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胜者为王6
上一夜的雷暴雨和整个早晨的倾盆大雨,没有阻碍得了国家社会党员成群结队肃穆耐心地集结在一起。
这一天是8月5日,星期四,离希特勒的去世恰好一个月,教堂外的队伍绵延,长达五英里。宽敞的大厅里,停放着灵床,一片庄严肃穆。
灵床周围摆着鲜花,灵床中间最显眼的位置,却摆放着一枚黑漆漆的勋章式物品,和周围的环境搭配起来显得有点不协调。
但这恰恰是林格特意要求的,这枚勋章实在很有传奇色彩,是希特勒在一战中得到的那枚铁十字勋章。
希特勒从被授予这枚勋章起,就和它形影不离,他无论参加多么重要的活动,穿多么正式的礼服,身上都只孤单单的佩戴这枚勋章,而不像戈林等人那样,胸前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勋章,打扮得像个花孔雀。
飞机失事的结果,希特勒本人虽然尸骨无存,可在事后周密而细致的搜索中,这枚勋章却又被奇迹般的发现了,铁十字勋章上有明显的被烟熏火燎的痕迹,却基本保持完整
林格甚至起过一点念头,将这枚铁十字占为己有,作为他怀念死者的纪念品,但最终还是放弃了,因为再没有比它更合适作为希特勒陪葬品的物品了。
灵床四角由四个军官守护着,他们来自不同的团队,按传统致哀仪态站在那里,低着头,戴着白手套,两手相交按在剑柄上。
外面仍旧下着小雨,狭长的窗户透进来的光亮,根本不足以照亮整个大厅,教堂大厅里点满了星光点点的蜡烛,四个新警卫举着剑正步走来,到达岗位的时候将剑头掉转向下,下班的警卫则缓慢而又悄悄地从隐在暗处看不见的出口处消失了。
神甫主持完追思礼拜,教堂里回荡着圣诗、赞诗、祷告,之后鼓声低沉,笛声泣诉,灵柩裹着德国国旗和国家社会党的党旗,由二十名身穿黑衫的党卫队员抬出大厅。街道上突然闪烁着一片剑光,卫兵们在立正致敬。
四声刺耳的哨音信号一发,党卫队员将灵柩抬上黑、红、黄三色间饰的灵车。四周是密层层黑压压的人群,鸦雀无声;阻拦人群的警卫部队警戒线,纹丝不动。
送葬的行列就在这两堵墙似的警戒线之间徐徐前移。柏林从没有这样倾城倾巷,从没有这样万籁俱寂。
灵车后面依次跟着大批的国家社会党和政府官员,走在最前面的是以林格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班子,包括戈培尔、赫斯、施特拉塞等人和林格特批出来的戈林。
跟在他们后面的是内阁的各个部长和国防军派出的代表,然后是各国派驻德国的大使、武官,再往后才是国家社会党的大区领袖,党卫队的旗队长等等,他们的副职都只能和群众一起跟在送葬队伍的最后面。
天空阴霾,细雨纷飞,到达墓地后,身穿一身黑色的西服,系一条黑色无花图案领带的林格,率先进入大门,拾级而上,各国家社会党高官紧随其后,所有人的衣着打扮都几乎和林格如出一辙。
领路前行的林格,步伐虽然稳重,可实际的心情比这细雨还要纷乱和复杂,他既有高兴又有悲哀,既感到兴奋又觉得恐惧。
一股微风吹过,雨水飘落在林格的头发上、脸上和手上,这让他突然不由自主的想起了杜牧的那首七言绝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他仿佛回到了前世,小的时候,父母带着他去老家给爷爷女乃女乃扫墓的一点一滴,又想起他在大学时,听到赵四诋毁国人清明扫墓的传统时,他教训赵四的话:
“清明扫墓,表面上仿佛是祭奠先人,但最重要的潜在意义却是借祭祖之机,让你团结好在生的那一群亲人。为什么失去的才是最重要的?眼前的就不重要了吗?为什么失去了才觉得得到的可贵呢?为什么不用一个博爱和宽容的心对待在世的亲人?”
目光扫过一路上林立的墓碑,林格又禁不住胡思乱想,这逝去的人与活着的人相比,到底谁更快乐些呢?他甚至安慰自己去想,希特勒会不会也穿越到哪里呢?
在他的胡思乱想中,送葬队伍终于到达了最后的目的地,在将灵柩下葬之后,林格第一个走上前去鞠躬,献上鲜花扎成的花圈后垂手伺立一旁,后面的众人纷纷跟上,希特勒的墓前很快就摆满了菊花、鲜花圈。
整个葬礼自始至终都沉浸在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中,没有捶胸顿足、嚎陶痛哭的场面。除了偶尔小声的抽泣声,多数人都在沉思默祷,默默地为希特勒送行。
与人们肃穆的神情和暗淡的服装相反,墓地四周却是万紫千红、鲜花盛开的。墓地被郁郁葱葱的树木包围着,主要是四季常青的苍松翠柏。
这次给希特勒举行的送葬活动,规模非常庞大,很大程度上是模仿了中世纪欧洲帝王的送葬仪式,能跟着林格进入陵园的只是少数的几百人,而如果回头四望,映入眼帘的场景那一定就非常壮观了,墓地周围的群众最少也有几万人。
大多数参加仪式的人都是自愿前来的,这是此时此刻德国人民内心感受的真实体现,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他们的哀悼,送别他们的领袖。
仪式本身,同时又具有德国前后两代领导人更替的重要象征意义,不能简单的认为是林格的做秀之举。
在所有仪式都顺利完毕之后,其它人都被远远的打发走,只剩林格一人独自站在墓碑前,他调整了一下情绪后,缓慢的从怀里抽出一封信,这是一封他写给希特勒的,但始终没有送出的亲笔信。
希特勒是一个绝代枭雄,对林格个人来说,更可以称作对他有恩、为他领路的导师,虽然由于种种原因,林格可以做到下决心除掉希特勒,但无论是感恩之情还是英雄之间的惺惺相惜,他并不想让希特勒死得不明不白。
于是,他写了这封信,其中详细的描述了林格的由来,他们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希特勒曾经创立的第三帝国的辉煌,和最后第三帝国轰然倒下的全过程。
在确定最后的行动计划后,林格内心中甚至很有那么一丝冲动,将这封信送到飞机上,让希特勒死之前能明白事情的前因后果。
但最后,这封信还是始终稳稳的待在林格的怀里,这注定只是一封送不出的信。
这是林格不冒一丝风险、自我保护的本能,并不是他信不过飞机上的自杀袭击者,实际上,即使刺杀行动失败了,林格自身也是安然无恙的。
因为和除掉罗姆一样,希特勒乘坐的飞机爆炸,林格也是在用借刀杀人之计,借,就是自己不出面,利用其他力量打击对方,这是一种为了保存实力巧妙地借力使力,充分运用各种矛盾的艺术,是为了撬起成功的杠杆而寻觅的良好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