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九章虎狼之师
罗斯福总统还未去世时认为,华夏这个太平洋战场上的主要盟友,可以作为保卫世界和平的“四警察”(与美、苏、英一起)人选之一。
然而,罗斯福总统做梦也没有想到,坚果国与之结盟的竟是一个贪污**、丧失民心的政府,任凭坚果国投入大量的金钱和武器都无济于事。
从抗战初期到现在,国会内有一个阵容强大的华夏院外集团,他们视蒋介石及其受坚果国教育的蒋夫人为“自由华夏”的伟大领袖。
亨利卢斯,这位有影响的新闻界大亨、《生活》和《时代》两份杂志的发行人,在1945年把蒋J石的头像作封面人物的次数,比任何一位世界领袖都要多。
可以想象,这些为国民政府摇旗呐喊的坚果国人士,或多或少的能在坚果国援华资金中分取一杯羹。蒋夫人、宋子文等外交人士对国会议员们的公关手段,可谓玩的是炉火纯青。
但现在一切都改变了,《生活》和《时代》两份杂志的撰稿记者TH怀特,从华夏回来后写的题为《华夏爆出惊雷》一书,立即成为了今年的热门畅销书。
怀特亲眼目睹了1943年发生在河南的大饥荒,这使他坚信蒋家王朝是注定要失败的。蒋家J石政府既没能抗击住出云国人,又无法解决国内贫穷和**这两个糟糕的问题。
怀特在书中写道:“如果我是一个河南农民,我也会像他们一样在一年后投奔出云国人,并帮助出云国人击败自己的华夏军队;我也会像他们一样在内战中,投向战无不胜的GCD人一边。”
他让坚果国人民知道了,有一个叫M的人,率领他的10万军队,进行了一次传奇式的“长征”,幸存者最终到达华夏西北部的陕西省。
从那里开始,他们与出云国展开了游击战,并在战斗中建立了一支以农民为主体的大部队。到1945年出云国投降时,GCD已经有了一支百万人的大军,占领了1/4的华夏,管理着几乎1亿华夏人口。
毫无疑问,怀特放出的这颗“惊雷”让坚果国朝野震动。再加上马歇尔特使调停的基本失败,让白宫的对华政策摇摆不定。
就像罗斯福总统在二战初期对国内孤立主义盛行的无奈一样,现在的杜鲁门总统对火锅主义的蔓延也束手无策。
尽管坚果国对苏联采取一种咄咄逼人的态势,然而由共和党人控制的国会却打算削减军费,并且无人知道如何凭借核垄断地位赢得外交优势。坚果国公众对来自GCD的威胁,也将信将疑。
杜鲁门总统看着各大报纸立场不一的新闻,深深的皱起了眉头。在他看来华夏GCD不过是一群农民,怎么折腾也折腾不出什么动静来。但苏联却是个巨大的威胁,他们在欧洲部署了77个装甲师,而美、英、法三国加起来仅有11个师。
总统先生甚至怀疑,如果没有原子弹的威慑,那苏军的钢铁洪流很可能会一泄千里,先占领欧洲,然后再征服全世界。
在这里不得不提的是,有两个著名人士影响着总统的对外政策。
一位是前鹰鼻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他在密苏里州富尔敦城发表的那篇“铁幕”演说。把苏联描绘成一个扩张主义国家,彻底改变了雅尔塔条约对苏联的包容态度和政策。他论证,苏联的威胁不仅来自军事扩张,而且来自内部颠覆。
另外一位便是坚果国驻莫斯科代办乔治凯南,他给杜鲁门总统发过一份长达8000字的电报。凯南在电报中声称,苏联不相信在火锅主义世界和资本主义世界之间有和平共处的可能。
并认为,在克里姆林宫对国际事务的神经质观点的深处,是“一种带有马克思主义教条且本能的俄罗斯不安全感,这使得苏联扩张主义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危险、更狡诈”。
这份电报顿时在坚果国政界产生了巨大的反响,白宫、国务院、五角大楼纷纷传阅着这份电报的复印件,它简直成了“坚果国决策者的圣经”。
政界精英的分析与国内人民的呼声,大相径庭。大战刚刚结束,人心思定。国会议员们把坚果**费一降再降,现在已经不足100亿美元了。
没有钱什么事情都干不成,杜鲁门总统陷入了两难之中。
“总统先生,我想华夏的问题并不重要,毕竟那里有国民政府来操心。我们现在应该考虑的是欧洲和中东。”国务卿放下了手中的报纸,淡淡的说道。
杜鲁门总统点了点头,摘下眼镜,捏了捏他的鼻梁,说道:“是的,正如你所说……我们现在的注意力应该放在欧洲和中东。欧洲那边还好……毕竟有盟友们在配合,但伊朗的问题却刻不容缓。我想……我们是该想想办法了。”
伊朗问题是西方国家最关心的问题!起初,鹰鼻国比坚果国更担心战后苏联是否会结束它对伊朗北部的占领。
