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之初 第一百七十四章 局势再变

作者 : 梁简兮

收费章节(12点)

一个多月过去了,王初派出去的人一直没有打听到阿袆的消息。

而身在建康的王初一方面担心着阿袆的安危,另一方面还要时时关注着政坛的动向。

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势不可挡的一路向王初不希望看到的情况发展了下去。

先前司马睿还会同王导虚以委蛇,但现在他对王导似乎已经失去了耐心,司马睿的行事越来越雷厉风行,相对的,王家同司马睿的关系也越来越恶化。

司马睿先是任命刘隗为侍中,刁协为尚书令,让他们全面协理朝中诸事,在军国大事也只与刁协、刘隗密议。虽然他连接给王导和王敦加封官职,但凡是重要的军国大计,他却只与刁协及外任丹阳尹却仍兼侍中的刘隗密议,但是态度上十分冷淡。对王导的意见几乎置若罔闻。

因为多年来,江东政权实际上的决策者是王导,司马睿也不可能一下子便将他的影响力瓦解,只好采取苛刻繁琐的刻碎之政及以法御下的方针,制定了一系列限制大族势力、加强皇权的所谓刻碎之政,对违反封建礼教、不遵法度和上侵皇权的行为坚决予以参劾,希图以此来树立皇权、打击豪强。

在与刁协和刘隗共同商议之后,司马睿制定了一系列整顿吏治、抑制豪强、规范纪律的措施。

其一,整顿吏治。

司马睿即位以后,不过半月,就下达了一份极具针对性的壬申诏书,诏书首先肯定了为政清净的重要性,紧接着便指出,要对各级官吏“听言观行,明试以功,”提出了对官吏进行考核的思路。

之后不久,他又再次下发戊申诏书,更是严厉地指出,州牧刺史“当互相检察,不得顾私亏公。”如果知道而不推举,要受“故纵蔽善之罪”;如果有而不知道,要受“闇塞之责。”

其二,抑制豪强。

在司马睿的戊申诏书中,明确说明地方官的职责就是要“祗奉旧宪,正身明法,抑齐豪强,存恤孤独,隐实户口,劝课农桑。”把抑制豪强作为地方官员的一项重要的职责,置于劝课农桑之前。

江东豪强之所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就在于占有大量的土地和劳动力,而隐实户口,矛头也是直接对准大族豪门而来的,由此可见,这份诏书比上一份更加具有针对性。

这还不算,司马睿同时还广开言路。

在他即位后的三个月,就设置了谏鼓谤木;做听讼观,并下诏公卿大臣各上封事。他还告知官员,当前的赏赐标准过于松散,致使功小赏厚,所以只能当做权宜之计,以后要予以废除;过去为了招揽人才,对于各地举荐的孝廉等,都一律任用,现在应当进行考试或者考核,才能授官。

他的亲信应詹上书提出:元康以来,贱经尚道,以玄虚宏放为夷达,以儒术清俭为鄙俗。永嘉之弊,未必不由此也。今虽有儒官,教养未备,非所以长育人才,纳之轨物也。宜修辟雍,崇明教义,先令国子受训,然后皇储亲临释奠,则普天尚德,率土知方矣。

传闻司马睿雅重其才,深纳之。

这一系列的措施,都极大的冲击了高门大族的利益,使得王家等侨姓大族和江东本地豪强在经济严重受损的同时,曾经的权势也变得摇摇欲坠,所以江东的豪强大族们更是对刁协和刘隗恨之入骨。

王导不无忧虑的对王初说:“若是听任那刁协和刘隗一直这么下去胡闹,长此以往,我大晋朝前途堪忧啊。”

姑且不论王导这话的出发点是单纯为了王家还是真的为了这个国家考虑,都不得不承认,他说得没错。王初曾听人说乱世用重典,可在当前的情势下,王导的执政方针却远司马睿的严苛执法要更加合适。虽然司马睿曾赠给司马绍一卷韩非子,可司马绍也同王初一样,比较倾向于王导的观念。

作为一个与这场愈演愈烈的君臣之争中的两方都有极深渊源的人,王初自然不可能置身事外。听见王导这番话,王初叹了口气,道:“阿叔说得是,那刁协刘隗的做法只会使咱们与圣上更加离心离德,可谓有百害而无一益。”

“我又何尝想看到这样的场面,可圣上根本不听我的,一味亲近那刁协刘隗。以为靠着他们便可以成事,其实他们俩压根没有堪当国士的大才。”

王初看出王导的表情除了烦恼,还有一丝隐隐的轻松,便明白他终于决定了!王初也不知自己该说些什么,连原先还对司马睿抱着些许幻想的王导也彻底寒心了,可见司马睿有多么执迷不悟。他一心幻想着自己会迎来君权收于一人之手的那一日,却没想过,正是他的无能,才造成了今日这样臣强君弱的局面。只要他做皇帝一日,即使没有王家,也必定还会有张家李家出现。或许到那时司马睿才明白,在这个时代,其实王导已经算是忠臣了。就是他现在宠信的刁协和刘隗,不也是想着帮他将权力收回,从而平步青云吗?

