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推波助澜
“机会都是相互给予的。”半晌之后,徐辉祖才慢腾腾的开口说道,“本就只是误会而已,没有丝毫存在的价值。”
徐辉祖的话好似一语双关,落在李增枝与朱高煦两人耳中,意思又截然不同。在李增枝看来,徐辉祖这话明显表示了对自己提议的赞同,此外他还隐隐感觉徐辉祖似乎对事情的“真相”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才会这么肯定的说是误会。
如此一想,李增枝心里又不禁暗自得意,因为当初在太医院里朱高煦和郑三宝亲耳听到的李景隆与自己的谈话乃是切切实实的没有半点虚假,如今徐辉祖一口咬定刺杀事件是误会,虽然不知道他是否是真心的,又是出于何种目的,但却足以表明徐辉祖其实根本并不知道事情真正的真相,完全有不懂装懂的嫌疑。
不过这对于李增枝而言却是有利的,因为他今日特意前来中山王府,就是想要颠倒黑白,洗清曹国公府的罪名,从而把黑锅推到那个背叛李景隆和自己的代王朱桂身上去。反正从那一日代王朱桂派人来暗杀李景隆的那一刻开始,两人之间的关系就已彻底破裂并对立,李景隆兄弟两人自然再无需畏首畏脚的害怕朱桂,大不了鱼死网破而已。
而在朱高煦听来,徐辉祖的话则是示意自己无需太纠结于和曹国公李景隆之间的纠葛,并且还一定要同意李增枝的和解。
朱高煦并不能完全明白徐辉祖的意思,因为对于此时的朱高煦而言,这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用迷雾重重来形容完全不过分,好像打从自己那一日被刺杀伊始,所有事情都似乎有一只无形的大手在操纵预谋着一切,让他这个当事人始终丈二和尚模不着头脑。而且朱高煦和郑三宝在京城根基极浅,人脉更是无从谈起,对消息情报的搜集效率自然低的可怜。若非郑三宝自来到京城后便一直借机混迹于三教九流的青楼、茶楼、酒楼和闹市,从而获取各种真真假假不一的消息,别说是情报,只怕朱高煦早就变成对京城两眼一抹黑的瞎子了。
而且朱高煦和郑三宝当日曾亲耳听闻李景隆和李增枝之间的谈话,他和郑三宝都十分确定,李景隆与李增枝兄弟二人确实是当初想要置自己于死定的凶手。只是后来受到徐辉祖的影响,以及经历了这半个月来发生的诡异事情,让他开始怀疑李景隆的背后很可能还有一个幕后主使者。
“把你知道的都说说吧。”朱高煦心里游移不定,但脸上还是尽量保持平静的说道。
“这……”李增枝面有难色的看看徐辉祖,又瞧瞧朱高煦,似乎有难言之隐。
“呵,不就是个代王朱桂嘛,何必这么吞吞吐吐的。”徐辉祖一看李增枝的脸色就知道他是因为自己这个魏国公在场,所以才这么忌讳提到代王朱桂的名字。因此徐辉祖干脆由自主动开口单刀直入的把话挑明,省的李增枝疑神疑鬼的。
不管这么说,即便朱桂犯下了天大的错,只要皇帝一天不发话,谁都拿他没办法,徐辉祖虽然是朱高煦舅父,却也是朝廷的国公爷。如今只要脑袋不笨的人都大抵猜得出皇帝很可能会削藩,而燕王朱棣也很可能会造反,两家虽同为皇室血脉,却也是誓不两立的敌人。因而徐辉祖的地位自然会变得极为特殊,无论是谁获得徐辉祖的支持,都将是一大助力。李增枝在未明确徐辉祖的立场之前,自是不会随意透漏与政治相当敏感的事情。
徐辉祖明明白白的把代王朱桂这个名字从口中吐出来,李增枝和朱高煦都不禁霍然变色,睁着一双大眼,不可思议的望着徐辉祖。
