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2-05-03
这一年,何念祖两岁!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荀子的这句话,出现了他的一篇文章中。换句通俗易懂的话就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两岁大的何念祖充分体现了这个世界上只存在于传说中的“神童”、“天才”的含义。
在抓周仪式之后,仅仅三个月的时间,甚至在何念祖还学不会走路的时候,何念祖这个已经可以称之为妖孽的天才神童从只能模糊不清的说一些简单的词汇就演变成可以随意的与人聊天吹牛了。
到了两岁的时候,何念祖已经可以满院子的乱跑,就算是一个大人一整天的盯着他也看不住。
甚至,有些时候为了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何念祖偶尔也会诗兴大发的嚎上两句: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何念祖这厮丝毫不以剽窃为耻,反正离太祖的这首词出现的日子还早着呢,现在自己念出来一点也不怕有人告自己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听到自己儿子会念诗,何老太爷心中极度惊讶之余也不免暗暗窃喜。想问问何念祖怎么会作诗了,而且听起来这首诗的水平还不错,至少在何老太爷听起来还很顺耳的。
可人家何念祖只是不屑的白了他一眼,然后酷酷的抛下一句“文盲”之后就潇洒的跑到一边玩去了。只留下吹胡子瞪眼干生气却拿何念祖毫无办法的何老太爷。
不知道为什么,何老太爷总是感觉自己儿子对自己似乎有些不喜欢,无数次的,何老太爷绞尽脑汁的想改进父子之间的关系。可何老太爷想出来的办法无非是拿着冰糖葫芦或者小孩子玩的木刀木剑之类来哄人开心。可何念祖又怎么会对这些充满低级趣味的东西感兴趣,无数次的把“无聊”、“幼稚”的词语狠狠的砸在何老太爷的身上。一次次的打击着何老太爷的积极性。
封建社会,父子之间的关系绝对是不可逾越的鸿沟。父亲绝对是儿子的天,让站着儿子就不能坐着,让坐着儿子绝对不敢躺着。甚至,儿子犯了错,父亲哪怕把儿子打死了,别人也绝对不会说当父亲的不好。
可这种严格的封建父子关系在何家绝对是不可能出现的。何老太爷老来得子,就指着何念祖为何家继承香火,传宗接代呢。别说打了,就算是骂,何老太爷也绝对舍不得的。对于自己的宝贝独苗儿子,何老太爷反而像祖宗一样的伺候着。反倒是何念祖这个不孝子经常发发小脾气,像训儿子一样教训自己的老子,而老子也是特别,被自己儿子教训非但不生气,反而因为儿子多跟自己说了两句话而美滋滋的。
用何念祖自己的话来评价何老太爷:“这人就是贱!三天不骂就浑身痒痒!”
自从何念祖显现出远远超过一般意义上神童的天赋之后,特别是当他无师自通的“剽窃”两句大气磅礴的诗句后,何念祖在何家所有人看来简直惊为天人。
何老太爷当着全家人的面单当场拍板:“铁蛋这才两岁,还没有读过书就会作诗了,这要是跟先生学了学问,长大后还不定出息成啥样呢。别说是翰林,哪怕是宰相也当得!给铁蛋找先生,必须马上找!”
普天之下的父母,谁不是望子成龙。特别是自己的儿子年纪轻轻的已经显露出“成龙”的潜质。为了让祖祖辈辈都是在土里刨食的老何家也能出一个宰相。教育孩子,这件事情在老何家来说找不出其他更重要的事情了。于是,本应属于何念祖的蓝天白云,成了现如今的乌云沙尘,童年玩乐时光一去不复返,两岁大的何念祖每天就只能呆在书房里面对死气沉沉的教书先生了。
身为一个为了来世界的大毒枭,而且是一个高智商的恐怖分子,何念祖骨子里流淌的血液都是桀骜不驯的。
尤其是,何念祖因为从事行业的原因,学业专科就是化学,对那些《三字经》、《千字文》之类的文科知识出于本能的讨厌。尤其是当教自己学问的还是一个即迂腐又刻板,脸上还没有一点表情的老秀才时,这种厌烦的心情就更加严重了。
何念祖及其讨厌现在的生活,曾不止一次的对何老太爷使出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手段,希望能重新回到“天真”、“无忧无虑”的童年美好时光。
往常,这种手段根本就用不到上吊的阶段时何老太爷就已经妥协,可是在教育这个问题上,何老太爷难得的维护了一家之主,特别是一个父亲的威严。总之一句话,在别的事情上你是老子,可在教育这个问题上老子还是你铁蛋的老子的!
