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道本 第九十章 佛修十二境

作者 : 沉重面包脸

“嘿嘿,你也休要与我说这些虚的。”那人胡渣乱颤,大手拇指一翘,指着自己大声道:“你佛门入主大兴也不过十余年的光景,也不知你可曾听过我的名号。”

正方禅师闻言道:“还请施主明言。”

那人仰首道:“敝姓项,双名文仓,现今阎蔓首领项卓宸却不知是我第多少代孙了。”

正方禅师看着那人身上道道狰狞可怖的疤痕,心中翻江倒海:这人竟是那大兴典籍上所记载,从荀世龙手底下侥幸逃月兑,创立阎蔓部群的第一代阎蔓首领,本该死去万年的项文仓!万年,想必他项文仓,起码也有元婴修为了吧。

正方禅师如是想到,却见对面项文仓大笑出声:“怎么样,大师,莫不是不信我么?”

正方禅师呼了声佛号:“阿弥陀佛,未想项施主尚在人间,当真是可喜可贺啊!”

项文仓闻声上前两步,蒲扇大的巴掌“呼”的一声扇在了正方禅师的肩膀上,好似两人早是莫逆之交,亲密无间的大声道:“当真是可喜可贺,正方大师,京城据此万里之遥,你一路辛苦,莫不如在我阎蔓军中盘桓几日,待得春暖花开,冰雪消融,我再送你回去,你看可好啊?”

正方禅师不动如山,接口回道:“有劳施主费心了,我亦欲在此小住些时日,多感阎蔓人情礼事,但我寺中主持不日便会下山,介时贫僧若是不回大兴,恐在主持处不好解释。若是春日回转大兴,见了主持,必被其数落贪玩,责罚一通,依贫僧看来,还是早些回去最好。”

那项文仓脸色一变,微怒道:“大师可是瞧不起我项文仓吗?既然大师也向往我阎蔓风土,那便不要回去了。大师啊,你也知道,我项文仓还在世间,除却了你我,可就无有第三人知道了,如若我隐在暗处,着阎蔓子弟去求那早已与大兴翻脸的道门相助,能否与你佛门抗衡一番?”

正方禅师闻言脸色“唰”的变了白,如同薄纸一般无有血色:“项施主,你莫不是要做那渔翁么?”

“大师既已猜得我所想,还要急着离去吗?”项文仓声音陡高,搭在正方肩头的手一使力,只听“嗡”的一声,再看那正方本就受惊发白的面孔上落下滴滴汗珠,想正方修佛千余年,不过区区落得个平等心的修为,大约等同于道门心动期的修为,此时那在正方禅师看来,已是元婴修士的项文仓稍一使力,便将正方禅师压制的死死的,再也无法动弹一步。

佛家修士修的是什么?

修佛即是修心,修的是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最终直至大灭心。修心,执著心去掉了,无漏才能圆满。是以修佛不讲形式,只问本心。

那执著就是你所留恋、放不下的东西,大到亲情、爱情,小到人爱吃的食物、对奢华的追求,以及喜怒哀乐,这些都是一个人的执着。放下执着,却不是都不要了,不认父母、不娶妻生子,放弃财产,而是看淡,并慈悲以怀。有些人行商多年,家财万贯,可他心里没有这些钱,便没有对钱的执着。无漏,就是这些心一个也不剩地去掉了,也就没有“漏洞”了。修佛是需要经常念佛法的,因为每看一遍都会有新的理解,并且会对自己的行为作出指导。既然修佛,那就应该做个比普通人的好人更要好的人,心存善意是必须的,至于多行善事又不可过分追求,只因层次不够,佛智不达,还看不到一件事的因果。

而这修佛同那修道一样,亦是划分下来十二个小境界,是为真诚心、筑佛基、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结舍利、合佛婴、慈悲心、大灭心、修金身、渡佛劫、成罗汉。每个境界也有初期,中期,后期,以及大圆满之说。

真诚心——真,不假;诚,不虚。所谓真诚心,即不用虚妄心对人,即使别人用虚妄心对我,我仍然要用真诚心对他。一生真诚待人,处处吃亏,欢喜上当。所谓“吃亏是福”便在此理,心地清净自在,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是人生最大的享受。一切要从真实心中作,不能有丝毫虚伪。这些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难在哪里?我们根本不知道什么叫真心,什么叫虚伪心,把虚伪当作真实,结果一辈子以为自己真诚,全落在虚伪上,生生世世无量劫来修行都没有修好,修成现在这个样子。根本的原因就是你不老实,你没有真诚,生生世世所干的都是自欺欺人,这个我们要承认。我们承认了,我们才能改过,才能回头;如果不承认,永远没有回头的日子。所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佛法的教学,没有别的,破迷开悟而已,这是佛法修学的大根大本,以真诚处事待人接物。

