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新《武备志》和《火器图说》
“两位爱卿皆是大才,朕甚为欣赏。这里有朕特意编写的两册书,两位爱卿可带回府中多加研究。”李修远回转到御案后,拿起桌上的两本书递给侯泰和铁铉,郑重其事的说道,“此书乃是朕呕心沥血之作,关系我大明国运,除两位爱卿及都督府佥事平安与魏国公徐辉祖外,任何人皆无权阅读,尔等须时刻谨记,万万不可落入他人之手。”
“微臣定时刻谨记于心。”侯泰和铁铉见皇帝表情无比严肃,忙毕恭毕敬的接过皇帝递过来的两本书,待看到这两本书上赫然写着《武备志》和《火器图说》时,都不禁愣了愣。
北宋初年,就已出现了用火药制造的火箭、火毬等,结束了冷兵器时代。朱元璋当年就是靠着火器在鄱阳湖打败了张士诚,历史上的靖难之役中,朱棣也曾大量使用了火器。
“有精兵而无精器以助之,是谓徒强;若有人无器,则人非我有矣。今日朕将这《武备志》及《火器图说》交与两位爱卿,便是希望二卿能将我大明的武器装备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使我大明富国强兵。”李修远沉声道。
“另外有鉴于我朝现行的后勤供应体系多有缺漏之处,朝廷将准备把工部兵仗、火器两局划归兵部,与兵部武库、车驾两司合并,组成一个专门城里负责全军装备制造的“兵工总署”,由兵部管辖,为将士们铸造提供规格统一、制作精良的制式装备。”李修远将早已在脑中构思好的各个细节一丝不漏的说了出来。
洪武年间制造的两类火铳,即手铳和碗口铳,是直接继承了元代两类火铳的形制并发展而来的,并很快发展成枪、炮两个系列。但这时的火铳和军卒们的甲胄和刀枪一部分由工部兵仗局、火器局制造,一部分由各州县按照一定比例作为赋税的一部分上缴兵部武库司统一调配,一部分由各卫所自制。
也就是说,作为泱泱中华赫赫天朝的国家武装力量,明军压根就没有任何制式装备。例如士兵手持的大刀长枪不仅式样不一致,就连分量和长度都不一样,而且装备不统一的现象不仅仅是在两个部队之间存在,在同一支部队里也存在。这是导致明中后期武器装备大量废弛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目前在粮饷供应体系方面改革的难度较大的话,至少应该在军事装备制造方面先行改革。因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对武备的控制,李修远才决定将全**队和火器和甲胄刀枪等兵器一律划归朝廷统一监制,以此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国朝军队武备不会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
“臣等谨遵圣意。”侯泰两人均是才思敏捷之辈,一听皇帝这话,就立即明白了其中的重要意义所在,连忙恭声道,同时亦对皇帝亲自编撰的《武备志》和《火器图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
旧《武备志》由兵诀评、战略考、阵练制、军资乘、占度载五部分组成,共240卷,文200余万字,图738幅,历时十五年才编著成功。是中国古代字数最多的一部综合性兵书,价值极高。李修远在其内容上结合各种因素做了一部分的大幅度修改,并添加了一部分后世的先进技术和军事理论思想。
如元末明初之时的铜火铳,长1尺1寸,重28斤。以使用寿命长,发射威力大,运用范围广等多种优点,成为以后历代的重要兵器,并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应用。但这种火铳以眼下的明朝状况而言虽然是威力比较大的一种,在李修远看来却远远不够。
因为在中国广泛使用火铳后,阿拉伯人在14世纪初,制成了木质管形射击火器“马达发”。而欧洲14世纪中叶,意大利制成金属管形射击武器“火门枪”,以后又发明了火绳枪。15世纪中期,欧洲又创制了新式火枪——火绳枪,用火绳点火,并在火枪上加装了能够控制点火的机械装置——扳机,使火枪射速更快,射程更远。这种新式的扳机击发式火绳枪的口径一般为15~20毫米,管径比一般为40到45,而最大射程一般为60~80米。
日本倭军根据火绳枪制造的钢炮,制成了闭锁螺栓,较好地解决了枪尾的闭气问题,提高了火绳枪的威力,较葡萄牙人制造的火绳枪更为先进。这种“鉄炮”的口径与欧洲火绳枪相同,但射程提高到100米,射速每分钟5发。
