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导演 第二十一章 惊声

作者 : 火柴人

第二天,《洛杉矶时报》以“美利坚合众国最应该吸纳的人才”为标题,将张维在《奥普拉月兑口秀》上和奥普拉的对话原原本本的转发出来:

奥普拉:张维,既然你这么喜欢美国,那么你将来会加入美国国籍么?[搜索最新更新尽在]

张维:如果我户籍簿上的国籍写着美利坚合众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那么我想就不用回答这个问题了。但是我体内流淌着的是华夏民族的血……

奥普拉:那么你会来好莱坞发展么,克林特不止一次说,只有好莱坞才适合你,而且你也适合好莱坞。

张维:亲爱的温芙瑞,你是那么爱戴上帝,但是你希望每天与他喝茶聊天么,你那么向往天堂,但是现在你会去么?

奥普拉:但是无疑好莱坞能让你的才华得到尽情发挥,这里的舞台更大。

张维:我可以借用一句老套的话么?只要你的心有多大,梦想有多远,那么舞台就有大有多广!

……

接着,《洛杉矶时报》第一评论员朗?威尔金森就此进行了评论:“如果在美国,仅仅是张维从流浪汉到最佳编剧的华丽转身,就足以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他是共和国最肯说真话的人,他是联邦最应该吸纳的人才,他是我见过最幽默的共和国人。他让我想起几十年前的一桩旧事,曾经也有一个共和国人,让时任联邦海军部次长金贝尔,针对那个共和国人说过几句过激却符合当时心境的话:一个他抵得上五个海军陆战师,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共和国去!两个共和国人,都是联邦想得而望尘莫及的人才……”

“最风趣的华人,为你讲述他心中的美国。”《洛杉矶早晨》这样报道。

而素有世界“史库”之称的《美国时代周刊》,虽然报道仅仅是一条简短的时事评论,但足以见美国人心中的自得,它这样报道:“共和国人的几句话,我们才发现自己身在幸福和梦境之中。”

《新闻周刊》则从反面角度提醒美国媒体,“不要被共和国人捧杀”。

但先是有奥普拉承认和张维良朋的关系,还有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和张维亲密无间,美国人心中心中没有一丝的顾虑,更何况,仅仅是一个小编剧小导演而已,虚荣心极大得到了满足的美国人哪里会相信他能捧杀世界第一超级强国呢?

而《雅虎》和《搜狐》也以“不可思议的访谈”和“最完美的梦想”为题对本期的《奥普拉月兑口秀》进行了大篇幅报道。

而且果真如鲍威尔?霍华德所说的那样,张维一夜之间便登上了各大媒体的头条,当然,更多的人相信张维只是借奥普拉和她月兑口秀的东风而已。之所以这么出名,也是因为他极大的满足了美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而已经回到洛杉矶的张维,则是接到了陈道鸣打来的电话,经过简单的问询后,张维已经得知经过一周时间的忙碌,陈道鸣将采景的工作已经替他搞定了。由于张维心中有数,所以那边这么顺利,他早在预料之中。

接着张维就道:“陈老师,剧本我还要改,这次来美国,我忽然改变了一些想法,我想让这个本子万无一失。”

“难道你现在瞄准了北美市场?”陈道鸣惊奇,随即又笑道:“也是,现在在那边,你已经搞起来了,不过国内可是有很多质疑声,更有人骂你是美分。”

“无所谓吧,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张维顿了一下,接着道:“我是想保险起见啊,市场更大一些,总没坏处。”

“怪不得平时你那么持重,突然放下这边的事儿,跑去美国了。”陈道鸣哈哈一笑,随即又咦了一声,道:“张维,月兑口秀我看了,你说的那些话,让我想起来一些事。”

“好事还是坏事?”张维笑着问。

陈道鸣道:“我想你一定记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吧?当时苏联国内掀起了否定苏联历史的舆论狂潮,搞的鸡飞狗跳。但是对于当时苏联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内政外交上的改革,美国政府却不遗余力地大加赞扬。

而在一九八八年六月,时任美国总统里根访问苏联时,在对莫斯科大学师生的演讲中说,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给苏联社会带来了自由的新风气,这是“在苏联历史上最令人激动而有希望的时代之一”。同年十月,戈尔巴乔夫应邀访问美国,当时的美国政府给予其极高的礼遇。美国主流媒体对戈尔巴乔夫的访问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连其夫人赖莎也成了天使般的美人,其实赖莎长的确实不怎么样。

