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崇祯末年 明代宦官监军制度述略

作者 : 田盛公

明代宦官监军制度述略

冷东

提要军事关系国家以至民族的生死存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仅就明朝宦官监军制度的原因、表现、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结论是:明朗宦官监军的制度是失败的,它导致了军队战斗力下降及国防败坏,加速了明朝的灭亡。哈

关键词宦官军事监军明朝

军事关系国家以至民族的生死存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明朝宦官参予军事涉及许多方面。本文仅就宦官监军制度略陈己见。

一、洪武朝宦官监军制度之端倪

公元1368年,朱元璋率军推翻元朝,建立明朝。时值百废待兴,百制待定,摆在朱元璋面前急待解决的,就有宦官和集权的问题。

宦官制度是否应该存在,朱元璋和手下的臣僚都没有任何的怀疑。对宦官专权的隐患,则认为可以针对病端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止,再通过法制利祖训加以固定化,宦官专权自可绝迹

为防止宦官专权的历史在明朝重演,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明确有效的措施,如减少宦官人数,明确职掌,禁止宦官与外廷交往。在宫内立铁牌曰:“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敕诸司不用移文往来。”1还特别强调宦官不得涉足军事领域,更不能掌握军机,以杜绝汉、唐宦官掌兵危害社稷的现象2。

大抵开国之初,宦官不易参政专权。制定一系列严密措施后,朱元璋认为宦官问题已经解决,因而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控制军权的问题上。

在明朝建立和巩固的过程中,军队立下汗马功劳。朱元璋论功行赏,使不少沙场名将列为三公,位入五等。但功高位显的后果之一就是“武臣暴横.数扦文法”3。这种状况,再加上历朝武将拥兵称雄的教训,不能不引起朱元璋的严重不安,随之制定了一系列严密的军事制度和政策,创立卫所制度作为明朝的基层军事组织。又实行屯田自养,明初及稍后的一段时间,尽管有庞大的军队,但军饷来自屯田,基本自给,解决了财政上的大问题。在兵力的配置上,“重内轻外,后重驭经。”在军队的管理利指挥上,为了防止军队集于重臣之手,洪武13年(1380)朱元璋废除大都督府,设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分领天下都司卫所,由皇帝直接管辖。其意义在于,将权分而易制,五府彼此不相统率,互相举制,互相防范,以避免强臣握兵之害4。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制定兵将分离和挟持之法。兵不识将,将不习兵,将无专兵兵无私将,从而在纵向和横向的关系上对将领重重限制。

除了上述一系列的军事制度和军事机构,洪武朝军事部署的另一重要内容就是分封诸子为王,销守各地。“西北辽远,非亲子弟不足以镇抚而捍外患,其它则分王内地用资夹辅”5。但是“惟列爵而不临民,分藩而不锡土”,以防止藩王作乱。

另外,朱元璋害怕开国元勋武将功高震主,成为朱家子孙的威胁,先后兴胡惟庸、蓝玉之狱,大肆诛杀几万人,元功宿将几乎被杀尽。春秋中文社区bbs.

可见,洪武朝军事制度的主要特点是军政合一的领导方式,治国治军大权集中在国君一人之手。皇帝既治理国事,又是军队的最高统帅,并辅以藩王参预军事,使对军事的控制从皇帝个人沿伸到“家族”,以减轻皇帝负担。所确立的军事制度体现在为适应极权统治的需要,为军队和军事制定一系列的军事原则和组织形式。其内容主要是军事领导职位、机构的设置、军事领导系统内部上下左右之间的权力划分和和互关系,以及领导方式等问题。中心就是对军队施行有效的协调和控制,以保证君主对军事的绝对领导。重点是两方面:一是在军事制度上进一步严密,一是依靠同姓藩王,共同捍御皇权。

