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重生之第三帝国 第56章 访问

作者 : 致命兵器

第56章访问

单从形象上来说,德国的将军元帅们一个比一个帅气,国家社会党的高官却一个比一个独特,严格的讲,用独特来形容还算是一种比较客气的说法,比如希特勒的小胡子,戈林和罗姆一大一小两胖子,贝克的秃顶,希姆莱的弱不禁风,而宣传部长加教育部长戈培尔的样子也很有趣。

一副瘪叁似的面貌,举手投足间都有一种女性的气质,而且还特别注重自己的外貌打扮,让人不由得怀疑他是不是个同性恋,但历史上他的妻子为他生下了11个子女,清清楚楚地说明人不可貌相。

戈培尔7岁时因患上骨脊髓炎,致使左腿比右腿短一截,起走路来有点瘸。而且,与一般德国青年男子不同,戈培尔长得十分瘦小,但是任何了解戈培尔的人都不会轻视他,因为他确实是个天才。

发迹后的历史不说了,举个戈培尔的求学之路的例子吧。戈培尔读的大学之多,可谓世所罕见。他先后就读于波恩大学、法兰克福大学、柏林大学和海德尔堡大学等八所大学,这些都是德国的著名高等学府。

戈培尔在这些名校中广泛涉猎了各种知识,专修了哲学、历史、文学和艺术,掌握了拉丁文和希腊文,在他仅仅24岁那一年,他获得了海德尔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就。即使在现代,德国的大学虽然已经不能称上世界最好,但德国大学的学位却依然是世界上最货真价实和难以取得的。

最擅长应付考试的中国留学生想取得德国大学本科学位,平均要耗费4年以上时间,拿不到学位的人更是比比皆是,现代的德国年轻人因为大学本科学位太难获得,国家福利待遇又好,已经有不愿意读大学的趋势。

走出大学校门的戈培尔知识渊博,才华横溢,思想敏捷,文笔锋利,丰富的底蕴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让他从政后显示出一项远超出常人的能力,他似乎具有将一切事情都能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天赋。

林格对这点是认识深刻的,“宣传只有一个目标:征服群众。”这句话是林格没穿越前印象很深的一句戈培尔式名言,而在1930年国家社会党为了国会大选而进行的最后冲刺中,林格更是切身感受到了戈培尔的宣传天赋,用北京话讲,他实在太能忽悠人了。

1933年8月15日的晚上,戈培尔家的客厅灯火通明,他的夫人正指挥着仆人忙碌的进行着最后的准备。

与外面的喧嚣不同,2楼的书房里只点了角落里的一盏灯,显得房间里很昏暗,男主人戈培尔正一个人坐在椅子上,在书房里静静的思考着,该来的总要来的。

他家今天将招待一位尊贵的来访者-德国新总理林格。

掌握德国宣传和教育机构的戈培尔,是国家社会党内很少数能透过表象看本质的人,他对林格的看法一直很复杂,有欣赏,有敬佩,有嫉妒更有一丝他不愿意承认的畏惧,因为他始终有点看不懂这个年轻人。

大多数人都认为,林格的崛起是因为和希特勒之间亲密的师徒关系,又掌握了国家社会党的财政大权。

但戈培尔认为这并不全面,他觉得林格仅仅依靠这些是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就的,林格成功因素中更重要的是政治眼光,是那种创造机会和把握机会的能力。

刚从希特勒身边独立的林格,就开始公然向罗姆开炮,而且丝毫不留一点回旋余地,有时候根本是故意寒碜罗姆,给人的印象只是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混小子。

但就是在这种普通人看来不自量力的斗争中,林格却越战越强,从一颗小草快速成长为参天大树,戈培尔认为这才是林格的成功中最核心的问题,很显然,今时今日再回顾林格的这番作为,大家才会清晰的看清楚林格不是混小子,而实在是精明到家了。