等老布什上台后,他依然对戈尔巴乔夫倾力吹捧,搞的戈尔巴乔夫对美国的计划时束手束脚。一九**年九月,美国国务卿贝克在莫斯科对戈尔巴乔夫充满感情地讲了这样一番话,‘我在政治界不是新手,见识过很多人。但是,从来没有见过一位政治家像您这样有如此的勇气和如此的胆略。我知道您受到一定的限制,受到政治框框的约束。我知道您如此勇敢做出的那些政治决策是多么困难地得到贯彻。我想告诉您,布什总统也持有这样的看法。’第二年十月,西方把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了戈尔巴乔夫。

同年一月一日,美国《时代》周刊更把戈尔巴乔夫评为“十年风云人物”。甚至大街上的商业广告也开始追捧起戈尔巴乔夫:‘请选购我们的牛仔布料吧!它像戈尔巴乔夫一样坚固可靠!’美国下的‘迷hun药’实在够猛,它让有些理想主义和书生气的戈尔巴乔夫越来越坚信,‘全人类利益高于一切’的新思维是多么先进和正确。只不过美国人在误导戈尔巴乔夫的同时,自己却并不认为“全人类利益”高于“美国国家利益”:他们继续进行着拖垮苏联经济的“星球大战计划”。

终于,在美国的“捧杀”策略之下,苏联走上了自杀性的改革之路并最终分崩离析。正如美国中央情报局披露的那样:‘谈论前苏联崩溃而不知道美国秘密战略的作用,就像调查一件神秘死亡案子而不考虑谋杀。’还有当年的日本,被美国在经济文化上捧杀了十年,而他们也走丢了十年。

张维,你说,你这里大力鼓吹美国多么多么好,是不是想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呢?”

“陈老师,我哪有你说的那么深谋远虑?”张维赧然一笑,

陈道鸣道:“谁知道你心里怎么想?不过,你这么做,就没有考虑奥普拉和伊斯特伍德么?万一给他们带来不好的影响怎么办,毕竟是他们力捧你的。”

张维笑道:“放心吧陈老师,我这次也只是隔靴搔痒而已,保准对双方都有利,否则我不会草率行动的。”

陈道鸣嗯了一声,就道:“张维,你说的那个大理崇圣寺三塔,我觉得离你说的那个区域距离太远,拍摄起来很虚,我看要不要换个地方?”

“您已经找好了么?”张维毕竟靠着前世的记忆来选景,所以出现一些偏差,也在所难免。

陈道鸣道:“其实只要咱们借用三塔一个镜头,告诉观众背景是哪里就行了,然后涉及到全景和近景拍摄,就找一个民族风情浓郁的小镇,我想效果会更好。”

“嗯,您说的很对。”张维眉头一展,就听陈道鸣继续道:“我去过剑川县了,那里环境不错,而且民族文化保留的也比较完整,只是,只是很多建筑年久失修,如果作为拍摄场地,就需要咱们掏钱。”

张维沉吟道:“这样,陈老师,回头你发一份传真给我,等我回国后,第一时间去那里看看。”

“那就等回来。”

陈道鸣说。

张维随后挂了电话,然后叫周磊上来,两个人商量了一下,周磊就去见鲍威尔?霍华德。张维则是到伊斯特伍德家里,见一位他介绍的议员朋友。

而此时洛杉矶警察局好莱坞区分局内,约翰?华莱士警长则是看着报纸上的溢美之词,笑声不断。

“华莱士先生,那个鲍威尔?霍华德又打来电话问起了那晚时事情,我还是说您在开会么?”女警员小心翼翼的看着洋洋自得的警察局长。

约翰?华莱士冷笑,“他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么?他一个小律师,竟然敢质疑我的工作么,对了,那个霍华德是支持共和党选举的吧?嗯,你直接回复他,我现在不想接他的电话,让他不要再打来了。”

女警员犹豫一下,就走了出去。

约翰?华莱士笑着拨通电话,“嗨,亲爱的老山姆,你可以让那几个家伙出来玩玩了。嗯……,当然不会,你没看已经有共和国人说咱们的治安多么多么好了么?哈哈,放心吧,不会有事的。”

现在正是总统选举的关键时期,作为艾伯特?戈尔的支持者,约翰?华莱士绝对不允许丝毫差错发生,给未来的总统添堵。

已经下定决心将这件事情压下去的他,再看到张维在《奥普拉月兑口秀》上的言论,才不屑的想,本以为华人都是死命到底的犟脾气,此时看来,也不怎么样嘛,他顿时放下心来。

挂下电话时,约翰?华莱士走到镜子前整理一下着装,已经期盼着晚上的舞会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重生之大导演最新章节 | 重生之大导演全文阅读 | 重生之大导演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