然而明代宦官监军,在洪武朝已露端倪,其表现形式,是作为全国最高军事统帅皇帝的代表到军队中去“犒劳”或“观兵”。如洪武元年(136)9月,“遣中使、奉御等官到北平,犒北征将士”6洪武9年(1376)8月,派遣宦官赵成赴军中7,这已有监军的性质、洪武11年(1378),派遣内臣吴诚诣总兵指挥杨仲名行营观方略8。同年11月“杨钟名讨破五开蛮。捷奏至京”,朱元璋又命“内臣尚履奉御吕玉诸军观兵阅胜”9。洪武25年(1392)3月,“遣尚膳太监而聂、司礼太监庆童赍敕往谕陕西河州等卫所必番族,令其输马,以茶给之”10。由于这种以茶易马,井不是单纯的经济贸易,而是军国重事,因此谈迁认为:“此内臣监军之使也。即不预兵事,恐为所怵也。”11夏燮认为:“丙遣内臣出使,宦官之预兵事自此始。”12

从洪武朝历史来看,朱元璋对宦官是比较警惕的,控制是严密的。虽然出于维护皇权的需要,开始任用宦官监视军事,但仍属临时和个别之举,并未制度化和固定化。

二、永乐朝宦官监军制度之确立

公元1398年朱元璋死,皇权内部潜伏的矛盾立即激化,集中表现在以朱元璋的长孙朱允?为首的皇权正统派和各地藩王实力派之间的矛盾上。建文元年(1399)朱棣援引“祖训”起兵史称“靖难之役”。

在“靖难之役”中,宦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显得到建文帝方面宦官的帮助,“漏朝廷虚实”13。另一方面是藩府旧人,如郑和、王彦(狗儿)、钢铁、马骐等人,他们同朱棣一起,出入战阵,立下汗马功劳14。经过4年的战争,朱棣率军攻陷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朱棣即皇帝位,年号永乐,是为明成祖,从而开始了明朝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朱棣即位以后,虽然采取“瓜蔓抄”的大屠杀手段,大杀建文一派的文武百官,建立了新政权,但要巩固自身的统治,仍面临许多困难。首先,朱棣以藩王篡位,是为不道,面临被天下反对的危险;其次,皇位正统继承人建文帝下落不明,一直是朱棣的心月复之患;再次,朝中官吏大量被杀,国家统治机构不能很快恢复,面临暂时失去效能的危险;最后,西北诸将多洪武旧人,急需控制和防范;这些都成为朱棣急待解决的问题

朱棣以藩王起兵,亦深知藩王拥有兵权对皇权的威胁,于是在巩固地位后,继续削

藩。从此终有明一代,藩王力量大减,失去洪武封藩时的原貌,从军事和政治的支柱而变为附庸,但这也使明初的军事战略和军事思想发生变化,出现真空,极需调整和弥补。

由于永乐朝军务繁多,军事规模的扩大,军队人数的增加,军事兵种的增多(骑兵、火器)。致使军事活动日益复杂,战场区域日益扩展,国君亲自兼任作战指挥的方式,已不能适应,遂要求文武分职,由专任的将帅亲自指挥作战,但出于君权统治之需要,确保军权置于君权控制之下,当君主不能御驾亲征、直接号令三军的情况下相并行的就是军事系统以及军事行动中的双重领导和监视系统,监军制度则相应发展,以求保证军队在皇权的绝对控制之下。在监军的人选上,明朝的特点就是继承历史上的传统,任用宦官系统参预军事,成为君主的代表,宦官监军制度则相应发展。

对于军事事务,明成祖全面继承洪武设置的各项军事制度,依靠新的“靖难功臣”,迁都北平,以皇帝亲御北边蒙古的威胁。最大的变化就是启用宦官系统,将任用宦官系统参预车事的各项职能制度化、固定化。

宦臣监军正式于永乐,“明代宦官出使、专征、监军、分镇、刺臣民隐事诸大权,皆自水乐间始”15。

总之,自“靖难之役”始,宦官的作用不仅成为战争中的应急手段,也成为取代藩王的地位,弥补军事战略和军事思想出现的真空制度,促使“靖难之役”以后,明朝军事战略的重心从藩王转移到宦官身上,即从“家人”转移到“家奴”身上。自永乐朝始,宦官监军已成定制,并成为明朝宦官参预军事的主要内容。无论平时战时、京营边寨、明初至明末,宦官监军一直没有停止。几乎每一次军事活动都有宦官监军。后人对此评为,“靖难之役”以后“士大夫多缩匿,而诸奄无所顾惜,会又多域外人,文是既借其锋,便不能如祖训云云,势使然也。”16

春秋中文社区bbs.