当苏联拒绝在战后6个月内撤走军队时(这是1943年《英俄伊朗协定》确定的),杜鲁门政府于今年2月,敦促伊朗首相抵御向该地区继续推进的苏军。这件事标志着坚果国政策的一个根本性转变。表明了“地缘政治深刻转变的开始,坚果国第一次被迅速地推向了东地中海和近东的英苏对抗的中心”。
不过接下来的几个月里,鹰鼻国政府迫于财政压力,下令撤回鹰鼻国在伊朗的驻军。现在伊朗仅有6000多名美军批着联合国维和部队的外衣,独自对抗着六十多万苏联红军。
杜鲁门总统当然想增加驻军的人数,但考虑到阿拉伯人民的反应,以及军费的压力,让这个愿望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
听总统先生提到了伊朗问题,国务卿神情凝重的说道:“总统先生,这的确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尽管这段时间……巴列维国王从我国各大军火商那里,采购了大批的武器装备,但这并不足以能对抗苏联在土库曼斯坦和亚美尼亚的驻军。
军队要形成战斗力,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来训练,而且伊朗局势非常的糟糕,我甚至怀疑那些军人忠于教会,要比忠于巴列维国王多得多。”
这个情况杜鲁门总统当然明白,再想到自己现在的窘境,立即站了起来,痛心疾首的说道:“这帮国会议员对我们面临的挑战全然不知,我必须要向他们解释清楚……苏联在伊朗北部施加的压力,已经把巴尔干半岛变成了稍有裂缝就可能使三大洲都将面对苏联渗透的一个地方。
就像一筐苹果,一个烂了就使整筐烂掉一样,伊朗一垮,就会影响到中东所有的地区。这种影响还会遍及到非洲,通过小亚细亚影响埃及,通过意大利和法国影响欧洲,而这两个国家已经受到了西欧最强大的两个国内**的威胁!”
看着总统先生激动的样子,国务卿无奈的摇了摇头。因为他知道国会是不会再增加一美分的军费预算,不会同意坚果国到一个与自己不相关的国家驻军,更不会同意坚果国冒着战争的危险在那里与苏军对抗。
就在他想劝又不知道怎么劝的时候,办公室人员汇报,中央情报组的杜勒斯先生求见。
毫无疑问,杜勒斯是不会被总统先生拒之门外的。他还未跟杜鲁门总统和伯恩斯国务卿打招呼,就听到了杜鲁门总统的诉苦:“杜勒斯……我的朋友,真希望你能给我带来点好消息。要知道这段时间真是太糟糕了,竟然没有一件让我高兴的事。”
杜勒斯当然知道怎么回事,随着怀特那本《华夏爆出惊雷》的发行,全美到处举行着抗议游行。纷纷抗议白宫用纳税人的钱,去援助那个**不堪、毫无人权的国民政府。并怀疑援助法案的通过有黑幕交易,强烈要求司法部对国会的一些议员进行调查。
“总统先生,如果您是因为华夏的事情而烦恼……那我只能说抱歉。您知道的,我曾经在华夏呆过一段时间。在我看来……那里的情况与怀特所写的并没有两样。”杜勒斯想了想,还是坦率的说道。
杜鲁门总统点了点头,示意杜勒斯坐下后,苦笑道:“杜勒斯,你真的很不讨人喜欢。不过我承认……说真话是一个好习惯。”
在杜鲁门总统看来,国会议员与华夏政府之间黑幕交易的问题根深蒂固,甚至可以追溯到罗斯福总统时期。政府现在执行的援华法案,大多是罗斯福总统在任时签订的。所以这些丑闻对自己这届政府,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伯恩斯国务卿随即说道:“总统先生并不是在为华夏的问题担忧,而是为伊朗的局势伤脑筋。”
杜勒斯坐了下来,点头笑道:“哦……总统先生,既然这样,那我还真给您带来了一个好消息。我们的小朋友已经搞定了苏联政府,他们已经允许维和部队在阿什哈巴德设立基地。值得一提的是……他还超额完成了任务,让苏联同意他在阿什哈巴德建立一个联合国地震预测研究所。”
这的确是一个好消息,等后勤基地和地震研究所成立,那坚果国情报人员就可以打着联合国官员的幌子,名正言顺的进入土库曼斯坦,就近监视苏军在伊朗边境的行动,获取苏联其他方面的情报。
但情报毕竟是情报,对杜鲁门总统现在所面临的危机,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但他还是笑着赞道:“杜勒斯,这真是个好消息,干的漂亮……我的朋友。”
“感谢您的夸奖……总统先生,我想这是我应该做的。对了……刚才您为什么那么激动啊?伊朗的局势怎么了……据我所知那里并没有发生什么事情啊!”
