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星期,胡晨阳抓紧时间下乡,有点马不停蹄的意思,因为时间紧,用车也不大方便,就先到乡政府附近的几个行政村走了走,按理说,乡政府附近的村子,发展应该会好一些,但胡晨阳了解到的情况并不乐观,主要问题就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村级经济基本上就是个“空壳子”,农民负担较重,发展农业的积极性不高,似乎除了出去“打工”,找不到更好的致富路子。
这些地方,条件还算好的,那些更边远的村子,情况要更差一些。
通过与村里一些干部、党员、群众交流,胡晨阳认为:不但是乡镇领导、干部需要新思维,农民也是需要新思维的,而且,有些外出打工的农民,其实已经接受和形成了一些新思维了,反倒是我们一些乡镇和村级干部,观念陈旧,缺乏专业知识和经济眼光,跟不上时代的变化。
胡晨阳刚回到乡里,党办主任陈爱民就拿着一堆《建议书》来了。
在前些天的“解放思想大讨论动员大会”上,乡里要求每个干部都要结合自身工作,写一份“工作建议书”。对此,有些人不以为然,有些人则很上心。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乡里换了书记、乡长,人生地不熟,肯定急于了解乡里的情况。要求大家写这个建议书,可谓“一箭多雕”:一是搅动大家的思想,让大家都来想发展问题,琢磨事的多了,琢磨人的就少了;二是了解乡里存在那些问题,好对症下药;三是收集好的意见和建议,所谓“集思广益”;四是检验乡里干部的观念和水平;五是察看干部的态度,这第五条才是最重要的,可以从你写的建议书中看出你是否在认真对待新班子提出的要求,也就看出了你对新班子的态度,等等。
态度很重要啊!
陈爱民50来岁,“伺候”过几任乡党委书记,到他这个年纪,没什么想法了,人是很听话的,有人反映他有“虚报冒领”的行为,金额也不大,属于沾公家小便宜的范畴,除此也没什么大毛病,毕竟在乡里混了这么多年,工作经验是很丰富的,而且,写得一手好毛笔字。
陈爱民道:“胡乡长,刘书记回葛山了,这是大家交上来的《建议书》,刘书记说,请你先看看。”
胡晨阳点点头:“都交了吗?”
陈爱民答道:“大多数干部都在规定时间内交了。”
“那就是说,有少数人没交?”
“是。”
“没交的,你列个名单给我。”
“好。”
陈爱民走后,胡晨阳抓紧时间阅读这些建议书,有几份建议书写得真是不错。
一份是乡企业科的阿炳写的,提出乡镇企业的发展也要“靠山吃山”,应重点扶持陶瓷厂,扩建石灰厂或者上马一个水泥厂。还推荐了一个“能人”:磨石岭村的李金苟,他家里做的“老冬酒”开坛后几个月都不会坏,而别人做的“老冬酒”开坛后不足一个月就会变酸,李金苟肯定有“绝招”,能不能说服他把“绝招”贡献出来?
一份是乡农技站的曾明才写的,认为“米贱伤农”,“果贱”也伤农,“茶贱”也伤农,冠城乡由于地势偏远,交通不便,有人就在冠城乡压价收购山货,建议乡政府成立运输公司,帮助农民解决山货运不出去、卖不出好价格这二大难题。
还有一份是乡团委的倪虹写的,认为大多数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干部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而农村中的知识青年越来越多,应该从他们当中培养、发展党员,选拔“村官”。
在阅读这些建议书的同时,胡晨阳也特别记住了一些干部。
这些都是自己要重点培养和使用的人。
“有人压价收购山货”,这个问题让胡晨阳很不舒服!农民辛苦劳作而来的东西,就让一些人以超低价格收购了,表面上是“你买我卖”,愿打愿挨,但是,农民真的“愿挨”吗?肯定是不愿意的。
出现这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有没有乡里的领导暗中给某些人撑腰?
曾明才能提出这个问题,说明他敢说真话,胡晨阳对他就很有好感,了解了一下曾明才的情况,得知他是一个农校(中专)毕业生,不大安心在乡里工作,一心想调到县城去。
不安心在乡镇工作的人其实不少,包括一些乡领导。
一方面是因为为乡镇条件艰苦,收入偏低;另一方面是没有发挥才干的机会,觉得没什么“奔头”。
对此,胡晨阳并没有一本正经地找曾明才做工作,而是在一次吃了晚饭以后,叫上曾明才,约他“出去走走”,二人一边散步,一边闲扯。
这才知道,曾明才有个女朋友在县城,女方提出:调回县城才同他结婚。
曾明才有个表姐叫曾冬芳,与孙安银关系暧昧,原来是打字员,现在已经是政府办的科长了,这些情况胡晨阳多少知道一点,如果曾冬芳逼着孙安银帮忙,曾明才调动的事也不是办不成?