三、崇祯朝宦官监军制度之高峰

崇权即位之初,深知宦官专权乱政之病,诛巨宦魏忠贤及其党羽,并一再表示不能依靠宦官。“诏内臣奉命不得出禁门。”17谕兵部将:“各处镇守内官,一概撤回。凡相机度宜,约束吏士,无事修备,有事却敌,俱听督抚便宜调度。”18决心屏绝宦官参预军事,强调“内臣协镇,一柄两操,甚无谓。矧宦官观兵,古来有戒,其概罢之”19。但不久,崇祯又重新启用宦官系统,主要原因有三。其一是受形势所迫。当时国运已衰,农民起义遍布全国,后金虎据东北,雄视关内,明朝兵堕将骄,粮响无蓄,节节失利。崇帧7年(1634)6月,崇帧诏文中所述甚明:“朕御极之初,撤回内镇……已巳之冬,京都被兵,宗社震恐,此士大夫负国家也。联不得已,用成祖监理之例,分遣各镇览视,添设两部总理,虽一时权宜,亦欲诸臣自知引罪。”20其二就是认为官僚系统不力,苦于近臣陷于党争而不能自拔,在形势面前束手无策。从万历起,盈廷争讼几十年,朝臣陷入无休止的党争之中,崇祯诛魏忠贤,定逆案,但党争仍无停止。同时辽东正在失沈阳、失辽阳、失广宁,一步步敞开亡国的门户。崇领6年(1626)副都御史王志道等上疏指劾宦官参政(21)。崇祯则不以为然,反而面斥朝臣朦徇诿饰,不肯尽力,无奈方任用宦官(22)。“既而廷臣竞门户,兵败饷绌,不能赞一策,乃复思用近侍”。(23)其三又与崇帧的心理特点有关。史称崇帧“性多疑而任察,好刚而丧气。任察则苛刻寡恩,丧弃则急剧失措”(24)。从而加剧了对臣僚的不信任感,君主日益凌驾于正常的国家机构之上,导向“君主多用奴仆”的规律。在这样的情况下,宦官以独一无二的有利条件,势力不断增加,活动地围从内廷发展到外廷,成为皇帝的代笔人和代言人,成为皇帝与外界联系的纽带。崇帧因此重蹈复辙,不久就全面启用宦官系统。

崇帧2年(1629)始遣“太监王应朝监视行营。太监冯元升核军迄,始下户部发饷又命太监吕直劳军”(25)。

崇帧4年(1631),派宦官唐文征提督京营戎政,王坤监饷宣府,刘文忠监饷大同,刘允中监饷山西。命王应朝监军关宁,张国元除军东协,王之心监军中协,邓希诏监军两协。同年11月,又命太监李奇监视陕西茶马,吕直监视群岛海禁(26),12月以司礼监右少监刘芳誉提督九门(27)。

崇帧6年(1633)5月,命太监陈大金、阎思印、谢文举、孙茂霖为内中军,分入大帅曹文诏、左良玉、张应昌诸营监军(28)。6月又命太监高起潜监视宁锦兵饷(29)。同年又称“内臣在镇,不利奸病”(30),再派宦官陈大朵、阎思印、谢文举、孙茂霖等人为内中军,分别至大帅曹文诏、左良玉、张应昌诸部监军,后又将宦官杨进朝、卢九德调进总兵倪宠、王朴所率的京营中。6月又命太监高起潜等监视宁锦兵饷(31),其监视地点是:“卢维宁往通、津、临、德,方正化往真保,杜勋往宣府,王梦弼往大名、广平,阎思印往顺德、彰德,牛文炳往卫辉、怀庆、杨茂林召大同,李宗化、张泽民往苏镇中西二协。”(32)

