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明回到大兴农场。见到连长,不,现在叫五分场场长,李思明激动地拉着他的手说:“亲人啊,我可找到组织了!”然后跑回宿舍,留下陈场长模不着头脑愣在原地。
“阿明,你回来了,大帅说你又‘进去’了?”张华一看到笑着说道。
“阿明,别听他胡说,你不过是故地重游罢了!”大帅也开玩笑道。
“你们瞎说什么啊,我要是劳改了,还有军车管送管回吗?”
“那可说不定,我听说重刑犯,特别是祸国殃民的那一种,是用军车接送的,看来李思明同志是提前一步享受过了。”猴子反驳道。
“小子,你找打是吧!”李思明向猴子扑去,猴子早就跑到了门外。
“我说你们怎么这么优闲?眼下就要春播了!”李思明问道。
“别提了,现在谁还有劲头搞生产。现在大家都在想办法回城,我可听说了,现在国家的知青政策就要变了,有的地方单位里优先招知青,有的地方允许提前退休让知青子女顶替。还有人干脆撂挑子不干了,自己跑回去了。能走后门的都挖空心思走,现在场部办公室里每天都排着队等着批准呢。场部领导天天都躲着,跟知青玩捉迷藏。”张华向来消息灵通。
李思明知道他说得都是事实,“上山下乡”在1978年这一年已经走到了尽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公开批评,一些知青遇到的不公平待遇得到披露。有人说,我们花了三百亿,买了三个不满意:知青不满意,家长不满意,农民也不满意。有的人开始采取各种方法离开边疆,有的吞食金属,冒充患了癌症,办了“病退”;有的转插农村,搞“曲线返城”;有的以死相胁,搞“核讹诈”。在这一年的年底,从云南省开始,发生了知青大返城的浪潮。
李思明和徐大帅等人却等不到这一天,因为这年的大学春季三月下旬开学。77年恢复高考的第一年,成绩并不向后世一样直接公布,只是在78年这年春天为考上的考生发录取书。早在去年12月底考完,就有人急不可耐的到处打听录取消息。这年头,考上大学离开边疆离开农村,无疑是最好的一种返城方式,经过文革十年,各行各业都出现了人才“青黄不接”现象,考上了大学,无疑前途无量。知青一有空就往场部跑,因为那里收到信件再往下送的话,要等上两天时间。邮递员和他绿色的自行车是当时中国最受人欢迎的。有人时不时时站在通往团部路口,一看到邮递员的身影,立刻回来通报,颇有儿童团站岗放哨之风。
就在知青们翘首以待烦躁不安的时候,改变知青命运的一封装着录取通知书的挂号信来了,信件的主人是一名哈尔滨知青,他考上了哈工大,收到信,他欣喜若狂,整天笑不拢嘴。旁人也都表示祝贺,心里却都在期盼着自己也能收到。李思明能够想像他的惊喜,人们常说十年寒窗,而知青却是十年磨难,终究修成了正果。
陆续有人收到了录取通知书,知青自己买来爆竹庆贺,成天噼哩吧啦地想个不停。徐大帅考上了北大经管系,他的准对象徐丽则考上了北大新闻系,曾智和猴子则分别考上海当地的大学,张华是几人中成绩最差的,也考上北京商学院的机械系,能考上大学,对张华来说已经是天大的喜讯了,晚上睡觉还乐醒了。
整个连队居然考上了50多人,相对低得可怜的录取率,这个结果无疑是令人吃惊的。但更令人吃惊的是,李思明居然迟迟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这让他郁闷不已。有道是:教会了徒弟,饿死师傅。这学生都考上了,自己这个师傅居然落榜了,这真是天大的笑话。虽然自己并不希罕什么文凭,但李思明也是一个要面子的人,哎,真是老天无眼啊。
不过接下来的消息,让所有的人为他高兴。黑龙江省教育厅的一位负责招生考试的同志,亲自送来录取通知书,原因是李思明理科分数排名黑龙江考区第一名,据他说,批阅高考试卷时,他的试卷曾被当作标准答案使用,被批卷老师反复研究,原因是李思明答的太好了,许多题给出了多种解法。
李思明真想揍他一顿,害得自己丢面子,不过看在别人风尘仆仆的样子,请人家好好的吃了一顿饭。
有了录取通知书的知青,去场部办理返城手续,趾高气扬牛气烘烘的,在一旁盼着场部领导网开一面的知青面前显摆,巴不得别人知道。
“徐丽怎么也考北大?你们是不是商量好的?”李思明最喜欢做的事之一,就是拿徐大帅开心。
“巧合,纯属巧合!”徐大帅不承认。
“不是吧,我昨天还看到有一男一女商量一起办手续,去北京呢!”李思明不信。
“大家都是兵团战友嘛,属于同一个阶级的同志。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那怎么不找我,我也是阶级同志啊。”
‘这就是你自己的原因了,李思明同志,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党保持优良作风的法宝,看来你要多自我批评!”
