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空出世之眼花缭乱 心惊胆战 心惊胆战 第433章 红楼109 石破天惊 一

作者 : 诗君

““第一百九回,候芳魂五儿承错爱,还孽债迎女返真元”,这个回目也是近似滥俗章回小说的回目名,什么“承错爱”,什么“返真元”,包括“候芳魂”和“还孽债”,都是盖了一个“俗”的章的,(注:俗难道不好吗?我们都是俗人啊?(外人注:…扯远了,跟这个没关系))

““话说宝钗叫袭人问出原故,”这里又很“唐突”地出来“原故”两个字,和之前贾母说的“原故”恰好一样,实在应该不是“偶然”,而且这里也没有“实写”是什么原故,

““恐宝玉悲伤成疾,”这里便是“虚写”了,

““便将黛玉临死的话与袭人假作闲谈,”这里有一句更加让人震惊的话,便是“黛玉临死的话”!应该“理解”成黛玉临死前说的话,但下面说的话中却没有一点是黛玉临死时说的话,如果是黛玉临死时说的话,则说明黛玉临死时是有相当的人在她身边的,而宝钗能听到这话,难道黛玉临死时宝钗会在黛玉身边?而如果是这样,那前面的调包计便不太可能存在,但宝钗也可以是通过她的另一关系非常好的姐妹即探春得知黛玉临死前的话,

但黛玉的病,是不太可能在中途这样突然夭折的,要么吃了什么不该吃的东西,要么就是受了极其强烈的刺激,而吃不该吃的东西也不太可能会是一下就要了人命的东西,否则太过明显,而极其强烈的刺激就只剩与宝玉的爱情没有结果,

没有结果的可能有两种,一种就是之前宝玉与宝钗的调包计被黛玉知晓或者甚至是故意让黛玉知晓,另一种就是在宝玉与宝钗成婚之前有什么事将黛玉逼死,

前一种的逻辑是有的,出发点是从宝玉丢玉开始,所谓以冲喜为“借口”来娶宝钗,而且悲剧的气氛和浓度也是相当有的,调包计实施的过程和文字也是比较精炼的,除了极可能中间删除了许多内容,如黛玉临死的内容,以及篡改了实施调包计的真正主使者,即肯定不是贾母,而应该是以王夫人薛姨妈为首的整个王氏集团,而且,想让宝玉娶宝钗,这几乎是唯一的方法,

有人说,是黛玉死后,宝玉再与宝钗结婚,但这个更不可能成立,首先,没有任何迹象说明黛玉肯定会在十几岁时达到夭折的程度,其次,就算黛玉由于意外而死了,宝玉对黛玉的思念和怀念也会让他不可能在短期内娶宝钗,哪怕是父母之命,况且王氏集团见黛玉已经死了,反而不会如此催促宝玉和宝钗完婚,而最重要最最重要的是,这样红楼梦的悲剧性便至少打掉了百分之八十的折扣,而调包计造成的悲剧性却是正增长的,即这百分之八十的折扣是可以由调包计挽回的,而且估计以蠢才们只会有添加列女传和科举的水准和思维,要他们想出调包计都比较难,而要写出调包计更是一千万个不可能!

只是调包计中间的过程由于蠢才们大量和大幅度的删改的原因,而让调包计的悲剧性和逻辑性也是大打折扣,也几乎打掉了百分六十的折扣,至少黛玉死前所做的事和所说的话以及贾母在这其中的过程和态度,以及王氏集团到底是怎样施行的过程,以及造成为什么会“强行”使用调包计的原因,几乎被删改得面目全非甚至严格一点说几乎删改得一干二净!

而这其中,可以先说一下之前没有触及的为什么会“强行”使用调包计的原因,

以曹雪芹强逻辑和科学的态度来说,宝玉丢玉而为宝玉“冲喜”成为要“强行”施行“调包计”的主要原因之一便很不符合曹雪芹的思维甚至基本逻辑,这一段是被删得最干净最彻底的部分之一,

按照蠢才们删改红楼梦的原则之一,这里便可能是触及到了更“上层人物”,而其实这个人物的这一段相关情节本是可以不删的,因为其实对蠢才们要掩盖的东西并没有什么质的“触犯”,但是很显然,后四十回中,只要是涉及到“王爷”级别的,几乎凡是有“嫌疑”的都以删掉为“安全”,

而这个人是谁呢,就是北静王,北静王在红楼梦其实算是一个重要的“边缘人物”,他不同于其余东南西三王和其他老王爷,因为前八十回有不少细节甚至是很“敏感”很“奇怪”的细节都和他有关,