崇帧7年(1654)6月,崇份下诏,罢各道监军宦官,但并不彻底,不久又大量派出崇帧9年(1636),皇太极祭告天地,举行受尊号大典,正式改国号为大清,年号崇德同年,率清军第三次入关。崇祯知悉清兵入关,急令兵部尚书张凤翼出督援军,又特命高起潜为总监,并以司礼太监张云汉、韩赞周副之。同时又派大监李辅国、许进忠等分守紫荆、倒马诸关,孙惟武、刘元彬防守马水河。力图阻止清兵自山西进犯(33)。未几,清军攻陷昌平。守城总兵巢丕昌投降,户部主事王桂、监军宦官丁希忠等皆被杀,葬于天寿山的明熹宗陵寝被焚毁。崇帧帝采取固守城池,伺机出击的战略,并命各地兵马驰援,以兵部尚书张凤翼总之。然张凤翼“才鄙而怯,识暗而狡,工于趋利,巧于避患”,手下诸将皆懦怯不敢战,京畿地区遍遭躁湖(34)。言官纷纷指责张风翼罪责难逃,崇帧帝亦更不信任文臣武将,任监视关宁太监高起潜为总督,指挥明军作战(35)。

崇帧9年(1636)7月,兵部尚书张凤翼出督援军,又特命高起潜为总监,并以司礼太监张云汉、韩赞周副之。同时又派大监季输国、许进忠等分守紫荆、倒马诸关,孙惟武、刘元彬防守马水河(36),并命司礼太监魏国征守天寿山(37)。

崇祯10年(1637),派孙应元、黄得功率部至河南作战,任宦官刘元斌、卢九德监军(38)。

崇祯11年(1638)7月,命司礼大监张荣提督九门(39)。

崇祯15年(1642)1月,命太监王裕民、刘元彬典禁兵。11月清兵入塞,京师戒严,命勋臣分守九门,太监王承恩督察城守(40)。又命司礼太监方正化总督保定军务(41)。

崇祯17年(1644)2月,派太监高起潜、杜勋等10人监视诸边及近畿要害(42)。3月又派大监杜之秩协守居庸关(43),秉笔大监王承恩提督内外京城,总督蓟辽。王永吉节制各镇兵符,一切调度权宜进退官吏赏罚功罪等,悉听便宜行事。又起用旧司礼大监曹化淳戴罪守城(44),不久京城即陷。

四、明朝宦官监军制度之影响

明代宦官监军的主要作用在于代表皇帝控制军权,成为皇权在地方的延伸,中央与地方的桥梁,成为中央控制军队的工具。明末以前,明朝之所以能长期控制军队,未出现武将专军乱政的局面,监军制度是一个重要因素。

从直接作用看,不能说宦官参预军事没有积极作用。如在辽东战场,监军宦官派驻辽东之初,尚可与袁崇焕同舟共济,团结一致,有利于袁崇焕的军事策略的贯彻执行。如袁崇焕总结出与后金作战的经验为战与守相结合,筑城与屯种相结合,坚壁清野与乘虚出击相结合,其中筑坚城以挫后金铁骑是重要内容(45)。袁崇焕申请经费修复被战火毁坏的城池,并与监军太监刘应坤、纪用和总兵赵率教并马巡历锦州一带地区,筑锦州、中左所、大凌河三城,将明军防线向前推进一百七十里。刘应坤向熹宗上的密奏中,也肯定了袁崇焕的筑城业绩,称:“今设备更严,城势增高,堡垒更固,著著皆实,毫无粉饰。”(45)为表示与辽东共存亡的决心,袁崇焕更把家眷接到辽东。向监军太监刘应坤等人表明心志(47)。

