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娘在榆林是一个知名人物,第一次听闻她的名字,还是在万府做客的时候,六娘提及的。锦姐儿还记得当时六娘活泼的声调,“我们还可以去找珠娘玩,她酿的酒可好喝了,还可以养颜呢。”
第二次听闻珠娘的名字是从自己的哥哥瑾哥儿那里,那天瑾哥儿沐休回家,提了好几壶酒,“回来路上经过珠娘的铺子时候,她说听说我妹子来了榆林,送了我几壶酒,是给锦姐儿尝试的。”
锦姐儿不由吃惊,“送给我的?”她接过酒,“我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收到别人送的酒呢。”
瑾哥儿哈哈大笑,“这里跟京城很不一样吧?在京城要是让娘亲和祖母知道你喝酒,还不唠叨你好几天呢。”想想又说,“珠娘酿的酒很好,你可以慢慢尝尝,不要一下子喝太多就不会有事的。”
曹氏在旁边打开酒壶,闻了一下,“是适合女孩喝的酒,看来这次我也能沾沾锦姐儿的光了。不过我目前还不能喝,等华哥儿周岁了,我就可以喝了。”
锦姐儿也凑过去闻了下,感觉到一股芳香,“难道这是鲜花酿造的吗?这么香。”
曹氏笑着收起来酒壶,“改天我们出门的时候,带你去珠娘那里,问问她这些酒都是什么做的。”
第三次听闻珠娘的名字是在大街上,当时锦姐儿和曹氏、华哥儿坐在马车上。曹氏指着街边跟锦姐儿说,“锦姐儿,看,那是珠娘。”
锦姐儿好奇地伸出头去看,只见街边店铺坐着一位女子,她看起来是店铺的老板娘,正坐在柜台前跟店铺伙计说着什么。锦姐儿跟曹氏说,“嫂嫂,我们过去打声招呼不?”
曹氏看起来很喜欢珠娘,欣然答应。来到店铺前,珠娘似乎已经看出是曹氏到来,走到门口,迎上来,“我看马车的标志,就知道是你,你回榆林后也不知道过来玩玩。”
曹氏抱起华哥儿,“带着这个小祖宗,我哪能像以前那样随时过来找你玩呢?”然后示意锦姐儿上前,“这是我小姑锦姐儿,她很喜欢你前几天送的那几壶酒,正想请教下你怎么酿造的呢?”
珠娘站在那里,对着锦姐儿微笑,只见她眉目清秀,青衣布衫,只在头上戴着一根玉簪,整个人显得朴实无华。因为哥哥嫂嫂都跟珠娘挺熟悉,锦姐儿不敢托大,上前行礼,“珠姐姐好,多谢珠姐姐送的好酒。”珠娘还礼,“苏小姐喜欢就好。”然后又招呼曹氏、锦姐儿到雅间坐下。
华哥儿到了陌生的环境,乖乖地被曹氏抱着,只是眼睛骨碌碌地转。珠娘不禁模他的小脸蛋,模了又模。华哥儿,也不怕生,努力瞪着珠娘,仿佛抗议自己被吃豆腐一样。逗得大家都笑了。
珠娘吩咐手下拿好几种酒进来,“都让苏小姐尝一下,我再介绍下这些酒的做法。”
锦姐儿很是不好意思,人家是打开门做生意的,居然要把酿酒的方法告诉自己,也不担心生意会不会受损。“珠姐姐只需要告诉我这酒里面都有什么主要调料就好了,酒的做法,还是不要告诉我,不然我以后开了酒庄,可是要跟你打擂台的。”
珠娘似乎很喜欢锦姐儿这种开门见山的说法,“虽然是京城来的小姐,但是这脾性,还是挺投合的。三娘,你有福气了,这么好的小姑。”
曹氏在旁边笑得很灿烂,“我们家的自然都是好的。”
接下来,锦姐儿尝试了好几种酒,口感都很好,而且各有优点,有的如同传说中的佳酿,顺滑果香味十足,锦姐儿猜测是葡萄酿造的,果然猜对了。果然还是边关地区好,可以尝试到传说中的葡萄美酒。
原来珠娘与曹氏从小就认识,她父亲原来也是军中的一名管理伙食的小官,家一直都是在榆林,还有家传的酿酒秘方,这个酒馆原来是珠娘爷爷开的,后来爷爷去世,爹爹也去世后,珠娘就亲自管理这个酒馆了。她从小对酿酒就很好兴趣,酒馆到了她手上,居然也经营得不错。
