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一十四年,贼兵围开封不克,丢下大量尸骨兵仗往南败走……朝廷邸报上的这则消息看起来振奋,似乎又有些不尽不实。
坊间流传的说法是,奉天倡义大元帅久攻开封不下,弃城移师南下,连克数州县,杀官夺印,自行委官任吏,并开仓放赈,一时间民情沸腾,流民丐儿饥者欢喜疯了,合义兵一处尽屠富户豪绅,得私产无数,军民悉数瓜分。
得了消息的孟积珍象挨了一闷棍,富户豪绅不分良莠,除稗草般一齐拔了,那么自己花费不菲的财产换来的这块“义士”牌还管个屁用?这一记挨的冤,偏偏还是自己把脑袋凑上去的。
“不讲信用的贼子喂不熟的白眼狼”孟积珍来回跺脚,将贼寇们一顿臭骂,等气平了,他才恍然明白,闯贼和他手下那帮亡命之徒,都是穷苦出身,在他们眼里,谁是要护持的庄稼,谁又是要拔除的田间稗草,起事时起就已分明。他们不是绿林好汉,丢几个钱就可以买命,他们是江洋大盗,谋了财还要害命,连皮带骨的吞。
想通这一点,孟积珍又坐不住了,忙叫了两个儿子来商议。
“就要岁考了,你们弟兄两个本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可如今事态紧急,爹只懂得聚财,旁事不通,你们书读的多,主意还得你们来拿。”
孟积珍说着话,拿出邸报给他们看:“反贼就在黄河边上晃,两下里只隔了一条河,爹心里晃晃悠悠着不了地呀”
孟雅春问:“爹上回不是得了个义士金符?”
“不管用,那厮黑了心肝,一进城就拿好东西好言语哄着那些穷棍,拿刀子斧头对着大户,稍有家财的都叫他们害了,弄得人财两空。万一他们来了,放的过咱们家么?弄不好要倾了巢打了蛋哪”
孟家兄弟互望一眼,脸色渐渐凝重。
“要避贼害,办法是有,只是要办下来却有些难……”孟雅春面带难色,缓缓道。
孟积珍眼睛一亮:“爹晓得你鬼点子多,快说来听听”
“这第一策么,咱合家老少移往京师去,托天子之庇。”
孟积珍模着颌下短髭,一脸痛苦的思忖。
人道他风陵渡首富,富在何处?不过是千亩良田和一所豪阔庄院罢了,其余皆是浮财,易得又易失,大家一窝蜂往京城跑,那里的奸商必定哄抬物件,失了根基的一家人能过的几天好日子?若能卷起地皮携着跑路,他老早就动身了。
孟积珍叹一声,摇头道:“且说下一个。”
“儿子也想过这法子不妥,迁徙大事,费精神不说,如今道路不靖,恐财物招灾。再则局势不明,万一贼势愈炽,慢说我等黎庶,天子亦难保身。还有一个法子……只怕爹不情愿。”孟雅春深知父亲秉性,话说得吞吞咽咽。
“你还没说,咋知道爹不情愿了?”
孟雅春涩涩一笑:“这主意极馊,连我自个儿都闻见馊味儿了……实说了吧,就是咱家散尽余财,一来博个真正的善名,二来家道与常人无异,贼来亦无妨了。”
孟积珍两眼一翻,果断地拒绝。
万一贼败了呢,岂不白白做了冤大头?富奢惯了的人陡然陷入贫寒,无异于天上坠入人间,那日子想都不敢想。
“果然馊得紧,拿老子开涮是不?”孟积珍瞪眼道:“还有没有实在点的?”
孟雅春苦笑:“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我又不是神仙……不过呢,我这里好像还有个主意,不过更馊。”
“说来听听。”孟积珍再次振作精神,只要不叫他散财,管他馊不馊呢
孟雅春长长吸一口气,慢慢吐出惊天动地的两个字:“投贼”
孟积珍如闻惊雷,几乎从椅子上跳起来:“你,你说啥?”旁边一直沉默不语的孟宜春也惊得张了张嘴,怔怔地望过来。
“爹您想想看,咱要是反了,闯贼若来,咱以同道之名并入他麾下,危难可立免,还可保家财不失,岂不两便?”
孟宜春呆了,他与弟弟是双生,血脉较之寻常弟兄更浓,从小一起长大少有分离,他以为自己很了解这个弟弟的,此刻才发现自己是大错特错。弟弟雅春举重若轻,侃侃而谈,言及生死大事面不改色,让他有一瞬间的陌生感。
“不错,不消折财,亦可免贼害,的确两便。那朝廷这边呢?你当朝廷是虚的,官府是死的?”孟宜春缓过神之后就开始反驳。
孟雅春苦笑:“要三面光溜,神仙亲临也难办到。”
“那你为啥不站在官府这边?这也是两面光吧?”
“如今是贼势大过官势,闯贼步步进逼,官兵节节败退,从前是官剿匪,而今是匪剿官。”
孟宜春听得心头火起:“亏你还是大明生员,读了满肚子圣贤书,怎的说出这等狂悖之言?邪不侵正,闯贼必败,爹休听他胡言”
孟积珍耳朵里听着兄弟俩争辩,心里想一锅滚水在煎。
若听幼子之言,贼若败了,孟家可就万劫不复。
若听长子之言,官府败了,孟家一样难免被贼囫囵吞了。
说来说去,不就是一个朱胜还是李胜的事儿吗?
孟积珍突然眉心一舒,猛一拍桌案:“都别争了,爹有主意了”
兄弟俩一齐吃惊的望他,孟积珍在儿子们的注视下,郑重地道:“明儿我去集上找胡半仙去,卜一卜”
求推荐票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