杜鲁门总统指着地图,严肃的说道:“是的……伊朗国内现在算是风平浪静,但伊朗的邻居却令人非常担忧。这里……对……就是这里,他们驻扎了大约二十五万人的军队!这里……驻扎了三十多万的装甲部队。真不知道他们怎么能养得起这么多的军人,难道他们都不需要工作吗?”
杜勒斯明白了过来,凝重的点了点头,叹道:“是啊……他们简直就是穷兵黩武,真不知道他们想干什么,难道他们想征服整个地球吗?”
“这一点我也想知道!不管怎么样……我们现在面临着一个比纳粹还强大的对手,在欧洲……他们的兵力是我们的七倍!在中东……是我们的一百倍!”杜鲁门总统立即严肃的说道。
杜勒斯当然知道西方国家和苏联的军力比,他更知道坚果国等西方国家根本就不可能像苏联那样大规模的扩军。便庆幸道:“总统先生,这的确是个令人担忧的事情。不过还好……我们有原子弹,否则我们现在的处境将更加危险。”
不提原子弹还好,一提原子弹杜鲁门总统就更担心了。自得知坚果国原子弹研制成功的那天起,杜鲁门便提心吊胆的认为,苏联研制出原子弹之日,很可能就是苏联与资本主义国家开战之时。更何况还有一颗原子弹,至今还不知道它有没有爆炸,是不是颗遗失的哑弹。
“杜勒斯,对于苏联这么庞大的国家来说……原子弹仅能作为威慑,不管什么战争都得需要士兵来参加,而且我们不确定苏联什么时候能掌握核武器。所以我们必须要早作打算,必须遏制住他们的扩张。”伯恩斯国务卿立即解释道。
“总统先生、国务卿先生,那我们又能做什么呢?我们的盟友已经撤离了伊朗,难道我们就用那6000人去对付苏联近70万的大军吗?”杜勒斯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便焦急的问道。
杜鲁门总统无力的坐了下来,悻悻道:“是啊……这就是我现在所面临的困境,没有足够的军费……就不能组织起大量的军队。没有大量的军队……那我们就不能与苏军抗衡。总而言之……我们已经落到下风了!”
杜勒斯把今天的情报简报从公文包里抽了出来,正准备放到总统的办公桌上。可能是听到总统的担忧,手脚有点慌张。李浩发来一份的电报,随着简报掉到他的脚下。杜勒斯一边口喊抱歉,一边低头把电报捡了起来。
这份电报的内容很简单,李老板怕买卖战俘的事情将来被抖出来。便半真半假的称,他接受“谨国战俘营救组织”的请求,作为中间人在人道主义的立场上,向苏联政府提出赎回德军战俘。赎金的来源,当然是来自世界各地谨国人的捐款了。
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杜勒斯当然没有放在心上。看了一眼后,便将这份电报扔在一边,没想到阴差阳错的被塞进了公文包,现在又随着简报再次出现在他的眼前。
研究过“蝙蝠背着燃烧弹袭击东京可能性”的杜勒斯,突然眼前一亮,惊叫道:“有了!我们有军队了!”
“什么?杜勒斯……你怎么了?有什么军队啊?”伯恩斯见杜勒斯夸张的举动,连忙问道。
杜勒斯反应过来,把电报交到一样疑惑的总统手上,兴奋的说道:“先生们,我想我们有军队了!苏联在伊朗边境驻扎了70万军队,如果咱们运作得当的话……一分钱都不需要花,就能拥有相当数量的精锐军队与他们对抗。”
杜鲁门总统连忙戴上眼镜,看着李浩的那份电报,颤抖的说道:“没错……真是一支精锐的军队。而且他们与苏联人势不两立,这……这……这的确是个好主意!”