“今日朝中又有什么举动,惹得阿叔这样担忧?”王初问道。

“圣上叫我派人巡视扬州诸郡。”王导提起这事还有些气恼。

“那阿叔预备如何?”王初道,“既然阿叔不愿,何不与圣上说个明白?”

“不必,圣上早对我不满,若是我在此事上不遵从他的旨意,难免会激怒圣上。”王导说到这儿,突然笑了笑,道:“既然他叫我派人巡视扬州诸郡,那么我听他的便是。”

王初沉默了一下,道:“却也是,此事无关紧要,阿叔不需做那意气之争。”

其实王初很明白王导气恼的不是司马睿的这个旨意,而是忧虑于两人的政见不合。但此时她也没有什么好法子,这矛盾已经演化到了这一步,非人力所能挽回,眼下她能做的,只是尽力争取减少两方的损失。

就这样,王导虽然心怀不满,却还是派遣了八部从事巡行扬州诸郡。

王初一进书房便见到王导面带笑容,这还是数日来第一次见到他面上流露出这样的神态,不禁奇道:“阿叔今日怎得这么高兴?”

“今日八部从事回京了。”王导笑道。

按说那些从事是去巡视下情的,何况他们回来就意味着王导又要听他们汇报地方政绩,王导不是一向反对这样做吗?怎得他却显得如此愉快,王初又问道:“莫不是有什么特殊的事情?”

“阿初你还记得顾君孝吗?”。王导不先回答王初的问题,反而先问了这个一个问题。

“就是上次我在阿叔书房见过的那位?”王初笑道,她记得很清楚,当时王导还向自己介绍说周伯仁赞那顾君孝有令仆之才。

“正是他,”王导笑道,“今日那几名从事回来后都向阿叔向西的汇报了郡县官吏们的政绩得失,只有那顾君孝始终不发一言。”

“看来他定然是另有见地?”王初道。

“别的从事都汇报完毕,他却仍旧不发一言,阿叔觉得奇怪,便问他——卿至郡县巡察,何所闻也?你猜他怎么说?”王导说到这里竟又笑了起来。

见王导如此,王初愈发好奇了,她道:“他怎么说?”

“顾君孝站起身,对我说——明公您做宰相,宁使网漏吞舟,为何还要去采听风闻,以察察为政啊!”王导抚掌称善道:“此人当真有令仆之才耳!”

“知阿叔者,顾君孝是也。”王初笑道,她明白,王导之所以对顾和的这一番话大加赞赏,是因为他说出王导的心声,这是王导的执政方针,也正是他想对司马睿说的话。

派人下郡县巡察的事了,王导也轻松了不少。可谁知他刚放松了一些,便又接连出了几件大事。

随着司马睿的地位渐渐巩固起来,建康政权的统治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司马睿早已不满权臣当道,想着要从王家和大族们手中夺权。眼下司马睿勉强坐稳了龙椅,原本就对王家不满的他更不愿意面对王与司马,共天下的局面了。

他先是采用刁协的建议,下诏将中原南迁百姓在扬州各郡沦落为大族僮客家奴的人免除其僮客身份,让这些人恢复平民百姓的地位。他之所以下诏将中原南迁百姓在扬州各郡沦落为大族僮客家奴的人免除其僮客身份,让这些人恢复平民百姓的地位,并不是为僮客着想,而是要把他们从大族手里挖出,用他们来为朝廷服兵役、劳役。

然后又在刘隗的建议下,下令处决了桂阳太守和徐州刺史等几个违法的官吏,这本无关大局,可要知道,其中桂阳太守是王敦的亲信。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司马睿在杀鸡给猴看,他在警告王家要收敛。

王敦性格原就有些张扬自大,现在他更是认为自己有功,不该得到如此对待。加上居于长江中上游建瓴之势,手握重兵,所以他也变得日渐骄横跋扈,不太把司马睿放在眼里。两方互不相容,针锋相对,因此局势变得越来越险恶,似乎一触即发。(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手机网(qidian.cn)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东晋之初最新章节 | 东晋之初全文阅读 | 东晋之初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