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2-05-06
顺着声音的出处望去,只见一个眉清目秀的童子站在不远处,似乎有些腼腆。
“这就是载沣了吧。啧啧,没想到日后权倾朝野的摄政王现在居然是这么一个小屁孩。”何念祖心中暗暗评价了载沣一番,随即冲载沣露出了一个善意的笑容。
平常都是由太监,丫鬟照看的载沣,极少有与同龄孩子接触的经历,内心也非常渴望有一个“志同道合”的玩伴。此刻见何念祖冲他笑了笑,载沣也有些跃跃欲试的拉着何念祖去玩的冲动。可王府的家教极严,他还是先恭恭敬敬的给奕譞请安。
“载沣,今天的学业可是完成了?”奕譞见到载沣,一张脸先是绊了起来,等得到载沣说“已经下课了,儿子在屋里听见阿玛说话的声音这才寻出来的”之后才露出笑容,对着载沣招招手道:“载沣,过来见见你弟弟!”
“弟弟?”
载沣有些疑惑,不知道眼前这位比自己小很多,却处处透着古灵精怪气息的弟弟是哪家王府的阿哥贝勒。
载沣还没有主动招呼,何念祖已经抢着一把拉过载沣的手,小脸兴冲冲的道:“您一定是载沣哥哥了。载沣哥哥,小弟铁蛋给您见礼了。”
载沣还从来没有见过像何念祖这样“自来熟”的小孩,本来从小就有些内向的载沣顿时被何念祖的过度热情给“打击”的不知所措,只是一脸紧张的望着奕譞。何念祖察言观色的能力超强,自然感觉出载沣的不自然,不露痕迹的松开握着载沣的手,适度的降低一下热情,反而让载沣感觉更加自然一些。
两个人的表现全部落在一旁奕譞的眼中。奕譞在心中不由重重的叹了一口气:何念祖虽然才三岁,不过不过他表现出来的才华、性格乃至为人处世,已经让人不能把他看作孩子。可反观自己的儿子,现在已经五岁了,却是如此的……
“载沣,阿玛已经收铁蛋为义子,你们俩从此以后就是兄弟了。铁蛋从今儿个起就跟着你一起读书,你身为兄长一定要好好照顾铁蛋,将来长大后你们兄弟之间更要相互扶持,患难与共……”
奕譞洋洋洒洒的讲了一大堆,其核心内容无非是让两人相辅相成,互相照顾。载沣唯唯诺诺的在一旁听着,也不知明白了几分意思。可何念祖却听出奕譞话中有话。
何念祖知道,自己身为奕譞奴才的儿子,论身份不知道与他相差了几万里,可为什么奕譞如此重视自己,甚至收自己当义子,还安排自己与载沣在一起读书。真的只是因为老爷子的缘故吗?肯定不是。
奕譞这样做,无非就是看出自己将来必然会有一番做为。人才永远是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奕譞厚待自己,这是在给他儿子铺路呢。现在让载沣照顾自己,可将来长大了呢?自己年少的时候承蒙奕譞与载沣的照顾,将来有一番作为之后必然要回报的,最终还不是要为载沣卖命?
