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天裕村工作领导小组的第一次会议,主要内容是大家一起商议一下接下来我们天裕村的发展方向,大家都可以说说自己的看法。”杨仁毅当上天裕村新任村长之后办的第一件事就是成立了这个名为“天裕村工作领导小组”的特殊组织,由他本人担任组长,负责主持全面工作,老村长和刘家谦大叔两人担任副组长,主要负责与村民的协调勾通,其余的十位普通组员也都是选择村里比较有威望和本事的人来担任,他们负责具体工作的执行。
杨仁毅之所以要弄出这样一个组织出来,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自己太年轻,虽然有老村长等人的支持顺利接掌了村长之位,但是毕竟在村里他还是属于小字辈的,让他对着村里一大堆长辈发号司令,他还真是有点不适应,而村里的长辈们也会感到别扭,所以杨仁毅干脆借老村长和刘叔等人的势,以后村里有什么决议,都以领导小组的名义下达,这样一来即避免了双方的尴尬,又可以带动一批骨干分子。
“咱们这里山多地少,光靠着种庄稼只能勉强填饱肚子,要想致富还得另想法子。俗话说靠山吃山,上次我们大家不是在石耳上赚了一笔吗?我想在这大山里肯定还会有许多其它值钱的山货,我们可以组织人手进山采摘,现在村里的路也修通了,我们可以把山货轻松的运出去。”首先站出来发言的是刘爱国,他是小组里除了杨仁毅之外最年轻的人,今年只有二十七岁,不过他是天裕村第一个高中生,在村里年轻一辈中还是比较有威望的,上次村里组织人手到省城贩卖石耳,他也是随行人员之一,在见识了省城市场对于山货的旺盛需求之后他就打起了山里的主意,以前的他们真是守着宝山不自知。
“爱国大哥说得很好,靠山吃山,我们今后要把这山里的资源充分的利用起来。不过绝大多数的山货采摘都是有很强的季节性的,持续时间不会太长,而且山里的东西也不是无限的,今年摘多了,明年就会少,更何况这大山也不是咱们天裕村一家独有的,别的村屯看到咱们赚了钱同样也会跟进,光是咱们这片山区里的大小村寨就有几十个,人口接近一万,而整个罗霄山脉周边的人口加起来至少有上百万,试想一下这么多人一下子涌进山里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恐怕用不了几年山里的好东西都要被采绝了,所以光靠采挖山货绝对无法成为一个稳定长效的收入来源,只能作为一个暂时性的增收项目。”在九十年代初的中国农村,人们可不会有多少环境保护的意识,为了赚钱把山里的珍稀物种挖光采绝的事情绝不在少数。
“那么要不咱们养**,咱们隔壁的泰合县就有许多人靠养鸡发了财,听说有些村子家家户户都是万元户呢。”林四叔很是羡慕的提议道。
“泰合县的乌骨鸡的确是闻名天下,但是该鸡的形成是与当地特殊的微量元素环境密不可分的,异地引进必然会出现退化现象,品质会大受影响,所以这么多年以来泰合乌骨鸡一直是当地所独有,如果我们想要养殖就需要不断的引种,这样一来养殖成本会大大增加,形成不了价格上的优势,卖的价钱比人家的贵,品质还没人家的好,如果你们是外地的客商会选择哪边的产品?”对于邻县的这种著名物产杨仁毅还是知之甚详的,那几乎相当于是独门生意,其它地区难以模仿。
“……咱们这里满山遍野都是竹子,我们是不是能在这方面打打主意?年初的时候我去了一趟县城,在县农贸市场那里看到有人卖竹席,一张竹席竟然能卖到四十块钱,如果我们能在村里建个竹席加工厂,我想肯定能赚钱。”在大家沉默了一阵之后,一个皮肤黝黑的三十岁汉子发言道。
“大山哥说得好!”霍大山的话终于让杨仁毅眼前一亮,其实天裕村的发展方略早就在他的脑子里成型了,之所以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让大家各抒己见,并不是为了摆显自己能耐,而是想要让在坐的这些村里的骨干们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将来天裕村肯定是要大发展的,所有的事情千头万绪,自己最多是总揽全局而无法面面俱到,这就需要他们这些骨干全力配合,甚至在需要他们顶上的时候可以做到独挡一面。
