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推荐,给点希望,作品一直在写,存稿很多,希望大家能支持下,新人不容易啊。)
“有一点我丑话说在牵头,我华人总是一盘散沙,不光是别人武力强大,还有自家人不争气,许多人骨头太软。所以我希望到时发现了有哪些人敢向白人告密的出卖的,那就不好意思,不灭他整个家族,我们是不会善罢甘休的,我们既然能秘密派遣500人枪过来,就能派的了更多的人枪去杀叛徒。即使荷兰人也保不了那些叛徒的,因为我们必要时会连荷兰人一起杀,因为我们敢来,我们就不怕与荷兰人打仗,就更不会怕杀荷兰人,你们,明白我的意思吧?”
整个阅兵台顿时鸦雀无言,确实有不少人打着如果到时风向不对就把这些人卖了好保存自己家族的打算,可找眼前这帮凶神恶煞的人意思,即使告密了,这帮人死掉也会有其他人为他们报仇,道理是在这啊。日防夜防总防不住别人的大军啊。不少人脸色微白强自一笑,也有不少人满脸气愤,大声道:“这话说的正确,为什么我们总是被这些荷兰鬼子欺负?不就是有些人总是念着家里的坛坛罐罐的深怕遭了殃老是去告密么?也不想想,如果我们都一条心的话,那么荷兰人即使想找我们下手也需要掂量掂量,那还用得着去成天的讨好红毛子么?”
队伍在这种植园驻扎的并不久,毕竟周围还是有不少土著人干活的,没有犹豫,直接命令部队把方圆一里的土著人全部抓来,上千名土著大大小小的集体跪在一起,排成十排,很是壮观。这些华人不解,这是做什么?杀威么?
王绍文一挥手,直接一队百人士兵上千,用枪口的刺刀割开了第一排土著人的脖子,这下子后面九排的土著人吓的乱叫,可惜他们早已经被捆的死死的,根本跑不了。阅兵台上的所有华人也面色煞白,没想到不声不响的就这么杀人了,连个招呼也不打,马上有人明白了王绍文的意思,这是明摆着告诉大家,他们不怕杀人,更不在乎杀人,而且是斩尽杀绝的杀人。顿时所有华人心中那点小九九都不翼而飞了,能不眨眼的像杀鸡般一下子就杀了上千人,你跟他去怎么讲道理?只有服从。
上千具尸体如同堆草垛一般堆的老大老高,大量的石油直接朝着尸堆上泼去,烈火点起,焦臭的味道传的老远。而这帮子凶神恶煞的兵丁都是脸上带着笑容,大家都不禁打着寒颤。
王绍文接着道:“从今以后我们国防军就会这样的杀土著杀白人,一个寨子一个寨子的杀,一个山头一个山头的杀,整个南洋的土著不灭绝,我们就不收兵,你们明白我的意思吧?这些土著都死绝了,土地都成了无主之地,你们说这些土地这些林子和这些山头是谁的?”
“啊……”纷纷倒吸了一口气,这帮人是哪出来的?真是狠哪,比那些土著们还狠。不少人大声赞扬,“王大人,杀的好,只要把土著杀绝了,看还有哪个土著能够杀我华人。”
“是啊,是啊,王大人,杀的好,就应该这样杀。”
“不错,我们先辈都手软了,如果先辈们不对这帮土著仁义的话,何曾有他们的灾难?又何曾有一次次的屠杀?”
“额。大人,这土地自然是王大人您的。”
“有道理,这是王大人的兵出生入死打下来的,自然归王大人所有。”
“自然,自然。”
这时没有哪个华人敢说这些土著们的地方是自己的了,生怕自己一个贪婪惹来祸事。
王绍文哈哈大笑,道:“好,你们都知道礼数。不过我们毕竟是帮当兵的,不是做这个的料,所以,我们打算把这些土地暂时交给你们打点,我只收些管理费用。你们说如何?”
众人立马大喜,这只要做好了就是钱啊,当下就有人问道:“王大人,不知道这个费用是如何确定的?”
“好,第一,不分良田差田,我知道这南洋的土地都不错,比国内肥多了。一律每亩田每年一两银子的物产费用,必须在承包之前缴纳,我不管你种人参还是种大米,一律二两银子一年,你们想挣多就动脑子,想少挣点也随你。我知道这里即使是种大米也是一年三熟的份,能收好几两银子。并且我们有优先权力以市价的一半价格收取你们田里一半的大米粮食作物。自然我们不会收了后转手高价卖的,只是为了军队吃用和赈济灾民的。这个不过分吧?”
“不过分,不过分。”
“第二,不是良田那就是种植园了,种植园我不管你是种橡胶还是果树还是金鸡纳树什么的,同样一亩地二两银子,同样也必须在承包之前缴纳。也同样我们有优先权力以市价的一半价格收取你们种植园里一半的橡胶和金鸡纳树等作物。也不过分吧?”
“不过分,大人,仁政啊,大人真是万家生佛。”
“第三,所有的矿产,都归属于我们国防军的,无论你们是谁,都不得开发,除了我们自己能开发,这个是铁律,你们应该要牢记。明白吧?”
南洋的华人基本上都是从事农业或轻手工业加工业的,少量从事商业,几乎没人从事矿产类的,因为荷兰人对这个看的比较严,以前没有做过,自然也没意见了。“明白,明白,王大人,我们不会开发矿产的。”
“第四,先缴纳银子的先获得下一块土地的开发使用权,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每一万两银子一个批次。”
话音刚落,几乎所有的华人大户就一拥而上了,这可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啊,每年的收益至少是十几倍,而且附近土著被杀绝了,不担心种植园和农田被毁的事情,这时候不争还等什么?