所以,胡晨阳试探着说:“你没有找你表姐帮忙啊?”
曾明才神情有些复杂:“我表姐说,如果我承认自己是个窝囊废,再去找她。”
胡晨阳听了,在心里赞叹了一声,没想到,这个女人能说出这样的话。可见,人们往往只是通过表面现象去评价一个人,而往往忽略了那个人内在的东西。
胡晨阳道:“承认自己是窝囊废?打死也不能承认啊!”
曾明才苦笑道:“我也是这样想的。”
胡晨阳想了想,道:“那你要想好了,如果你女朋友不顾实际情况,坚持要提这种无法实现的条件,你还是要面对现实,久拖不决,对双方都不好。”
曾明才有所触动,自语道:“怎么办?”
胡晨阳道:“男子汉,要有自己的事业,你的事业在冠城乡。”
曾明才道:“我一个中专生,谈什么事业?”
胡晨阳正色道:“曾明才,你是农业技术员,真要想做事,有做不完的事。随着特色农业的兴起,农业技术员非常受欢迎,有的人是帮农户创业,有的人是自己创业,都相当不错,只要你肯吃苦,只要你有真本事,你的收入不会比我当乡长的少。”
曾明才道:“胡乡长,我认真考虑一下。”
通过与曾明才交谈,胡晨阳基本模清了山货收购价偏低的原因。又到集市上实地考察了情况,决心就从这里下手。
……
这天,都快下午四点了,副乡长魏立民才出现在办公室,来了以后,仍然觉得晕晕乎乎的,不一会又趴在桌上睡着了。
有人敲门。
魏立民醒过来,见门口站着胡晨阳,忙起身:“胡乡长。”
胡晨阳道:“老魏,中午没休息啊?”
魏立民道:“唉,中午喝多了,搞倒几个。”
胡晨阳就问:“县里来人了吗?”
“不是,是收山货的李老板。”
胡晨阳道:“哦,我正要跟你商量这事,听说,收山货的老板把收购价压得很低?”
魏立民就解释:“怎么说呢,低是低了些,但冠城乡交通不便,农民进一趟县城不容易,李老板也是帮农民搞活流通。”
胡晨阳点点头:“那,乡里为什么不组织农民搞活流通呢?”
魏立民摇头:“山里的农民穷啊,买不起车啊。”
“乡里有没有想过搞运输公司?”
魏立民一怔:“搞运输公司?哪有钱?”
“信用社贷款啊。”
“难!”
胡晨阳问:“今天中午喝洒的人里面有没有信用社的?”
魏立民就有些惊异:“有,王主任在。”
“那收山货的老板在信用社贷了款?”
魏立民点点头:“听说是贷了款。”
胡晨阳就道:“魏乡长,收山货的老板压价,信用社贷款帮收山货的老板,农民想买车却贷不到款,可以这样说吧?”
魏立民就有些接不上话。
胡晨阳道:“请你来我办公室一下。”
魏立民就跟着来到胡晨阳办公室。
胡晨阳把曾明才的《建议书》拿给魏立民:“你先看看这个。”
魏立民看了,有些触动。
胡晨阳给魏立民泡了杯茶。
魏立民就道:“哎呀,胡乡长,不好意思,还要你亲自给我泡茶。”
胡晨阳笑笑:“魏乡长,看了这份建议书,有什么感想?”
魏立民道:“写得不错,说出了问题。”
胡晨阳点点头:“所以我想,应该想办法把我们冠城乡自己的运输公司搞起来。”
魏立民叹口气:“难呐!”
胡晨阳道:“最难的是什么?资金,对吧?我是这么想的:不要一下子买那么好的车,第一步,先买一些小型的农用车,就把山货送到县城就行!资金可以从几个方面考虑:一是购车人自己凑点;二是村里能不能凑点?三是跟汽车销售商联系,看能不能搞一部分分期付款;四是信用社贷款。当然,我们还可以请有实力的老板到乡里来办运输公司。”
魏立民就很惊讶:“胡乡长,你一下就想了这么多啊?”
胡晨阳道:“如果大家都开动脑筋一起来想,还能找到更多的办法,办法总比困难多嘛。”
魏立民就有些感慨:“胡乡长,听你这么一说,我觉得这事好象不是那么难了。哈哈!”
胡晨阳也笑道:“万事开头难,再难也得做啊。”
魏立民听出了胡晨阳的意思,挠挠头:“胡乡长,要是真能把乡里的运输公司搞起来,山货收购价格能上去,农民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
“对啊!”胡晨阳说服了魏立民,也很高兴,“明天,不,今天晚上,乡里开个会,就专门研究搞运输公司的事,除了班子成员,再把信用社、企业办、财政所的负责人都找来。”
魏立民提醒道:“刘书记不在?”
胡晨阳道:“这事我跟刘书记商量过,他让我们大家先拿出个方案来。”
(新书上传,求收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