内部的堡垒没有攻破,何念祖无可奈何,只能把主意打到教书先生的身上。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让先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主动”提出走人。
于是,先生的坐垫下或者桌子上经常会莫名其妙的出现一些奇妙的东西。如:剥了皮的青蛙、死老鼠、长满蛆虫的腐肉之类的东西。
对于何念祖来说,这些只是牛刀小试而已,他后面还有几百种后续计划来让先生尝试。可是,当先生的戒尺打在他柔女敕的小手掌上时,何念祖的后续计划全部被打乱了。
一直相信“武力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何念祖再一次明白自己的信仰是多么的正确。人家先生只用了“一力破千巧”的招式就简简单单化解了何念祖的所有阴谋诡计。
在绝对武力悬殊的情况下,何念祖只能一面感慨着“老子现在还小,等长大了再收拾你们”,一面不得不唯唯诺诺的跟着先生身边学习。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铁蛋,跟着我念……”
“哎!老子真是虎落平阳被犬欺,龙游浅滩遭虾戏,得意猫儿雄过虎,落坡凤凰不如鸡啊……”
“嗯?铁蛋?”
这位据说是曾经是醇亲王幕僚的先生“啪”的把书在桌子上重重一拍,很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架势。
何念祖见先生的一只手已经放在戒尺上,随时做好了打人的准备。立刻一本正经的摇着头念叨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也不知道是不是戒尺的威力,何念祖摇头晃脑的念着《三字经》,而且这一背就是大半篇,远远超过了先生所教授的。
老先生郑公达原本是因为看在何老太爷平日里对自己照顾有加,欠着何老太爷的人情才肯来教何念祖学问的,否则他早就被何念祖给气跑了。
郑公达也曾经听人说过何家小公子如何如何聪慧,是天生的神童,可对于这些市井传言郑老先生却是一笑而过,并不当真。通过这两天的师徒斗法,在郑公达的心目中何念祖就是一个“顽劣”的“孺子不可教也”的形象,可今天,何念祖的表现却让郑公达大吃一惊。
先前并不曾听说过何老太爷给小公子请过先生,可这小子出口成章(脏)不说,第一天教他《三字经》,自己仅仅起了一个开头,人家竟然背诵了大半篇出来了。
“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人遗子,金满籝。我教子,惟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一口气念完整篇《三字经》,何念祖轻轻舒了一口气,心想:“老子一下子背出整篇的文章,这老东西该不至于打老子了吧!”
抬头望去,却见那“老东西”不知道何时居然拎着戒尺站在自己面前,自己一抬头正好和他大眼瞪小眼的瞅个对眼。
“惨了!”
何念祖心中一苦,手掌心开始条件发射般的发麻。
“先生,不打掌心好吗?”
何念祖用自己也感到无限肉麻的童声求饶道。脸色之可怜,声音之柔弱,配合着鼻子一抽一抽,将哭未哭的神情,恐怕就连铁石心肠的屠夫都能感动。
郑公达闻言愕然,不自觉的扬了扬手中的戒尺,哭笑不得的感慨着:“这可真是严师出高徒,棍棒出孝子啊!”
郑公达知道,你要是和眼前这位已经成了精的小少爷好好说话,他绝对会蹬鼻子上脸的压着你骑。可你要不被他童真的外表所迷惑,坚决以武力镇压,这小子才会真正老实下来。
努力的板着脸,郑公达让自己的声音更加的威严:“铁蛋,这《三字经》你可是以前学过?”
“回先生话,铁蛋以前从未学过!”何念祖低着头,声音越发的可怜了。
“那可是听人背诵过你记了下来?”郑公达继续追问道,声音变得更加严厉了。
“回先生话,铁蛋也没有听人背诵过。先生不是不知,何家所有人大字都不识一个,谁会被《三字经》啊?”何念祖用已经快要哭了的声音回答道。
“哦,那如此说来,铁蛋神童之言可却是属实了。以前未学,又从未听人念过,两岁之童竟能通篇背诵《三字经》,实当得神童二字!可老夫有个疑问,方才老夫只是开了一个头,你又是如何知晓《三字经》全文的呢?”郑公达的声音慢慢变的和蔼起来,手中的戒尺也很默契的背到身后,一面再度“惊吓”到眼前的“幼童”。
危险解除,加上郑公达一阵猛夸,何念祖蹬鼻子上脸的性格一下子复发起来,得意道:“哼哼,也不看看老子是谁?神童啊!哎呦……你他妈的敢打我……先生,先生,学生不敢了,学生知错了……”
郑公达心中那个气啊,自己刚刚和颜悦色的跟这小子说几句话,没想到这小子竟然满口“老子”、“老子”的和自己吹上了。你是谁老子?还敢口出脏言?
