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2-05-29
大清光绪十五年冬,公元1899年,暮气沉沉的大清国发生了一件牵动无数人神经的大事。清道光帝第七子,咸丰帝同父异母兄弟爱新觉罗?奕譞病逝了。
奕譞死了,消息传到宫中,满城缟素,据说光绪当场就哭昏了过去,慈禧太后发布懿旨,辍朝七日。
当日,慈禧连连与数位朝中举足轻重的大臣密谈。太后与庆郡王说话,太后与承恩公说话,太后命承恩公桂祥统领宿卫,衔领侍卫内大臣,兼领正蓝旗满洲副都统,太后与瑞郡王,溥俊说话,太后与正黄旗满洲都统礼亲王世铎说话,与正白旗满洲都统顺承郡王纳赫勒说话……
光绪在朝中最大的奥援醇亲王病逝,这本就牵动了无数人的神经,可接下来慈禧的一系列动作更让人心头猛跳。
宫内的太监们都和宫外的大臣们有这样那样的牵连,通过这些太监,许多朝臣都能了解到宫内发生的一些事。据宫内太监传出来的消息,在醇亲王病逝之后,光绪的侍卫突然间全部被撤换了,而新侍卫就是桂祥安排的,虽然桂祥的二女儿由慈禧做主,成了光绪皇帝的皇后,桂祥也是光绪的老丈人,亲的不能再亲,可要忘了,桂祥同时也是慈禧的亲弟弟,他的荣华富贵靠的不是光绪,而是慈禧,所以说桂祥是个不折不扣的后党。
光绪的侍卫被换,这说明什么?只能说明光绪,这个大清朝的统治者已形同软禁!而且,醇王正是年富力壮正当年的时候,怎么会突然之间就病逝了?难道,醇王真的是病逝吗?
这个消息传出宫后,只要是政治嗅觉稍稍灵敏的人,都能看得出,醇亲王的病逝已经引动了一场不寻常的政治事件,似乎,光绪皇帝被废,只是早晚的事情。
醇亲王病逝第二天,京城中悄悄流传出一些谣言,说是太后准备废帝另立新君了。
有好奇的人就问了:“太后为什么要另立新君啊?皇帝不是当的好好的吗?”
于是那人就回答:“太后这是雌鸡司晨,想做武则天了,要不你想啊,为什么当年同治爷年纪轻轻的就崩了,那是因为人家到了亲政的年纪,可太后又不想放权,于是同治爷就死了。那可是太后的亲生儿子啊。现在光绪爷也快要步同治爷的后尘了,前两年光绪爷就该亲政的,可因为太后拦着,这才耽误到今年才能亲政。亲政亲政,皇帝一亲政太后自然没权了。这权利可是个好东西啊,尝到权力的甜头后谁能放手?这回太后为了权力干脆把皇帝废了,自己来当女皇帝,省得再立个皇帝等长大了还得放权归政。”
京城中的传言有鼻子有眼的,不足两日的功夫就传遍了整个北京城。一时间北京城人心惶惶,就连普通老百姓都知道这天快要变颜色了。
连京城中老百姓都能看明白的事,按理说朝中的大臣们岂不是看得更清楚?更明白?可这些人哪个不知道慈禧太后的手段?当年恭王奕訢厉害吧,连太后都是借着恭王的力量上位的,可看看结果,现在恭王倒了,太后的权势更大了。眼下京城中的这些事情大家自然看得明白,可谁也不愿做这个出头鸟,更不敢做这个出头鸟。涉及皇位争夺,搞不好就是满门抄斩的大祸事。
皇帝形同软禁可急坏了光绪皇帝的另一位铁杆支持者,那就是光绪的老师,户部尚书翁同龢。这老头刚刚与六国公使坐船抵达胶奥,正要抖抖他的钦差威风,恶心恶心李鸿章,可李鸿章冷冷的拿出一份电报扔给他,眼中全是幸灾乐祸的神色。
翁同龢得知北京的现状,自己的学生已经被软禁,甚至连皇位都要不保了,顿时惊慌失措,哪里还顾得了找李鸿章的麻烦,这头刚下船,立马又掉头上船往回赶了。可怜他苦心谋求才得到这一个差事,结果刚到胶奥还没等坐下歇一口气就不得不赶回去了。
