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进入秋季,绛州城也迎来了三年一次的乡贡科考。一旦及第,那就意味着可以进入尚书省参加最后考试,日后前途不可限量。
“杨大哥,加油!”
“卢大哥,你也加油!”
王勃精神状态异常的好,卢照邻也道:“你也是!杨兄弟,别这么沮丧,要拿出点实力!”
杨寒点了点头,勉强笑道:“你们要加油,放心,我一定考个好成绩。”
三人相视点头。
三年一次的乡贡,承载了他们多少年的梦想,十年寒窗苦读,为的便是这一刻。然而头名只有一个,科考就是这样残酷。此时还未将科举制度化,即便是一年一次,竞争也是相当惨烈。
进入考场,两排士兵齐刷刷地模着考生的全身,以防止作弊,检查相当的严格。
主考官是一个不认识的陌生人,但见门外来回跑动的闫太守,就知道此人的官不小,大抵是因为李世民亲自策试,这些考官也不敢有丝毫怠慢。
杨寒被分到了一个角落里,进入其中,周围什么都看不到。就像是一个小型的牢笼。桌面上早已摆好了考卷。
既来之,则安之。
打开一看,杨寒心道:果然是时务策。是他最不擅长的东西。进士科是最为重要的,如果这场考不好,后面考再好也没有用了。况且明算已经被停止科考,
看了看题目,杨寒开始挥笔答卷。
……
……
出了考场,杨寒伸了伸懒腰,长吁了一口气,左右一看,王勃和卢照邻二人果然还没出来。看来,一时半会是出不来了,想到这儿,杨寒打算到附近溜达溜达。
刚走了没几步,便看到一个熟悉的人影走了过来。
李淳风?杨寒一怔。
那李淳风一脸的笑意,仿佛早就料到杨寒会在这里。
杨寒不禁皱眉道:“你这个瘟神,不要以为我会相信你!”
李淳风嘿嘿笑了起来,道:“这么快就答完题了?我都告诉你了,你肯定会落榜的,你怎么就不相信我的话呢?”
“去你的乌鸦嘴!”
李淳风道:“你可是书生,说不得脏话的!”
杨寒不屑地道:“你整日跟着我,到底想要干什么?”
李淳风道:“没什么事,就是觉得你比较有趣,今天特地来看看你考的怎么样。”
“你不是说我肯定落榜吗?为什么还要来看呢?”
李淳风笑了笑,道:“听闻你的明算还不错,找个机会比划比划?”
杨寒一怔,在电视上李淳风就是一个装神弄鬼的小道士,历史书上他不清楚,现在居然要和他比划数学?
杨寒哪里知道,这李淳风除了精通天文地理以外,更是数学爱好者。
李淳风,隋仁寿二年生于岐州雍,其父李播,颇有学问,自号黄冠子,注《老子》、撰方志图十卷、《天文大象赋》等。在其父的影响下,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天文、地理、道学、阴阳之学,唐贞观元年,李淳风以将仕郎直入太史局。在置掌天文、地理、制历、修史之职的太史局,李淳风如鱼得水,充分展现其才智。
这些和杨寒在电视上了解的李淳风那是完全两码事了。
杨寒这会儿考完一场,正是轻松的时候,至于明经和后面的考试,他一点也不在乎,当即便答应道:“好啊!”
李淳风道:“咱们比划总得要个彩头,你说拿什么作赌注好?”
杨寒又是一愣,道:“还要赌注?今天我没带钱。”
李淳风道:“不用你拿钱做赌注,输了答应对方做一件事,如何?”
杨寒突然升起提防之心,道:“**掳掠,违背良心的事,我可是不会干的,你找错人了。”
李淳风苦笑,道:“我就那么像坏人吗?”
“不是像……是很像。”
李淳风:“……”
“放心吧,你若是害怕,咱们可以立个字据。”
这下,杨寒才点了点头。
二人说完,找了一处清静的酒馆坐下,那李淳风看着杨寒,就像是在一个大美女似的,看的杨寒不寒而栗。
杨寒倒是心想,一会儿你就笑不出来了,输了哥让你在绛州城果奔一圈。想到这儿,杨寒忍不住露出了笑意。
那李淳风还以为杨寒犯傻,愣了一会儿。
“要怎么比?”