奕譞的心思何念祖基本上已经揣测得**不离十。当然,这都是奕譞与何念祖之间的默契,谁也不会揭破,更不想揭破。说的直白一些,大家都是各取所需,互惠互利罢了。
此时由于海军事务繁忙,奕譞告诫了一番之后便匆匆离去。
奕譞一走,载沣顿时大松了一口气,整个人也变得放松起来。
作为“兄长”,载沣还是非常“仗义”的。第一次和“弟弟”见面,不能不表示一番。
载沣收藏了许多“稀罕”物事。当然,这种“稀罕”是以载沣的判断为基准的,放在何念祖的眼里却是再普通不过。
没有大人的桎梏,五岁孩子多动好玩的本性在这一刻毕露无遗。
“铁蛋,这是弹弓,还有弹子儿,咱们去打鸟吧……”
“铁蛋,这是西洋的玻璃球,我一直宝贝着呢,要不是你,我才舍不得拿出来呢……”
“铁蛋,这是西洋的音乐盒,是皇帝哥哥赏给我的,别看这个小盒子不起眼,可里面有人弹琴,可稀奇了……”
很难想象,一个前世今生加起来超过三十岁的成年人用弹弓打鸟,撅着在土堆里弹玻璃球时,其内心世界究竟会做如何感想。可是为了伺候好自己未来的衣食父母,何念祖还是“强颜欢笑”的陪着载沣一起玩这种在他眼中最最弱智的游戏。
“天呐!玻璃球!弹弓!去他女乃女乃的吧!老子要电脑,老子要泡妞!老子……”
一眨眼一个月过去了,三天前是个难得的黄道吉日,奕譞在醇王府设宴,算是正式的收下何念祖为义子。不过,由于满汉有别,尽管经过奕譞的努力,何家已经抬籍入旗,可像奕譞这样的亲王收汉人当义子,这在满清入关后的二百多年里可谓是开天辟地头一回了。不过好在醇亲王奕譞的底子够硬,连皇帝都是人家亲儿子,奕譞本人又极得皇太后老佛爷的信任,清流之首翁同龢又是光绪的帝师,所以这样有违祖治的行为竟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说三道四。事情说不出来的顺利。
不过,毕竟何念祖是汉人出身,虽然满汉一家已经讲了两百多年,可实际上却是千差万别。对于何念祖的身份,宗人府是坚决不予承认的。同样,等到奕譞死后,何念祖也没有一丁点的继承权。无论是财产还是爵位。
京城内好事的人知道奕譞收了汉人当义子,没出两天,何念祖便多了一个响当当的外号——假阿哥。
在仪式当天,何念祖总算切身体会了奕譞在这个大清帝国究竟拥有怎么样的权势了。也自然而然的见到了许多在中国近代史上烙下深深烙印的大人物。
恭亲王奕?,李鸿章、翁同龢、庆郡王奕劻……至于那些叫不上名号却在当时身世显赫的大臣高官更是多如过江之鲤。
当然,这些人物中最让何念祖留意的还是奕?,李鸿章,翁同龢这三个人了。
李鸿章自不用说,独力支撑大清朝半壁江山的东方俾斯麦。翁同龢也是现今大清朝廷上炙手可热的人物。
不过由于翁同龢与李鸿章素来不合,见李鸿章在场,翁同龢只是留下一副墨宝做贺礼,与奕譞寒暄一番之后便匆匆离去了。他这样的做派直让奕?、奕譞等人连连摇头。唯独李鸿章端坐一旁假寐,自始至终与翁同龢连一句话也没有说过。
倒是恭亲王奕?听说过何念祖“神童”之名。当着奕譞的面用他干瘦的手掌拍拍何念祖的肩膀:“少年可畏,少年可畏啊!这孩子将来一定能够成就一番事业。绝非等闲可比!老七,你可是收了个好儿子啊!”
初次见到这位可以称得上满清皇室第一放眼世界的“鬼子六”恭亲王奕?,何念祖说不激动那是纯属胡扯。在这位如果不是因为历史的局限性,足以称得上是“伟人”的“鬼子六”面前,何念祖心中除了无限的感慨之外就是同情了。
明末清初时,满清入关有功的八大亲王都赐有大型府邸,由于他们战功赫赫,赐封之后子孙可以世袭罔替,成为以礼亲王为首的八大铁帽子王。
自从康熙把他的父亲封为恭亲王之后,便只有恭王府而没有恭王了,雍正封其弟永璘为庆亲王,乾隆又改庆亲王为恭亲王。恭亲王传到这一代是道光皇帝在临死前留下的遗嘱中订下的,可惜同父异母的哥哥咸丰皇帝却对年轻时候的奕?异常警惕——咸丰五年奕?母亲去世,为了争封号被他的皇帝哥哥一掳到底,军机大臣、都统、宗令全部被削去。
