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以我为主
更让林格高兴的是,西克特将军并不完全排斥国家社会党,因为在他心中,没有比废除《凡尔赛条约》、恢复德**队的荣誉和收回德国领土更加重要的事情了,而国家社会党宣传复仇的政治主张正好有利于实现这些目标。
西克特将军是林格的偶像,他在前世就十分好奇和崇拜,什么样的人才能将用纸飞机、纸坦克训练的军队,打造成世界上最优秀的军队,他很早以前就对西克特将军以师礼待之,感情投资已经持续了多年。
一方面他是发自内心敬佩这位老人,可以说,对穿越后的林格影响最大的两个人就是希特勒和西克特将军。
另外,这样做的同时,也给林格带来巨大的好处,林格招募去中国的很多国防军退伍人员,都是由西克特将军引荐的。
更重要的是,西克特将军是名符其实的国防军领袖级人物,现在虽然已经退役了,但他对军官团的影响力仍旧是无以伦比的。
通过西克特将军这座8车道桥梁,林格与很多军官团成员都有了良好的关系,进而在军队系统中建立了良好的口碑。
做到这点并不容易,因为军官团本身虽然松散,没有具体的组织和领导人,但构成其主体的容克贵族却是个非常封闭的社交圈子。
即使他有西克特将军的引荐,想融入其中被大家真心接受也不是简单的事。何况在和这些容克贵族、职业军人的接触中,林格并不愿意充当配角,事实上,通常情况下他都是被大家赞赏和欢迎的人物,这就更加难能可贵了。
林格的成功之处首先在于-以我为本,他明白自己缺乏贵族的礼仪和风度,也没有职业军人的气质和精神,这是阻碍他被军官团接受的一道客观障碍。
但他并没有因此就刻意去模仿容克贵族,因为这种东西不是自小培养是很难掌握的,强力追求的效果可能更加适得其反。就像范伟是我最喜欢的喜剧明星,但他再怎么苦练,也不可能、也不应该去主持新闻联播,模仿秀节目曾经红火一时,但无论演员模仿的再像,他都在拾人牙慧,都不可能大红大紫,因为根本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和个性。
林格本质上是个控制欲很强的人,他的应对方法是坚持从自我出发,在多年经商和从政经历中琢磨出来一套扬长避短的方法,他将现代人的见识和洒月兑、东方人的礼仪、西方的骑士精神等有机整合起来,逐渐形成了他独树一帜的行为处事风格。
比如他无法喝一小口就辨认出红酒的年份和产地,但他可以大谈东方的酒文化,他打牌、骑马、跳舞的功底都谈不上出色,但他可以不耻下问、虚心请教。
他从不掩饰自己的半个商人和政客身份,反而大加利用,他到处呼吁为退役军人、伤残军人提供最好的工作和报酬;主动在柏林兴建职业军人会所送给国防军;还主动联合以农场主为主的容克贵族们成立股份公司,引领大家一起发财致富,很多青年军官都亲切的称呼林格为“老板”。
因此在很多容克贵族眼中,林格是有种独特的领袖气质的人物。当然,能够逐渐得到大家的承认,林格拥有的权势和财富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否则,打扮的再花枝招展的鸡也还是鸡,怎么也不会变成凤凰。
表面功夫做好了,在最核心的军事专业问题上,林格也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大多数情况下,他在军官俱乐部中,都是非常受欢迎的核心人物。
如果让林格真正上阵带兵估计会死的很惨,但10来年在军事论坛上的历练,林格纸上谈兵的功力并不弱,而且西方国家在军事上胜于制度的建设,在谋略等方面就不如中国几千年的沉淀。
林格在和职业军人交流军事问题时,有几个无坚不摧的法宝,一是以孙子兵法为主的中**事谋略,二是以装甲兵、空军为主的新兵种新战术的理论,三是对军事后勤、军事通讯为主的理论研究,四是各种新武器的军事装备研究。