“这个想法与我的不谋而合,咱们后山的‘竹海’连绵数十里,以竹子的生长速度,可以说我们有着取之不尽的竹子资源,不把它们充分利用起来那实在是太浪费了。我之前就已经估算过,在村里建一座小型竹制品加工厂只需要一间厂房,一座仓库,一台切削机,一台抛光机,一台烘干机,两台打孔机和一台扎边机就可以马上投入生产了,厂房和仓库我们可以动手自己建,花不了什么钱,而这些加工机械都是中小型的设备,加起来价格也不高,只需要三十万左右,厂子的初期我们主要以生产凉席和汽车、摩托车坐垫为主,只要广告宣传跟得上生产出来的产品绝对不愁卖。”杨仁毅立刻给大家分析了一下建竹制品加工厂的可能性。
“竟然需要三十万?我们恐怕拿不出这么一大笔钱来吧。”听到建厂所需要的资金如此巨大,霍大山不禁吃惊道。
“村子里有多少家底我心里有算,现在就算各家各户倾家荡产也凑不齐这三十万,不过等过了这个冬天问题应该就不成问题了。”杨仁毅非常自信的微笑道。
“哦,你小子又有什么鬼主意了?”杨仁毅的自信仿佛感染了在场的所有人,老村长刚才皱起的眉头也一下子舒展开来。
“我打算在这个冬天组织大家建温室大棚种植蔬菜!”杨仁毅给出了他的答案。
“温室大棚?这东西我知道,前两年县里还到镇上推广过,让个各村的村长都去参观过,就是用些塑料薄膜抬起的一个大棚子,说是可以在冬天里种出夏秋时令的蔬菜来,不过后来镇上一直没见动静,这玩意真的能来钱?”老村长吸了口烟袋锅子,疑惑的问道。
“当然能来钱,而且还能来大钱!”杨仁毅用无比肯定的语气回答道。说起温室大棚杨仁毅不禁有些感叹,早在八十年代初我国就已经拥有了比较完善的技术,但是却迟迟无法把它大规模的推广出去造福广大的农民群众,归根结底是与一些政府部门的不作为,还有基层农业技术员水平低下有着直接的关系。就像上次县里温室大棚的推广活动,在几块菜地里抬建起几座大棚之后种上一些蔬菜,然后召集各村各寨的负责人前去参观,技术推广员拿着手里的一些技术资料叽哩呱啦的说了一大通,让在场这些文化水平本就不高的村长们听得个稀里糊涂,然后这些技术推广员信誓旦旦的指着这些大棚说只要种上就能赚钱,空口白牙的谁会相信他?农民积攒几个钱不容易,不让他们真真正正的看到能赚钱,谁会糊里糊涂的把家底投在这上面,来回折腾了几次之后镇上再召集大家,村长们也不愿去了,之后温室大棚的推广不了了之。
“大家知道在镇上平时普通的蔬菜多少钱一斤吗?”杨仁毅看了大家一眼后问道。
“好像是二毛吧,几乎家家都有菜地,想吃什么自己种就好了,根本卖不起价。”刘爱国应声道。
“那么有人知道在市里一斤蔬菜卖多少钱吗?”杨仁毅再次问道,这次却没人答话了。
“在吉宁市一斤普通蔬菜的价格是大约五毛钱,而到了冬季,同种蔬菜的价格会翻两到三倍,如果我们利用温室大棚种出反季节的蔬菜,大家说能不能赚到钱呢?”
“三倍那就是一块五,如果一斤菜卖到一块五那我们不是发财了?”不少人开始激动起来。
“没错,咱们河西省虽然也属于南方地区,但是冬季平均气温也在零度以下,在自然环境里绝大多数的蔬菜都无法生长,想要在冬天里吃到绿色蔬菜只有两种途径,一是从更南方的省份长途运输过来,二是利用温室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第一种方法运输成本高,运送量少,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所以利用温室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很有市场前景,目前我们整个吉宁地区温室大棚的数量还很少,只要我们能够把菜种出来,销售根本不存在问题。”
“可是这个温室大棚我们不知道怎么弄啊,当初那个技术员说得跟天书似的,根本让人听得不明白。”
“这个大家可以放心,温室大棚的所有技术我全知道,关于技术指导的问题交给我好了。”杨仁毅前世好歹也是农科院的博士,温室大棚技术对于他来说简直就像背乘法口诀一样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