与弟弟想比,做哥哥的咸丰皇帝差了不止一筹。当年英法联军进京的时候咸丰逃亡热河,留下恭王应对英法联军,这也是兄弟两人不和的产物,最后咸丰病重也坚决的拒绝奕?前往热河看望,兄弟两人到死也没有见上一面。咸丰宠信肃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将奕?推向了慈禧太后阵营。同时也为日后慈禧上台埋下了伏笔。
奕?和其他皇室成员不同,他非常能干,对于汉人他没有这么多偏见,正是他敢于信任重用汉人大臣,曾国藩等人才可以放手剿灭太平天国,一手缔造了洋务运动成就了“同治中兴”的局面。
不过另一方面奕?的运气也却实不怎么好,好不容易熬到咸丰死了,又扳倒了肃顺,却碰到慈禧太后这样擅于玩弄权势的女人,才会在这三十年中接连受到了多次打击,最终彻底退出大清权力高层。
恭亲王奕?是洋务运动的倡导者,他这一生干的最大的错事是在辛酉政变中站在慈禧这一边诛灭八大臣,而他做的最有意义的事情便是发起洋务运动和建立了北洋水师。尽管遇到了这么多挫折,连他自己都成了牺牲品,但是洋务在中国已经站住了脚跟,这也算是奕?留给后人最大的财富吧。
甚至毫不客气的说,奕?主持的洋务运动所取得的成果,远远超过了后来蒋·介石统治时所谓的“黄金十年”的工业成果。
可惜,在这个国家的中枢已经彻底腐朽的时候,无论什么样的好政策也不能得到彻底的实施。
毕竟做为慈禧太后的一号潜在政敌,慈禧太后对奕?本身也是很顾忌的,加上帝系一脉论血缘和辈分没有比恭王奕訢更高的人了,在满人中奕?所拥有的政治声望远不是他弟弟奕譞所能够相比的。曾经的洋务派开山鼻祖,恭亲王奕?手中掌握着大量的政治资源,若是让这么一个人掌权,慈禧太后恐怕睡觉都不踏实。
失去了奕?这位皇族亲王的支持,加上内耗不断,当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之后,洋务运动也就宣告彻底走向失败了。
似乎奕?脸上的阴霾已经预示着这个大清帝国已经走向了灭亡的前奏,足足一个月的时间,何念祖都有些郁郁寡欢。
特别是,当何念祖亲眼见到李鸿章之时,他猛然想起,现在离中日甲午战争的时间已经为时不远了。
曾经何念祖也动过像李鸿章提醒的心思,可随即这个念头被他直接给否决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他的年纪。
试想,一个三岁大的小屁孩站在李鸿章面前,言之凿凿的告诉他用不了几年日本就要和大清开打了,而且大清国一定会吃败仗,北洋水师的命运将会全军覆没!
这样的话,尤其是一个小孩的话谁会相信?换位思考,如果何念祖是李鸿章的话,恐怕他也绝对不会相信的。
“如果没记错的话,甲午战争应该是在1894年。妈的!那个时候老子才十岁!十岁大的小屁孩又能起什么用?提醒奕譞让他防备小日本?可奕譞会相信吗?”
在想起甲午战争迫在眉睫的时候,何念祖很想做点什么。可一想到自己年纪的因素,所有的报复都化作了一江春水。
“不行,既然老子来了这个世界,就应该做点什么。不是为国为民,就为以后的八年抗战,南京大屠杀,老子也要让小鬼子的阴谋破灭!”
一想到小日本对中国犯下的种种罪行,何念祖心中的怒火腾地一下就冒了上来。他决定,一定要尽到自己所能的改变历史,这样,哪怕历史真的不能改变,甲午战争依然以北洋水师的覆灭而告终,至少自己已经努力过了,哪怕于事无补,心中也不会留下遗憾。
何老太爷当初为了让何念祖没有借口反对拜醇亲王为义父,曾经说要搬回醇亲王府居住,可他毕竟已经成家立业,妻妾都一大群了,加上干儿子总数近二十人,这么大一家子人搬到王府终究是不方便,最终何老太爷还是失言了。只是隔三差五的来醇亲王府看看儿子,有的时候也临时在王府住两晚,和儿子亲近一番。
当何老太爷再一次看儿子时,怀着改变历史的伟大责任,何念祖找到何老太爷,一句话就吓得这位曾经“杀人如麻”,见过无数世面的何老太爷差点一口气喘不上来晕死过去!
“爹,我要钱!至少十万两白银!”何念祖十分郑重的把白女敕女敕的小手伸到何老太爷面前。
“啥?十万两白银?”
