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平衡
古人发明的围棋博大精深,其中更蕴含着很多人生哲理,如果用围棋术语从大的角度上讲,林格在战争之前做的所有事都可以看作布局阶段。
不过,如果将战前准备阶段单独看作一盘棋局的话,林格篡权的谋划阶段可以看作布局,讲究的是结构严谨,时刻保持先手的权利和优势;从罗姆的死开始到他登上元首宝座,可以视为最为凶险的中场搏杀阶段,一招不慎就会满盘皆输,讲究的是算路严谨、以攻代守。
那么从他继承了希特勒的一切权力之后就进入了收官阶段,棋局看似可发挥的空间小了,对大多数的业余棋手来说,一盘棋的乐趣已尽,可以开始新的一盘了。
可对往往半目差距决定胜负的职业选手来说,此刻才进入最关键的时刻,事实上,收官是最考究棋手实力和计算能力的地方,因为他要综合分析全盘每一处的利益,要计算出每一个微小官子的价值和所有官子的前后顺序。
对围棋略通一二的林格,在登上元首宝座的激动心情平复之后,就已经深刻的认识到这个问题,而他也正在面对和解决这个问题。
老百姓有句俗话: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以前的林格只需要买米就行了,可现在他要统筹安排好柴米油盐的全部事宜。
就像红军的万里长征一样,飞夺泸定桥固然艰险和壮烈,可最艰巨的考验还在后面,没有枪炮硝烟、没有刀光剑影的雪山和草地,才真正锻造了红军不朽的军魂和长征精神。
林格的地位上升了,担负的责任也就不一样了,他的眼界和气度也就必须与时俱进的更加开阔。
他不再仅是他那个小团体的领路人,而是要照顾好国家社会党内部各派系的利益,要照顾好国家社会党和国防军的关系,更要照顾好德国人民的生计问题和德国的国际政治关系。
这些问题当然非常复杂,可如果大道归一、化繁为简的话,其实又可以用两个字来简单概括,那就是平衡,平衡是政治人物必须掌握的权术,更是世间万物必须遵行的客观规律。
如果正确理解的话,所谓的平衡既是手段,也是目的,最重要的是,这个平衡不是静止而是动态的,是在不断往复的破坏和建设中向前发展的。
对此时的林格来讲,想实现最大程度上的平衡,首先就必须懂得取舍,要能分清主次和轻重缓急。
1933年7月发生在德国的一系列事件,牵动了全世界政要的心,最后的结果让很多担心害怕德国重新崛起的外国政治家们都大失所望。
虽然国家社会党的大树接连倒了3棵,罗姆和希特勒先后身死,戈林也正接受审查,但林格的强势崛起迅速弥补了这个权力真空,平稳的掌握了德国的党政大权,德国的总体实力几乎没有受到任何损失。
相反,由于林格一直担任德国副总理,主管了德国的经济改革,是将德国从经济危机中重新振兴起来的最大功臣,在平民阶级中一直都有非常强大的号召力,而且,他和大资本家和容克贵族等也一直都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德国看起来反而更加上下一心了。
更让这些外国政治家担心的是,上位后的林格,为了稳定人心,除了对德国的民族政策有所修改之外,他几乎继承了希特勒的一切意志。
德国的舆论仍然在宣传复仇思想,宣传战争,德国民众的向心力越来越强,德国的军队依然在按部就班的加强,德国的经济和工业仍在高速发展。
英法等西方大国宣传的德国威胁论,已经不仅是一种宣传,而是正在逐渐成为事实,他们对德国有了更多的戒心,德国的国际政治形势看起来更加孤立了。
国际政治的平衡不是不重要,而是太难操控了,历史上这一点做的最出色的人物当属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俾斯麦了,即使希特勒也一直在利用西方政要的平衡心理,在苏联和英法之间跳舞,才能够兵不血刃的拿下奥地利,捷克等国家,他选择日本作为盟国,也是在找平衡,可惜这次他失误了,当美国这个砝码投到盟国一侧时,这个天平彻底倾覆了。
房间里的一个壁龛里悬挂着毕加索的名画;巨大的壁炉上方是一张威严的俾斯麦肖像。巨大的大理石桌上方,腓特烈大帝骑在白色大理石的骏马上,这就是让林格下定决心篡权的那间希特勒的总理办公室。
不过与过去不同的是,窗户边最显眼的地方已经腾出了一个宽阔的位置,一座希特勒身穿一战德国下士军服,佩戴他那个著名的铁十字勋章的雕像正在赶制。
这个上午,办公室的新主人林格已经连续召见了3位官员,半小时后他还要在这接待一位特殊的客人,他的重要同盟者之一犹太复国组织德国联络人罗宾布拉赫,这还是林格成为总理后,双方的第一次正式会面。
林格刚搬到这里办公时的第一个星期,经常会觉得浑身都不自在,不过繁重的工作让他很快就完全适应了。
现在,他并没有利用这段难得的空隙时间放松自己,而是聚精会神的在读书,偶尔有了感想还在认真的写着读书笔记,最近一段时间,每当稍有空闲时间,他都在坚持这样做。
今天这本书读的尤其辛苦,因为书是竖版印刷,字是繁体字,行文是文言文,是一本中国的古书,这本书的名字叫《春秋》。
公扈子说:一国之主不能不留心学习《春秋》。《春秋》是君主和国家的一面镜子。《春秋》中,有三十六个君主被杀,有五十二个国家被灭亡,诸侯奔走仍不能保全他的封地的更多,这些人中有很多是重蹈覆辙的。
从上面这段话就可以看出来林格读书的原因了,他在给自己充电,他要加强自己运筹帷幄、统筹全局的能力。
类似东方的《春秋》、西方的《君主论》等书,虽然时代不同、国情不同而不能生搬硬套,但很多治国用人的道理对林格来说都是非常有益的补充。
另一个方面,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林格也是通过读书的方式在时刻警醒自己,前几日读到的一段话,就让林格产生了很多感想。
“生下来地位高的人容易骄奢,生下来有钱的人容易傲慢。”
那么国家社会党包括林格本人,这些突然得到巨大权力的暴发户又会怎么样呢?自满还是放纵?还是兼而有之?
林格觉得,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约束和正规的培训,可能会更加不堪,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并不具备与拥有的权力相匹配的能力和修养。
前生为升斗小民的林格,就不会认识这么深刻,他也曾抱怨过一些高官子弟如何如何不堪,但当他真正走上经商从政的道路之后,却不得不承认那些军人世家、商人世家、官宦世家、书香世家的存在,本身就是有其合理性的,这反映到政治上就叫精英政治。
比如说中国有太子党的说法,美国有100来个显赫的政治家族,德国有10个高级军官中8个名字中带冯字的容克贵族军官团。
事实上,林格本人有大志向,所以他不但没有放松,反而觉得时间更加紧迫了,他才能够不断自我反省和总结,可他手下的很多国家社会党员已经开始变质堕落了。
他正在琢磨的一件事,就是如何才能更有效的建立党内、政府、党外的监督机构和干部的正规培训机构,如果放在现在就应该分别叫纪委、监察局、政协和干校了。
这并不是哗众取宠,而是一种客观的需要,德国实行的是一党专政,可国家社会党从人员构成到组织纪律都并不够成熟。
放眼世界,这世上还有比我党领导下的中国更值得借鉴的么?即使从林格个人角度讲,这世上还有比生他养他30多年的中国政治制度更熟悉的么?
对加强第三帝国的统治来说,这种借鉴是有益的,也是必须实行的,关键是如何掌握这个度,如何建立一套符合西方人思维观念的林格特色政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