他从迈出第一步起,就在巧妙的有意识的利用罗姆和希特勒之间的矛盾,这两人之间的矛盾和隔阂很多人都知道,但有胆量和能力利用这点的人却只有林格一人。

这些东西戈培尔早就看的很清楚,但直到在慕尼黑发生了那一系列事件之后,戈培尔才意识到,在和罗姆的斗争中,林格还隐藏有更深层的东西。

对比戈林和林格,两个人都是希特勒的手下爱将,两个人都有嚣张跋扈、打击异己的一面,但内涵却截然不同。

戈林的嚣张和高傲是出于他的一种本性,他对大多数人都是一视同仁的,导致最后稍有不慎就被墙倒众人推,林格的嚣张却有很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对同僚和下属更多是以拉拢为主,平易近人的不断在收买人心,这是一个阴谋家的典型行为特征。

但他大张旗鼓的在第一线和罗姆的战斗却有效的掩盖了这一事实,那时候,对于冲锋在前的林格,根本没有人能将他和阴谋家这3个字联系起来,导致所有人都不同程度的轻视了他的能量,直到罗姆被希特勒除掉,希特勒本人又飞机失事之后,人们才愕然发现,林格在党内外的潜势力已经如此庞大,最后逼得戈林不得不兵行险招。

这已经证明了林格的政治眼光和把握时机的能力,还有关键时刻奋力一搏的勇气,但如果只是这么看林格还是过于简单了,因为林格还有野心和周密的策划能力,自从希特勒和戈林先后出事,虽然没有任何证据,但戈培尔内心还是有种感觉-幕后黑手就是林格。

戈林中招倒下后,在决定国家社会党新元首的关键时刻,他仔细分析了赫斯,自己和林格的实力之后,戈培尔清楚的知道事不可为,思虑再三后明智的选择了放弃。

这种放弃并不是无原则的,而是一种非常理性的选择,因为他是把目标定位在副元首而不是元首位置,他之所以选择支持赫斯,正是出于这个考虑。

首先,直接投靠林格固然可以获得一时的安定,但问题是,这样做就显示不出自己的重要性和价值了,锦上添花和雪中送炭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他非常清楚赫斯的性格,如果自己不能旗帜鲜明的支持他,他根本不会有和林格争天下的勇气。

因此他选择支持赫斯,但这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他尽量在表面上造成势均力敌的假象,目的就是凸显自己的价值。

在对局斗争中固然要动硬的,由此而获胜也是有胆有识的表现,但这还不算是最上策,正像孙子所说的,只有“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最上策。

戈培尔不知道“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个成语,但这个道理他是明白的,他相信以林格的眼界和手腕,在当时的局势下是一定不会选择强来的,林格必然会选择兵不血刃的平稳过渡,这也是他认为最可能发生的情况。

于是,想达到这个目的,林格就要来拉拢自己,就要和自己谈条件,自己就可以待价而沽卖个好价钱,副元首的位置也可以手到擒来。

这就是戈培尔的如意算盘,可惜最后还是棋差一招,林格是按照他的设想来找他了,风花雪月无所不谈,可就是不提拉拢他的一个字,他憋在肚子里准备好的条件也就无从谈起,最郁闷的是,他还不敢翻脸,只能笑脸相迎。

至于最后时刻赫斯的悬崖勒马举手投降,已经在戈培尔预料之中了,他开始收心养性,分析形势,等待新的机会出现。

他默默观察着林格的一步步后续举动,也越来越佩服这个年轻人。

林格吞并完戈林的大部分势力之后,希特勒谋杀案很快就被盖棺定论,黑锅被安在那几个冲锋队余孽身上。

之后,他没有选择继续扩大化处理,谋杀元首这么大的事情居然就到此为止了,大多数被关押的冲锋队队长都没有因此被牵连,而是从监狱中被放了出来,这些人立即感恩戴德而且没有阻碍的投向了林格,因为罗姆虽然一直是林格的敌人,但他是希特勒下令除掉的,和林格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烈火重生之第三帝国最新章节 | 烈火重生之第三帝国全文阅读 | 烈火重生之第三帝国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