天启7年(1627)5月,后金新国君皇太极率军西征,兵锋直指锦州。明廷急将辽东督师王之臣调回京师,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居中帷幄,而关内外兵马尽归袁崇焕调遣,亲驻宁远城,居中调停,攻守兼备;监军太监刘应坤随军,便宜行事(48)。总兵赵率用与监军太监纪用等固守锦州。赵率用与监军太监纪用身披甲胄,亲冒矢石,力督官兵拼力抵抗,挫后金军于坚城之下。后金军攻锦州不克,挥师攻打宁远,也被袁崇焕及监军太监刘应坤督军击退。后金军再回攻锦州,仍不奏效,劝降信亦被太监纪用拒绝,无功而退。是次战役,毙伤后金军数千人,史称“宁锦大捷”,是继宁远大捷”之后的一次更大胜利(49)。袁崇焕称之:“人人敢死,大小数十战,解围而去,诚数十年未有之武功也。”(50)在初期对农民军作战中,宦官统军或监军也曾取得一些局部胜利。

但宦官监军的消极作用是十分明显的,首先是对明朝军制造成危害。

明朝军事制度的基础,乃为卫所制度,京军又为卫所军中最精锐的部分,是明朝控内御外的基本武力。

明初,京军和卫所军耕战结合,以屯养兵,军费基本自给。《明史》载:永乐时“东至辽左,北抵宣大,西至甘肃,南尽滇蜀,极于交趾;中原则大河南北,在在兴屯”,由于各镇皆有屯田,“一军之田,足瞻一军之用,卫所官吏俸粮皆取给焉”。因此朱元璋得意地说:“吾养兵百万,要不费百姓一粒米。”(51)

宣德以后,军屯渐坏,其原因主要是屯田的侵隐和占夺,以及军士的被役占。在此病端中,监军宦官占闲买役占有重要比例。“京军积弱,由于占役买闲。其病实起于纨绔之营帅,监视之中官,竟以亡国云。”(52)春秋中文社区bbs.

此外宦官监军,致使主将不得专兵权,号令不统一。许多监军宦官将精锐部队据为己有,胜则抢功,败则卸责,使士气涣散,军队战斗力降低,对明朝军事造成很大危害。如土木之变中,王振监军擅权,致使英亲被俘。王振及随军文武大臣皆死,50万大军死亡过半,剩下的亦皆逃散,骡马20万以及衣甲器械尽为也先所得,明军的损失异常惨重,成为明朝国防危机的契机。

明中叶以后,西北农民起义军与辽东战场使明朝穷于应付,成为明朝灭亡的决定因素,宦官从中起很大的消极作用。

崇帧6年(1633)特命大监高起潜等人分入大帅曹文诏等营监军,希望借此加强军力,扭转衰势。但事与愿违,将帅或者与监军勾结,铺盖真象。“诸帅各有近侍为中军,事易掩饰,所报功多不以实也。”监视之设,止多了一扣饷之人,监视之欲满,则督抚镇道皆有所持矣。边臣反乐于有监视,功易饰败易掩也。上性多疑,有监视,又有视监视者,多一人有一人之费,穷边士卒,何不幸一至如此”(53)或者将帅与监军相矛盾,致使军心涣散。吴起曾称:“法令不明,赏罚不信,虽有百万,何益于用?”而冒功领赏,涣散军心,是宦官监军的通病。监军宦官“禀给优渥,挟势而骄,多夺人俘获以为功……将士益解体。”(54)监军宦官多侵盗军资,临敌则拥精兵先遁(55)。进剿中,宦官借机对地方需索百端,致令汾阳知县苦于逼迫,投井自杀(56)。以知兵著称的高起潜,“实未尝决一战,惟割死人首冒功而已”(57)。将帅受监军掣肘,“事权中制,功过莫偿”(58)。对于监军宦官,领兵诸将皆“耻为之下”(59),“意弗善也”(60),“垂首丧气,作鼻息之仰”(61)。在围剿的过程中“禁军在江北,内臣所监,不受督抚节制”(62),军力分散,调动不灵,屡失战机。