更重要的是,他从来不是孤立的宣传某个方面,而是有效的结合起来一起利用,打个比方吧,比如林格在军事沙龙上,先拿出一把他仿造的八一军刺来,讲讲各种功能和特性,就已经可以震倒一大片人,先声夺人之后,他再去胡吹乱侃装甲兵时,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事实上,林格的存在和他的各种言论,带动了很大一批德国新派军官投入到现代军事理论研究中,空降兵、陆战队、特种部队等专业兵种也成为热门话题,甚至连对孙子兵法等中国古代兵法的研究也不断升温。
林格还专门赞助了一本军方内部的学术期刊,作为大家公布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的载体,又请西克特将军带头组织了一个由退役高级军官组成的评判团,对有创新和内涵的文章进行重奖。
随着他地位的逐渐升高,各种声誉和赞誉也逐渐加冕在他的头上,尤其是在中青年军官中,让林格不知不觉间也有了很多追捧者,甚至让他偶尔发现一些未来的名将也在聚精会神的听他胡侃,大大满足了他的虚荣心。
林格和国防军打的火热,一方面是为了以后的战争进行准备,另一方面,也是他的兴趣所致,他骨子里对军事的热爱,让他喜欢和职业军人待在一起的感觉,在这里,更能看到他的本性,不过,人一旦放松和得意,就会难免有所疏漏。
在一次军事沙龙中,林格一时得意忘形,就顺嘴将不对称信息战的理论也抛了出去,而让他大跌眼镜的是,这么超常规、超时代的想法,都引起了不少军官的赞誉声,而且还真有人开始了相关的研究。
让林格不禁私下感叹,难怪起点大神们的地位无人可以撼动,因为他已经有了很多忠诚的粉丝,在这些粉丝中,最高明的大神几乎已经达到了指鹿为马的境界。
3月,希特勒命令戈林组建空军,总算了了戈林的一个心愿,林格对这个任命也很赞同,虽然他知道,对于戈林的指挥后世有不太好的评价,但林格私下权衡之后,也认为戈林是领导空军发展的最适合人选。
首先戈林在希特勒面前说话好使,在国家社会党的地位也很高,可以担当起这个重任,现在不是讨论什么战略战术的时候,空军还只在纸面上呢,怎么让空军发展起来才是最关键的,所以航空部负责人必须是个有足够权利的人。
其次为了保持和国防军军官团的一种均衡,希特勒是一定要将空军掌握到自己手上的,戈林是他的爱将,又是一战击落22架飞机的王牌飞行员,在国家社会党的高级官员中,是最能让军官团接受而挑不出毛病的人选。
再次,戈林把空军当成自己的后花园,非常贪婪,为了空军的发展,他可以和陆军将领们争夺每一分钱军费,反而最有利空军的组建和壮大。
最后,戈林和他有良好的关系,戈林掌握空军,林格也就可以把触角伸入到这一领域中,提前为战争做一些准备。
空军在未来战争中的重要性是无庸置疑的,越早做准备越好,因此,让戈林掌控空军远比让军官团控制空军要好的多。
至于戈林执掌航空部所犯的一些错误,如中断雷达和喷气战斗机的研究,压制海军航空兵发展等等,完全可以放到以后来解决,空军不会永远都由戈林来管理,他只是早期发展空军的最合适人选而已。
任何人都是有才能的,只是看是否能用在合适他的位置上。事后证明,林格对于戈林的判断很准确。
空军成立时的第一任参谋长,后来成为第一任德国空军总司令的威弗尔元帅,对戈林在组建德国空军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也是非常肯定的。
事实上,三十年代初的戈林是个容易相处的老板,因为胖子戈林个性懒散而幽默,喜欢跟部下吹牛,在元首那里又一言九鼎,一般不过问空军的具体事务,下级碰到什么财政困难,给戈林打个招呼,戈林上元首那里一说,钱就来了。
这样一个给钱大方又不管事的老板,评价怎么都不会太差,戈林真正犯错误而且骄傲自满到目中无人,是随着时间发展,权利过大而且缺少制约才逐步发展出来,在战争开始后才逐渐达到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