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2-06-20
搭乘海因里希亲王的专列总共有16节车厢,本来是李鸿章的专列,但李鸿章与李翰章对调后,由于铁路不通广东,这列专车也就留在了天津。专列的装饰非常华丽,海因里希亲王坐在中间的8号车厢内,后面则是餐车。
爆炸响起时,大桥中间一座花岗岩的桥墩被炸开,桥上的钢轨、桥梁炸得弯弯曲曲,抛上天空,海因里希亲王的专用车厢炸得只剩一个底盘。而海因里希亲王也被炸得血肉模糊,头顶穿入两个大铁钉,脑浆外溢,当即死亡。海因里希亲王的随从也是死伤惨重,十者不存其一。
当第二天附近驻军闻讯赶到现场时发现,这列专车的乘客居然没有一个存活下来的人,经过驻军细心的查看,他们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沿河两边都有一些凌乱的脚印,有些死者的头部似乎还遭受过钝器猛烈的击打。
当地驻军不敢隐瞒,立刻把这件事上报给山东巡抚,山东巡抚得知德国特使死在了自己的地盘上,吓得当场面无血色,他知道这件事不是自己能处理的了的,于是也不犹豫,当即拍了三封急电,分别向朝廷、直隶总督李翰章、两广总督李鸿章通报此事。
对于海因里希亲王身死山东,朝廷、李翰章对此也是束手无策,事情太大了,海因里希亲王可不是一般的人物,而且他们也从来没有过处理这类事件的经验,于是一股脑的,把这件事推给了远在广东的李鸿章。
现在,朝廷再也顾不得防备李鸿章了,下旨李翰章与李鸿章对调,责令李鸿章即可启程奔赴山东处理此事。
李鸿章得到朝廷的旨意,不敢怠慢,立刻踏上开赴山东的兵舰。由于李鸿章在得知海因里希亲王死讯后心乱如麻,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立刻通知德国方面,而是先把消息封锁,等调查清楚事情起末之后再行通知德国,但他没想到的是,因为他的犹豫,将会给他带来多大的灾难。
纸是包不住火的,在清帝国里,永远没有秘密可言,如果山东巡抚飞电报只拍给李鸿章,这件事或许能隐瞒一段时间,但既然朝廷知道了,那就基本意味着整个天下都知道了。尤其是,因为中德合作出于蜜月期,德国的势力已经遍布到山东各地的情况下,想隐瞒这么大的事件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果然,就在李鸿章还在海上飘荡的时候,德国驻华大使就已经得知海因里希亲王遇难的消息。在证实消息的准确性之后,德国驻华大使巴兰德一方面紧急通知德国国内,另一方面也立刻命令德国在青岛的驻军立刻赶赴事故现场调查。
面对巴兰德的责问,朝廷也是措手不及,没有想到德国人这么快就得知了海因里希亲王的死讯,主持外交的庆亲王奕劻无奈之下只得敷衍他称:“亲王身受微伤,精神尚好。”
可巴兰德随即冷笑着戳穿奕劻的谎言,指出自己的消息正是得自清廷内部,亲王的死已经被证实确实无误。
奕劻大为尴尬,无奈之下与巴兰德玩起了躲猫猫的游戏。
清廷的敷衍让巴兰德对海因里希亲王的死因产生了一些疑惑,就在他焦急的等待中,山东德国驻军的急电传到他手中。
清国驻军封锁事故现场,拒不准许德**队进入,双方产生争执,在争执过程中,不知是谁首先打响了第一枪,结果双方交火,德军开枪打死三名清国官兵,而自身付出四人轻伤的代价。
一场小小的冲突还只是一个开始,当天深夜,停泊在胶州湾的德国东亚远东巡洋舰队遭受不明水雷的袭击,造成一艘轻型炮艇当场重创沉没,旗舰威廉王妃号轻伤。紧接着,胶州湾的清军炮台突然连发射三枚炮弹攻击德国舰队,之后就陷入了沉默。
己方受到攻击,在探明炮弹是发射至清军炮台后,德国舰队司令官提尔皮茨立刻意吓出了一身冷汗,他的整个舰队都在清军炮台的攻击范围内,尽管对清军炮台只发射几枚炮弹之后就偃旗息鼓而感到一些疑惑,但提尔皮茨还是不敢拿自己的舰队冒险,他立刻命令舰队反击,同时,把炮口也对准了同在胶州湾停泊的三艘北洋海军军舰,并派遣海军官兵乘小艇登船,把三艘北洋军舰控制住。军舰上的北洋海军官兵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加上管带住在岸上,事发之时底层官兵找不到管带请示,他们不敢反抗,更不明白平时相处融洽的德国海军怎么把枪口对准他们了,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德**队接管了三艘军舰。
