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推荐,求收藏,给点希望,希望大家能支持下,您的每一张推荐票都是我写作的动力,新人不容易啊。保证每天至少更新一章,5000+字,不断更。)
内厄姆·阿姆斯特朗带这副官和卫兵来到了师部电报室,电报室早有人等待着,在听到夜中枪声时,电报室的主任就知道发生了大事,立刻赶来了这里。
师部电报室用的是最新式的无线电报机,几个月前才从伦敦运来的。
因为担心布尔人会割断有线电报线,影响军队之间的通讯,所以唐宁街批准购买了一批无线电报机进入军队使用。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支装备无线电报机的军队,当然国防军不算,因为现在马可尼研制的无线电报机还比较庞大,不方便随军移动,所以都是放在各个重要的城市里充当另一套电报系统使用,而伯利恒的师部就有着这么一台。
“现在即刻向克隆斯塔德司令部发送电报,内容如下,‘伯利恒遭受布尔独立军大量军队夜袭,军队伤亡惨重,阵亡人员近3000人,请求司令部火速增援。远征军第七师师长,内厄姆·阿姆斯特朗。”
不顾电报室里其他人的脸色剧变,内厄姆快速而又清晰地说完了电报内容后又冷冷对着屋里的人说道:“天亮之前,我不希望电报的内容传到城里的士兵耳中,你们明白吗?”
“是,长官。”
找了个位置坐下来,内厄姆也不离开,就在这电报室里等待,顺带想着之前的情况。
实在是太怪异了,怎么会突然一下子死亡这么多的士兵,这不是一二百人,是近三千人,加比是不可能虚报数字的,否则等待他的只有军事法庭的审判。
这支突然袭击的状况跟五月份那几次被袭击简直一模一样,一开始冷兵器偷袭,造成大量的伤亡,不同的是五月份那几次随后而来的是强攻,直到彻底的占领远征军阵地。
而那几次造成的伤亡也比今晚更加的惨重,因为那时远征军还不知道这布尔人独立军会采取这种方式攻击,直到接受了那几次的惨重教训,才加强了各地的防守。
但是这次为什么布尔独立军会放弃继续进攻?之前即使己方反应过来开始抵抗,但也不是能激烈,布尔人独立军既然能在一开始用冷兵器杀死了那么多的士兵,就说明他们兵力的雄厚,同样,四面同时进攻也说明了这一点。
可为什么他们一碰到反抗就开始撤退?
这个时候还没有围点打援这个概念,在一般西方人思维当中,战争就是两边摆起阵仗,然后对攻,失败就退走逃跑。就连布尔人使用的游击战术也是头一次亮相在众人的面前,即使这种游击战术可以说是非常的粗糙,但是也同样给英国人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没有大的战事意味着无法验证新的战术理论,而原有战术理论的持有者也会反对没有经过战争考验的新战术理论,毕竟不仅仅是权势利益的问题,还有附带的整个军队系统的改变,使得原有军队体系可能会因此崩溃,从而造成不可收拾的结果。
但是如果就因此漠视新战术理论的出现,那也会同样带来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1870年的普法战争就证明了这一点,而失败的法国也因此差点亡了国,也从而由帝制变成了共和制。另一个例子就是大英帝国海军的崛起,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没落,也是由一场海军战术理论的变革所带来的。
一个国家的军事理念关系到这个国家能否存在下去的关键,军队意味着国防,意味着国家的终极力量,不由得他们不慎重。
所以即使美西战争,美菲战争都没有出现真正的大规模对战的场面,世界各国也都派了不少观察员去。同样,甲午战争中,也有很多国家的观察员就近观察。
而在布尔战争中,大量的他国观察员进驻,新型的战争方式也让他们大开眼界,同时带来的是种种反思。
内厄姆·阿姆斯特朗现在所面临的就是具体的战争战事,他需要为他的军队思考,这个布尔独立军的作战方式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即使在英国远征军里面,也有不少人为他们的战术理念感到惊叹。
与那些观察员不同,远征军因为亲自和对方作战,掌握的信息远不是那些行动受到限制的观察员们能比拟的,所以更加的了解这个布尔独立军的真正能力所在。
即使在远征军司令部里,也有着一个传言,基钦纳爵士也极为钦佩布尔独立军的指挥官,并曾经说过,如果布尔独立军能够放下武器投降,那么他愿意向伦敦请求特赦他们所有人,并愿意把他们的指挥官介绍进大英帝国陆军学院担任荣誉教官。
当然,这只是高层人员小圈子里流传的说法,至于是真是假,没有人敢去当面询问基钦纳爵士,但是很多高层人员都相信这个传言是真实的,可信的。
所以,每次与布尔人独立军战斗结束后,第一件事不是安抚死伤人员,而是收集所有的战斗信息。
高层人士很明白,布尔人终究会失败的,因为他们的底子太薄弱了。布尔人总人口也不到80万,包括老弱妇孺一共才这么点人,能提供多少的合格士兵?