李增枝心中的震惊难以用言语来形容,因为曹国公府与代王朱桂之间的秘密关系,知道的人实在是屈指可数。但徐辉祖却这么直言不讳的说了出来,是不是说徐辉祖其实早就知道所有事情的真相了?李增枝不禁在心中暗自反问。
相较于李增枝,朱高煦心里头的惊讶并不会比他少。虽说徐辉祖早就跟他提起过代王朱桂,但此事终究属于忌讳之言,哪能随意在他人面前提起,若是被皇帝知晓,少不得落个“诽谤、离间血脉”的罪名。
“原来国公爷早已知晓个中详情,倒省了下官多费口舌。”李增枝模不准徐辉祖究竟知道多少,索性装傻充愣,把皮球踢给徐辉祖,让他给朱高煦解释。
“徐某好歹也算是个国公爷,这京城里头的事情,该知道的自然都知道一些。”徐辉祖闻言,立即猜透了李增枝心中的想法,却不说破,反而故作高深莫测的丢出一句模棱两可的话。
果然,李增枝在听了徐辉祖这般言语之后,着实被唬住,尤其是见徐辉祖一直似笑非笑的看着自己,心里不禁暗自打鼓,脸皮也烫的有些发红,有种被看穿心思的感觉。
“是是。”李增枝不敢再在徐辉祖面前打太极,连忙点头附和,然后轻咳一声,神情严肃的转头对朱高煦说道,“在说明一切事情之前,下官需代兄长向郡王爷赔个不是,还希望郡王爷能原谅当初的吾兄犯下的错误,不知郡王爷能否宽宏大量,大人不计小人过?”
“等李都督将事情都一一说明以后,本郡王自会再做决定。”朱高煦虽然年纪小,却也绝不是那么好糊弄的,当初自己差点死在李景隆安排的刺客手下,如今想来还觉得心有余悸,心中的怨恨哪会因为李增枝几句话就这么轻易揭过。
“说的是,说的是。”李增枝用手擦了一把额头上的细汗,满脸愧色的汗颜道,“其实代王朱桂与家兄自小就是好友,感情还算过得去。后来代王远到山西赴藩后,才渐渐失去了联系。直到数月前太祖高皇帝驾崩后,代王朱桂才又突然与家兄有了联系,并希望家兄能将京城里的一些事情告知于他。毕竟是昔日好友,且此事只是小菜一碟无甚紧要的,家兄不好推诿,只得应承了下来。两个前,家兄将世子与郡王爷来京的消息告知于代王之后,代王突然加紧了与家兄之间的联系,并派了数名代王府中人赴京。自此之后,事情开始发生了巨大变化。”
说到此处,李增枝一边端起桌案上的茶水喝了一口,一边用眼角余光观察着徐辉祖和朱高煦两人的神情变化,只是察言观色的结果让他大感意外。不论是徐辉祖还是朱高煦,脸上神情始终保持不变,就连身体动作都没变化过,心里头不禁飘飘乎的没了底气。
“后来代王朱桂寻求家兄帮助,希望家兄能安排代王府中驻扎在京城的人马,说是有东西要交与郡王爷。家兄信以为真,特意找人查探了一下郡王爷每日往返国子监与中山王府的路线,然后将其告知了代王。只是家兄万万没想到,代王朱桂完全欺骗了他,不仅派人意欲刺杀郡王爷,还派人要刺杀家兄,试图毁尸灭迹,消除后患。幸得家兄吉人自有天相,下官及时赶到,将家兄从那般恶徒手中抢了回来。”
“后来家兄得知郡王爷同他一样均遇刺,心中不禁大为后悔,深觉对不起郡王爷,同时亦更加恨透了代王。那日在太医院中所说之言,只不过是家兄遇刺之后,心神不宁,头脑紊乱才会毫无顾忌的胡言乱语,以致使郡王爷和燕王府家将对家兄产生了极大的误会,家兄实是百口莫辩。后来的事情,国公爷和郡王爷应该都是知道的了。”
李增枝几乎是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诉道,那模样当真是像极了后世犯下大错的世人到教堂里头向神父忏悔一般。所不同的是一个满口谎话连篇,一个无比虔诚。说的难听些,便是一个是被动的,一个是主动的。虽只一字之差,内涵却迥然不同。
