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到了九月八日,刘瑾请遍了朝中大臣参加他兄长的葬礼,李东阳还没有看见平叛大军的影子,虽然他暗中知会了不少大臣,让他们不要去,他却不能告诉他们真正的原因,那些大臣慑于刘瑾的权势,既不答应不去参加,又没有说一定要去参加,这让他十分着急。他本想孤独一掷,在朝堂指出刘瑾谋朝篡位,却又没有证据,不但不会令人相信,反而还会象刘阁老、谢迁一样,遭到皇帝的贬摘,甚至是为此丧命。其实,这些他都不惧怕,怕的是自己付出了代价,刘瑾却还屹立不倒,在朝中继续害人,那就太得不偿失了。正在他万分为难之际,王之风、顾盼盼和小倩终于赶回来了。
“王大人,你终于回来了,朝廷中的大臣都被刘瑾请遍了,老夫去劝他们不要赴约,没有一个人肯正面回应,老夫正着急呢。”李东阳顾不得礼节,也没有让坐,开门见山地说。
“李阁老请放心,平叛大军即日便抵京师,量来他刘瑾也会忌惮三分。”王之风道。
“即日是哪一日?九月十日之前能回来么?”李东阳不放心地问。
王之风还没有看见过李东阳如此失态过,他微笑道:“能,也不能。”
“王大人,你这是什么意思?这可不是儿戏呀?”李东阳更加焦急。
小倩和顾盼盼都忍不住想笑,李东阳也不管那么多,紧盯着王之风。
“大军在九月十日是一定赶不回来的,二十万大军行军不可能象小股人马那样快。不过,先头队伍两万精锐,定能在九月十日前驻扎在京城外。”王之风说。
李东阳总算松了一口气,请王之风他们坐下说话,并叫家人上了茶。
王之风又道:“我已叫张公公递上了奏折,要求九月十日这天向皇上献俘……”
李东阳道:“张永同意合作吗?”
王之风点头道:“同意了。”
“他随先头队伍赶回来么?”
“不会。杨大人留守边关,二十万大军还要张公公节制,他不会随先头队伍赶回来。”
李东阳搞不懂了,问道:“那你们还要在九月十日献俘?”
王之风说:“九月十日献俘,这只是一个缓兵之计。不单是张公公赶不回来,刘瑾也不会同意九月十日献俘的。这只是告诉刘瑾知道,二十万平叛大军在九月十日将抵达京师,让他不要轻举妄动。”
“原来如此,大军到底什么时候能到?”
王之风道:“我估计可能在九月十三、十四两天吧。李阁老这两日,不妨四处散布平叛大军即将班师回朝的消息,在朝堂上也故意把话题朝上面引,迫使刘瑾忌惮。下官则要监视顾家城和锦衣卫的动静,以防他们狗急跳墙。”
李东阳紧紧抓住王之风的手说:“王大人,难得你年纪轻轻的就如此深明大义,不计个人得失,待刘瑾这奸贼事了,老夫一定奏请圣上,为你讨封。”
王之风志不在此,也就没有把这事看得过重,听了李东阳的话,只是微微一笑,道:“多谢李阁老。”
张永的献俘奏折也在王之风抵京的同一天到达京城,很快送达内阁,内阁大学士焦芳偷偷将奏折压下,匆匆找到刘瑾,刘瑾看后大惊。当天下午,刘瑾、新提拨为文华大学士的顾家城、锦衣指挥杨玉、石文义、吏部尚书张彩、内阁大学士刘宇、刘瑾的妹夫礼部司务孙聪等人,聚集在焦芳府上。刘瑾将张永的奏折拿出来让大家过目后,问道:“各位有何良策?”
杨玉是王之风任锦衣同知时的另一个同知,在顾家城提拨后,被刘瑾提拨起来任锦衣卫指挥的,他为了向刘瑾表功,首先道:“主公,干脆由下官派人去把那不懂事的张永结果了,免得他碍事。”
石文义也附和道:“是啊,主公,就让锦衣卫来办这件事吧?”石文义是在王之风被朝廷通缉后,提拨的锦衣卫同知,他这样说,既是在向刘瑾尽忠,又是在维护顶头上司杨玉。
两个锦衣卫官员说话了,刘瑾问顾家城:“顾大人,你的想法呢?”
顾家城道:“暗杀张永是不可能的,他手上有二十万大军,再高明的杀手,再有效的杀招,都难越过二十万大军的人头,所以,杀张永是不可行的。”
刘瑾等人暗自点头。
顾家城又道:“不过,不能杀他,却可以想办法阻止他进京。待主公拿下朝廷一帮大臣后,区区一个张永也就不足为虑了。”
“主公,顾大人的主意不错,不妨试试。”孙聪虽然是刘瑾的妹夫,在如此重大的场合,却也只能将刘瑾称为“主公”了。
刘瑾问:“各位以为如何?”
“全凭主公决断。”张彩的马屁拍得很响亮,只要是你说的,无论对错,我张彩都会全力以赴。
内阁大学士焦芳和刘宇却一直没有作声,刘瑾只得问道:“焦大人、刘大人,你们以为如何?”
刘宇说:“在目前,只有阻止张永入京一途了,不过,怎样阻止,怎样才能阻得住,下官还没有想好。”
“焦大人,你呢?”刘瑾再次点了焦芳。
焦芳道:“其实要阻止张永进京不是难事,难的是怕朝廷文武百官听到张永和平叛大军回京的消息后,不再惧怕主公,而拒绝参加葬礼。这样一来,主公的计划仍然会全盘落空。”
“不错。”刘瑾赞赏道,“焦大人,你先说说,应该怎样才能阻止张永入京?”
“非常简单。”焦芳说,“假造圣旨,就说皇帝身体不适,不能激动,让张永缓些时候再入京献俘。反正都到了关键时候,也不怕用些非常手段,更不怕事后有人来查。”
“对呀,此计甚妙。焦大人就是高明,将来一定是首辅大臣。”刘宇抚掌叫道。
作者题外话:祝读者朋友天天开心,万事如意,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