布尔人耗不起,而大英帝国有的是殖民地,底子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即使用十比一的比例,布尔人也会被灭族的。
但是其他国家呢?如果在将来大英帝国和其他国家作战的话,海军即使再强大也不能把军舰开到陆地上去。那么这陆军该如何打仗?如果大英帝国不能尽快革新陆军的战术理念的话,那将来碰到德**队该怎么打仗?而德国陆军已经是公认的世界第一了,那么一旦他们更新了他们的军事理念而大英帝国陆军建设还没跟上来的话,岂不是更加的无法抵挡?
大英帝国在德国的情报员已经传出了这两年德国在秘密更新陆军建设的消息,而收到消息的帝国陆军更加的焦急。
所以这一次布尔战争爆发,即刻从世界各地的殖民地调来了几十万的大军,就是为了用庞大的兵力保证自身的安全,并一一试验各种新战术理论。
在南非用较小的代价验证总比以后用可能导致国战失败的巨大代价的去验证要安全的多吧?不是位于这个层次的人根本不知道大英帝国之所以一开始就动了这么大的决心真正的目的。
未来欧洲肯定会爆发出惊天的大战,这是大英帝国顶层的共同认识,而未来欧洲战争的爆发,很可能影响到世界的最终局势。
光依靠海军是无法维持世界霸权的,海军消耗的资源太过庞大,并且海军只能在海上,实际上最后的战争还是要靠陆地战争来解决。
伦敦为什么要派基钦纳爵士来南非担任远征军司令?就是因为基钦纳爵士已经提交了报告,说明了大英帝国如果再不加强陆军建设,很可能导致国家的衰落,而这一点也得到了首相府的认可,所以才派遣基钦纳爵士来南非。
一是加强基钦纳爵士的军队感悟,只有带过兵的人才真正的懂得兵。
二是提升威望,只要打完了布尔战争,基钦纳爵士就有了巨大的军队威望,在推动军队改革时阻力要小的多。
三是可以根据布尔战争的经验体会,更好的改进战术理念。
内厄姆·阿姆斯特朗冥思苦想着,他身上的压力巨大,布尔人独立军来这么一手实在出乎他的预料,这些布尔人搞什么鬼?要说布尔人独立军突然袭击就为了打这么一下,那他宁愿相信布尔人是头猪。
或许……布尔人是为了故意引起己方的注意,从而偷袭其他的城市?只要抓住了布尔人独立军的位置,其他远处的城市就会放松警戒,从而更加方便攻打。难道是这样吗?
内厄姆·阿姆斯特朗不敢确定,这一点需要司令部去决定,自己的职责是守卫好伯利恒。
“嘀嘀嘀”一阵电报声传来,紧接着是电报员快速的翻译,把密码翻译出文字。
“长官,这是司令部的电报。”
没等电报室主任说完,内厄姆就一把抢过了电报,上面的内容很明确。
“你部必须在伯利恒坚守,即使敌方的攻击再猛烈,伤亡再高,也不可撤退。现在已经派出第九师前往你部增援,预计第一批增援队伍会在四个小时内到达。注意警戒。远征军司令部,基钦纳。”
增援,增援,内厄姆眼睛一样,突然明白了问题的所在,这布尔人独立军是要打援军吗?是了,援兵远程赶来,要想快速,就必须乘坐火车,而在火车上,路线又是固定的,只要在铁路线上埋设一些炸药,就能轻易的把援军阻挡在半路上,但是援军可不少。并且还有列车炮,布尔独立军能吃的下吗?
不过司令部肯定能想的到这些,而且,如果不派的话,估计两三天后,伯利恒就不会在英国人的手上了。那样远征军会更加的被动,布尔人独立军这是阳谋,逼迫的远征军司令部不得不派兵增援。
内厄姆叹了口气,对于远征军不得不按着布尔人独立军的路子走而叹气,这布尔人独立军从哪里组建出这么一支能打仗的军队啊,而且从没出现过的战术也出现了。能训练出这么精锐而且诡异的军队,难道是德国人亲自参与了?