何老太爷好不容易缓过气来,两眼一翻,用手模了模何念祖的额头,又在自己额头上试了试,确认何念祖没有发烧,这才一脸疑惑的问:“铁蛋啊!你要那么多银子干嘛?是不是想买糖吃了?”
说着,何老太爷掏出几两碎银子放在何念祖手上,嘟嘟囔囔的自言自语道:“也是,自从你进了王府后,家里就没再给过你银子。不过难道王府就不给你发月例吗?不应该啊!”
看着手上几两的碎银子,何念祖一张小脸顿时哭笑不得。要不是面前站着的这位是自己今生的老子,恐怕他早就把这几块碎银子砸在何老太爷脸上了。
这是什么?他张口要十万两,可人家却给了几块碎银子,加起来连五两都不到,这其中的差别也太大了吧!
“爹!我要的是十万两!”几乎是从牙齿缝里挤出来的声音,何念祖一字一顿,一脸凶相的瞪着何老太爷。
“铁蛋啊……”何老太爷声音越发的柔和,甚至已经偏向于讨好。可眼珠子却滴溜溜的乱转,显然是想着什么对策。
“十万两!一个大子儿也不能少!”何念祖紧盯着何老太爷重复着。
看到儿子似乎是认真的,何老太爷一方面疑惑儿子为什么突然间“心血来潮”的主动伸手向他要钱,而且一要竟然是这么大的一笔巨款。另一方面何老太爷的脑袋也开始犯疼了,太阳穴突突直跳。
十万两的白银,何老太爷绝对有。
在跟随醇亲王的时候,二十年间何老太爷也攒下了不小的财富,足足有三四万两银子,随后又得了醇亲王赏赐的田庄,上万亩田地经过十几年的经营,除去这些年的开销,现在何老太爷手中的家当已经有近三十万两银子。
当然,这笔看似庞大的财富在醇亲王看来不值一提,就算是四九城里也算不得什么,可在整个大清朝,能有多少人家里能拥有三四万两银子?
本来,这笔钱何老太爷是准备着自己死后给何念祖留下一笔家当的,早晚都是何念祖的,可现在却绝对不行。
为什么?还是因为何念祖的年纪!
一个三岁大的孩子,如果给他十万两银子,且不论他怎么花,能不能花出去,就是这么一大笔让所有人都为之动心的财富就足以让人铤而走险了。
如果真的给了何念祖十万两银子,那绝对是害了他!
“爹……”
咬着牙,何念祖提醒已经走神的何老太爷。
“啊?哦!铁蛋啊!嘿嘿……今儿天气真不错啊!”何老太爷仰着脑袋看着灰蒙蒙的天空,不知所云的胡扯着。
“爹!”何念祖的语气加重了!
“哦!咦?王爷来了,奴才给王爷请安了!”
突然间,何老太爷一双眼睛瞪得大大的望着何念祖身后,脸上充满了惊喜,解月兑的神色。
“醇亲王来了?”
见何老太爷脸上的神情不像作假,何念祖扭头望去,后面空荡荡的,却哪里有醇亲王的影子。
“老东西!你敢骗老子?”
何念祖大怒,豁然回头,却正好看见何老太爷狼狈逃窜的背影。以及,何老太爷逃过一劫后得意的声音:“铁蛋啊,你才三岁啊,要那么多银子干什么,让人知道你怀里揣着那么多的银子,这不是招人惦记吗?你要是缺钱,等明个儿让你哥给你带个千头八百的花着,至于十万两,你还是饶了你爹吧……”
听到何老太爷的声音,何念祖心中一阵明悟,明白何老太爷不给自己银子也是出于对自己的考虑。出奇的,这次何老太爷戏耍了他,何念祖心中一点埋怨的感觉也没有。而是真正体会到了家人的关怀。
“老东西,居然把老子给耍了?老子真是阴沟里翻了船。他女乃女乃的,千八百的银子够老子干个屁?”
从自家老爷子那里没要到银子,可何念祖却并不气馁,手一翻,一块翠绿的扳指已经出现他手中不断把玩着。
何念祖得意的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老东西,你不给老子银子就当老子没办法了吗?”
想及抓周时自己从何复生身上拐来的扳指,何念祖一时得意之下,说出了在这个朝代足以抄家砍头的大逆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