最重要的便是他和林黛玉的“关系”,象宝玉将北静王送他的鹡鸰香串要转送给黛玉时,黛玉说“什么臭男人用过的”而不要,而“鹡鸰”见于诗经,有“兄弟”之意,北静王送这个给宝玉,不言而喻,与宝玉虽然“级别”相差巨大,但两人的友情是平等的,这里便隐含一个极隐秘的意思,即如果宝玉听说北静王喜欢黛玉而想求之,而且贾府的人当然也会非常愿意时,宝玉会怎么想?宝玉当然肯定是不愿意的,不过,这“鹡鸰”为什么会有一个“极隐秘”的意思,试想,如果在两个人中必须要做出选择,一个是北静王,一个是除宝玉之外的另一个人,宝玉只能选其一娶黛玉,宝玉会选谁,宝玉当然会选北静王,当然,这个推论不成立,因为必须要选其一的前提不存在,所以说是一个“极隐秘”的意思,

而宝玉还有一次下雨时有过北静王送的蓑衣斗笠木屐“三件套”,还说过再到北静王那要一套来给林黛玉,黛玉失口说出“渔婆”配“渔翁”的话来,而且中间有一句极其“明显”的话,即黛玉道:“我不要他”,这不要“他”,当时当然指的是“三件套”,但却没说不要他们,这里几乎就是之后北静王向贾府提亲时黛玉表明的态度甚至直接说的话!即黛玉“我不要他”!(外人注:这个很绝!(注:听得我目瞪口呆!))

而且宝玉有一次撒谎时“莫名其妙”地说到了北静王的爱妾死了,甚至描述“北静王的一个爱妾昨日没了,给他道恼去。他哭的那样,不好撇下就回来,所以多等了一会子。”,这里另有一个“隐秘”的意思,宝玉凭空不太敢杜撰这样的事,即宝玉和北静王的交往中,很可能是得知北静王有过这样的一个爱妾没了,当时说起时,北静王确实可能“哭了”,所以这里顺口就说了出来,但这里隐含的另一个“隐秘”的意思即是,北静王是很重情的,而且以他和宝玉如此投缘的情况来看,他应该甚至也是非常喜欢林黛玉这样的女子的,

以宝玉和北静王的情谊以及性格和兴趣投缘,宝玉和北静王多次几乎应该是几乎到了“无话不谈”的程度,宝玉很可能不止一次提到过林黛玉,北静王也是何等聪明的人,从宝玉描述林黛玉的言语中肯定能判断出林黛玉是怎样一个人,况且宝玉只会将林黛玉说得更真实,说不定北静王之后想和宝玉见面都有可能与想听黛玉的事有关(当然,这句纯属臆测),

而还有一次非常重要的细节,原来看起来象是可有可无的细节,但如果和这件事“联系”起来,便是“非常重要”的情节了,就是南安太妃在贾府,本来在问宝玉,却突然又“又问众小姐们”,而后面更是有“因一手拉着探春,一手拉着宝钗,问几岁了,又连声夸赞。因又松了他两个,又拉着黛玉宝琴,也着实细看,极夸一回”,很明显,拉着黛玉时,是“着实细看”,更是“极夸”,可以说远远超过了前面对宝钗和探春的“夸赞”,这里便很有可能是北静王“委托”南安王,让南安王妃去见见让他“神往”的黛玉,而南安王妃一见果然“名不虚传”,自然回去告诉南安王,南安王自然也会如实告之北静王,而宝琴,以宝玉对宝琴的了解,绝不可能在北静王面前细谈,所以这里宝琴和黛玉“在一起”被“着实细看”和“极力夸赞”很显然只是一个“陪衬”(注:为什么不可能是北静王想娶或要娶宝琴?(外人注:宝琴一个是已有人家,二个不好意思,曹雪芹之前没有任何“伏笔”或疑似伏笔)),

因此,北静王在后八十回前来救援贾府绝对是原文,否则前八十回不会写北静王和贾府特别是和贾政还有贾宝玉的关系有这么好,当然,其中的一个原因之一还可能是北静王和贾妃应该是同一“政治联盟”,

因此,造成贾府要“强行”使用比较“极端”的调包计来让宝玉娶宝钗的更重要更可能的原因便可能是北静王向贾府提出要娶黛玉,或者贾政王夫人等人在某个机缘巧合的情况下与北静王互相提到或暗示过黛玉的事,而正合北静王之“意”,

而北静王和贾宝玉交往时,贾宝玉应该不会向北静王透露林黛玉是自己的心上人,而北静王很可能也只认为林黛玉是宝玉的表妹,只是寄居在贾府的很近的亲戚而已,甚至北静王都会认为如果自己向黛玉提亲,宝玉甚至还会在中间撮合,当然,北静王肯定也不会向宝玉透露这个心思,因为以北静王的身份和当时的“规矩”,北静王只能是试探,然后委托南安王妃去“亲眼”看看,因为北静王是绝对亲眼看不到黛玉的(外人注:嗯,当时也没有照相机之类的(注:嘿,当然没有(外人注:这不是在说笑,我听得很入迷))),北静王也是谨慎的人,当然不能只听宝玉的一面之辞,而南安王妃前面如此的赞赏黛玉,也就代表了宝玉说得完全是真的,北静王便更加“心仪”了甚至内心已经下了“决定”了,只待机会便会向贾府提亲或“暗示”,如可以再次通过南安王妃等这样的去“暗示”,贾府有什么听不懂的!

