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僚 第三卷 市委大秘 第二十九章 “治黄”(下)

作者 : 大虚无痕

第二十九章“治黄”(下)

两人也说起了冯家的情况。

青青告诉胡晨阳:“据说,冯老爷子对冯正霖有些失望。”

“哦?”

青青道:“冯正霖还是缺少历练,一下让他担任洪都市长,他并拿不出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发展思路,而是跟着别人的思维走,时间一长,大家觉得,冯市长不过如此,除了把那个著名的烂尾楼建起来了,其它方面,谈不上有什么突出的建树。”

胡晨阳倒是理解:“大环境如此,现在,中部省份的地位有些尴尬呢,既没有沿海省份的区位优势,也没有西部省份的政策优势和资金扶持,这跟整个国家的战略有关。其实,我们在中央党校学习时,私下里也探讨过,有人认为:西部大开发是对的,但有一个最佳时机问题,有一个分几步走的问题。中部是西部的出路,中部发展好了,自然就向西部渗透、延伸,如果中部发展得不好,西部怎么可能发展得好?”

青青道:“你在质疑西部大开发?”

“不是质疑,大方向是对的,只是,时机和条件也很重要,时机不对,事倍功半;条件不成熟,等于又在搞大跨进,最终还要调整过来。”

青青警告道:“你这些想法不可乱说。”

胡晨阳一笑:“不会,我也是到了郧城市,地理上更接近西部,有了更多的了解。有个很简单的道理:西部地区地广人稀,国家花费那么多投入,修路的投资就不得了,有这个钱,不如采取移民政策,将边远地区的人先迁移到中部或者接近中部的西部地区,先把中部和接近中部的西部地区先发展起来,再逐步向内延伸,效果会好得多。”

青青道:“也许你是对的,但是,晨阳,你已经到了这个级别了,说话得注意,别让人扣上一个不跟中央保持一致的帽子。”

胡晨阳道:“不会啦,我也就是跟你说说,这些话,我跟树军都不说。”

青青一笑:“真的啊?你要跟她说了,她会怎么样?向乔光荣告状?”

“那倒不会,她会用胶布把我的嘴封起来。”

说笑了一会,胡晨阳道:“冯正霖的事,我们就不管他了,郧城的事,黄姜产业倒确实是件头痛的事,一个是市场这么烂,一个是污染严重,可真要放弃这个产业,那也不行。”

青青道:“本想晚点再跟你说,你还是沉不住气。我这次带了廖博士和龙一丹来,一个技术总监,一个销售总监,当然是有用意的,我肯定是想在黄姜产业上帮你一把,不过,要另辟蹊径。”

“哦?”胡晨阳很高兴,“怎么个另辟蹊径?”

青青道:“我们考虑过,黄姜市场目前虽然很烂,但也不会一直烂下去,这跟钨砂市场曾经很烂是一个道理。”

“对,”胡晨阳道,“还有养猪也是这个道理,猪肉价格下跌,农民就不愿意养猪了,猪少了,价格又上去了,养猪的又多了,都是这个道理。”

青青道:“哎,所以,我们想从几个方面入手:第一,现在,黄姜或者皂素价格跌得不成样子,但这也正是我们出手的好时机,我们准备拿出一大笔资金,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将市场上的黄姜和皂素都收下来,总比烂在地里好吧,那毕竟是药材啊。”

胡晨阳一听就明白:用低价格收下市场上的黄姜或者皂素,简直就是在抢钱,当然,这需要大笔资金,不过,青青掌控下的赣源药业和冠华生物效益很好,资金不是问题。

有时候,“抢钱”也是在“做好事”,这就是市场经济。

胡晨阳无话可说:“谁让黄姜市场这么烂呢?”

青青接着道:“第二,从明年开始吧,我们想厘定一个保护性价格,低于这个价位的黄姜或者皂素,我们全部收下来。至少,你们郧城市的黄姜或者皂素,我们会用保护价全部吃下。”

胡晨阳道:“这个好,这等于给姜农吃了一棵定心丸。”

“第三,”青青接着道,“我们想请国家有关部门出面,联合目前国内做皂素出口贸易的企业,成立一个‘黄姜协会’,规范市场竞争行为,自我约束吧,免得自相残杀,便宜了外国人。”

“这个好!”胡晨阳很赞成!

“第四,”青青道,“廖博士他们全面检测了黄姜的各种成分,黄姜这种东西,大约50%的成分是淀粉,40%左右是纤维素,其余的才是皂素,现在,在黄姜加工上,只提取皂素,其余的都当成废料了,真是可惜,所以,廖博士认为,只要搞一套装置,将加工黄姜的工业废水、废渣集中处理,完全可以加工成工业酒精什么的,这不是变废为宝吗?”

“好!”胡晨阳高兴地道,“厉害,你们这些人,发财太容易了!”

“第五,”青青居然还没完,“我们赣源药业如果在黄姜上赚了钱,还是用在长期、深入研究这个黄姜上面,看看能不能真正破解传说中的黄姜具有抗衰老、抗肿瘤的秘密?”

“太好了!”胡晨阳道,“青青,你太可爱了!”