但好在翁同龢还是为光绪做了一个有用的事,那就是在他感到束手无策之际,终于放下门户之见,求了他的老对手,李鸿章一把。
事关江山社稷,李鸿章自然不像翁同龢那样为了一己私仇就什么都不顾,他衡量再三,决定给京城中另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恭亲王奕訢拍一份电报。
恭亲王奕訢可不比醇亲王奕譞,这位可是当年能与咸丰皇帝争过帝位的牛人,虽然后来失败了,可等咸丰帝过世,奕訢与慈禧太后合谋发动辛酉政变,成功夺取了政权,被授予议政王之衔,一转眼又是大清朝的头号人物。
奕訢在同治年间实力极强,慈禧数次想将他搞掉,但每次都遭到全体军机大臣及满朝官员的反对,就是到了光绪年间,奕訢在朝中的班底也不比慈禧差多少。从咸丰死后到中法战争间二十多年的时间,奕訢一直占据着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大臣,连慈禧都奈何他不得,要不是后来奕訢自断羽翼,慈禧又借着中法战争失利,奕訢名头被搞臭的机会下手,恐怕到现在奕訢是大清的实际统治者之一。
虽然现在已经闲居数年,但奕訢主持朝政二十余年也不是白干的,在朝在野他都拥有着大批的追随者。宝鋆、李鸿藻、景廉、翁同龢、、桂良、文祥、胜保等一大批官员都是出自他的政治集团之下。这些人虽然大部分被慈禧搞下去了,但他们的影响力一时半会儿还不会消失的。
再加上,当年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奕訢也帮了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非常大的忙,后来的洋务运动也是这些人在朝中的靠山和支持者,几乎是整个大清朝地方督府有超过一半的人受过他的恩惠。李鸿章要是没有奕訢的帮助,他根本就不会顺利的把北洋这个庞然大物建立起来。
而且,奕訢在朝中的职位虽然被慈禧罢黜,但他宗人府宗令的位置慈禧是动不了的,有这个位置在,奕訢就是旗人当之无愧的族长。
拥有这么多的资本,哪怕是奕訢现在已经被闲置在家,但他依然拥有与慈禧叫板的实力。同时奕訢因为差一点就当上了皇帝,所以向来都认为这个国家应该是他的,他对于国家,有着一定的心疼。自然不肯坐视慈禧把爱新觉罗的江山败坏下去。京城中的谣言就是出自他的手笔,一方面是警告慈禧不要太过分了,另一方面未尝不是他准备反击慈禧的前奏。
对于奕訢的反击,向来对政·治斗争非常敏感的慈禧也敏锐的察觉到了,并对此做了一系列的部署。首先就是任命他的亲弟弟桂祥为侍卫内大臣,一举掌控紫禁城的安全卫戍。
其次,慈禧又任命因得罪醇亲王奕譞与军机大臣宝鋆、沈桂芬而免职在家的荣禄从新为步军统领(九门提督),负责京师的警卫、治安,统率京城中规模最大、最精良的一股部队。
手中掌控了全北京的军队,慈禧感到自身的底气前所未有的充足,于是便与朝中的大臣们一个一个的谈话,她的意思很简单,就是想废了光绪另立新君,立端王载漪子溥俊为帝。
可除了一些只知溜须拍马的官员之外,其余朝中位高权重的大臣们都决口不表态,态度模棱两可,尤其是礼亲王世铎睿亲王魁斌,顺承郡王讷赫勒这三位旁支王爷都隐晦的表示反对。