可即使是德国人的陆军也不会强大到这种程度吧?不过如果真是是德国人的精锐军队的话,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他们一定要带走自家士兵的遗体了。
毕竟一旦真被大英帝国拿到了他们大量的现役士兵的遗体,那么就是国际性的大事了,很可能直接爆发两国之间的大战。
志愿者参战和现役军队参战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志愿者多是平民,国家不可能约束的到每一个平民的。但是国家却能约束的了自己的军队,军队出现在哪,也就说明了国家的态度与直接反应。
难怪他们要带走遗体,难怪远征军司令部要下死命令一定要想办法得到布尔人独立军的士兵遗体,甚至是抓取一个活的俘虏。
只要这种实质上的证据到手,那么大英帝国就有理由使得海军参战,现在世界上可没什么国家的海军能挡得起大英帝国皇家海军的攻击。
心中暂时放下了一块大石后,内厄姆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准备暂时性的休息一会,以便应付几个小时后到来的援军。今晚估计没什么时间休息了,只能现在眯一会。
“长官,长官。”迷迷糊糊间,内厄姆被副官急切的声音叫醒了。
“什么事?援军到了吗?”
加比摇摇头,满脸的惊慌之色,说道:“不,长官,援军还没到,不过我们在刚才听到城外西北方向传来惊天爆炸声,而且已经过去四个小时了,我们的援军还没抵达这里。”
“西北方向,那是克隆斯塔德方向,时间过了,难道是……”内厄姆突然之间也是满脸的惊慌。
“不错,但是我们听不到枪炮声传来,但是那巨大的爆炸声又能听到到,估计距离至少有5英里远。我们的援军被该死的布尔人挡在了半路上了。”
“立刻给司令部发电报,就说援军在路上被布尔人拦截了。看看司令部是如何决定,我们现在没有能力出去救援。”
“是,长官。”加比明白了内厄姆的意识,现在对于这种情况极其难办,必须要远征军的司令部决定。
这帮野蛮的布尔人果然是打着打援军的主意,但是自己现在能派兵出去接应么?派的话需要派多少?现在城内的士兵总数已经只有9000人了,派少了,没用,派多了,伯利恒就是布尔人的了。
不派的话,难道就眼睁睁地看着援军被消灭在半路上?如果是真的话,那么对于远征军产生的影响是极其恶劣的,即使传到不列颠,也是如此。
上层人明白自己不能派兵出去,但是那些民众的?他们只会看到远征军之间互相见死不救,坐视战友牺牲,那会刮起一场风暴的。
可真要出去救援的话,除非自己把九千人的队伍全都带上,否则留下是少量的军队留守,那是送给布尔人屠杀。而即使自己能救出那被困的援军,布尔人却反过来利用伯利恒的完备工事反击没有补给,没有重火力的己方军队。
一个字,难。
负责打击援军的二师一团和四团,在第一个埋伏点正带着队伍沿着铁路线排成了一条长长的线。
一团三个营在铁路线的左边,四团全部人员在铁路线的右侧,两部分人分别岔开自己的视线,尽可能的做到不让援军逃出。
而在第一段埋伏线的两头和中间的一些关键位置则分别布置了数挺马克沁进行拦截。
一团团长鲁安江性格有点刻板,但是做事确是一丝不苟,对于铁路线的埋伏地点,那是亲自带着参谋长史强检查了又检查,他带着一个营暂时负责埋伏第二段,对付第一辆列车。
四团团长马新可就相反,性格有些跳月兑,但是经常来一些神来之笔,在打仗时很容易出一些怪招妙招,打的英军完全晕头转向不知所以然。
“来了,注意了,打起精神。”
凌晨一点十分,听到远处传来的声音,寂静的午夜里,车轮震动铁轨以及蒸汽发出的声音显得格外的大。即使这火车并没有鸣笛,也能让人听出动静来。
火车一反常态,并没有打开车头的灯,估计是觉得动静能小一点就尽可能的小一点,援军也不期望在路上出现什么事情。
老实说,埋伏的地点并不多好,这一段路的两边都是平坦的农场,无险可以把守。但是,同样的一旦援军的火车停下来后,聚集的援军也在这路上无处可逃。
一团和四团则是因为提前到达,做了一些简单的工事,相对来说要比英方有利的太多。
铁轨已经被打埋伏的两个团拆移了一截,不长,但是正好使得铁路线断开。而断开的地方正是铁路线有点弯弯的地方,火车将会随着惯性直接扎入农田之中。
农田里空无一物,因为大英帝国采取了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这片农田的庄稼也在几个月前就被烧的干干净净。只要英方援军到了这里,那么在天上的月光照射下,就不得不成为一个极其明显的活靶子。
这一辆火车是打头的装甲列车,上面装了数门152mm大炮以及大量的105和75mm火炮,还有众多的马克沁,完全是一辆装甲怪兽。
在火车冲进农田的瞬间,司机已经反应过来,瞬间拉住了手闸,同时拉响了警铃。
“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