崇帧7年(1634),时农民军力量尚弱。明将陈奇瑜调军围剿,高迎样、李自成、张献忠等主要首领率军误入陕西安康附近的车箱峡,“久雨弓解,马无刍多死,困甚”,已处绝境。李自成用财贸贿赂陈奇瑜左右假称求降。抚按明知是伪,但总兵王朴倪宠贪受降之功,监军杨进朝为内主,力主受降(63)。农民军借机冲出绝境,势力大增,李自成名始著也(64)。同年3月,陕西副使贺自镜弹劾监军孙茂霖纵兵劫掠,玩寇殃民(65),监军卢九德惟贿是徇,在紧急关头,“辙募群僧诵佛号,以祈免死”(66)。

崇帧14年(1640)10月,监军刘元斌纵军逗留陕、洛40日,不敢接战,惟“城门昼闭,纵诸军大掠,杀樵汲冒功。已而欲攻城,州民敛金赂之,乃免。”(67)同年11月,李自成陷南阳,刘元斌则抢掠妇女北逃,将所掠妇女全部溺死河中(68)。

春秋中文社区bbs.张献忠因形势不利,欲假借“受抚”,实则修整,但不解散军队。杨嗣昌担心养虎殆患,欲杀之。张献忠知熊文灿贪婪好财,遂赂之,熊文灿大悦,同意招抚。监军宦官刘元斌亦上疏,建议招抚,崇祯遂同意其议。未几,张献忠复叛(69)。

在辽东战场上,明崇帧9年(1536),清军第3次入关。先后克12城,大小56战皆捷,共俘获人口牲畜十七万九千八百二十,纵横北京城下,遍蹂畿内(70)。而明军在高起潜的督统下,只在涿洲之战杀敌二百余人(71),其余只敢尾随清军,不敢接战,直至清军满载战利品从容出关后,高起潜方敢向崇祯报捷,斩敌三级(72)。当清兵出建昌时,守将崔秉德请求力守关口,以截清军归路,却遭高起潜拒绝(73)。

崇帧10年(1637),清兵再次入关,京师戒严。崇祯调各处兵马勤王,命宣大总督卢象升率兵出其在,移青、登、莱、天津之兵出其右,檄总兵刘泽清以山东兵出其前,高起潜为应援。卢象升督师与清军激战,向50里外拥有关宁铁骑的高起潜乞援,不应,致使卢象升全军覆灭(74)。

崇祯11年(1638)年8月,皇太极以明朝无意议和为由,发兵分两路征明。西路军自密云北边燕子岭毁长城而入,明守将总兵吴国俊方给监视宦官邓希诏庆贺生日,只顾饮酒作乐,毫无戒备,闻警,仓促而还,调度失措,败走密云(75)。清兵大举入关,蹂躏中原。清廷亦认为,“明代行兵,多用太监管领,以致败亡。”(76)

还有许多宦官投向农民起义军,加速了明朝的灭亡。崇祯17年(1644),李自成在陕西得宦官曹化淳、王相尧的密报,称“国家财遏兵尽,一举可灭”(77)。方大举进军,破山西太原。发檄文:“宦官皆?糠犬豕,而借其耳目。”(78)在攻克宁武时,民军损失惨重。李自成恐难克重兵防守的大同、宣府等重镇,意“不如还秦休息,图后举”(79)。而大同、宣府等地降表先后到,方使李自成下决心进兵北京。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朱之冯集将吏于城头,歃血誓守,但监军宦官杜勋却决定投降。“勋蟒袍鸣,郊迎三十里之外。”(80)其后居庸关镇守太监杜之秩、总兵唐通亦大开城门迎降(81)。至此,通往北京之路已通行无阻。