德军一方面努力的控制炮台,另一方面提尔皮茨担心青岛里大量的德国公民会受到袭击,于是命令德**队登陆,武力接管青岛。
驻守在青岛的是章高元的嵩武军,有五千人上下,而德国登陆的军队只有一千人,不过双方的战斗力很明显不是一个层次上的,很快,德**队就打了嵩武军一个措手不及,五千嵩武军一触即溃,在章高元还没来得及聚集军队的时候就把他围困在总兵衙门内。
控制住整个青岛之后,提尔皮茨这才有时间细想今天发生的一切。
先是德**舰遭受水雷袭击,接着清军炮台开炮攻击……这一切都说明是清军主动袭击德国舰队,但奇怪的是,现在中德两国的关系正处于蜜月期,中国有什么理由来袭击德国舰队?如果中国真的想偷袭自己,那么事先必定要做周密的计划才能偷袭成功。
以有心算无心,凭借清军炮台覆盖整个德国舰队的条件,还有胶州湾同样停泊的三艘北洋海军炮艇,一定会打的德国舰队措手不及,损失惨重,甚至全军覆没也说不定。
可怪就怪在德国舰队前前后后只遭受了两枚水雷以及三发炮弹的袭击,反倒是“攻击的一方”被“被攻击一方”打了个措手不及。无论是德**舰炮轰清军炮台,夺取清军炮舰,还是接管青岛的过程中,德**队并没有遭受意想之中的抵抗。相反,清军的反应很奇快,他们似乎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是在战争之中,有些与德军熟悉的清**队甚至在见到德**队时还友好的打起了招呼。
正是因为察觉到事情的反常,提尔皮茨才没有命令德**队进一步扩大战果,更没有下令德国舰队炮轰青岛。而是非常谨慎的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向德国驻华大使巴兰德做了详细汇报。事情重大,巴兰德当天就乘火车赶往青岛,准备处理这件令人梢头脑筋的事。
通过提尔皮茨的汇报,巴兰德也隐隐的感觉到事情有些不对,他有一些错觉,似乎青岛发生的事情与海因里希亲王遇刺是分不开的,不过,时间已经来不及让巴兰德深入思考这个问题了。
3月12日,巴兰德收到了得知弟弟死讯的威廉二世的电报。威廉二世对弟弟的死非常痛心以及愤怒。他指示巴兰德必须必须向清朝政府施加压力,一定要调查出海因里希亲王的死因,如果真是清国人刺杀了海因里希,那么为了德国皇室的尊严,德国将毫不犹豫的惩罚中国,为海因里希的死复仇。
中德两国的关系,似乎将有盟友而转化为仇敌。
中德两国的关系因为海因里希遇刺而急剧下滑,当李鸿章赶到青岛时,他惊愕的发现,整个青岛已经在德国人的控制之下了,青岛原本有许多德国人,不过由于担心中德关系进一步恶化,甚至导致战争,已经有不少德国人抛售了手中的财产,准备回德国,大部分正在建设的工厂,或者已经投产的工厂也因为德国人突然撤资而停止了生产建设,每一天的损失都十分巨大。
令李鸿章感到不幸中的万幸是,至少德国人没有还跟他讲道理,如果换做英国的亲王死在中国,恐怕人家早就跟中国宣战了。
李鸿章与巴兰德会面之后,两人决定暂时搁置青岛中德两军冲突的问题,而是全力以赴追查海因里希亲王亲王遇刺的真相。
通过德国人对事故现场的侦查,以及对死者身上伤痕的研究,最终德国人确认,海因里希亲王确实是死于刺杀。
有人在桥墩下埋下了大量的炸药,等到专列经过大桥时引爆炸断桥梁致使列车跌落河道中,大部分的乘客被当场炸死,还有一部分乘客在试图逃离车厢的过程中被灌进来的河水淹死。还有一小部分人成功逃了出来,但却被岸边守候的刺客用钝器击打头部致死。从岸边没有来得及处理的脚印来看,这群刺客应该是十几人上下,最多不超过二十人。
可是查到这线索也就到此为止了,这个时代清朝官服的办事效率可想而知尽管当地官府异常配合,就是查不到这些刺客的下落,附近各个村庄也没有发现最近有可疑的人出没。于是调查人员又将目光瞄向了知道海因里希亲王具体行踪的人。
海因里希亲王的具体行踪只有很少数人知道,德方自然不会泄密,因为所有知道海因里希亲王具体行踪的人除了德国大使巴兰德,剩下的人都已经随着海因里希亲王一同遇害了。
于是,调查人员又将目光瞄向了知道海因里希亲王具体行踪的中方人员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