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重生之第三帝国 第15章 誓言

作者 : 致命兵器

在中国师之前来到中国的,还有德国空军第三航空队的3个航空团,包括飞行员、地勤人员和全部装备,对于他们,老蒋同志更重视,可以说国民政府早已经望眼欲穿了。

虽然只有3个航空团,但其实力非同一般,比中国空军高出几倍不止,他们是第51战斗航空团‘莫德斯‘,第53战斗航空团“黑桃”,各拥有3个大队,164架战斗机,第2俯冲轰炸航空团“殷麦曼”,拥有110架俯冲轰炸机,数量综合已经高出此时的中国空军,质量就更不可同日而语。

战斗航空团装备的是梅塞施密特bf-109战斗机,俯冲轰炸航空团装备的是容克87型俯冲轰炸机,简称ju-87斯图卡。

国民政府空军的发展一直很艰难,自己的航空工业刚刚起步,基础薄弱,即使是国产机,也有不少部件依赖进口。

进口整机麻烦也很多,当时世界各国飞机制造业发展迅速,一种新型飞机问世后不久就被另一种更新的飞机取代了,经费十分有限的国民政府空军无论如何也是跟不上潮流的,而且哪个国家都不会将最新型的飞机出口到中国,即使林格,也不敢在此时将bf-109等先进战机出口到中国去。

最后,时任航空委员会秘书长的宋美龄出了个主意:把购买飞机的经费存入香港的银行生息,等将来需要时再取款购机。

因此在抗战前,中国一共只拥有各式飞机约600架,而且这还是包括逐步收编的各省军阀的航空部队,机型陈旧,型号也比较复杂,扣除各种侦察机,运输机,训练机等等,可用于作战的飞机仅有300架左右。

更糟糕的是,空军的这300架可战斗的飞机,包括美国、意大利、德国、英国、法国等各个国家的各个时代的机型,机种繁多,维修不易,常常因缺少零部件而使飞机长期趴窝。因此,尽管日本飞机此时也称不上太先进,但只是中日两**用飞机相比,无论是航速、升限,还是续航力、武器、数量等方面,日军都占有很大的优势。

尽管处于绝对劣势,但是抗战开始以后,中国空军的表现还是可敬可佩的,他们最初的任务是和海军一起攻击沿着长江逃窜的日本商船。

淞沪会战爆发后,为防止日本海军舰艇溯江而上任意攻击长江两岸地区,海军的很多主力舰艇都在长江江阴段自沉,阻塞长江航道。

中国空军则逐步从内地转场到安徽、江西、浙江和江苏等省参加淞沪会战,初期的战斗任务,更多的是对**的地面支援和对日本军舰的攻击,在第9集团军对上海市区的日军进行围攻时,空军就不断出动飞机助战。

8月12日,第5大队第24中队中队长刘粹刚率领9架‘霍克-3‘式驱逐机从扬州起飞,第2大队副大队长孙桐岗带领21架‘诺斯罗普‘式轰炸机从安徽广德机场起飞,成功的又一次攻击了日军第3师团和11师团的登陆场。

而因台风影响,在中国东海海面游弋的日本航空母舰上的飞机却无法起飞迎战。

日军舰艇和地面部队连连遭到中国空军的攻击,让日本海军第3舰队司令长官长谷川清中将恼羞成怒,8月14日急令驻扎在台北的鹿屋航空队立即出击,以图报复。鹿屋航空队组成由浅野楠太郎少佐指挥的广德空袭队和新田慎一少佐指挥的杭州空袭队。

幸运的是,日军的这次报复行动被中**队及时发现了,第4大队的大队长高志航在杭州笕桥机场刚刚接到海上情报站的通报:云上有隆隆的飞机声,来自台湾方向,似向杭州飞来,机场上随即响起了空袭警报。

高志航亲率21、22中队的霍克战斗机紧急升空迎战,飞机爬升到3000米云层上,四面索敌,不见敌机,随即找个云隙下降,在云缝中与另1架飞机会合。

不久,他发现了1架身涂迷彩的轰炸机。这架飞机双尾翼,双发动机,机翼和机身上印着太阳旗机徽。后边双尾翼间的大圆包里,坐着个日本鬼子,正操纵着炮塔慌乱地转动着,炮口从枪塔中伸了出来。

显然,鬼子也发现了高志航。高志航沉着操纵飞机,加快速度,紧紧咬住敌机,他占好了位置,决定先从日机的后炮塔开刀,因为那个倒霉鬼此时正在向他瞄准。嘟、嘟、嘟……几十发子弹,像长了眼睛似地掀开了小鬼子的天灵盖。

扫除了日机尾炮的威胁,高志航毫无顾虑地向前逼进,200米,150米,突然,日机前面出现一块浓云,日军驾驶员企图钻云逃命。说时迟,那时快,高志航当机立断,手指迅速按下了机枪的按钮。嘟嘟嘟……,‘霍克2‘吐出两道火舌,击中日机右翼上的主油箱。一时间,火光四射,映红了云海,日机像个火球,摇晃着翻了下去,飞机坠地,所载炸弹轰然爆炸,烈焰上冲100多米。