清净心——佛语云:心净则佛土净。又说:清净心植众德本。一切功德从清净心来。要想往生西方,一定要心清净。世间法也靠清净心。众生在世间,如果心清净,一定孝;心不清净,不孝。如果心清净,一定尊敬师长;如果心不清净,则不尊敬。心清净则无所欲求,一定慈悲一切众生;如果心不清净,而能慈悲一切众生,无有是处。心清净则不造恶业,心清净不受苦报,心清净断集,心清净就是修道,心清净就是证灭。众生心清净,没有悭贪,行于布施。心清净,没有违犯,能持戒。心清净,不曾有粗暴,能忍辱行。心清净,没有懈怠、懒惰,就是大精进。心清净,不随境转,就是禅定。心清净,智慧明达,就是般若。所以心清净是众德之本。心得少分清净,证声闻果。心得多分清净,证菩萨果。心最极清净成佛果。心清净,不可测、无障碍。不可测无障碍,谓之神通。自往生以至成佛果,皆在心清净。修佛道不外乎心清净。禅宗不过求清净心,叫本来面目。律宗以戒律约束行人,也是求清净心。密宗三密。就是清净心。净土宗,心净则佛土净,还在清净心。其他各宗,华严宗、天台宗、唯识宗、三论宗无一不是求清净心。如果你所求的不是清净心,求学术、求神通,那皆非佛道,及早回头。

清净心怎么得到呢?有一个方便法门——事中无心,心中无事。

看你的心有挂碍没有?有其他事情没有?如果有,赶紧念佛,令其清净。遇到外边事情,你住著染心了没有?如果对外面的事情,起欢喜心、懊恼心,那是染心,赶紧念佛,使他消灭。所以保持事中无心,心中无事,保证可得大受用。清净心从六处走了,眼耳鼻舌身意。此人要是眼贪色,一定心不清净。耳贪声,一定心不清净,一定不成佛道,没有道。鼻贪香,心不清净。舌贪味、好讲话,不要问,此人没道心、没道德,于佛道中不得成就。身贪觉触,如果有人**心不断,要心清净的话,无有是处。意贪法,法有两方面,一是过去世,一是未来世,不是现在世,忆想过去,贪著未来,皆是意贪法。如果不守六根,不能清净,不得成就,不是修佛人。修行要点在清净心。禅宗称之为一丝不挂一尘不染,就是本来面目。

我们大家都是一样,我们应该猛然回头,我们无量劫来,叫六根偷走了我们的清净心,无量劫来,流落生死,地狱、饿鬼、畜生皆去过。今天幸得人身,幸闻佛法,怎能再不及早回头?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

这清净心说来容易,别看他是佛家第三小境界,却是最难勘破的一境。就拿这正方禅师来说,修得清净心,便消去七百余年,已是他现今寿命的三分之二了。

再说说正方如今的境界正觉心——佛曰:无上正等正觉心。人觉悟的程度是不一样的:有错误的“觉悟”,有浅显的“觉悟”,有正确的很深的“觉悟”——这个觉悟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唯有成佛方证得。发起求证无上正等正觉之心,就是发起成佛至心。

正觉就是对宇宙人生,思想,见解,行持,绝对是正确的,正如三皈所说的“正而不邪”,“觉而不迷”,“净而不染”,这时就得到正觉的果位,尊称为阿罗汉。再升一级是“正等正觉”,等于佛而不是真正成佛,比佛差一级,由此可知正等正觉虽然觉悟没错,但跟佛还是不能相等,正觉是小乘,正等正觉是大乘。大乘的名称是“菩萨”,再往上去就是成佛,“佛”也是学位的名称,而佛在得到最高究极圆满的智慧,丝毫缺陷也没有,就称为‘无上正等正觉’。

总而言之,若是把它归结起来讲,它是觉悟明了这苍茫世界与人生的实相,对世界人生的真相彻底明白、通达,具有究竟圆满的智慧,所以“佛教”是智慧的修行,有了智慧,任何事情都可以解决。

想他正方禅师已证得正觉心,佛法精湛,却也奈何不得可能早已是元婴期真人的项文仓,只眯缝着双眼平静道:“项施主,这是要动手了么?”

“佛门高僧,大兴国师,如此尊崇的身份,我又岂能随意下手了?不过请你稍缓两日,在我阎蔓营中住上一住,再回不迟啊。”项文仓说罢大手往腰间铜环猛地一拍,那铜环“嗡嗡”作响,立时越长越大,将二人套在其中,项文仓大喝一声:“摄!”

声罢,那铜环又迅速一收,“嗖”的一声,两人顷刻间便一同消失不见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九道本最新章节 | 九道本全文阅读 | 九道本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