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陷阵无敌 第三七四章 取汉中(中)

作者 : 天雷滚滚

~是否答应暂缓进军一事.高顺并没有给出答案.而是让人将阎圃带到偏帐休息.等阎圃被带走后.高顺则继续和陆逊等人商议着张鲁求和一事.

“不知诸位如何看待汉中求和一事.”高顺问诸人道.

高顺很清楚.如今形势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汉中求和的念头根本就是不可能实现的妄想.他之所以这样问.不过是起一个头.引出话题罢了.

“高将军.如不出意料.汉中指日可定也.”听闻高顺的问话.司马懿目露精光.对其说道.

“指日可定……仲达可是想劝降张鲁.”高顺闻言.只是略一思索.就很快就明白了司马懿的意思.张鲁怯相已显.派人前来求和.就是他力有不逮的证据.而这种时候.正是劝降对方的大好机会.

张鲁并不是那种刚烈的性格.虽然还谈不上怯懦.但确是有几分软弱.如今张鲁有意求和.可以说已经率先服软.也就是对自己率领的军队起了畏惧之心.在这种情况下.只要自己这边对其威逼几分.在不动兵戈的前提下劝降对方也不是没有可能.

“那就先将阎圃软禁在军营之中.然后大军开赴阳平关.给张鲁造成压力.”高顺做出决断.

阳平关虽然无法和虎牢关这等天下险关相提并论.但也是汉中之门户.坚固难攻.若张鲁没有南方刘璋的威胁.将汉中守军尽数遣至阳平关内抵抗曹军攻势的话.那么高顺即使拼光这一万五千人.都未必能确保拿下阳平关.

要知道.这一万五千人并不是曹操让高顺攻取汉中的.高顺还需要靠这一万五千人.去拿下整个益州.

曹操交付的这一任务可并不轻松.虽说高顺手中有西蜀地形图.成都那边还有张松作为内应.但此战依然可以说艰辛无比.蜀道崎岖.天下皆知.后世李白就有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其中艰险.可见一斑.另外.蜀中不缺能征善战之将、足智多谋之士.面对整个益州.即使事先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也必须全力以赴才行.不得有丝毫松懈.高顺手下总共就一万五千人.如果在攻打汉中时耗费了较多的兵力.那么等到面对益州的时候战争难度必然会加大.甚至可能会产生后继无力的感觉.如果那样的话.那也只有无功而返这一条路了.

战败而归.这对现如今的高顺来说是绝对不容许发生的.古人虽有云“胜败乃兵家常事”.但是这一句话多时候只是说说罢了.绝大多数时候战败的将领都没什么好果子吃.尽管以高顺现今的地位.即使败战而归.也不会受到太严重的惩罚.最多也只是降职问罪罢了.可是曹操如今性情难定.高顺可不想接受战败后被问斩的可能性.尽管这可能性还不到百分之一.

另外.高顺现在镇东将军的地位.是他积累战功一步一步升上来的.在这过程之中.高顺也养成了自己身为名将的自尊和骄傲.如果吃了败仗.就算曹操没有重责他.但简单的问责也不是高顺如今的自尊心所能容忍的.西汉名将李广因迷路被问罪时曾言道:“不能复对刀笔之吏.”然后自刎.便是如此道理.

如果能以零伤亡拿下汉中的话.那是再好不过的结局.

抱着这样的想法.高顺将一万五千大军.尽数陈于阳平关外

张鲁现在的心情糟透了.自己前些日子派帐下首席谋士阎圃前去和曹军议和.却不曾想阎圃一去之后便杳无音信.甚至有传言说.阎圃已被曹军斩首祭旗.

各种谣言令张鲁惶恐不已.虽然他不太相信曹军会作出斩杀来使的事情.何况阎圃是前去求和而并非是去宣战的.曹军不同意和谈将其赶回汉中便是.哪有什么杀害的理由.但是随着阎圃迟迟没有消息.张鲁的担心和惶恐也与日俱增.唯恐哪一天曹军将阎圃的首级送到自己面前.

如今.陈列在阳平关外的一万五千曹军.是让张鲁倍感压力.寝食难安.

正在张鲁对目前的局势感到焦头烂额的时候.有侍者通报曹军遣使来见.张鲁急命请入.

曹军派来的使者.正是副军师.司马懿.

曹军使者的出现.让张鲁稍稍松了一口气.这至少说明阎圃没有性命之忧.否则的话曹军又怎敢派遣使者到自己的地盘上.

阎圃是张鲁最信任的谋士.也是汉中城内唯一有才能的谋士.如果失去阎圃.几乎等同于砍断张鲁臂膀.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三国之陷阵无敌最新章节 | 三国之陷阵无敌全文阅读 | 三国之陷阵无敌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