对于李增枝的言辞和反应,徐辉祖一直冷眼旁观,心中嗤之以鼻,表面上却一直波澜不惊。关于李景隆与代王朱桂之间的关系,皇帝早就将具体详情告诉过他,因此李增枝一开口,他就知道李增枝在说谎。只不过徐辉祖并不打算说破,因为他已十分确定李增枝这次特意来中山王府究竟有什么目的了:竟是和自己一样,意欲把代王朱桂推到朱高煦的对立面,然后再稳坐如山的坐收渔利。只不过李增枝还多了个目的,他想把李景隆和朱高煦之间的矛盾借机转移,从而消化于无形。
如今的李景隆在徐辉祖看来,只不过是一个死人而已,关于李景隆和朱高煦之间的恩怨,他根本没心思去理睬。倒是对李增枝的计划产生了一定的兴趣,若是有必要,徐辉祖甚至已经做好了推波助澜帮他一把的打算。
“你说的这些,徐某早已知晓,李都督还是早些将来此的目的说一说吧。”徐辉祖轻轻扫了朱高煦一眼,尔后紧盯着李增枝意味深长的说道。
“国公爷的意思是……”这回李增枝是彻底被弄糊涂了,徐辉祖突然说的这句话让他足足发呆了半天才回过神来。
徐辉祖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李增枝的脑海里挥之不去。自己方才所叙说的一切明明都是今天临时编造的谎言,根本没人知道,但徐辉祖却这么干脆利落的回答了一句“我早已知道”,显然徐辉祖和自己一样也在撒谎。
那么徐辉祖这么做的理由和动机是什么?李增枝抽丝剥茧的将事情分析一遍后,一脸狐疑之色的望着徐辉祖,脑中留下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代王朱桂忘恩负义,司马昭之心更是路人皆知。家兄咽不下昔日被好友利用和无情背叛的恶气,因而特意派下官前来,希望能与郡王殿下结成同盟,联手抵制代王朱桂的狼子野心。”李增枝义愤填膺的振振有词道,仿佛他自己是一个多么光明磊落的正义之士一般。
“高煦以为呢?”徐辉祖并没有立即表态,而是不动声色的向朱高煦问道。
“一家之言不足采信。还需等我验证一切之后再做决定。”朱高煦的目光在徐辉祖和李增枝之间不断来回扫视,沉吟片刻之后才缓缓说道。
“嗯,也好。既然如此,那徐某就不挽留李都督了,过几日,徐某会将考虑的结果亲口告知贵府。”徐辉祖嘴里回答着,心里却不得不感叹,朱高煦年纪虽小,脾气火爆,关键时刻却懂得一些阴谋诡计,比一般同龄孩子起码要厉害上无数倍,单单这个心机城府,就比寻常人要隐藏的深的多。
朱高煦会不会相信李增枝所编造的谎言?谁也不知道。
或许会信,或许不信,或许还在这两者之间徘徊。
“事到如今,看来自己还真的有必要推波逐浪帮他一把了。”待李增枝告辞之后,徐辉祖从椅子上站起,走到院落边的走廊上,看着天空漂浮的云朵云卷云舒,脑中思绪翩飞,嘴里默默的自言自语道。
“高煦,李增枝所言虽然虚虚实实不定,但从中我们至少可以了解到一点:如今的曹国公已经打算将矛头转向了远在山西大同的代王朱桂。从舅父调查取证的情况来看,李增枝所言大抵属实。当日及之后派来暗杀于你的确实是你皇叔代王朱桂。只是一直苦于没有证据,无法向皇帝告发。所以舅父以为,你不妨先与李景隆先联手试试,反正损失不了什么。而若是成功的话,那就是大事一件。”徐辉祖一边挑着言辞劝解,小心谨慎的避免自己的目的在无意中被暴露出来,同时亦向朱高煦分析了其中利害和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