军情如此危急,崇帧帝仍依靠宦官,将通州至京城全部城守交给宦官,命宦官王德完尽督天下内外军,命宦官分守九门,王承恩提督京城内外,权势居督抚总兵以上。但已毫无用处,昌平失守,高起潜弃关走错西山,曹化淳等宦官公约开门迎降(82),防守之宦官皆心怀异志(83)。投降之宦官杜勋、申之秀作为李自成特使,在守城太监协助下,先射书入城劝降,及又缒城入见崇祯帝,劝宦官投降(84)。未几,李自成军攻城,以高木接续,鱼贯而上。守城宦官非不抵御,反以手拉之城上(85)。崇祯帝在宦官王承恩陪伴下吊死景山(86)。方正化等少数宦官,亦为崇帧尽忠(87)。而皇太子定王、永王也被宦官献于民军,以宦官曹化淳、杜之秩为前导,李自成等首领进入皇宫,明朝最后灭亡。

结语

明朝君主对军事绝对控制的手段和措施,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集中体现在军事监视体制的变化之上。而明朝宦官监军制度是失败的,恶果就是影响了明朝军制的变化,更导致军队战斗力下降及国防败坏。军力的消耗,使得国防脆弱,引起外族入侵。双重矛盾,相互影响,恶性循环,最终引起农民的空前暴动。在明朝倾全力讨平之时,后金趁虚而入,内外交逼,两条战线,颠覆了明朝的一统江山。

(责任编委:肖效钦责任编辑:王治功)

(1)(13)(15)《明史》卷304。

(2)《典故纪闻》卷2。

(3)《明史》卷138。

(4)《两国闻见录》卷53,《京营》。

(5)参见《明史稿》列传三,《诸王一》。

(6)(9)(10)《明太祖实录》卷35,卷121,卷217

春秋中文社区bbs.(7)(12)《明通鉴》卷6。春秋中文社区bbs.

(8)(11)(67)(68)(71)(75)《国榷》卷6,卷6,卷67,卷97,卷95,卷96

(14)〈奉天靖难记〉卷2。春秋中文社区bbs.

(16)〈罪惟录?宦寺列传》,《郑和诸传论》

(17)(24)(26)(29)〈明史〉卷23,《庄烈帝纪一》。

(18)(30)(32)(56)(65)《烈皇小识》卷1,卷3,卷8,卷3,卷3。

(19)(25)〈明史纪事本末〉卷74。

(20)(22)《春明梦馀录〉卷48,卷48。

(21)〈明经世文编》卷504。

(23)〈明史》卷5o5,〈张彝宪传》。

(27)(33)(37)(39)(44)(78)(81)《明季北略〉卷8,卷12,卷12,卷1,卷20,卷20,卷17。

(28)(35)(36)(41)(57)(59)(83)(84)《明史〉卷305《高起潜传》。

(31)(40)(42)(43)《明史》卷24,《庄烈帝纪二》。

春秋中文社区bbs.(34)《明史》卷257,《张风翼传》

(38)(52)(54)《明史》卷89,《兵志一》。

(45)(46)(47)《明熹宗实录》卷70,卷71,卷71。

(48)(49)《三朝辽事实录》卷17。

(50)《袁督师遗集》页14。春秋中文社区bbs.

(51)《续文献通考》卷122。

(52)(85)《平寇志〉卷4,卷8

(53)《玉常荟记》下

(55)《绥寇纪略》卷11。

春秋中文社区bbs.(58)(64)〈明史〉卷309,《李自成传》。

(60)《明史》卷273,〈左良玉传〉。

(61)〈崇祯长编〉卷62。

(63)(77)(82)《怀陵流寇始终录》卷6,卷18,卷17

(66)《戴南山集》卷14,〈孑遗录〉。

(69)《孤儿吁天录》卷3。

春秋中文社区bbs.(70)《明史纪事本末补遗》卷6。

(72)《明崇祯实录》卷9。

(73)〈纲鉴易知录》卷8。

春秋中文社区bbs.(74)《明史〉卷26,〈卢象升传〉。

(76)〈明清史料〉丙编,《张文衡奏本〉。

(79)〈明史》卷268.《周遇吉传〉。

(80)〈明史》卷263,《朱之冯传〉

(86)《明史》卷305《王承恩传》。

(87)《明史〕卷305,《方正化传》。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逐鹿崇祯末年最新章节 | 逐鹿崇祯末年全文阅读 | 逐鹿崇祯末年全集阅读