杨寒对于自己的明算已经超乎寻常的自信,九章算术中的题目,早已难不住他,其他的经典,那就更是小儿科了。
李淳风道:“五局三胜。抽到长签者先出题。”
杨寒点了点头,道:“随便。”
那李淳风整了两个细长的签字,但长短不一,放在手心里,握紧之后,便让杨寒去猜。
杨寒随便指了一个,短签。
李淳风先出题。
突然,李淳风诡异地笑了笑,慢慢道:“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杨寒听完这道题,并没有感到惊讶,这李淳风果然是对数学颇有研究的高手,杨寒在林堂书院的时候,曾经和孙乾学习过古代的数学经典。古时有名的数学题目不多,而这就是其中一道,出自《孙子算经》。
杨寒心想,这道题应该是李淳风试探之举,一来他先出题,已经占了点优势,二来,不知杨寒深浅。
李淳风见杨寒没有立即回答,便道:“小兄弟,有答案了吗?”
杨寒呵呵一笑道:“这小孩子的题目也能难倒我?”
李淳风一怔,不明所以。
这道题实际上是南北朝留下的难题,对于唐朝时期的人来说,已经算是经典之题了,一直到了南宋时期,数学家秦九韶研究出了系统算法,这道题便变得简单了。
杨寒直接道:“二十三。”
李淳风一惊,杨寒果然不是普通之人,仅仅是片刻便能算出正确答案。李淳风想起之前自己为了得到正确答案,还找了一堆石子,数了半天呢。
“小兄弟,果然厉害,你是怎么算的?”
杨寒只得道:“口算。”
李淳风又是一怔,道:“口算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算出如此难题?”
虽然是试探之举,李淳风也没有料到杨寒表现的如此轻松。
杨寒喝了一口茶,突然笑道:“天才,不是你能理解的!”
李淳风:“……”
杨寒则是心想,我会告诉这是中国剩余定理吗?
李淳风尴尬道:“好,小兄弟,下面由你来出题。”
杨寒露出了无所谓的表情,仿佛根本不把这当成一回事,令李淳风更为尴尬,没想到杨寒居然道:“还是都由你来出题吧,我怕我出题,你都不会。”
李淳风一听,自己被人小看了,哪里愿意。眼前杨寒可不知道他是大名鼎鼎的数学奇才,也不知道李淳风这次是兴趣所致,专门来找杨寒的。
李淳风早就听说绛州有明算奇才杨寒,由于官务缠身,所以没有抽出空来。这次他是甩开了一切,就打算试试杨寒,没想到杨寒如此厉害。
不过,总不能被人小觑了,李淳风于是道:“你倒是口气不小,还是由你来出题,我倒要看看,你能出什么难题。”
杨寒道:“这可是你自找的,别怪我口下无情。不过念你年纪大我一些,先让让你,出个简单点的。”
李淳风:“……”
接着,杨寒沉思了一下,仔细想了想经典中出现过的难题。
“100个和尚100个馒头,大和尚1人吃3个馒头,小和尚3人吃1个馒头,请问有多少个大和尚?有多少个小和尚?”
杨寒口述平白无奇,直截了当。
李淳风听闻此题,只觉的甚是有趣,道:“这道题有意思。”
沉思了一会儿,李淳风回答道:“大和尚25人,小和尚75人,不知我回答的正确与否?”
杨寒一听,这李淳风还真有两把刷子,不是说这货是搞天文地理的吗?怎么数学也这么好?当下杨寒便起了兴致。
“老头,你来出题!”
李淳风一听,气得瞪眼道:“你叫我什么?老头?你哥哥我今年二十有八,而且姓‘李’,若是对我不敬,我可是要拉你进牢的!”
这话说的倒是不假,自是李淳风权当是在开玩笑。
说罢,李淳风接着道:“今有蒲生一日,长三尺;莞生一日,长一尺。蒲生日自半,莞生日自倍。问几何日而长等?”
杨寒听完题目,心中狐疑,这题目是《九章算术》之中的,李淳风之前用《孙子算经》中的题目,现在改用这个,显然对数学经典很了解。当下不由对李淳风好奇了几分。
杨寒答曰:二日十三分日之六。各长四尺八寸一十三分寸之六。术曰:假令二日,不足一尺五寸;令之三日,有余一尺七寸半。
回答完,杨寒呵呵一笑,这题目他连思考都没有,是因为他直接背诵出来的,当日和孙乾争吵那么多次,最熟的就是九章算术里的题目和答案。
那李淳风闻言,心知杨寒是背诵而来,不过这已经让他足以认同杨寒了,与其说杨寒是熟读了两部经典,不如说是对数字的天生了解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