青青俏皮地道:“还要请政府多支持。”

……

第二天,胡晨阳就陪伍青青一行来到郧北县。

这些天,郧北县委书记李崇光、县长方启扬正为“治黄”的事着急上火呢,毕竟,黄姜市场虽然烂,总还是郧北县的一项传统优势产业,现在,要“治黄”了,可千万不能把这个产业给治趴下了啊。

见胡市长果然请来了赣源药业的伍总,李崇光和方启扬心里都踏实了些,看来,胡市长也是希望黄姜产业还能发展下去的。

应伍总要求,李崇光等人带着伍总一行察看了黄姜种植基地和皂素加工“作坊”。

在黄姜地里,大家发现,有农民在黄姜地里套种了玉米,胡晨阳问姜农:“这样不影响黄姜生产吗?”

姜农回答:“有是有一点影响,多施点肥罗。没得办法,黄姜卖不出好价钱,不种点粮食,都要饿肚皮了。”

胡晨阳又问:“以前有没有人种过?”

“有。”姜农回答,“有个种黄姜的大户,去年就在一块地里试验过,行得通。”

胡晨阳放心了,对李崇光道:“还是农民有办法,他们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李崇光道:“早几年,种黄姜效益好,你想让他们套种玉米,他才懒得理你呢。”

大家都笑。

在乡镇的黄姜加工“作坊”,大家看到了皂素提取过程,工业废水散发着一种刺鼻的气味,随地流淌。

回到县里,伍青青又去考察了郧北县“黄姜科研所”。

黄姜科研所是县科委的下属单位,只有5人,说是“科研所”,其实也没什么科研能力,也就是为县里的姜农和皂素加工企业提供一点技术咨询和信息服务,当然也收点“信息费”。

但是,科研所的工程师邹应良却是利用有限的条件,做了一个颇为大胆的实验:改进皂素加工工艺。传统的黄姜提炼工艺,黄姜中大约有40%的淀粉在生产中没有被利用,而是被酸水解,直接进入废水排放。邹工尝试用酶替代酸水解,得到葡萄糖液,分离葡萄糖后可以获得酒精,然后再用黄姜渣提取皂素,从试验情况看,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这种用酶替代酸水解的方法,如果能大量应用在实践中,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现在的情况是:由于受条件、经费、人力等诸多方面的限制,邹工没办法做反复、大量的实验工作,研究工作很难深入开展下去,也就很难得出一个让人信服的结论。

得知这个情况,伍青青和廖博士都眼前一亮!廖博士追问了邹工几个细节问题,作出了判断:“邹工的思路是对的。当然,选择什么样的‘酶’效果最佳,还可以做更多的对比试验,一切都要用试验数据说话。”

随后,青青和廖博士小声商量了一下,然后,青青道:“邹工,如果我们赣源药业向你们科研所提供资金和试验设备甚至技术帮助,你们愿意不愿意与我们共同分享科研成果?”

邹工激动地道:“当然愿意!我总觉得,黄姜中的大量淀粉,就这么白白浪费掉了,真是太可惜了,而且工业废水还污染环境,如果能解决这个问题,我还有什么说的?”

胡晨阳道:“既然你们双方都愿意,那就趁热打铁,签署合作协议吧。”

结果,双方还真就草拟了合作协议,由赣源药业提供试验设备和资金,当然也包括科研所人员的工资,同时,赣源药业也将派出科研人员参与研究,工资、费用则由赣源药业负担。

此后,伍青青又与郧北县政府商谈,达成了合作意向,赣源药业承诺:大力扶持郧北县黄姜种植基地建设,支持皂素提取新工艺的研发并提供资金、设备和技术支持,为郧北县黄姜皂素世界进入国际市场提供帮助。

郧北县政府则承诺:一旦黄姜皂素加工新工艺取得重大突破,县政府将全力帮助、支持新工艺推广,并建立“黄姜工业园区”,将全县皂素加工企业集中到工业园区内,集中处理工业废水、废渣。

这确实是一个双赢、多赢的合作协议。

……

第二天,郧城日报和电视台都做了报道:《郧北县黄姜产业与赣源药业“联姻”》》、《郧北县黄姜科研所喜傍‘大款’》

不料,青青看过报道后,很不以为然,对胡晨阳道:“你们这些官员啊,做了些事,生怕别人不知道,总要急着宣传,可是,对于我们企业来说,有些事,有些做法,属于商业机密呢。不到火候不揭锅,懂不懂?”

胡晨阳苦笑道:“多理解吧,县里也不容易,这个黄姜已经搞得他们焦头烂额了,现在,有了些转机,他们心里高兴啊,适当宣传一下,也没什么。”

青青气道:“不跟你说了,商业机密都不懂!”

……

大事定下来了,青青也有心情去天河看看了,来到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发源地,青青很是兴奋:“七夕节,其实就是我们国家的情人节,我总觉得,我们的情人节比外国的情人节,更有文化内涵呢,可是,国人怎么就那么热衷于外国的情人节呢?”

胡晨阳看了青青一眼:“我们的七夕节,宣传力度不够啊。”

青青道:“这个可以大力宣传啊。”

胡晨阳道:“伍总啊,我们郧北县治理黄姜污染,减少了污水排放,也使得天河水更加纯净了,这个要不要宣传啊?”

青青道:“这个么,也可以宣传啊。”

“这不是商业机密吧?”

在这等着她呢。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官僚最新章节 | 官僚全文阅读 | 官僚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