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三大国的国王如今已经对东方家族的所作所为彻底失望,表面上虽不敢反对东方家族使者的安排,暗中却派出使者联系徐三才-是必须放弃国家投降,三国国王还是觉得投降大秦对自身最有保障,终究,以前有着很多榜样,而东方家族对没用的人则从来是放弃。
徐三才此时正率领着大秦军队迅速向西前进,一路上接连经过五个中型国家,但看到大秦的大军,尤其是强大的万青联军都被大秦击败,五个国家明智的选择了投降。他让少部分正规军留下负责接收郡城、整编部队,大军却继续向西急行军。
大秦部队一路急行军,一路兵不血刃,不到十天就来到了东起国的边境。东起国王当即命令投降,徐三才依旧只是留下少量部队收编,倒是见了东起王一面,到底是大国,他还是亲自出面安抚,让东起王安心。
随后,徐三才又率部队一路向西急行军,东兴王派出了国内的大将军同行,一路上原本附属于东起国的数个中型国家直接由那东起国大将军招降。而出了东兴王势力范围后,就进入了东望国的势力范围。
东望王也已经暗中和徐三才联络,并派出使者前往附属的中型国家,结果那些国家都是直接投降,不但未非一兵一卒,也没有浪费丝毫的时间。大秦部队数日后就赶到了东望国,顺利接掌了东望国。
然而,另一个联军大国东盛国却隔着万青国,万青王虽然对东方家族的安排不满,却依旧是决定投靠强大的东方家族。在万青王的眼中,大秦国这次之所以能战胜万青联军完全是一系列偶然的叠加,例如八大神殿的干涉,又例如联军最后的内讧。
万青国在四个超级大国中是最弱的,东方家族这次调动了两个超级大国,大秦国就绝对无法抗衡,更何况还有强大的东方家族,实在万不得已,东方家族还可能与八大神殿合作,大秦国最终还是难逃灭亡,万青王自然不会去投降一个即将被铲除的国家。
不过,万青国现在国内兵力空虚,虽然紧急征兵,但国内动乱不断,民心不稳,让征兵工作进展迟缓,最终也不过组织起四十多万新军,再加上原本剩余的不足二十万部队,一共也不过六十万军队,而且大部分还是缺乏训练的新兵。
万青国却有数十座郡城,每座郡城平均下来不过万余人,根本不足以和大秦部队抗衡。为了等待大楚国和大晋国的接受,万青王只能命令全国郡城封闭,坚持等待两大国的军队到来,否则,当两**队到来,郡城都已经失守,万青王的价值也就所剩无几。
徐三才并未和那些郡城纠缠,反正这些郡城没有多少人马,绝不敢出城袭击大秦部队,他让一部分部队继续迅速西进,前去收编东盛国极其属国;让后续部队将收编重整的部队迅速带来;他则亲自率领三十万精锐部队直扑万青国都。
徐三才早就派遣那些假强盗提前潜入了万青国都,在和三国国王联络上后,他自然也就不会再袭击三国,当即就命令假强盗前往万青国都准备。万青国都保留了十万部队,其中两支精锐,另外八支军团也都是正规军,有这些力量万青王才稍微安心。
在都城的两支精锐部队原本就是禁卫军,如今万青王最担心的是刺客的刺杀,徐三才已经先后刺杀过多名国王和数十位将军,万青王虽然也是战宗,却依旧担心被刺杀,两支精锐军团的一个留在了内城的王宫负责卫戍,另一支精锐军团则作为总预备队负责外城防御。
徐三才已经从通讯设备知道了城内的兵力分布,他确实曾打算入城直接刺杀万青王,但如今一万精锐把守王宫,还有两位战王和一名宫廷法宗,刺杀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干脆就改为直接攻城。
徐三才依旧是潜入了城中,他从城墙爬上去易如反掌,虽然城墙上有士兵守卫,但又如何能看破他的隐藏术。他进入城内立即会合了那一千假强盗,当夜就展开了攻击,将一座城门拿下,引三十万精锐部队入城。
徐三才如此着急一则是为了出乎万青军队的预料之外,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再则也是为了抓紧时间,必须抢在两大国的部队到来前彻底解决万青国。同时面对两个超级大国,大秦必须动用全部力量,不能让领地内有任何不安定因素存在。
万青都城夜间都保留了五千部队把守城门,但徐三才一上来就将负责把守城门的万青将军斩杀,并且身先士卒的冲在最前方。而他的假强盗队伍虽然只有一千人,但修为最低的也是大战师,还有数名盗贼战宗,战斗力远非那些万青士兵可以抵御。
部队进城后,那支万青精锐军团也得到了消息,但得知大秦的大部队已经入城,那支精锐军团竟没有前来救援城门,而是带着另外六支正规军团退守内城,外城很快被大秦部队占领。不过,内城的城墙高筑,倒是难以攻破。
徐三才却也并未让部队强攻,而是让部队就不断以弓箭、包括火箭向内城攻击,消耗敌人的士兵。万青都城的城墙防御工事中当然也包括投石车,他让手下将城墙上的投石车全部拆下,运至内城西门外重新搭建,不断以巨石攻击城门和城墙上的守军。
万青国的富有当然远超普通大国,在军营仓库中也有数十架投石车,还有数百弩车,大秦军队就在城外不断远距离攻击,部队的损失自然降到了最低。而数十架投石车、数百具弩车同时强攻一面城墙,还有数万弓箭手,敌军的损伤自然可想而知。
收编国家的部队经过整编后也迅速被调往西线,而最大的难题却依旧是落在了王有才父亲的肩头,不说收编郡城的政务,他还需要调动大量车辆向这些郡城运输粮食等生活用品,物价的下降才能彻底稳定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