儿化了”类似于“木头人”,是非常消耗体力的游戏,要知道,一个人去抓那么多人,是多么累的事情。而且这个人在你即将靠近的时候,马上会喊“冰棍儿”定住,你抓到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就在你转身向其他目标的时候,他又“化了”,让你抓不是,不抓也不是。

不过相对于“冰棍儿化了”,我更喜欢拍墙。

拍墙游戏非常挑战观察力和即时反应。

拍墙游戏一个人在前,面对着墙,若干人离拍墙者一定距离站定。在拍墙者数数拍墙的时候,其他人慢慢向他靠近,但是在拍墙者大声数完数后,一定要保持静止状态,如果拍墙者在数完数转脸,看到你还在运动,那你就被淘汰出局了。如果有人一直没被拍墙者看到,那个人就可以慢慢接近拍墙者。当贴近拍墙者后,拍一下拍墙者的肩膀,全速往回跑,跑到起点没被拍墙者抓住,就算获胜。

小学的操场,在小小的我们看来,是非常大的,我们曾经占据了整个操场,纵贯南北的长度,玩拍墙游戏。

扔骨子

扔骨子这个游戏,曾经在我们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引起过一场大规模的禁玩运动。

玩这个游戏,需要以下几项设备。一个沙包(这个很容易制作和获得),若干个骨子(骨子是动物关节处的骨头,两端平实,中间稍微向内侧凹陷。这在当时应该算是相对稀罕的物品,没有特殊渠道,是难以到手的)。把骨子攥在手里,往桌子上或者地上一撒,然后沙包往天上一抛,在沙包下落到一定高度必须用同一只手接住前,必须得把倒地的骨子立起来,依此类推,玩下去就可以了。

本来,这是课间那并不宽裕的十分钟里,不用出教室就可以玩的小游戏,但是一段时间后,这个游戏居然让老师忍无可忍。

因为,班里的每一个人都有这样一套装备。所有的人,都在期待着下课。只要这边老师一说“下课”,那边的同学,就该转脸和同桌玩的,赶紧转脸,该前后座玩的,赶紧转身,配对速度极快,几乎十几秒后,就能看到蔚为壮观的一幕,满教室此升彼落的都是沙包。由于不少人找不到骨子,大多数人都默认了用麻将替代。在翻骨子的时候,如果单纯用耳朵听,你会错认为这里是棋牌室。

学生这小小的躁动,哪能逃月兑得过老师的眼睛。于是,在不久之后,就出了这样一条禁令,在上学期间,不许玩扔骨子。

明着不给玩,就转入地下,不过这个地下活动也有些实在太过于嚣张。放学后,都不走,齐刷刷在教室里扔沙包,码骨子。

老师毛了,用上了杀手锏,在我们课间操的时候,突击检查每个同学的课桌,结果令老师瞠目结舌的一幕出现了,五六十个孩子的抽屉肚儿里,居然搜出了一二百个骨子,外加能凑齐三四桌的麻将牌。在我们上完课间操回来后,老师把这些罪证摆到讲台上,对我们进行了深刻的教育。不过,由于是集体犯错,一一叫家长,工作有些旷日持久。本着法不责众的原则,老师原谅了我们,后面紧跟着的一句话是,下不为例。

至于罪魁祸首,老师给出了解决骨子和麻将的解决方案,那就是等周末的时候,每个人取回自己的装备。

不过,让老师想不到的是,自从她那番“痛彻心扉”的恳谈后,到了周末的时候,根本没有人去领骨子和麻将,放了学,同学们都做鸟兽散,各回各家,各找各妈。所有的没收品,摆满了老师那间只有几平方米的值班临时住所。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我的名字叫80后最新章节 | 我的名字叫80后全文阅读 | 我的名字叫80后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