“大人,我承包一万亩,”
“大人,这是我的一万亩。”……
半个小时后,王绍文收到手的就不下一百万两银子,看着手上的欠条,纷纷咋舌,这些南阳华人真是有钱人啊,难怪荷兰人那么眼红,不过这些南洋人真是有这么多银子不知道开动脑筋置办工业发展武力,真是鼠目寸光。
眼下这个坤甸婆罗洲能开发的土地至少上千万亩,那一年就是至少两千万两银子啊,还有其他的几个地方,什么苏门答腊了,爪哇了,还有马来亚,一年能弄到上亿两银子,以后党组织就足够的钱发展工业了,哪像现在这么苦巴巴的过日子。
这上百万两银子必须立刻让调查局弄回国内去,现在老家正等着这笔钱呢,明天那些人就能把钱送过来,反正之前说好了,过时不候,想必那些大户富豪不会在乎这点钱而得罪自己这帮人的。
王绍文不知道,以前满清每次需要钱了,就派个四五品的官员来这走一朝,什么兵都不消派,就能带回去几十万上百万两银子。自己现在可是实打实的带兵过来,并且还杀了那么多的土著,跟以前尽是说甚至还经常说都不说完全是两回事,所以不少人打定主意,即使这帮不知来历的兵马打不下那么大的地盘也无所谓,不就是几万两银子么?南洋普通的小门小姓的自然给不起,自己大户人家那么多产业还在乎这点?花点钱结个善缘也是好的啊,何况不见得他们打不下来,没看见那些兵一个个杀人手都不带抖的。分明是以前就杀过人,还杀的不少的那种。
暂时算是扎下根来了,眼下也用武力威慑到了这些南洋大户,也保证了后续物资的来源。至于没有土著帮忙干活了,这些南洋大户又不傻,国内的人多的是,招过来就能干活。
一下子财政宽松的社民党立马再次进行扩张,现在无论是资金或者是武器都足够了,抓紧训练就是。当然8月份到了,军校也快建完了,王绍枫决定在9月1日开学,校长这个职务是跑不了的,除了他也没人能当的起。这次跟随这批德国武器过来的还有一些德国陆军教材,也是花了大代价买到的。德国方面虽然没设什么卡子,但也没手软,一整套完整的教材花了几万马克。
并且请了其他到德国学习军事方面知识的人帮忙翻译成中文,现在自家去的学员还在努力学习德语中,根本不够瞧的。
9月1日,艳阳高照,晴空万里。激昂雄壮的党歌在军校操场上唱响了。按照预定的方案,几个学员方阵在党旗下听着校长王绍枫的发言,这几天王绍枫可是殚精竭虑的想着各种发言稿,头都大了,可是不讲不行,现在文书还跟不上自己的思维,根本写不出这些东西。
教官目前很少,所以第一批学员也不多,教学员加在一起也不到百名。因为第一这是第一届,所以特事特办,把所有在演习中表现极为出色的10多名军官叫来以后统一学习研究德**事教材,当然还有自家几次战斗经验编写的东西。
这十多名军官的任务就是每天互相讨论,做好教学笔记给王绍枫检查,通过以后再对学员们传授,并且传授不是严格的上面怎么说,下面就怎么听的那种。而是上面把一个一个的战争范例摆出来,让所有队员们开动脑筋思考,如果自己是指挥官,应该怎么打。一开始是班排级的,每个学员班内都任意组合成战斗双方,互相攻伐,其实这就是把演习场所变小成班级状态,而且没有士兵真正的参加而已。
通过一个一个的实际方案对战场内所有必要的情况都得了解,如自己是辎重官,那么在前方有意外战场下,可能还有对方的侦查兵,怎么才能把辎重安全快速的送到主力手中。如自己是侦查班班长,如何在复杂地形下,敌方严密防守的状态下,对敌方军情进行刺探。如自己是主力作战排,怎么攻破对方的严密防守或是怎么防守对方的进攻。
因为这些很多方面已经牵涉到了特种战范畴,所以也特别开了一个特种战课,特种战的出现更加激发了大家的兴趣。纷纷出着各种的招对特种战进行化解,而特种战学员也对各种战法的破绽进行渗透。
目前学校开设了科目有步兵,侦察,辎重,后勤,特种战。炮科暂时不设,因为这个对专业知识要求的太高,海军方面暂无基础,无法设立。这次的学员都属于低级指挥军官,对于兵力的控制方面也都在班排,最高到连。营级方面教官们的经验都还不够,不能乱教,毕竟营级和连级不是一个概念,军队职务越向上,对个人的各项能力就要求的越全面越精深。
如此的教导方式让每个月一次的野外演习变的更加残酷也更加精彩。陆续出现了很多整个几乎演习部队都被打光了,王绍枫一开始还以为是各级军官想不出好的方案来硬的,自己检查核实后发现下面的人基本上都成长的很快,也都达到了一个临界点上,各人在对部队的指挥方面也都达到了一个不相上下旗鼓相当的程度,能出现演习部队全都拼光是因为双方的实力太过接近,只能打成这个结局。
初级指挥大家都学的差不多,中高级指挥都没有过,没办法的王绍枫只好把所有的老兵全部派进去学习,不管学的怎么样,不管天赋再差只要达到指挥一排一班的战斗能力就行。如此在以后大扩军的时候队伍膨胀后不会过于降低整体实力,少量天赋出众的人员都被做了备案,一一提拔起来,准备以后有机会就学习中高级指挥。
如此这般,每批次放到南洋去的军队也越来越能打,先到南洋的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后去的也没落下,在军校学习到的知识让在南洋招收的新兵们进步的很快,无论是对付土著或者是帮助训练在南洋招收的华人新兵,都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