珠娘还没有嫁人,原来她爹爹在时给她说过一门亲事,对方跟瑾哥儿还认识,不过前年在打仗的时候死了。珠娘也算是有情有义了,以未亡人身份自居,接过未婚夫的寡母和年幼的弟弟,一起生活。现在她未婚夫的弟弟年纪跟锦姐儿差不多,正在读书中,听说读书读得还不错,是个有天赋,又勤奋的人。
据曹氏说,瑾哥儿也有朋友想求娶珠娘的,但是珠娘一直不松口,曹氏也一直想找机会劝说珠娘。这次过来,也有这个意思。趁着珠娘抱着华哥儿不愿意放手的时候,她轻声劝说,“你也赶紧成亲生一个吧。”
珠娘只是笑着,但是不肯回应。锦姐儿在旁边装天真,拿着个酒杯逗华哥儿。
曹氏和锦姐儿出来,本来就没有什么明显的目的,只是不想闷在家里,既然来了珠娘这里,就赖在这里不走了。珠娘也留她们吃午饭。到了中午,珠娘未婚夫的弟弟黄义回来了,黄义的母亲在灶上帮忙,黄义回来后,也马上帮着珠娘招待客人,还是珠娘强押着他跟曹氏锦姐儿坐一块,“你帮着姐姐招呼下贵客。这是三娘,你也认识的,这是三娘的小姑,也就是你苏大哥的妹妹,你要好好好招待她们。”
黄义看起来很羞涩,但是似乎很崇拜瑾哥儿,一听说是瑾哥儿的妹妹,马上乖乖过来,问锦姐儿想吃什么,想喝什么,他可以让母亲做。
锦姐儿可不好意思使唤他,读书人,一旦有了功名可是一飞冲天的,这个小毛孩,现在看着小,但是也许过了几年人家就是秀才甚至举人甚至进士了。
曹氏因为跟黄义比较熟悉,所以很亲切地拉过他的手,仔细问他读书的情况。还抱着华哥儿介绍给他认识,还让他也抱抱华哥儿。华哥儿被他小心翼翼抱起来,手舞足蹈起来,一把揪住义哥儿的头发不肯撒手。曹氏和锦姐儿哄了半天,他才肯放手,又扑进锦姐儿的怀中,半天不肯抬头,似乎害羞了。义哥儿虽然刚才被抓得生痛,但是还是很喜欢华哥儿,拿了一只布老虎来逗华哥儿,“这是我小时候,我娘给我做的,我娘说我小时候可喜欢玩这个了。”
华哥儿对颜色鲜艳的东西都十分喜欢,所以抓过布老虎就啃起来。曹氏又赶紧抢过来,“这孩子,逮到什么都往嘴里塞,看来是饿了。”
曹氏躲到屏风后去给华哥儿喂女乃,锦姐儿让华哥儿带着去酒馆后院玩。
珠娘她们就住在酒馆后面的房子里。义哥儿带着锦姐儿看了地窖的藏酒,又去看了他娘亲。
黄义的娘亲出乎意料地年轻,而且乐观,看见锦姐儿满脸笑容,对着义哥儿一脸的慈爱。跟珠娘相处也很融洽,仿佛亲生母女一般。
锦姐儿放下心来,原来还担心寡母因为际遇不好,变得愁苦敏感,但是义哥儿的母亲是个坚强乐观的人,虽然丈夫和长子都去了,但是依然笑对人生。
午饭的时候,义哥儿的母亲也不客气,做好饭菜,跟着他们一桌用饭。锦姐儿回家的时候跟曹氏说,“珠姐姐的未婚夫的母亲是个不错的人,原来听说珠姐姐的际遇,我还担心她跟自己的未婚夫的母亲的相处,现在放心了。”
曹氏哈哈大笑,“真是小大人一个,大人的事情,你也担心。”
锦姐儿抗议,“哥哥嫂嫂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我不该担心吗?”。
曹氏后来跟瑾哥儿说了这件事,“小姑子真是不错呀,我原来还担心她自小在京城长大,会不适应这里的人事。现在看来她比我还喜欢这里。”
瑾哥儿对自己的妹妹自然是自豪的,又担心自家妹妹在榆林受了什么委屈,所以特意交待曹氏好好带着锦姐儿。
锦姐儿回到家后,为了感谢珠娘送的美酒之意,特意从自己的行李中挑了两本书,送给义哥儿。后来珠娘上门来探访她们的时候。特意说了义哥儿很喜欢那两本书,天天带在身边,一有空就看。
锦姐儿说,“以后义哥儿当官了,我就是新状元郎那赠书的恩人了。”说得曹氏和珠娘哈哈大笑。
珠娘也不是藏私的人,既然喜欢锦姐儿,也时不时抽空教导锦姐儿酿酒,锦姐儿想着自己也不是那种偷师后抢珠娘生意的人,倒也一心一意地学习,以后离开榆林回到京城,就算嫁人了也会自己酿酒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