而一旦是北静王提亲,甚至连贾母都要思量三分了!一个当然是北静王之尊贵,二个当然也是觉得这对黛玉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当然,还有第三点,这一点是贾母之外其余人考虑得最多或者说甚至是唯一考虑的,即贾府可借此再现“辉煌”,之前一个皇妃,这里又是一个王妃,而且这个王妃还不同于前面的皇妃,黛玉这个“王妃”绝对会是北静王最疼爱的!而北静王可是东南西北四王中权势最盛几乎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且所谓“人品”也更出类拔萃,贾府中所有人除了贾母会再考虑一下黛玉甚至宝玉他们自己的意思之外,而其余人绝对会是举十只手赞成!

而当然,黛玉自己是肯定不愿意,甚至会以死相抗,宝玉如果得知也当然是绝对不同意的!而黛玉作为当事者很可能是已经被告知或至少被“强烈”地暗示过的,黛玉当然反对,甚至可能比鸳鸯反对贾赦纳她还要强烈,而宝玉到底知不知道这事呢?这里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即贾府众人特别是王氏集团都是“极高智商”的啊,这样“一箭双雕”的机会如何会错过?!

因此,王氏集团便极可能想出如下一招:这事不告诉宝玉,而以调包计让宝玉和宝钗成亲,造成“既成事实”,然后再“让”黛玉“只好”去嫁北静王!

但没想到黛玉当天晚上得知了宝玉娶宝钗,而以黛玉当时的身体,是不可能一夜就因此“病死”的,黛玉当时唯一强烈反抗的办法就是自杀,至于是如何自杀的,且待后文到时会有相关描述(外人注:额…),

而北静王之后几乎是全力相保贾府,可能政治联盟的因素还在其次,因为救得贾府对如果存在的整个“政治联盟”并没有多少“帮助”,甚至与贾府平时的关系好也在其次,因为北静王是贤王,只要与贾府类似的人估计他都愿意交往的,所以北静王如此从头到底几乎是费尽所有心思来力保贾府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就是为了死去的林黛玉!北静王是如此重情重义的一个人,而且是也是极聪明的一个人,他如果听说林黛玉因此事而自杀(当然,他不一定能知道林黛玉是自杀的,但他肯定能猜出林黛玉是因这件事而死的),虽然他事先并不知道宝玉和黛玉的事,但他心中的愧疚以及崇敬之情绝对会使得他拼尽全力也会帮贾府特别是帮和黛玉宝玉相关的人如贾政和贾母月兑离险境!而结果也是朝着他努力和意想的方向而去的,

当然,这里听起来好象是北静王拆散了贾宝玉,逼杀了林黛玉,但请注意,北静王之前是丝毫也不知宝玉和黛玉的感情,丝毫也不知贾府内部的复杂,所以,王氏集团只不过恰好利用了这样一个机会,“加速”甚至是“急速”了宝玉娶宝钗的进程,即说句极其残酷的话,他们等不到或用不着等黛玉死了,现在就有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而且可以得到更多人支持的机会,因为宝玉娶宝钗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贾府的未来!是为了贾府又来一个几乎与皇帝差不多的权势的照顾!这对摇摇欲坠的贾府甚至是巨大的救命稻草!而同时,或者说对于王氏集团来说,更重要的目的,贾府的未来也掌握在了王氏集团手中!所以,说到底,仍然是王氏集团以更加野蛮更加惨无人道的蛮力“毅然”斩断了宝玉和黛玉之间的情感,甚至可以说毅然将罪恶的手掐向了林黛玉的脖子(注:林黛玉是被掐死的?(外人注:…听不懂比喻啊!)),虽然王氏集团当然也希望黛玉嫁给北静王,但他们这样做显然已经是将黛玉的生死置之于度外了!且先到这。”

“石破天惊,破了石头记或要破石头记?”小戒拼命睁眼道。

“曹雪芹的后四十回更只能是‘天惊’!”小猴叹道!

“没有最惊,只有更惊,我们只能努力去接近曹雪芹原本的‘惊’!当然,必须要是曹雪芹的‘惊’!”老沙长吐一口气道。

“阿弥陀佛,”小唐合什叹道,“水晶莲花碎,只能尽可能复原!”

;;;;;=://.;;;;;g;!E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横空出世之眼花缭乱最新章节 | 横空出世之眼花缭乱全文阅读 | 横空出世之眼花缭乱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