“好吧,我现在去找徐丽,碰巧我昨天收到有人要我转交的一封信,字迹好像是女同志写的。请她帮我看看这是不是要自我批评一下?”
“什么,好你个李思明,快还给我。”徐大帅立刻扑上来要抢走李思明手中的一封信。徐大帅高大英俊,风度翩翩,挺受群众特别是女知青欢迎,不过在连队里,大家都知道他跟徐丽现在是恋爱关系,倒是有不少别的连队的女知青给他写信,以表达爱慕之意。
考上大学的人都在收拾行李,李思明也不例外。他们当中最早有1968年来的知青,这次真得要和这个地方说再见,还真有点依依不舍。
他们带着敢为天下先的激情而来,今天他们要带着满身疲惫和对新生活的渴望离开。
他们埋头苦干日晒雨淋,将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用青春和汗水浇灌着这块黑土地。
他们怀着最朴素最纯真的理想而来,用自己的稚女敕的双手开垦这片处女地,让荒芜的大地成为边疆的江南。
他们伴着东方红的歌声而来,在边疆奏响时代的主旋律。如今他们回到喧嚣的都市,另一段时代的旋律,等着他们去演奏。
他们长大了,成熟了,岁月悄悄地在他们曾经年轻的脸庞刻上沧桑。他们累了,困了,曾经的誓言早已随风而去。岁月就像老照片,在不同的年代将时间定格,成为永恒的记忆。他们就像走失的孩子,为了远方的风景,一路艰难地走来,终于迷失了方向,如今他们终于找到回家的路,而逝去的青春却再也找不到了。
有的人义无反顾地离开了,就像来时一样誓不回头。有的人悄悄抹干两行清泪,带着惆怅悄悄离去,正如悄悄的来到。有的人带着忧伤而去,拍去身上的尘埃,留下遗憾和悔恨。
吃过苦、受过累、淌过汗、流过泪,这是共和国整整一代人年青岁月的写照。
1978年的3月,是个离别的季节。最后一次下地干活,最后一次将机器擦的发亮,最后一次走过那片高高的白桦林,然后拥抱,握手,挥泪告别,踏上了回家的路。
李思明一个人来到那片白桦林,他曾经无数次在此流连忘返,如今就要走了,和宁卫东告别吧。
宁卫东静静地躺在白桦林深处,面朝北京的方向躺着,他的坟荒草丛生,那棵李思明亲手种下的雪松如今已婷婷玉立,倔强地在白桦林中努力向上生长着。
“卫东,我亲爱的战友,这两天许多人都要走了,永远不会回来的。你知道吗?我们有很多人考上大学了,如果你还活着,你应该也会考上的,对吧?你一向爱学习。大家都走了,没人来看你了,就留下你一个人,你一定很寂寞吧。你放心,咱是哥们,我一定会回来的,将来我要有钱了,就将咱们大兴所有牺牲的战友,全部移到这里和你坐伴,然后修一个大纪念碑,比**广场上的还要高还要壮观,你站在上面一定可以看到**,可以看到北京大学,我发誓!
卫东,你一定哭了,你要记得你比我岁数大,不能在我面前哭哦。我不骗你,我将来会有很多很多钱,一百辈子都花不完,我会专门为你修一个别墅,最气派的那一种。你别不信,现在时代变了,我们当年满怀激情而来,在这里受苦流汗,不管为了什么,我们无愧于青春岁月。现在我们离开了,带着希望离开,也带着你的希望离开,有好盼头在等着我们。
你一定不舍得我走吧,以前你就喜欢和我说话,喜欢听我唱歌。我也很留恋这里,这里的一草一木,我想我这一辈子恐怕都不会忘记吧。但我必须走,还有很多事情需要我去做,我保证那是一个大场面,属于我的大场面。我亲爱的战友,请你祝福我吧!再见吧!”
这几天都有人离开,每次都是一个人间悲喜剧,他们曾经痛恨的这片土地,如今承受着太多的依恋。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早晨,李思明和徐大帅等人也要离开了。
“思明呐,到了学校要好好学,将来毕业了要好好干。”连长和指导员带着哀伤的心情说道。和这些知青相处这么多年,早就将他们看作自己的孩子,如今他们要走了,怎能不叫他们伤感呢?
“连长、指导员,我会回来的。”李思明说道。
“说什么傻话。你在这里受的苦比别人都要多,现在终于熬出头了,一定要好好干,别给我们大兴丢脸!”指导员说道。
李思明爬上了汽车,远远地喊道:“我会回来的!”
“塞北的狂风,吹硬了我们的筋骨……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五七道路多么宽广。我们革命的知识青年,在火热的斗争中百炼成钢……”徐大帅和张华等人不约而同的冲着连部的方向吼着,唱着唱着泪流满面。
歌声在北疆广阔的平原上,传出老远,终于不见,唯有那七星河冰雪初融的急流,一路向东奔腾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