明代有名的“鸟铳”要直到大明嘉靖二十七年才研发出来,射程可达120米,枪管用熟铁制作,底部有火孔与火药池相连,池上覆盖有铜盖,可以遮挡风雨,搠杖插在枪管下的木托上,用于填送弹药,枪管底部用螺栓封固,便于取开擦洗枪管。
比“鸟铳”更厉害的是由中国古代著名火器专家赵世祯根据鲁密国火绳枪而创造出的“鲁密铳”。这种铳加长了枪管,重量略大于鸟铳,射程远,威力大,在结构上更优于鸟嘴铳,同时还研制出当时最新式的火器“掣电铳”和“迅雷铳”,前者兼具西洋铳和佛郎机的优点,后者并有鸟铳和三眼铳的长处。
但是不管以上这些鸟铳如何改进,火器的设计思想始终没有得到较大突破,月兑离不了前膛、药室和尾銎三段式,所制造的火铳大致也只分为三类,一类是单兵装备的手铳;一类是装备战船和关隘的中型碗口铳;第三类是专用于城防要塞的大型铳炮。
与佛朗机,一是炮管壁厚,安全性能好;二是安装了照门、准星等瞄准装置,命中精度远远超过了传统的火铳;三是安装了转动装置,增大了射击范围;四是良好的闭气性能大大提高了发射威力。但除了这四点优势之外,它最具有革命性的革新是抛弃了原有的将火药和铁砂直接填入炮膛之中,舂实后点火发射的陈旧模式,使用了类似于后世炮弹的子铳,即将火药铁砂按照固定的配方事先装填进一个个小炮弹里,相当于一门小炮,从大炮炮口装入,点火发射,大大减少了装弹时间,提高了射速和射程。
李修远要改进的远远不只这些,他打算把明朝军队的火枪直接使用十七世纪由法国人发明的具有防风防雨性能的燧发枪。这种燧发枪一旦出现,将标志着纯机械式点火时代技术的结束。它的基本结构如同打火枪,即利用击锤上的燧石撞击产生火花,引燃火药。比火绳枪的射速快、重量轻、射程远。
同时李修远还打算借鉴瑞典人在历史上曾使用的把弹丸和发射药装在同一个纸筒内,装填时将纸筒撕破,把发射药和弹丸一块装入枪膛中去,既简化装填过程,又保证发射药的定量装填。这是一种新型的定装枪弹。
这种枪弹的改革能够大大缩减填装弹药的时间,却还不能解决射程等其他问题。因此李修远又在《火器图说》中设计了将枪管直线形膛线改成螺旋形,发射时火药气体使铅丸膨胀而嵌入膛线以发生旋转,发射的弹头出膛后高速旋转前进,借此增加子弹的稳定性,提高射击精度,增大射程,预计最远射程能到达200米之多!
一旦李修远的构想得以实现,就意味着大明的火器制造技术将瞬间提前三百年。虽然大明眼下的科技水平还不算太高,但有李修远这个冒牌火器专家进行指导,相信燧发枪的创制问世只是一个时间长短的问题,而且在研制燧发枪的同时,亦可制造“来复枪”。
为了避免因为火药子弹威力太大而造成炸膛的危险,李修远决心改进目前大明的枪身炮身的铸炼方法,改为没有铸缝的模铸法。
但模铸法尚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各种各样存在的问题,要想真正解决这些问题,还得改进钢铁的铸炼技术,否则即便枪炮的技术再先进,也无法承受子弹发射时瞬间所爆发产生的热能和动能。
若非现在大明的钢铁铸炼技术太过落后,李修远甚至打算直接将后世的左轮手枪搬到大明来。到时候看看全世界还有哪个国家敢跟明朝叫板。因此李修远在提出鸟铳的改革技术时,亦重点提出了要改进钢铁的铸炼技术。
目前大明的社会经济发展还处于一个比较落后的阶段,农业经济尚在起步,更别说是工业经济了,而工业经济的发展又直接约束了科技水平的发展,科技水平又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极重要的影响,三者之间,犹如五行的金木水火土般彼此相克相生。
且目前大明的钢铁产量相当低,很难满足李修远打算将火器大量装备到全**队中去的要求。
是否要研制出蒸汽机,进行全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了李修远一直纠结的问题。
随着思考的越来越深入,李修远发现的问题如雨后春笋般一个接一个的不断的冒出来,好像永远没有尽头似得。
但不管怎么说,《武备志》和《火器图说》既然已经正式问世,要想实现富国强兵的思想,军事上的改革就势在必行,不管最后能达到何种程度,总归是开辟了人类历史的一个新纪元,对大明及全世界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起码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大明占据的世界霸主地位基本上无人可以撼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