伯恩斯惊呆了,连忙站了起来,走到总统的身后低头看起了电报。
两百多万德军战俘,如果让他们恢复半年,再装备上先进的武器,那无疑就是一支虎狼之师。更重要的是,这些人的武器装备以及后勤给养,都可以由伊朗政府来承担。坚果国不仅不需要花一分钱,而且能从军火销售中取得不菲的利益。
就算伊朗政府养不起这么多人的军队,那也可以让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一起承担。至于那些谨国战俘会不会接受这样的安排,杜鲁门总统一点都不担心。毕竟现在的谨国已经被苏、美、英、法搞的四分五裂,经济崩溃的连饭都吃不上了,他们还有更好的选择吗?
“两百万……两百万,从中精挑细选……肯定能组建起一支六十万人的精锐部队。杜勒斯……你简直就是我的天使,还有我们的小朋友……他也是!”杜鲁门总统越想越有道理,越想越有信心,顿时兴奋的喊了起来。
伯恩斯国务卿也激动的提醒道:“总统先生,我想这件事必须尽快的落实下去。我们一定要小心谨慎,千万不能让苏联人警觉,至少在战俘还未全部进入伊朗境内前。”
杜勒斯点了点头,随即说道:“是啊……要留下几十万人还要不引人注意,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我想……我们必须制定一套完善的计划,把那些战俘想办法给留下来。另外还需要从中挑选一些听话的军官,让他们为我们而服务。”
杜鲁门总统想了想后,指着巴勒斯坦的地图说道:“先生们……这些都不成问题。各位请看……这里可有一位联合国难民组织的大人物,他现在还是联合国驻中东的最高官员。我们可以想办法让他来出面,在伊朗建立一个难民营,收容这些德军战俘。而我们的人就可以在战俘营里,挑选我们所需要的人。”
“嗯……我看行!在解决苏伊士运河堵塞事件中,梅林先生跟我们配合得很默契,我想他会帮助我们的。”伯恩斯国务卿哈哈大笑道。
“先生们,我不得不感谢罗斯福先生,他不仅给我留下了原子弹,而且还给我留下了一个联合国!”杜鲁门看着墙上罗斯福的相片,发自内心的感叹道。
杜勒斯知道他的中央情报组,不一定能主导这么大的行动,但还是不甘心的问道:“总统先生,我们都知道……行动的开始阶段需要严格保密,苏军释放的战俘里,甚至很可能有苏联间谍。所以我认为……这个行动应该由我们中央情报组来主导。”
考虑到德军战俘是中央情报组的维和公司去赎回,而且杜勒斯的担忧也十分有道理,杜鲁门总统立即同意道:“我想这没什么问题,不过行动后期肯定需要大量的军官。我认为应该从五角大楼退役一批军官,加入到你们中央情报组。”
总统的话让杜勒斯一阵狂喜,要知道如果计划能成功,那就意味着中央情报组有了一支直属大军,而且独立于五角大楼、国务院、和国会之外。
还没等杜勒斯说出感谢的话,伯恩斯国务卿便问道:“先生们,这支军队成立后以什么名义驻扎在伊朗呢?这个问题很重要,我们必须现在就要考虑到。”
好不容易才到手的军权杜勒斯哪能放过,想了想后,随即建议道:“总统先生、国务卿先生,我认为他们加入伊朗国籍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伊朗人在伊朗的土地上驻扎,天经地义的谁也说不出话来!有这样的一支军队存在……将有大大利于巴列维国王的统治。再说谨国政府与伊朗政府的关系,一直相处的很不错。我想……伊朗的阿拉伯人是不会反对的。”
杜鲁门总统点了点头,同意了杜勒斯的建议。但他对中央情报组这搞情报的单位,去统帅一支大军还是有点不放心。便笑问道:“杜勒斯,你准备让谁去中东负责这件事?”
这个问题更难不住杜勒斯了,立即胸有成竹的说道:“总统先生,这个人选我想大家都会喜欢。史密斯将军怎么样?他可是担任过艾森豪威尔将军的参谋长,参加制定过二战中北非、和欧洲的所有军事行动。如果连他都不合适……那我真想不出谁更合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