慈禧无奈,她又不能把这些不表态或者反对的人全部杀光,更何况世铎是正黄旗满洲都统,魁斌是镶白旗满洲都统,讷赫勒是正白旗满洲都统,如果杀了这三个人,恐怕他们旗下的兵马立刻会闹起来,得不偿失啊,只能就先这么拖着了。但慈禧同时也得到了这三位王爷的保证,那就是他们虽然反对,但他们旗下的兵马都不会轻举妄动。在没有慈禧的手谕下,均不会动一兵一卒,但是,如果要他们发兵攻击皇上,那也是万万不能。
稳定住这三位王爷,京城附近的兵马基本上已经全部落到了慈禧的掌控之中,紧接着,慈禧开始大肆拉拢群臣,懿旨封庆郡王奕劻为庆亲王,接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主持外交。赏奕劻长子载振头品顶戴等等……
在慈禧忙着抓军权,拉拢群臣之际,奕訢也没有闲着,他知道,慈禧不会在醇亲王大丧期间动手的,这也太过分了点。但当醇亲王大丧过后可就不好说了。留给他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在奕訢及其党羽的奔走下,先后说动一批宗室支持他们保皇,另一批宗室答应保持中立。醇亲王大丧第三天,翁同龢匆匆赶回,他为奕訢带来了一个好消息,那就是李鸿章是支持保皇的。
奕訢听后大喜,在直隶这块地面上,其实实力最大的不是慈禧,更不是他恭亲王,而是掌控北洋各军的直隶总督李鸿章。虽然荣禄的三万步军看似实力强劲,可与李鸿章的北洋比起来根本就是土鸡瓦狗,无论是人数还是装备都不堪一击。
紧接着,李鸿章的奏章便传到了京城,言说不可废帝之事,一时之间,朝野震动。次日,一直观望以张之洞为首的地方督府们在看到李鸿章表态之后,立刻纷纷上书复合。转眼间保皇派大占上风。
醇亲王大丧第五日,西山大营(健锐营),镶白旗汉军副都统,奉天马步练军提督丰升阿奉恭亲王手谕,率一万五千马步军日夜兼程赶来,预计两日后到达北京。
大清的京城似乎成了一个火药桶,似乎一点就会发生惊天的大爆炸。
情势急转而下,一转眼之间变得对慈禧不利起来。慈禧万万没有想到,地方上的督府们一个个平日里对她千依百顺,效忠的话喊得比谁都响亮,可到了关键的时候居然纷纷投奔了已经闲居在家的恭亲王奕譞。这不禁让西太后恨得压根子痒痒,同时对恭亲王奕訢更加忌讳起来。虽然是借着维护光绪正统的名义,但闲居在家都能搞出这么大的风浪来,要是入主军机那还了得?通过这次的暗斗,慈禧已经下定决心,在她有生之年绝不会让奕訢再踏进朝堂一步。
同时,慈禧再一次认识到正统的力量,皇帝亲政掌权是天经地义,而她想要掌权?名不正言不顺!来武的,虽有一拼之力,但是也是个两败俱伤之局。
这一天,西太后宣恭亲王见驾叙旧,两个人有说有笑的谈了整整一上午,到了下午的时候,悄悄的,监视光绪皇帝的侍卫们都撤走了,被软禁了五日的他又恢复了自由。
同时,西山大营、奉天的兵马各自返还驻地,一副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一样。
第七日,光绪亲自主持醇亲王发丧,慈禧亲自为醇亲王选了个谥号,曰为“贤”。这是一个非常高的评价了,足以肯定奕譞的功绩。
光绪得了自由,慈禧为奕譞亲自选谥号,这样的举动,明眼人都看得出,似乎前几天暗潮汹涌的“废帝”运动算是结束了,大清朝的皇帝还是光绪,并不是谁一句话就能废得了的。