与此同时,中队长李桂丹率领两架僚机在另一个空域也发现了日机,这是1架涂满棕黄墨绿迷彩的双发动机双尾翼的九六式轰炸机。李桂丹与两个僚机相互配合,居高临下,轮番发起攻击。日机后座机枪手拼命还击,但终敌不过我方3架战机的猛烈火力,不一会儿即中弹坠毁。

8.14空战,中国空军以8比0的战绩大获全胜,大大增强了中**民抗战的必胜信心。为了庆贺这一空前的胜利,后来国民政府把8月14日定为“空军节”。

8月17日,为配合地面部队作战,中国空军第5大队第25中队副队长董明德带领8架霍克3飞机从扬州出发攻击日军。

中国飞机把炸弹倾泻在日军阵地上,炸得鬼子血肉横飞。作战中,飞行员阎海文驾驶的2510号战机不幸被日军高射炮击中,失去控制后向地面坠去,阎海文被迫跳伞降落,因风向不顺,他被吹到日军的阵地上。

翠绿的大地向阎海文扑来。几乎与此同时,一股股身躯粗壮的日军从工事、掩体里,从村落、树林里也向他扑来。几天来,他们已尝到了中国空军的苦头,中外舆论对中国空军的赞誉,也使他们有一股武士精神受到玷污的感觉。他们急着想看到中国空军是什么样,更急着品尝一下捕捉到中国英雄的快感。

土色的蝗潮聚拢过来,一个圆圈把阎海文团团围在一块坟地里。粗壮低矮的日本兵也许急着看**飞行员求饶的样子,也许是为了立个首功,好有机会回国探家,狂叫着要他缴械投降,“捉活的,不许开枪!”一个精瘦的陆军少佐冲上来,狠狠地命令道。

阎海文面对日寇,毫无惧色,从容地拔出自卫手枪,向冲在最前面的敌兵开枪,待只剩最后一颗子弹时,扫了一眼围上来的日军,高声吼道:“中国无被俘空军!”面对祖国蓝天立正,举枪对准太阳穴,壮烈殉国,年仅21岁。

“嘣”枪响了,沉闷闷的,一股殷红的鲜血象一道彩练,伴着英雄洒落在脚下深情的土地上……。

围在四周的日军停止了蠕动,呆呆地看着这一幕。刚才的那一声吼,一声枪响,竟惊得他们浑身一抖。他们几乎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相信所看到的这一切。

从他们一进小学校门,支那的愚昧落后、怯懦自私便在他们的脑中扎下了根,十多年的熏陶更使这一观念像铬铁铬下的印记一般深刻。

可倒下的这个眉目清秀的美少年,一开始就显示出股更甚于武士的咄咄逼人的豪气,这怎么会呢?可这又是那么的真实,真实得令人不容置疑。

下午,旧坡头旁又添新坟。日军列队月兑帽,垂首恭立。坟前粗糙的木牌上,几个大字在敲击、震撼着他们的心。“勇士之墓”,为敌人、也为勇士举行葬礼,这在他们是第一次。

9月1日,大阪的《每日新闻》特派员木村毅发回日本国内的一则报道,在日本列岛引起了强烈震动。

感佩至极的木村在文中叹道:“我将士本拟生擒,但对此悲壮之最后,不能不深表敬意而厚加葬殓。事后,在彼所御的飞行帽中,捡出珍贵折叠之纸片,内容为铅笔所书秀丽之女子手迹,署名为南通州安东巷三号刘月兰女士。

于鹏程万里,干犯百死,深入敌阵之时,对此纸片爱惜珍藏,则芳名刘月兰之为阎之爱友,殆无疑义。此少年空军勇士之死,虽如苞蕾摧残,遗香不殒,然对此多情多恨,深情向往之心情,虽为敌军,亦不能不令我全军将士一掬同情之泪也。”

木村的报道,在日本国内铺天盖地皇军无敌的吹嘘声中,无疑透着清新,透着公正。他的慧眼识珠,也很快得到了验证,此通讯在日本发表后,引起极大反响。

一个月后,在东京新宿繁华的闹市区,“支那空军勇士阎海文”公展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日本人,橱窗内陈列烈士的飞行服、降落伞、手枪、子弹壳等遗物。20多天的时间里,参观的东京市民络绎不绝。

阎海文以最后一粒子弹自杀成仁,年仅21岁。因这一壮烈场面发生在敌后,所以我25中队成员均以为阎海文系跳伞失踪,直到9月1日,日本报纸详细描述现场情形后,我方方知。

阎海文在出发前曾说:“我是一个流亡者,我要打回老家去,要为东北3000万同胞复仇!”他以实际行动实现了自己的誓言。

阎海文用自己的热血和无尽的深情,征服了每一个中国人,甚至征服了他的对手。他为自己、更为一个民族立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可这丰碑上,又何止凝聚着一个阎海文,而是一支军队、一个民族的不屈精神的化身!