郑公达气极,手中戒尺高高扬起就要猛打,吓得何念祖一下子清醒过来,连忙讨饶。
气归气,可自己一个大人,盛怒之下不知轻重,对一个刚刚年满两岁的幼童又岂能真个下得去手?无非是做个样子吓唬吓唬罢了!
“先生您大人不记小人过,就把学生当个屁一样给放了吧!气大伤身,以德服人啊先生……以德服人……”这边何念祖眼见先生要打自己,连忙胡天海地的一阵乱说。
郑公达本就没有存心想打,加上被何念祖这么插科打诨的一说,心中怒气又是消了不少。听着何念祖说的好笑,不由得既是无奈,又是哭笑不得。半晌说不出话来,最后指着何念祖的小脑袋摇头叹道:“孺子!不可教也!”
经过何念祖一打岔,原先定的计划已经被彻底打乱了。加上何念祖的表现,郑公达存心试一试何念祖究竟有几斤几两,到底是货真价实的真神童还是只有些小聪明的顽童。
重新坐定后,郑公达一脸正经的问道:“铁蛋,我来问你,既然别人都说你是神童,你也自称神童。想必这《三字经》也是口熟能详的,其中之意你可懂得?”
说着,郑公达颇具暗示的晃动了一下手中的戒尺。言下之意就是:你小子别想糊弄我,自己好好掂量掂量糊弄我的后果,要是回答的不满意的话,咱们就得好好追究一下你刚才骂我的事了!
何念祖被戒尺晃得心惊肉跳,看郑公达问的认真,心里不免有些小心,于是回答的有些含糊其辞:“学生略知一二,嘿嘿,略知一二!”
“好小子,居然出口成章啊,还给自己留了后路。看来老夫先前还真是小看你了。真不知这小小年纪怎生得这般奸猾!”
郑公达心中吃了一惊,有心诱惑何念祖的真才实学,不动声色的道:“《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修看它短小精悍,却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可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若是你能尽晓其中含义,从此以后老夫便丢了这戒尺,不再打你一根毫毛。可你要是绣花枕头不明其意,那便小心皮肉吧!”
郑公达言下威胁之意再明显不过。不过何念祖听完眼睛却一亮。
《三字经》对于他来说根本就算不得什么。虽然他的特长是化工专业,对于文科并不感兴趣,可这并不表示他文科学的差。特别是这种基础的知识。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别看何念祖现在只有区区两岁大,可他脑中蕴藏的知识量,信息量却是这个时代所有人都不能及的。
一本《三字经》能考倒何念祖?除非母猪会上树!
为了彻底免除自己日后的皮肉之苦,何念祖当即下定决心今天非要一鸣惊人,彻底震撼一下老先生不可。
“先生但问无妨!”心中定下念头之后,何念祖回答的也非常有气势。
“好!”郑公达心中兴奋异常。他看得出来,何念祖的回答是建立在完全自信之上的。隐隐的,郑公达对接下来的问答充满了期待。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铁蛋,你且来所说这一句何解?”考虑了一下何念祖的年纪,郑老先生还是先从《三字经》中的头一句开始问起。
几乎用不到思考的时间,何念祖朗朗上口道:“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说完,何念祖用挑衅似的目光看着郑老先生,似乎这样简单的问题是在侮辱他的智商一般。
“那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为何解?”
“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何老先生的额头已经有些汗了,太阳穴也突突的直跳。
“什么是“三纲”呢?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何念祖越说越顺,几乎张口就来。
“四书五经分为哪四书与哪五经?”郑老先生越说越急,逐渐的已经月兑离了《三字经》的范畴。
何念祖答得顺口,没有留心郑老先生居然扯到了四书五经上面,或者说干脆是答得太急,一时间来不及收口,顺口答道:“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五经分别是……额,先生,咱们好像说的远了!”
答到一半时何念祖这才反应过来,想到自己现在只是一个披着两岁孩童外貌的小孩子,似乎再天才也不能天才到这样变态的地步,连忙收口不答。
“铁蛋啊,四书五经你可懂得?”郑老先生满头大汗,小心翼翼的问道。
“嘿嘿……略知一二,略知一二!”何念祖干笑着说。
又是略知!
郑老先生脸上的肌肉完全僵化了。隔了半晌,突然一巴掌重重的拍在桌子上。只吓了何念祖心头一阵狂跳,不知道这老东西究竟发什么神经。接着耳边就听到郑老先生的一声长叹:“此子,日后必成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