醇亲王发丧过后,慈禧搬入了已经提前竣工的颐和园,美其名曰“彻底还政与皇帝”,但实际的情况却是每一天光绪都要到颐和园跟太后请安,手上的权利虽然有所增加,但是三品以上朝中大臣,特别是地方督府的任命权还是姥姥的把握在慈禧手中。
现在的慈禧总算看清了,在这个帝国里她并不是什么事都可以为所欲为的,想要完全的掌握这个国家所有的权利,光是掌握京城是不行的,地方上的掌握同样重要。
在皇帝废立这一局上面吃了一个暗亏,慈禧是个受不得气的主,她的人生格言就是“有人让我不舒服,我就让他一辈子不舒服”。她已经看准了,只要不是在皇帝废立上下功夫,其他的事情朝臣们是不敢与她争执的。
于是,在醇亲王的丧气刚过,西太后一道懿旨就下到醇亲王府,醇王第六子载洵,侧福晋刘佳氏所生,过继给瑞郡王奕志为嗣。第七子载涛,侧福晋刘佳氏所生,过继给贝子奕谟为嗣。
醇亲王奕譞一生**有七子,其中三个儿子夭折,另一个儿子当了皇帝,名义上已经不是他的儿子了。现在除了继承醇亲王爵位的第五子载沣外,剩下的两个儿子都被慈禧过继给别人,可怜奕譞尸骨未寒,醇亲王府就被慈禧打压的只剩下载沣一个刚刚丧父的孤儿。在慈禧旨意下到醇亲王府的当天,还没有从丧夫之痛中恢复过来的侧福晋刘佳氏马上又要失去两个儿子,她哪里能够承受得了这样的连番打击,痛哭一场后当下气的就发了疯,大骂慈禧“害了他丈夫还不够,居然还要害他的儿子……”
消息传到慈禧耳朵里,慈禧心中不安的同时大怒,幸好刘佳氏已经疯了,加上慈禧也不敢做的太过份,于是下旨责令继承奕譞爵位的载沣好好看管其母,幽禁于府内,终身不得出府一步。
对付完奕譞的亲生儿子之后,西太后并没有就此收手,他的目光瞄向了另一位,那就是醇亲王奕譞收的义子——何念祖。
对于这个来回奔走于奕譞与李鸿章之间的“小畜生”,慈禧老佛爷恨得压根子都痒痒。她在醇亲王府里有耳目,奕譞跟什么人来往都瞒不过她。起初奕譞收何念祖为义子的时候,虽然于礼不合。但西太后并没有重视,她不会为了这么点的小事就下旨申斥奕譞。但是慈禧没想到的是,就是这个年纪小的不能引起他注意的小孩子,居然有一副赚钱的好本事,奕譞能这么快把颐和园工程修建完工,其中何念祖的银子是出了大力的。而且这个被西太后骂为“孙猴子”的小孩居然还成了缓和奕譞与李鸿章关系的纽带。
慈禧最怕的就是奕譞这样的大臣与李鸿章这样掌兵权的督府搅合到一起,尤其是奕譞还是光绪的亲生父亲,如果奕譞老老实实的,慈禧还会允许奕譞一辈子富贵,但现在奕譞的儿子长大了,想要和自己争权了,这就不由慈禧不暗自猜测,奕譞的所作所为是不是在为光绪铺路,想把她这个太后搞下去,好让自己的儿子上位?
正是有了这样的猜测,才导致了奕譞不明不白的“病逝”在家里。而现在,醇亲王府已经被打压的差不多了,是到了该那个“孙猴子”被压在五指山下的时候了。
先是慈禧下旨,说是醇亲王义子为汉人,于旗人祖制不合,特废除何念祖醇亲王义子身份。也就是说,从此以后何念祖与醇亲王府再无一丝牵连了。
不久,刚刚荣升为庆亲王的奕劻长子,头品顶戴衔的载振纵马长街,撞死了昔日醇亲王奕儇的老仆,京郊何家庄的员外何老太爷。数日之后,何家庄突然遭遇“马贼”袭击,全庄上下无一幸免。
天知道,天子脚下,首善之地怎么就突然遭了马贼?马贼?京城都几十年没遭马贼了,怎么何家庄就那么倒霉呢?
求收藏,求票票,求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