淞沪会战初期,中国空军尽管装备落后,但与日本空军交战并不落下风,中国空军的飞机,更多的是在攻击日军舰队和地面部队时损失的,主要是被防空火力击落。

这一方面有天气的原因,8月12日左右,正好有强台风在浙江海面肆虐,大大限制了日军航空母舰舰载机的出勤率,即使在陆地上的中国空军也受到很大的影响,导致这一阶段空战规模普遍比较小。

另一方面,受飞机作战半径的限制,日军从台湾等空军基地出发的只能是攻击机和轰炸机,轰炸机群没有战斗机护航也是日军损失巨大的主要原因。

8月16日以后,华东地区的台风逐渐消退,这使得日本航空母舰上的舰载战斗机可以大批参战。这时,中国空军飞机数量少质量劣的弊端显现了出来,在前两天空战中获得的优势地位逐渐失去。

最致命的是,随着8月25日宝山的失守,日军登陆部队控制区域增加,先后在上海公大、王滨等地抢修了前进机场,使得日军陆军航空兵有了立足之地。

而中国空军经前一阶段作战,损失了一些飞机,且难以补充,又严重缺乏零部件,飞机只要受伤和发生故障连维修都非常困难,有的时候,需要将几架故障飞机的零件拆下来,才能让其中的一架重新恢复战斗力,而日本陆、海军航空队却不断获得补充,数量有增无减,形势越来越不利。

到9月初的时候,中国空军已经基本失去一线战场制空权,甚至都无法继续出击,只能勉强进行各机场的防空任务。

德国志愿空军的到来,对中**队争夺制空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他们的首战并不是在淞沪战场,而是在情况更加危急的华北战场。

在8月12日的一夜混战之后,日军第六师团经过短暂的修整后,继续开始疯狂的攻击南口,希望能从对手身上找回他们失去的荣誉,15日,日军14师团也开始攻击八达岭中**队第9军的阵地。

但挡在他们面前的中国阵地,在傅作义、郝梦龄将军的指挥下,35军、9军、骑1军的将士们构成了一道真正的血肉长城,无论日军怎样狂轰滥炸都岿然不动,在南口的573高地,曾经一日5易其主,山上的土都是红色的。

8月17日,孙连仲集团再次出击,进攻包围在北平南方的日军关东军混成旅团,虽然很快在日军第5师团的侧击下撤回涿州,但还是让日军大本营认为华北驻屯军兵力不足,决定增派援军,调整战略部署。

8月25日,日军正式建立华北方面军,以寺内寿一大将为司令官。第一军,司令官香月清司中将,下辖第六、第十四、第二十师团;第二军,司令官西尾寿造中将,下辖第四、第十六、第一0八师团;方面军直辖第五、第一0九师团、中国驻屯混成旅团、临时航空兵团。

日本大本营给华北方面军下达的任务是占领平津及附近要地,在河北中部歼灭国民党主力部队,以便迅速占领华北。

寺内寿一大将上任后的第一个作战命令,就调整了香月清司的战略方针,他是属于日军中的主流派军人,对作战目标仍停留在名城要邑之类的地理目标上,而不是像香月清司那样,以歼灭敌方野战军为作战的主要目标。

因此摆在他面前的北平城就是最好的对象,只要夺取北平这样的大城市,立即就会受到国内舆论的吹捧和军部的嘉奖。

事实上,这是一种军事思想的严重倒退,但日军的大多数将领恰恰都是这种类型的军人,虽然日军在很多方面都比中**队强,但在战略水平上实在不敢恭维。

日军高级将领的落后思想,这是中国的大幸,倒霉的是,寺内寿一大将的上任,对北平城内的29军和13军残部来说却是不折不扣的灾难了。

寺内寿一的攻击重心放在了北平城,战略部署是:调动第20师团支援香月清司进攻南口、八达岭一线,以加强的驻屯混成旅团进攻涿州,109师团充当方面军战略预备队。

对北平城则采取3面进攻一面防御的进攻策略,以第4师团从东面、第16师团从北面、第108师团从南面向北平发起强攻,而在北平西面,则部署主力部队第5师团,张网以待**突围。他要用3个师团的优势兵力,将中**队从北平城中挤压出去,赶到第5师团的包围圈中歼灭。

从8月31日开始,困守北平一个月的中**队迎来了最严峻的考验,29军守城部队,在第一天的战斗中就吃了个亏。

北平的城墙无论规模和质量都是中国数一数二的,29军的第一道防御阵线也建立在城墙附近,如果是冷兵器时代,城墙是防御方的最有利屏障,但是在现代化战争中,城墙的防御作用大减,某种程度上反而是最好的靶子。

尽管断断续续和日军已经打了差不多一个月,可那时候日军由于别有目的,都没有动用太强的火力,而这一假象让以城墙为依托的29军前线部队第一个照面就损失惨重。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烈火重生之第三帝国最新章节 | 烈火重生之第三帝国全文阅读 | 烈火重生之第三帝国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